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故乡——蓬莱仙境,(1)作者 王宪法,摄影 儒道至圣,编辑 孔祥富

儒道至圣

<p class="ql-block">作者简历</p><p class="ql-block"> 王宪法,男,生于1954年6月16日,毕业于山东大学,山东省委党校,现居住山东烟台市蓬莱区海景苑。</p><p class="ql-block"> 一九七零年参加工作,在一汽山东汽车改装厂工作,曾担任厂工会副主席,生产处长,副厂长等职,高级经济师。本人爱好广泛,善于组织大型文体活动,并担任人民陪审员十年和多家企事业单位法律顾问,曾任市婚俗文化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现任海景苑社区党群办主任,素有"社会活动家"之称。</p><p class="ql-block">13708900518(微信同号)。</p> <p class="ql-block">  我叫王宪法,土生土长的蓬莱人。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杭还赶不上蓬黄。蓬莱是个充满仙气和浓郁文化气息的地方,在此我生活了快七十年了。蓬莱是座海滨小城,人口才40万,但它的知名度却很高,蓬莱仙阁以及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故事,在世界上都很有影响力。在蓬莱生活久了,能让人深刻感受到独具特色的仙境历史文化。</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b></p> <p class="ql-block">  蓬莱神仙文化源于"三神山",而"三神山"则源于神秘的海市蜃楼。蓬莱神仙文化传扬源于帝王寻仙,秦始皇,汉武帝到亲临蓬莱,而真正奠定蓬莱神仙文化地位的还是"八仙过海"的传说。虽是神话传说,但表达了人们探寻自然奥秘,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18px;">最能休现小城蓬莱独特气质的当然是丹崖山临海而建的蓬莱阁建筑群,但提到蓬莱阁,首先要提到朱处约。北宋嘉祐六年(1061年),登州郡守朱处约将原有的龙王宫西移,于其旧址上建起蓬莱阁,以"为州人浏览之所",此后,经历历代修葺和增建,逐渐形成现在的规模。不过,文革期间,蓬莱阁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所有塑像及石碑都被红卫兵损坏,令人痛心。现在的塑像和石碑都是重修重建的。</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说到蓬莱,必然想起北宋大文豪苏轼,他是经历了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的"乌台诗案"后,被贬至黄州,元丰八年(1085年)朝廷重新起用苏轼并派他前往登州上任,也就是蓬莱登州军知事。他在蓬莱为官五天,却留下了十几首诗文,尤其是《海市诗》,真可谓千古名篇。苏东坡在蓬任职是农历十月十五前后,按常理说这时节是不可能出现海市蜃楼的,而苏东坡竟然看到了可遇而不可求的海市蜃楼,也许是上天太眷顾这位饱读诗书而又痴情山水的大学士,激情澎湃的大诗人无法抑制自己的感情,挥毫书写下《海市诗》。</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蓬莱人民为纪念他,修建了《海市公园》,一进公园,便是苏轼雕像,他那伟岸挺拔的身躯,昂首挥毫的雄姿,那高举的握笔大手,和被海风鼓荡起的宽大衣袖,以及那傲然远望的眼神,无不传神地展现出一代文宗恃才傲物的神采和风骨。再往前走,是一块高四米宽十米的大石碑,像一面巨大屏风,上面部分呈半圆形,在中间有一凹进去的长方形部分上,镌刻着《海市诗》。每个刻字都舒展奔放,如行云流水一样,墨绿色的行书字迹和诗的前后几个大小形状各不相同的鲜红印章,从另一方面显现出诗人洒脱旷达和豪放不羁的个性。"忽闻海山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我一生看见到三次真实的海市,只见蓬莱北面海面上出现了碧水环绕的城市,鳞次栉比的建筑群,层峦叠嶂的山峰忽隐忽现,时断时连;绵延逶迤的长山列岛,远望又像星罗棋布的山野村庄散落在微波荡漾碧水之中,变幻莫测的画面,应接不暇,如仙似梦。沈括,苏轼,袁可立,施闰章,杨朔等对海市都有描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未完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