<p class="ql-block"> 一年之中,进入腊月二十三,意味着忙年的开始,祭灶、买年货、扫尘、贴春联、祭祖、拜年,走亲戚……每个人兴奋之余,都忙的不亦乐乎!</p><p class="ql-block"> 近些年,在我们身边有些关于过年的民间习俗,也在悄悄的发生变化,有些甚至在逐渐离我们远去。</p><p class="ql-block"> “过了腊月二十三,结了婚的闺女不踏娘家边”,直到大年初二,就是其一,您听说过吗?</p><p class="ql-block"> 每到春节前,多年前的一幕,总让我难以忘记,那是十七年前的一个腊月二十五,单位放假晚,发福利也就晚些,单位一女同事,心里挂念着娘家年迈的父母,求我帮忙,要去给自己父母送点东西,那时候私家车很少,甚至有手机的也很少,我便欣然应允。</p><p class="ql-block"> 我们是同乡,经过半个多小时车程到了她娘家门口,奇怪,同事却不下车,更不用说进家门了,说要麻烦我,把他的母亲叫出来。我不便多问,看到她年迈的母亲,对我们突如其来既惊喜,又有些窘。在家里不知道包了一点什么东西,匆匆跟着我出来了,来到车跟前。用“埋怨”的口气,拉着闺女的手,你怎么来了。“恁嫂子赶集去了没在家,要不回家吧,不了娘”,简简单单的几句问候,我们便留下东西,好似“做贼”一般的走了。看到母女的依依不舍,直至我们车子走了很远,当娘依然在翘盼。</p><p class="ql-block"> 那时的我很是不解,笑问同事,回趟家干嘛要偷偷摸摸呢,你娘给你的啥?她笑笑说,这是她娘自己蒸的一对带枣的黄年糕,叫我回家年三十晚上同馒头、豆腐一同放在锅里,农村叫“压锅”,我的理解,大意应是祈祷未来一年一家人风调雨顺,丰收满满,有吃有喝吧!至于为什么不让进家门,她也说不清是什么道理。只说农村都这样,我们只能随着。带着疑问,后来我在农村几经打听一些长者,说法不一,大致相同。在物质匮乏的年代,过年的物质是紧缺的,快过年了,娘家里的弟媳妇和嫂子们,怕当娘的偏心,偷着给闺女拿东西……所以过了小年就不让进门,只有到了年初二才让来,给老人拜年,大概作为一种补偿吧,当爹娘的拿出最好的食物,好好招待闺女、女婿、和外甥一番。</p><p class="ql-block"> 哈哈,原来如此!只是一种民间习俗传说而已,说的不一定对。</p><p class="ql-block"> 我们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不再为缺少物质去担忧,人们的观念也逐渐在改变,包括老人们,好多独生子女小两口,还经常听到为了“争夺”去谁家过年打仗呢,争得面红耳赤,或者两家一年一轮,有些两家老人和孩子一块过年,亦成为一种时尚,是多大的一种反差啊。</p><p class="ql-block"> 现在年轻人听了以前的老习俗也许感到很可笑,都什么年代了,但是确实发生在你们父母的身上。这也许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流传下来的传统习俗之一,给我们“年味”增添的一层神秘的面纱吧,也许还有其他更深远的一些寓意在里边,但我想不管什么“寓意”都应是美好的,令人回味。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李东洋</p><p class="ql-block"> 2021年2月9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