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中国有着几千年渊远流长的历史,而每个节日都是悠久文化长期积淀形成的,它蕴含着深邃的文化内涵,带有浓厚的地域特色。</p><p class="ql-block">在我国传统的节日中,春节是中国人最热闹、最隆重的古老节日,据说已有四千年的历史了。这一天,不管身份是尊贵还是卑贱,不管是北方人还是南方人,也不管是在家乡还是身处异地的人,都会以不同的方式欢度春节的。家庭的欢乐团圆,亲情的温馨融洽,都于此刻浓缩在喜庆的气氛中了。春节,已深深根植于每个血管里流淌着中国元素的华夏儿女心间了。</p> <p class="ql-block">春节,俗称“过年”。按照我国农历计算,正月初一是“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是一年的开始。好的开始预示着往后日子的顺风顺水,诸事如意。所以家家户户要热热闹闹,欢欢喜喜并且郑重其事地迎接新春佳节的到来。要写桃符,挂灯笼,置年货,放鞭炮,穿新衣,吃饺子等,红红火火欢天喜地共度春节,以图在接下的日子里有个吉祥如意的好年景。“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是宋朝大文豪王安石用诗生动再现了千家万户过春节欢乐祥和的情景。“老去又逢新岁月,春来更有好花枝。晚风何处江楼笛,吹到东溟月上时”,写出了普天共度新春不夜天的欢闹气氛。</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而传统的春节庆祝活动,则是从除夕一直热热闹闹延续到正月十五。大诗人辛弃疾在《青玉案.元夕》中,更是写出了古人过春节的盛大欢庆场面,“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由此可见中国人对春节的重视。按传统习俗,北方人的春节似乎更加隆重热闹,且时间要更长,所以又有“过大年”的讲法。有诗曰“从此剪刀闲一月,闺中针线岁前多”。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在《北京的春节》一文中写到“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到了残灯末庙,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他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北方人们过春节的风情习俗描述于我们眼前,让我们对这个古老而有活力的传统春节有了深刻的了解。</p><p class="ql-block">除夕的习俗,贴春联,放鞭炮,一家人吃完年夜饭后,要围坐在灯火前一起彻夜守岁,共同迎接新年的到来。这期间,最高兴的当然要属小孩了,不但有诸如年糕春饼一类好吃的食品,还有新衣服穿,有压岁钱拿,还可以举着灯笼穿街走巷,好不欢喜。</p> <p class="ql-block">记得我小时候,最喜欢就是除夕夜了,因为这一天可以饱吃一顿。吃过煎堆、烤仔、田艾饼等美食后,穿着新衣服和新鞋子,和一大帮的小伙伴们一起在房前屋后摸黑捉迷藏玩踢罐,举着自制的灯笼蹦来跳去,虽然天冷得让人有点发抖,却玩得好不开心。玩累了,再回到家里烤火炭取暖,还一边嗑着瓜子,一直等到12点的钟声响起。然后帮着大人燃放一大串的鞭炮(每家每户必放),还跑出门外看左邻右舍人家燃放的鞭炮。看谁家的爆竹最响,放得最多最热闹。鞭炮燃放的烟雾,笼罩着整个天空,却让人感觉到浓浓的年味,整个人的身心都沉浸在幸福祥和之中。</p><p class="ql-block">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有了春节联欢晚会,传统的除夕夜就又添加了几分文化元素。人们吃过含饺子在内的年夜饭,一家人就欢喜坐在电视机旁,一边嗑着瓜子一边津津有味地看着春晚节目(有条件的人家还一边玩牌一边看春晚),不时为精彩的节目鼓掌叫好。于是,除夕夜这种欢乐的气氛,一直延续到新年钟声的响起,春节笑吟吟的走来,人们满心欢喜去见周公才宣告结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近几年,又有了微信,尤其是微信红包的出现,过年的气氛又平添了几分热闹。除夕夜,在微信群里抢红包互相拜年忙得春晚节目也无暇顾及,牌也不想打了,眼花缭乱却也乐在其中。微信红包和拜年,给古老传统的春节增加了新的含义。在接下来春节的几天里(从初一到初七),人们按照传统的习俗按部就班,各行其是。 年初一放鞭炮迎福运,年初二夫随老婆回娘家拜岳父岳母。年初三足不出户,在家干自己的事……</p><p class="ql-block">春节期间,由于地域和风俗不同,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也不尽然 。各地都热热闹闹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舞狮子、耍杂技、看大戏、听戏曲,等等。正如广东人喜欢逛花市行大运,北京人逛庙会听大戏、东北人踩高跷扭秧歌,已然成为各地风俗的经典代表之作,这也是春节多元素文化的体现。</p> <p class="ql-block">说到春节,我又想到了我们湛江地区,几百年来也流传下来的一种文化习俗——年例,一种具有浓烈地域特色的活动,透着浓浓的乡愁味道(它是整个村民共同的节日,很多村子的年例都是安排在春节期间)。像我的出生地志满,年例就赶在正月十三,我的老家麻章英豪村的年例在正月里的十四。年例虽然不及春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却比春节更热闹更受村民的喜爱。这一天(有的地方举行两三天)村民要拜祭祖先,祈祷神灵保佑,风调雨顺,然后抬着祖先的牌位上街游神,并进行各种表演。有狮子班、武术队、锣鼓队、花车队、文艺队、飘色、高跷、穿令箭等。不但本村人参加年例活动,还吸引了八方的宾客前来观看,并被主人热情邀请到各家参加盛宴。主宾欢宴后,年例的帷幕圆满落下,给欢闹的春节,又添加了一道别样的风景线。</p> <p class="ql-block">在除夕的这个夜晚,在距离凌晨钟声敲响而跨入牛年春节还有几个小时的时候,我又一次吟诵辛弃疾的那首关于春节的诗,“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诗中描绘的一幅胜似美人的蓝图——一个崭新的傲然屹立的中华民族的形象,一个盛世繁华耀眼的蓝图,即将展现在世人面前。而随着喜庆热闹的春节过后,我们会迎来更加绚丽多彩的春色,去拥抱花团锦簇愈发灿烂的明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