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心宝宝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秋伊紫旋

<p>我们生活中常常遇到这样的孩子,他不愿意听别人的评价。</p><p><br></p><p>比如在幼儿园的时候,有些孩子不愿意上台去表演,询问他原因,是怕别的小盆友在底下说他不好。</p><p>还有的孩子听到别人对他不好的评价之后,不能接受会出现很大的情绪反应,</p><p>还有的孩子是没有一点抗挫折的能力。做一些事情的时候,遇到一点小麻烦,不顺利他就放弃了。</p><p><br></p><p>我们都称呼这样的孩子们是玻璃心宝宝。</p><p><br></p><p>这类孩子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p><p><br></p><p>有的家庭不管什么情况下都会去夸自己的孩子。不管这个孩子是不是确实好,都会用不正确的方式去夸孩子。让孩子觉得我确实挺好的,我听不了别人说我不好。</p><p><br></p><p>有些家庭是出现一种经常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的孩子去比,就说别人的孩子比我们好什么,这种比较性的这种语言,也会让孩子觉得很脆弱。他也不愿意听这样的语言,久而久之也会拒绝这样的沟通。</p><p><br></p><p>这几年,经常会提到一个词——赏识教育。</p><p>就是说我们经常会夸孩子你真好,你真棒,其实这种不正确的夸奖,就是以一带全的,很模糊,让孩子不知道自己到底是哪个地方强,他会觉得自己哪方面都很好。</p><p><br></p><p>正确的夸奖方式是,我们去夸奖孩子在这件事情中的一个特别有亮点的地方。比如说孩子今天帮我去扫地了,这个过程我们不正确的夸奖方式说,孩子你今天帮妈妈扫地了,真棒。</p><p><br></p><p>正确的方式应该怎么夸?</p><p>我们可以这样去夸孩子,今天你帮妈妈扫地了,地扫得特别干净,妈妈发现你在做这件事情的过程中特别仔细。</p><p>应该是这样去夸奖孩子。</p><p>当孩子知道妈妈夸奖我,是我仔细的做事方式。这样他才会把仔细的特点保持下来。也就是说我们夸孩子一定要到细化到一个点。</p><p><br></p><p>有一些夸奖,是孩子知道自己做的根本不好,父母夸奖他,这样也会引起他不一样的反应。</p><p>比如孩子画了一幅画,家长在夸他的时候说,你这幅画画得真漂亮,但是孩子其实知道自己这幅画,跟其他孩子比一点也不漂亮,只是很普通。那么这种夸张的夸奖也会对孩子造成影响。</p><p><br></p><p>当我们身边有了这样玻璃心宝宝的时候,我们都会想去增加他抗挫折的能力,这几年好多孩子送到训练营里,家长的诉求是说,我想增加孩子的抗压能力,承受能力。</p><p><br></p><p>孩子对批评和表扬的承受力。</p><p>是我们没有给他从小进行抗挫折训练造成的。那么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不断的进行有计划的,增加他的抗挫折比例,会让他正常的形成一个我们所说的抗挫折能力。</p><p><br></p><p>玻璃心宝宝的话,总结出两个较为普遍的原因:</p><p><b style="color: rgb(249, 110, 87);">第一个是说我们夸得多;</b></p><p><b style="color: rgb(249, 110, 87);">第二个我们给他的挫折太少。</b></p><p><br></p><p>什么叫夸得多?</p><p>比如说同样一个场景,孩子帮我们去扫地,扫完地之后我们会说宝宝真勤劳,宝宝你真棒,那么这种夸就是较为模糊的,对孩子来说夸得模糊,夸的太大,夸得多了就变成了捧杀。孩子觉得自己什么都好,这样的话就容不得别人说自己不好。</p><p><br></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正确的夸</b></p><p>我们夸孩子在这件事情中做的最好的地方,比如我们会说宝宝,你帮妈妈扫地的时候特别认真。</p><p>夸的这个点就是认真,那么未来孩子在认真这个点上就会越做越好。</p><p><br></p><p>第二个原因是,我们给他的挫折太少,按照第二生命形态学的调研来说,我们给孩子在成长中的培育过程中,在第一个逆反期,也就是说0~3岁的时候,我们给它的一个挫折比例是夸五贬一。</p><p><br></p><p>什么叫夸五贬一呢?</p><p>就是我在跟孩子进行夸奖的时候,我夸奖到每个点上夸了五次,那么遇到第六次这件事的时候,那孩子来问我的时候,我可能就会挑一下他的毛病了,比如说孩子在今天休息,孩子在家玩了一些游戏,那么当孩子来画了幅画来找我的时候,我可能就要贬一贬他,这个贬不是批评他,而是给他挑一些毛病。</p><p>比如说:宝宝你看你画的这幅画,妈妈觉得太阳的颜色如果再鲜艳一些可能就会好一些,如果再加一些花,加一些草,画面会好一些,其实相当于给孩子增加了一些挫折方面的培育。</p><p><br></p><p>随着孩子的年龄增大,到3~6岁的时候,这个比例就可以变成夸三贬一,逐渐过渡到学校,他才能接受其他人对他的一些不好的评价和批评,他才有个适应过程。</p><p><br></p><p>玻璃心宝宝像学前和学后两个阶段,分别有什么解决方案?</p><p>学前的话我们就可以按前面的方法,夸得更细致一些,对他的挫折方面逐渐增加,学后的孩子我们也是同样的方式,夸奖的时候,细化到每一个点,行为上优秀的点,学习上优秀的点,或者写作业上优秀的点,我们夸奖他的点,其实相当于我们给他分析哪不好,同时要给他方法。</p><p><br></p><p>跟学前不同的,就是说这个点一定要注意到,不能是贬低性的语言,不能是贬低指责或者说批评性的语言,一些分析性的描述就可以了。</p><p><br></p><p>举一个学习中的例子,比如说有个孩子,他始终觉得自己背单词背的慢,他就会跟妈妈说我不要背单词了,根本背不会,背单词太难了。其实这个时候孩子,相当于说把自己给否定了,他跟别人对比,跟其他同学对比,发现自己背单词很慢。</p><p><br></p><p>那我们用的方法是先承认他的情绪。妈妈知道你因为背单词慢很着急是吗?</p><p><br></p><p>第二步我们就告诉他,我能体谅到你的情绪。妈妈知道你很着急,妈妈其实也想帮到你。</p><p><br></p><p>第三步我们用的技巧是自我引带,也就是说用自我引带的方法给孩子方法,错误的方法是直接告诉孩子你应该怎么办,孩子是听不进去的,自我引带是这样说的,妈妈上学的时候背单词也很慢,可是后来妈妈发现一个方法,如果这个单词记不住,按照它的规律来记就容易得多。</p><p>其实自我引带就告诉孩子妈妈曾经也有背单词记不住的时候,妈妈是用这样的方法来做的,那么对于孩子来说他就会记住妈妈的这个方法。</p><p><br></p><p>有的孩子还会问,妈妈后来你记单词很快乐吗?</p><p>其实孩子他就是更多的关注到这个方法有效无效,这样我们把这种自我引带的方式运用到孩子生活学习中,向我们求助的时候,它的效果比直接给他方法要好得多。</p><p><br></p><p>小一点的孩子比如说画画的时候,总觉得自己画的不好,然后摔东西什么的,这时候要怎么来引导他?</p><p>当孩子学画画的时候,发现他画出来的东西和想象中不一样,他可能就会形成自我否定,是我画不好。有的孩子甚至好长一段时间就不想再画画了,家长在引带他的时候,可以从一个小的点,比如说我们今天就来画恐龙的爪子,然后妈妈画一个,你也画一个,孩子就发现妈妈画的和我画的差不多,妈妈也画不出我想象中的样子时,孩子就能接受自己画的一个现实了,许多时候孩子是觉得他看到的样子,为什么自己画不出来?他会觉得这个这种对比反差特别大,但是当妈妈也画完之后,跟他形成了一个对比,他会知道其实大家画的都不会跟想象中是一样的。</p><p><br></p><p>比如还拿画画这事来说,他把东西摔了,很长一段时间不再画画,是要家长来引导他再次去画画,还是等他自己主动的去画画,就不用管他?</p><p>我们曾经说孩子的兴趣是从他的兴趣点出发,如果我们还希望孩子去画画的话,我们妈妈用的方法就是说我自己先来做,让孩子觉得我在做的时候很有趣,我的开心并不是因为我画得像,而是因为我在作画的这件事上,妈妈可以边画边说,原来画出一个这样的恐龙也是很好看的。因为我们都知道恐龙是什么样子的,宝宝你看看妈妈画的恐龙是什么品种?你给它起个名字,这样来引起他的关注,让他参与进来,那么等他自己恢复兴趣的时候,他就愿意再去画画了。</p><p><br></p><p>我也见过有些小孩就是凡事要争第一,但是肯定也不可能每一个活动中,每一项他都能拿到第一,第一这件事情要怎么跟孩子来解释?</p><p><br></p><p>孩子如果在学校学习或者幼儿园画画,他没有得到第一,回家就大发脾气。这样的孩子也属于玻璃心,我们家长能帮助他的就是告诉他,学习是一件很有乐趣的事,得第一的人不一定开心。</p><p>在家的时候,我们可以跟孩子以玩游戏的方式进行比赛,保持一个原则。比如孩子3~6岁的,就让他赢三次,输一次,然后逐渐扩大比例,增加他的承受能力。</p><p><br></p><p>如果孩子很脆弱的话,一开始根本受不了一次失败的话,我们可以把让他胜利的次数稍微加长一些,但是随着他承受力的越来越强,我们让他受挫折的频率越来越高,就逐渐能达到让他提高抗压能力的目的。</p><p><br></p><p>有的家长面对玻璃心宝宝,并不十分担忧,觉得随着孩子长大,抗压能力就会越来越强。实际来说,如果我们不给孩子进行有计划的抗压能力方面的培育,他的麻烦会越来越多。</p><p><br></p><p>曾经有这样一个案例,说孩子是在重点初中上学,当他考到重点高中的时候,上学第三天后就再也不去上学了。后来分析原因是说孩子小学初中一路都是好的学校,他的排名也遥遥领先,当他进入更好高中的时候,名次并不是排在前面,他不能接受现状,只能逃避不去上学了。</p><p><br></p><p>我们现在职场上经常出现的,许多应届生不能容忍别人去批评他,而出现了频繁跳槽现象,只要领导批评我,让我不开心,我就辞职换个单位,这也是成年人工作中抗压能力的一个体现。所以如果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们没有进行抗压能力的培育,希望他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自动生成抗压能力,这个几率是很低的。</p> <p><br></p><p>水和影子</p><p><br></p><p>天空的影子</p><p>倒映在水里</p><p>在天空的边际</p><p>映着树木</p><p>映着野蔷薇</p><p>还映着树的枝叶在摇摆</p><p>水面很诚实</p><p>什么影子都映出来</p><p>啊!</p><p>明亮的影子</p><p>清凉的影子</p><p>摇曳的影子</p><p>水面多么谦虚</p><p>自己的影子却是小小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