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r></p><p> 不知道什么时候起,回家很少隔夜,一般都是一起吃一顿饭,总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p><p> 今年不同往日,一住就是几天。每天吃过晚饭,都会带着身边的那一位,导游式地带着他,漫步于乡间的小路,一起寻找童年的回忆。</p><p> </p> <p><br></p><p> (一)童年乐园</p><p> 记忆最深的,是在三棵老榕树下,那里记载着童年的很多故事。树虽然岁月悠久,却更加郁郁葱葱,绽放着浓浓的生命力,为人们遮掩出一片阴凉。在以前没有空调风扇的年代,是我们避暑乘凉的好去处。</p><p> 那时的夏天,大榕树下总是很热闹。悠闲的日子里,大人们都会带来草席和扑克,铺上围在一起打地主。小孩就在一起捡石子、捉迷藏(偷石)……玩着各种各样的游戏,不是一家人胜似一家人的和谐。树下总是洋溢着温馨和欢乐。</p><p> 现在的大榕树周围的大部分房子已经成了老屋,人们都搬了新居,房子成了空房。年轻人不再喜欢来大榕树下,但是这里还是老人们的乐园,喜欢来树下,谈古论今,回首当年。</p><p> </p> <p> (二)水塔</p><p> 水塔,曾经承载着全村人的骄傲。八十年代的农村,很多村庄都要挑水的时候,我们村以文明老革命村的名义,申请资金,挖井建了水塔,每家每户都安装了水龙头,水经费大部分都是由村垫付,村民只是象征性的交了水费。后来因为设备陈旧和管理问题,供水问题搁置,水塔保留下来。以前搭摩托车回家的时候,司机问路,只要说“水塔”那里,人家就认识了。虽然水塔荒废多年,但是它永远屹立在我们的心中,因为他曾经记录着文明村的辉煌一页,曾经孕育着全村人。</p> <p><br></p><p> (三)老屋</p><p>老屋,准确地说,是曾祖父的老屋,也是父亲的老屋。但在我的记忆里,它一直完整清晰地存在着。我家的老屋属于比较古老的那一代,建于八十年代。记得那时建瓦屋大概几百块钱就可以了,但是我们家的老屋,相对时尚一点,属于楼房,虽然是后来的平房,但是在那个年代,是我们村里的第二栋楼房,总共四间平房,包括厕所和洗澡间,还有六间瓦屋,大概花了两千块钱。当时大部分都是茅屋的年代,我们家属于豪华版的大庭院。别人都要把收获的花生和稻谷用牛车拉到晒谷坡的时候,我们家在自家的屋顶就可以了。当时爸爸经常在外,房间多,爸爸就让一间房子做邻居家的女孩子当做闺房,邻居家的孩子多,房间不够,正好各有所需。几个大姑娘晚上在我家睡觉,给胆子小的妈妈,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热闹和快乐。</p><p>曾经豪华版的大庭院,经过岁月的洗礼,有点地方已经破烂不堪,瓦屋曾经被96年的那次大台风刮过几片瓦,修补回来漏水。平房的屋顶出现裂缝,下雨天也会漏水。每次回来,我都会来到老屋,瞄一瞄,看看有没有漏下什么古董没有带回。</p><p>今年回到老屋,发现曾经郁郁葱葱的木菠萝已经不在了,只留下一处枯木桩。曾经挂满果子黄皮果今年花很少,到夏天没有黄皮吃了,龙眼树上花有几束……</p><p>老屋已慢慢老去,满脸沟壑,步履蹒跚,它永远在我心中温暖地存在。忘不了我们家四世同堂的欢声笑语,忘不了童年的快乐。</p><p> 回到老家,记忆最深处,有老屋,有老屋后面的大榕树,有老屋不远处的水塔,还有很多很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