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故乡重庆前往辽宁宽甸做入朝准备后,从长甸老河口浮桥过江入朝。

Ying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176, 79, 187);">(本文描写母亲在合川十二军军大学习及结束后,告别故乡重庆前往辽宁宽甸做入朝准备的经历。)</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1.合川军大美好学习时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我所在的军大全名是西南军大三分校四总队,四总队代表军大是第十二军主办。</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总队下设三个大队,只有两个女生中队,每个中队有一百多人,第三大队全是男学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军大学员全部是学生参军,进军大时我脱下了原穿的破旧衣服,换了一身新军装,很像我13岁回到母亲身边时,脱下我的破烂衣服换了一身新衣服一样,我又感到了母亲的温暖。</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1950年开始整顿党,三年停止发展党员,但可以发展团员,我在军大也参加了青年团,1950年5月军大毕业时,屈道敏和我们的组长梅兴秀都分配到十八军进军西藏,我分配到十二军政治部当收发员,我妹妹傅灿华因患吐血病不能去朝鲜,就调她到西南军区通讯学校继续学习,没想到她突然大吐血抢救来不及去世。灿华妹去世时我正在过鸭录江抗美援朝,不通军邮,一年以后我军在金城开展坑道战阻击敌人时,通了军邮,我收到兄弟傅灿云的来信,才知道我妹傅灿华已经逝世一年了,她去世时年仅19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nbsp;</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nbsp;</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我弟傅灿云,进了西南军大参谋训练大队,后分配到第五十军,在川藏边境的巴塘县转业到县里工作,1959年他辞职回重庆市园明乡老家务农,1999年10月病逝,终年72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2.军大学习结束申请去十八军参加进军西藏,被保卫部继寻部长留在十二军政治部任收发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我很想到十八军参加进军西藏,曾五次向军政治部组织科申彤华科长要求调十八军,申科长已考虑同意我的要求,但保卫部的继寻部长却不同意,认为军政治部需要我当收发员。继寻部长是师级干部,又是军直属队(包括军司令部,政治部和后勤部)的党委书记。他要留我在政治部当收发,我就不能参加进军西藏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军政治部有秘书科,组织科,宣传科,保卫部,总务科,民运科;军法处等科室,此外还有警卫班,机枪班,通讯班,看守班和炊事班五个班。五个班共有七十多名战士。在业务上通讯班工作归收发室安排;看守班由保卫部和军法处安排看管犯人和特务。警卫班主要是警卫军政治部李开湘主任(副军级干部)机枪班是保卫整个军政治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军保卫科继寻科长(付师级)相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志愿军十二军保卫部长继寻(付师级)相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3.在《共青团员之歌》的歌声中告别故乡重庆前往辽宁宽甸做入朝准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1950年12月,我随解放军第十二军政治部从重庆北碚乘木船到重庆朝天门码头,换乘汽船顺长江离开了重庆市,我是喝长江和嘉陵江的水长大的,看着渐渐远去的重庆市建筑(其中有的我父亲参与了设计),我们青年团员一齐唱起了苏联二战时期歌曲《共青团员之歌》,歌声中有“再见了,亲爱的故乡,胜利的星会照耀着我们,再见了妈妈,别难过,莫悲伤,祝福我们一路平安吧!”。汽船出了四川,到达汉口后换乘火车,一直到河北省的辛集镇,我军在那里作出国前的各种准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4.在辽宁宽甸县做入朝准备,从长甸老河口浮桥过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1951年3月14日,我军直属机关从辛集乘火车出山海关经沈阳到辽宁省宽甸县,在那里举行了盛大的抗美援朝誓师大会。全军换了苏式武器,我们每人发了一张雨布,一把铁锹,一个干粮袋,一个针线包,两个急救包,一个挎包,一个水壶,一条白毛巾,一件棉大衣,一副绑腿,一双毛皮鞋,每人要背半个月粮食,炒面25斤,还有点盐菜,外加从四川带去的换洗衣服,一床薄棉被和一双布鞋,全部重四十多斤,每一个战士还要背九斤重的苏式步枪,100发子弹和四颗手榴弹,重量超过100斤。为了保密,我们交还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胸章,水壶上的八一军徽也刮掉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我军是第二批赴朝参加第五次战役.这次战役有三路大军,西路是杨得志的19兵团,有三个军,十五万多人,他们从安东鸭绿江大桥过江;中路是王近山的三兵团,辖十二军,十五军和六十军三个军,也有十五万多人,十二军留三十六师驻守重庆市,却把十一军的三十一师配属给十二军带到了朝鲜,我当时在中路的十二军政治部,是从长甸老河口的浮桥过江;东路是宋时轮的第九兵团,辖二十军,二十六军,二十七军三个军,也有十五万人,九兵团曾在1950年12月参加了朝鲜志愿军第一次战役,非常艰苦,冻伤减员很大,在朝鲜休整补充后,再开赴三八线集结地,是参加第五次战役的东路部队.再加上其他兵种,第五次战役在三八线参战志愿军有95万人,加上朝鲜人民军达一百三十万人.美李军也有一百多万人,在朝鲜这次是一场双方都有百万人参加的大决战。</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