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网上制作美篇,感觉就象是在自家地里种菜———在<span style="font-size: 18px;">网页</span>上爬格码字,宛如在田间伺瓜弄豆,自娱自乐,乐在其中,我亲切地称它为我的网上“菜畦”。</p> <p class="ql-block"> 几个月前,刚刚学会在网上制作美篇,便一发沉迷了进去,甚而有点儿不可自拔。每天早上醒来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枕边摸索手机——看一看制作的美篇有多少人关注?有人点赞了没有?自己关注的美友有没有新作?然后再孤芳自赏地浏览一遍刚写过的或自认最为得意的作品,别有一番滋味——像极了荷着锄头的老农,悠闲地站在自家田边,叼着烟杆儿,饶有兴味地眯眼看着地里的庄稼“滋滋”窜高,惬意而满足。因为是初学,手生且慢,断断续续写了五、六篇,虽然有三篇还被编辑加了精,但比比网上的高产美友——作品几百件、粉丝上百万,简直自惭形秽。如果说别人的美篇已是郁郁葱葱、果实累累的菜园子,我这洼不起眼的“菜畦”就显得可怜得很———五、六篇不成熟的拙作象几茎刚刚移栽的茄苗,萎萎弱弱,不堪经风。但转念一想,自己也总算是有了这一畦菜地,虽廖廖几株,但也算是种下了希望,只要自己来日加倍努力,辛勤耕作,终究会满园芳菲。</p> <p class="ql-block"> 说起种菜,对我来说并不陌生,出身农家,从小就跟随父辈在田地里摸爬滚打,锄草、施肥、打尖、剔苗,样样都会。但坐下来制作美篇就没那么容易了——它首先需要有好的文笔。就好比种地首先得要有一手“好把式”,耕耧犁耙得样样精通,否则,提起笔来,文笔语句不通,标点符号不清,岂不是糟蹋了一块儿好田地?其次还得要有一定的积淀。地力肥才能叶苗壮,阅历丰富再加上深刻思考,写出来的东西才会有份量,有嚼头儿。最后还得勤奋不辍,天天动笔。种菜得精管,制作美篇也是这样,要定期浇水、施肥,修剪、除草,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时间一长人就懒了,地也就“撂荒”了。至于锄头、钯子之类——电脑、手机等,视个人爱好和能力而定,只要顺手好使就行。而我现在的状况是硬件硬、软件软———配备有新款电脑、热情也很高、有着三十多年的工作经历和阅历。但整日忙于琐碎,真正坐下来静下心思考的东西少,更为的关键的是我才学平平,文笔一般。就好象锣鼓傢什什么都齐乎了,就是“唱家儿”的水平欠点儿。不过还好,我也算是一个资深“戏迷”,虽然唱腔不好但还不至于跑调———自小就对文学情有独钟,上学时期作文常被老师点评,工作后一直在机关工作,有五六年时间还在天天都要摆弄文字材料的单位上班,那时,身边有好多才子,耳濡目染,文笔自然也提高了不少。有时随笔写写日记、记记感受,偶尔也乘兴摹仿古韵绉几首“顺口溜”,总之,手还没有完全丢生,操练一段时间也就能对付了。</p> <p class="ql-block"> 种菜前通常都要打畦,一来便于耕作,二来可以分成不同的区域种上种类不同的菜。初次登陆美篇,美篇里面的栏目可真多!“说说”、“我的青春生活”、“书画天地”、“历史杂谈”……可以说,涵盖了人们日常工作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方方面面,就象是百花园,琳琅满目。但每人各有偏好,自己每天吃用的,也就那么几样。因此,我选了几个自己比较喜爱的话题————“对对子”、“说说”、“我的原创诗”……就好比在菜地里打畦,分成几个区域,栽种不同的菜苗。</p><p class="ql-block"> 不同的菜苗各有各的习性,有着自己的生长习性和特点,有的需每天都要浇水,有的则需少水多肥;有的每天都要侍弄,有的种上后就不再天天经管了,这些都要求菜农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美篇也是这样,不同的栏目,因为表现的方式、文学体裁不同,制作的精细程度、选用的图片文字也不一样。如一些日常的“说说”栏目,就是用简单的话来平铺直叙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我的原创诗”、“对对子”这类比较高雅、文体正规的栏目要求就比较严格,需要工整对仗,言韵格律、词性句式都有讲究,制作的时候就必须全神贯注,严肃认真,有时甚至苦思冥想,绞尽脑汁,才能制作出令人满意的作品来。其它如游记、散文类的栏目则要求宽松,时间充裕、心情放松了,就静下来净心制得精细一些;时间不允许时,有时几张图片、几行文字能把事情记录下来就可以了,方便快捷。</p><p class="ql-block"> 种菜对菜农是有一定的要求的,技术好、人勤快,种的菜就会油绿粗壮,满目葱茏,令人心怡!左邻右舍的交口称赞和羡慕嫉妒恨就是对自己最大的褒奖。美篇制作得好,网友们也会报以诚恳的评论和点赞,有的还会送花,特别是获得网络后台编辑的“加精”,就会感觉十分的满足,特有自豪感和成就感。</p> <p class="ql-block"> 老农经管田地、侍弄庄稼是营生,是本份,更是责任,是一辈子须臾不能分离、难以萦忘的念想和牵挂。但凡身体能动弹,扛把锄头走进田间地头,心里就舒坦,筋骨也会松散许多。我们这一代读书人与此何等相似———从小就与书笔结下了一生的缘分,一天不写手生,“三天不读书便觉面目可憎”。自从网络开通了微信、微博,特别是美篇的出现,让更多热爱文学、热爱艺术的人们大显身手,也给我提供了一隅耕读不辍的小小空间,精神愉悦而又乐此不疲,我爱我的网上“菜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