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西湖里的扬州烟花

<p class="ql-block">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p><p class="ql-block">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p><p class="ql-block"> “又是烟花三月初,暖风醺醉瘦西湖。”</p><p class="ql-block">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p><p class="ql-block"> “谁信寻春此狂客,一茶一偈到扬州。”</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中国文化史上,能赢得诗词歌颂的地方不少,但如扬州赢得如此这般盛赞的却不多。</p> <p class="ql-block">  清明节小长假,奔着扬州去寻烟花三月,不能不说是深受这些古典诗词影响。现在的扬州和鼎盛时期相比,少了繁华富贵气,朴素平实了许多,如果还想在扬州寻到诗词中的烟花三月,无疑瘦西湖是最好的去处。</p><p class="ql-block"> “天下西湖,三十有六”,据说中国叫西湖的湖极多,但一个瘦字,让扬州西湖脱颖而出。有人嫌扬州俗,说:杭州有西湖,镇江有金山,扬州都有。扬州人就避俗取名,西湖为瘦西湖,金山名小金山,还幽默地说,瘦是苗条,小是精巧。一瘦一小,道出了扬州园林善于借鉴却不落俗套的妙处,也显现出扬州人不同寻常的精巧心思。</p> <p class="ql-block">  瘦西湖并不是湖,其实是个瘦长的河道,算是大运河的支流。本在扬州城外,名保障河,是唐宋时期护城河的遗迹,从那时开始,两岸陆续有人修建园林,直到清代,形成了“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盛况。此时的瘦西湖,水如锦带飘拂自如,园林秀美集南北大成,伴着小金山和五亭桥、大虹桥、二十四桥等景观,形成了景外有景、园中有园的艺术境界。1751年到1765年间,这里形成了历史上著名的二十四景:卷石洞天、西园曲水、虹桥揽胜、冶春诗社、长堤春柳、荷蒲熏风、碧玉交流、四桥烟雨、春台明月、白塔晴云、三过留踪、蜀冈晚照、万松叠翠、花屿双泉、双峰云栈、山亭野眺、临水红霞、绿稻香来、竹楼小市、平岗艳雪、绿杨城郭、香海慈云、梅岭春深、水云胜概。</p><p class="ql-block"> 今天的瘦西湖依然是扬州的金字名片,是扬州最富江南韵味的园林景致。烟花三月时节,无论游客从哪个门进去,一眼望去,长堤垂柳依依,两岸春花烂漫,湖中曲水清流波光潋滟,粉墙黛瓦的园林里,竹影兰香曲廊分院,端的是:“奇花异卉满东篱,姹紫嫣红百媚姿。值此烟花三月日,西湖景致瘦相宜。”不急不忙,徐徐而行,缓缓移步,瘦西湖的盛景美好便如画般一一展现在眼前。</p> <p class="ql-block">  “二分明月一声箫,半属扬州廿四桥。”“二十四桥箫管歇,犹留明月满扬州。”瘦西湖里桥多,二十四桥最负盛名。历史上歌咏此桥的诗句,瘦西湖是否能盛得下?这个汉白玉砌成的单孔拱形桥,长二十四米,宽和高均为二点四米,台阶有二十四级,栏杆有二十四根,处处对应二十四的数。莫非这就是二十四桥名称的来历?栏杆和桥身装饰以传统的云月图形,秀丽精巧。可惜不能晚上来此观景,在雾蒙蒙的春日里,望着静静安卧在瘦西湖上的这座小桥,想象着“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的浪漫景象,也算不枉此行了。&nbsp;</p><p class="ql-block"> 桥旁是现代人修建的熙春台,台前有汉白玉石碑,上刻毛泽东主席手书的杜牧诗句:“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书体潇洒飘逸,贯穿着主席特有的书法风格和魅力。熙春台是二十四景中“春台明月”所在地,雄阔大气的熙春台,绿琉璃瓦覆顶,通身气势雄伟,规模宏大,颇有北方皇家园林的气派。</p> <p class="ql-block">  与熙春台遥遥相对的是五亭桥,这是中国古代十大名桥之一。桥梁专家茅以升曾经评价:“最古老的桥是赵州桥,最壮美的桥是卢沟桥,最具艺术美的桥就是扬州的五亭桥。”</p><p class="ql-block"> 五亭桥是瘦西湖的标志建筑,别名莲花桥,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巡盐御史高恒和扬州盐商为迎接乾隆帝,在莲花堤上建了这座桥所以称为莲花桥。这桥是仿北京北海的五龙亭和十七孔桥而建,“上建五亭,下列四翼,桥洞正侧凡十有五。”最大特点就是融合了南秀北雄的风格,将阴柔阳刚气质有机结合在一起。</p><p class="ql-block"> 五亭桥横跨瘦西湖水道之上,上覆黄瓦下撑朱柱,配以白色栏杆,亭内又做了彩绘藻井,远远望去,既富丽堂皇又大方典雅。桥下四翼,正侧有十五个卷洞,彼此相通,每当皓月当空,各洞衔月,众月争辉,景象奇幻。有诗广为流传:“……莲花亭上观山色,廿四桥头赏潋光。自古扬州多胜境,新朝更比旧时强。”我分别在柳阴里、繁花中,从不同角度观赏五亭桥,怎么看都被她超凡脱俗的富贵繁华气息折服。能将富贵与超脱两种截然不同的雅俗气质和谐统一于一身,五亭桥外再无第二。</p> <p class="ql-block">  五亭桥旁有白塔,白塔是借北京北海白塔之景而建。当年盐商为讨好乾隆皇帝,煞费苦心。《清朝野史大观》记载,乾隆在瘦西湖中游览,船到五亭桥时,忽然对身边人说:“这里多像京城北海的琼岛春阴啊,可惜差一座白塔。”第二天,乾隆就见五亭桥旁有一座白塔巍然耸立,以为从天而降。身旁的太监跪奏道:“这是盐商大贾为弥补圣上游湖之憾,连夜赶制而成的。”据说,扬州盐商江春用重金贿赂乾隆左右,请画成图,然后一夜之间用盐包为基础,以纸扎为表面堆砌而成。虽然只可远观不可近攀,但乾隆还是不无感慨:“人道扬州盐商富甲天下,果然名不虚传。”</p><p class="ql-block"> 正是有了盐商,才成就了扬州的富裕,成就了瘦西湖的美景和盛名。</p><p class="ql-block"> 虽说扬州作为历史名城已有两千多年历史,隋唐时期也是繁盛一时,尤其隋炀帝杨广广开运河在此建京都郡,让扬州繁华直逼长安、洛阳。但彼时瘦西湖还是护城河,没有今天的模样。现在的瘦西湖之美景和繁华,与盐商和盐业的发展关系密切。</p><p class="ql-block"> 明清以降,两淮海盐业兴起,逐渐取代了内陆盐池。到清朝,两淮巡盐御史官署就设在扬州,更是极大促进了扬州盐运业的发展,也给扬州经济带来空前的繁荣。有学者研究数据表明,明朝时扬州人口已达50万人左右,两淮盐业带动扬州成为南北货物集散中心,而掌握盐业的商贾大户,每年少则挣几百万两白银,多则挣几千万两白银,可谓富可敌国。清朝乾隆时期,扬州一地每年向朝廷上缴的盐税就高达三千六百万两白银,盐商所获利润更是令人咂舌。</p><p class="ql-block"> 盐商有了钱,就开始大搞建设,将扬州老城外的区域,沿古运河两岸建筑新城。他们沿水筑园,沿湖造景,架桥添景,为迎接乾隆皇帝下江南,满足乾隆游览的需要,更是在瘦西湖两岸堤上争地购园,将名园胜景散布在窈窕曲水的一湖两岸,俨然次第展开的江南风情画,尽显瘦西湖清秀婉约的独特风姿。</p> <p class="ql-block">  如今瘦西湖的个园,就是国内外享有盛誉的清代扬州盐商宅邸私家园林。清朝嘉庆时期,两淮盐业商总黄至筠在明代寿芝园的基础上拓建了这个私家园林,</p><p class="ql-block"> 《个园记》中记载:“园中池馆清幽,水木明瑟,并种竹万竿,故曰个园。”如今的园林入门处,是个月洞形园门,门上石额书写的“个园”两字中的“个”就是三片竹叶,充分体现了个园的特色。个园还是以叠石著称的园林,笋石、湖石、黄石、宣石叠成的春夏秋冬四季假山,融造园法则与山水画理于一体,旨趣新颖,结构严密,是国内园林的孤例。</p> <p class="ql-block">  “邗沟春水碧如油,到处春风足逗留。二十四桥箫管歇,犹留明月满扬州。”</p><p class="ql-block"> “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红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窝子,故应唤作瘦西湖。”</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离别扬州,离别瘦西湖,那些关于扬州关于瘦西湖的诗歌依然萦绕在心头,久久不散。春光里,瘦西湖的美景,映射着扬州三月烟花的光影,也解锁了沉淀在风物遗迹里的文化密码,钩沉出深藏了千百年的历史信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