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不去的农村—写在2021年春节

闻风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333333"><br></font></div><font color="#333333">我们每个人一生都需要面临无数的选择,其中99%可以自己选择,但是1%无论是谁都无法选择,那就是我们的出生 。和大多数80后一样,我出生在地地道道的农村家庭,到了将近奔四的年纪,见证着改革开放带来的整个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父辈们却一天重复着一天过着面朝泥土背朝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当我们奔三之时,大多数80后早期的父母就已花甲之数,如今绝大部分的80后在外飘泊或定居,而他们却依旧守着那片养育着我们的故土,直至老去,这就是中国目前大部分农村所面临或即将面临的社会现状。</font>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u><font color="#b06fbb">关于农民</font></u></b></h1> <font color="#333333">2020年中国农民的数量还没有官方统计,但截止2018年,中国的农民大约还有5.6亿。然而上述统计主要是依据于户籍,随着50、60两代人的逐渐老去或离世,真正意义上的传统农民数量已在大幅减少,因为作为70、80、90后的农民工大军才是当代农民的主力军。</font><div><font color="#333333"><br>作为当代农民,他们的愿景就是“不希望下一代再当农民”,以至于近些年流传着这么一句话:“虽然自己不是富二代,但愿能创造富二代”。如今的80后、90后、00后,已不具备当农民的后天条件,他们既不具备先辈们吃苦耐劳的坚韧品格,也不具备农业生产的基本技能,加之随着城镇化浪潮的波及,对于下一代的教育、就业及婚嫁也越来越重视,今后农民的数量只会越来越少。</font><br></div>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u><font color="#b06fbb">关于农业</font></u></b></h1> <font color="#333333">“面朝泥土背朝天”式的传统种植农业,占据着人类历史的绝大部分时代,随着人类社会及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农业已逐渐开始替代传统农业,畜牧养殖业也成为农业的重要部分。</font><div><font color="#333333"><br></font><div><font color="#333333">“民以食为天”,近些年国家已将粮食储备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安全。虽然国家重视了、农耕更高效了、取消了农业税、设立了基本农田保护区、制订了农田种植补贴政策,但是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相对于房价、肉价及其它商品的价格涨幅,主要粮食作物的涨幅实在是微不足道,仅靠传统种植业也很难维持生计,尤其是近十年来疯涨的下一代的教育和婚嫁支出成本。因此,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凡是有能力的,几乎是每户农村家庭都有主要劳动力开始外出务工,至今催生了一大批农民工,以至于至今绝大部分80后、90后都已丧失了务农的基本技能,更不用说00后了。加之务农又苦又累又不挣钱,如今的年轻人更不愿意务农了。一旦50、60后老一辈传统农民的老去或离世,土地谁来种,还真成了问题?能解决该问题的也只有靠国家和政府了。</font><br></div></div>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u style=""><font color="#b06fbb">关于宅基地和住房</font></u></b></h1> <font color="#333333">随着 “一户一宅”宅基地确权国家政策的施行,农村宅基地建设用地审批已越来越难,受就医、子女上学、购物、经济条件等一些列问题影响,农村新房建设越来越少,即使是新建,相当一部分都是条件优越的家庭的养老式、休闲式住房。</font><div><font color="#333333"><br>由于年轻一辈与老一辈生活习惯、三观的差异问题,越来越多的年轻家庭趋向于与父辈们分户而居。加之随着生活水平和收入的提高,同时考虑下一代的教育、就业及婚配问题,如今的农村预计超过70%的年轻家庭已在城镇买房。如此以来,绝大部分乡下宅基地就只剩尚且能自理的老一辈在生活,造就了如今相当一部分的孤寡老人;年轻家庭在城镇入住后,除非逢年过节或是老人身体健康问题,否则年轻人很少会再返回农村老家,而常回家的那些也只是趋于对故乡的情怀,所以再过二、三十年,一旦50、60后老一辈们的离去,年轻人回乡的机会就更少了。那时,农村90%以上的村庄将会成为名副其实的空村,宅基地也将成为后辈们思乡情切的唯一寄托。</font><br></div>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u><font color="#b06fbb">关于留守儿童</font></u></b></h1> <font color="#333333">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农民务工潮兴起开始,至今三十余年,最早一批的留守儿童大都已成家。像湖南、江西、贵州、四川等劳务输出大省,普通农村家庭,凡是具备劳动能力的,不论是家庭壮丁还是刚毕业或是辍学的青少年,几乎每家每户都有劳动力外出务工或经商,而且初中生、高中生和大学生都是在城镇上学,以至于平时农村都很难见到12至50岁年龄段的人,从而造就了一批批的留守儿童,这些儿童通常都是由祖辈们带大,普遍缺少父母亲的关爱和家庭教育,接受的都是最差的教育资源和医疗水平,每年与父母亲见不上几回面,最长的亲情陪伴时间也就是每年的春节,如此以来,产生的问题儿童也是越来越多。</font><div><font color="#333333"><br></font><div><font color="#333333">近十年来,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生活和收入水平的提高,许多家庭开始意识到隔代教育存在的问题的严重性,并开始重视子女的教育问题,具备条件的都开始将孩子带在身边,这也是部分老人随子女进城的主要原因(充当保姆)。但偏远乡村及经济条件较差的家庭,留守儿童依然存在,并将恶性循环。尽管相当一部分年轻人在县城或镇上买房,由于本地工资收入水平低,考虑家庭成本支出,依旧是外出在大城市务工,仍然存在相当数量的留守儿童,最明显的例子,通过中小学的家长群就能发现。留守儿童数量虽然将逐年减少,但仍将长期存在。</font></div></div>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u><font color="#b06fbb">关于传承</font></u></b></h1> <font color="#333333">自改革开发以来的这三十年,是新中国飞速发展的三十年。也因此我们更自由,社会更多彩,我们可以自由恋爱,选择自己的婚姻,可以有更多的言论自由;我们不用再受寒挨饿,可以享受物质生活带来的舒适感;我们正经历着网络化、信息化、科技化的浪潮,即便是乡村生活不再单调乏味。</font><div><font color="#333333"><br>而70后、80后作为传上启下的两代人,历史赋予我们更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尤其是对于农村出生的70后、80后,相当一部分人亲身经历过曾经的农耕劳作和乡村生活。他们理解和懂得50、60两代人的艰辛、勤劳和朴素,受父辈们的影响,懂得如何节约,懂得尊老爱幼孝敬父辈,懂得生活的来之不易;他们也经历和体会过90后、00后不曾感受过的灿烂、天真、无邪、多姿多彩的童年,尽管那时我们穷,没有电,没有网络,但山、水、火、鱼、鸟、树、泥巴都可以成为我们的玩物,我们的童年真正属于我们自己,没人要求我们做课外作业,我们的书包很轻,没人剥夺我们的业余时间,我们可以尽情玩耍,即便成绩再差,升不上学也没人责备我们。然而这些,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21世纪出生的青少年都无法体会到,传承不再。</font><br></div>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u><font color="#b06fbb">关于人情味</font></u></b></h1> <font color="#333333">近些年来,对于绝大多数从农村走出去的年轻人来说,最深的感受就是农村人越来越少了,人情味越来越淡了。还记得,二三十年前,还没有掀起城镇化热潮,大部分农村人口还未迁移,那时的村庄和院落不论什么时候都是热闹的。饭前饭后,左邻右舍端着饭碗门前石板凳一座,一排排的边吃边聊;寒暑假一到,院里的大小朋友们扎堆玩得不亦乐乎,哪有呆在屋里的,什么补课、兴趣班、手机、电视都没有,照样无忧无虑,开开心心;每到双抢或是秋收,那田里、地里更是忙得热火朝天,你帮我,我帮你;曾经人情味最浓的当属春节了,杀年猪、买年货、干塘分鱼、贴春联、放鞭炮、走亲戚、拜年、舞香灯、舞狮等,那时的农村的走亲戚拜年,真的是走着去,基本都会在每户亲戚家过夜。而如今,大部分都将成过往,农村人口越来越少,不少村子已彻底成了空村,平日里大部分村子都是冷冷清清的。就拿人气最盛的春节来说,每年的小年至正月初六应该是农村人气最旺的时期了,然而现在的春节,在农村,感觉唯一不变的就是还能听到一些鞭炮声,走亲戚拜年更像是传承了上一代的责任,亲戚们一年到头相互见不上什么面,又有多少亲情人情在。而村里的年轻人,即便是曾经儿时要好的伙伴,村里见面也只是习惯性问候,聊上几句也就各顾各家去了,而常住村里的中老年人,即便是近邻,也很少串门了。加之随着村里部分老人相继离世,年轻一辈在城镇买房安家,如今的农村,春节人气已远不如从前,而且大部分年轻人都是小年左右回老家,正月初六一过,大部分就又外出了,很快村子院落又恢复了往日的冷清,在农村再也感受不到昔日的人情味了。</font>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b06fbb"><b><u>关于情怀</u></b></font></h1> <font color="#333333">由于种种原因,越来越多的人离开农村。但也有那么一些在外定居的人们,经常想念那方故土,那片天空,那湾小河,可口的家乡菜,浓浓的故乡情,偶尔也会回乡探望,这更多的只是趋于对故乡的一种情怀,然而这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淡化。</font>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u><font color="#b06fbb">关于未来</font></u></b></h1> <font color="#333333">虽然近三十年来,人类社会飞速发展,农村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农村未来依然面临人口的缺失尤其是年轻人口的严重缺失,留守儿童,劳动力老年化,土地荒芜,粮食持续廉价,政治腐败,教育、医疗资源缺失,监管缺失等一系列严峻问题,城市化浪潮正推进中国农村的日益空心化、贫穷化和边缘化,要想改变这一趋势,国家必须进一步推行惠农政策,彻底实现农业现代化,改善农村宜居环境,提高农村教育、医疗和环卫处理水平。否则,三十年后的农村,将彻底空心化和边缘化。</fo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