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说极地有点夸张,一半一半罢了(据说是1/3在圈内)。</p><p class="ql-block">年轻的时候读杰克·伦敦《野性的呼唤》,第一次知道阿拉斯加,印象中就是淘金人、狼、雪橇犬以及无边的雪原。</p><p class="ql-block">如今的阿拉斯加,无论狼、雪橇犬还是金子都几乎成了凤毛麟角。</p><p class="ql-block">林肯总统在南北战争的时候,欠了沙皇俄国一个人情,美国不得不做了阿拉斯加这个大冰块的接盘侠。</p><p class="ql-block">后来的经手人美国国务卿威廉·亨利·西沃德(William Henry Seward,Seward现译为苏厄德)以720万美元买下了170万平方公里的阿拉斯加,每平方公里地价仅值4.07美元,而美国人很多年仍将其讥讽为“西沃德的冰箱”。</p><p class="ql-block">血赚了的人现在当然不声不响。</p><p class="ql-block">阿拉斯加有几最:</p><p class="ql-block">1、北美最高峰6194米的麦金利峰Mount McKinley(现已改名德纳里Denali)</p><p class="ql-block">2、世界上最大的山麓冰川马拉斯皮纳(Malaspina Glacier)</p><p class="ql-block">3、最大的棕熊之乡和冰川之家(知乎作者叶洲语)</p><p class="ql-block">4、美国面积最大的州</p><p class="ql-block">5、美国最大的国家公园为阿拉斯加州弗兰格尔-圣伊莱亚斯,面积达3.2万平方千米,相当于黄石公园的6倍</p><p class="ql-block">6、国家公园数量全美第一</p><p class="ql-block">7、人口密度全美最低</p><p class="ql-block">8、好像还是世界上最大的“飞地”领土</p><p class="ql-block">悄悄告诉你,目前我只知道这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本图片来自网络 <p class="ql-block">阿拉斯加的主要看点:极光、苔原、极昼(或白夜)、三文鱼、野生海洋及陆地动物、冰山冰河冰川,通往北冰洋的输油管和公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的计划是9月初出发,所以,可以预知的是,我们的季节看不到极昼(或白夜),而极光与极昼(或白夜)不可兼得。极昼(或白夜)的时候是看不到极光的。</p><p class="ql-block">科普一下,每年春分至秋分,北半球纬度48°34′至纬度66°34′(北极圈)出现白夜,纬度66°34′至纬度90°(极点)出现极昼,南半球反之。</p> <p class="ql-block">阿拉斯加旅游官网有这样一副旅游路线图。嗯嗯,同意。</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们完成的全程路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这个旅游线路用文字简单描述就是:安克雷奇(Anchorage)-德纳里(Denali)-费尔班克斯(Fairbanks)-道尔顿公路北极圈标记牌(Dalton Highway Alaska Latitude 66°33′)-大德尔塔镇(Big Delta)-格伦纳伦(Glennallen)-瓦尔迪兹(Valdez)-格伦纳伦(Glennallen)-苏厄德(Seward)-荷马(homer)-安克雷奇(Anchorage)</p> <p class="ql-block">国内没有直飞阿拉斯加的航班,而我们为了省钱,转了两次机,成都-旧金山-西雅图-安克雷奇</p> 飞行途中总共30小时左右,不急,那就边走边耍 成都双流机场就开始耍起 旧金山机场 西雅图机场 西雅图机场 西雅图机场 西雅图夜空 到安克雷奇住宿安顿好,已近当地时间凌晨2点。<div>我们的组队是四位来自纽约六位来自国内,接机租车预定住宿地都靠我们的美国朋友,尤其整个行程的规划、安排,Lisa和老沈做了大量的工作付出太多,谢谢Lisa!!谢谢老沈!!</div> 今天行程很简单,就是直奔德纳里国家公园(Denali National Park) 途经克尼克湾,之后由1号公路转向3号公路 <p class="ql-block">进入德纳里国家公园内,公园路(Parks Hwy)路边湿地</p> 公园路(Parks Hwy) 不能辜负那么多网友对大妈的追捧,疯一把 <p class="ql-block"> 嗯,吃饭拍照两不误 敏宝/<i>摄影 </i> </p> 第一次遇见苔原 冻原(Tundra)语出萨米语tū̄ndra,tundar的属格,意思是“无树的平原”,冻原是寒带地区的地带生物群区,在以前被译为“苔原”,主要指北极圈内以及温带、寒温带的高山树木线以上的一种以苔藓、地衣、多年生草类和耐寒小灌木构成的植被带。<div>地球上多年冻原、季节冻原和短时冻原区的面积约占陆地面积的50%,其中,多年冻土面积占陆地面积的25%,前苏联和加拿大近一半的领土都是冻原,阿拉斯加有85%的土地都是冻原。<br></div><div>冻原中植物多具有下列特点:垫状或匍匐伏地型、营养繁殖、生长缓慢、地下部分生物量超过地上部分。冻原有灌木冻原、藓类地衣冻原和北极冻原之分。<br></div> 虽然没露出雪峰,但是山,看起来是紫色的,与艳红的苔原相得益彰。 很想就这样牵手在苔原上漫步 也许一不小心,碰见……熊哥(熊妹) 也许路边捡到……帅锅 住宿地在德纳里公园旁,叫云杉木屋酒店(Alaska Spruce Cabin's),我们在这里住了两天 早起的时候,在这里看见成群的马鹿奔过,可惜都来不及拍照 <p class="ql-block"> 敏宝/<i>摄影</i></p><p class="ql-block">我们的三位车长,够威猛哈</p><p class="ql-block">我们租了两辆七座车,全靠三位车长轮流驾驶</p> <p class="ql-block"> 洪模/<i>摄影</i></p><p class="ql-block">美国朋友事先采购的猪扒,这里设备齐全,直接烤来吃哦</p> <p class="ql-block"> Jean/<i>摄影</i></p><p class="ql-block">今天的任务就是游览德纳里国家公园(Denali National Park)</p> <p class="ql-block">本图片来自网络</p><p class="ql-block">这是德纳里官网德纳里峰的广告形象<br></p> 德纳里国家公园,又译作迪纳利国家公园或丹那利国家公园(Denali National Park),位于阿拉斯加州的中心地区,公园内有着宽广的平原、品种fa的山林、色彩明亮的山峰和纯花岗岩的坡面。德纳里国家公园的主要特色在于其海拔6194米的麦金利山(德纳里山)为北美的最高峰。值得一提的是,德纳里山几乎是拔地而起,这一点甚至超过坐在海拔3000-5000米青藏高原上的珠峰。 德纳里国家公园是世界最大的生态保护区,自然保护做的相当彻底。园区内保留了原始的高山、冰河、森林等,这里有650多种开花植物,和难以计数的苔藓、地衣和菌类。这里的苔原和针叶树林带生物,是美国其他地区所无法比拟的,蕴藏了众多极地的特殊植物和野生动物,绝对是一处完美的生态观察地。而且园内不只建设了一条干道,便于人们更加仔细的观察。这里,以灰熊、鹿、北美麋、北美驯鹿为首的数百种动植物在此休养生息。 苏西特纳河(Susitna River) 一看就不是爱斯基摩人 德纳里景点:躁动的群山 接连几天云遮雾罩,上面官网的德纳里峰与我们无缘 <p class="ql-block">灰熊,一说是棕熊的亚种。开车的师傅总是能远远看见动物,然后停车让大家拍照。不过这样的萌宠是不允许下车拍照的。</p> <p class="ql-block">在我们的观光车前悠闲路过的棕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以下关于它的介绍,摘自知乎作者叶洲的阿拉斯加游记:</p><p class="ql-block">棕熊是熊科所有动物中体型第二大的,仅次于只能在北极地区见到的北极熊。棕熊通常站起来能高达3米,体重超过700公斤。棕熊曾经占据整片北美洲,以及亚洲、欧洲、非洲,但现在非洲已无棕熊,在亚洲的基本上分布于在人烟稀少的西伯利亚,在北美的棕熊被归为一个亚种--灰熊(Grizzly Bear),也被迫退却到了阿拉斯加和加拿大西部,小部分被困在了美国本土的黄石公园一带。而迪纳利国家公园,因为车辆限流,是最容易在路边见到这些大兄弟的地方......</p><p class="ql-block">不过,人家毕竟是熊。虽然蠢萌蠢萌,但一巴掌扇死你还是毫无压力。阿拉斯加的棕熊不缺食物,所以只要不犯它们的忌讳,一般不会有危险。</p><p class="ql-block">棕熊四大忌讳:</p><p class="ql-block">接近小熊–对孩子图谋不轨必诛之</p><p class="ql-block">惊吓(突然出现在很近距离或大叫)–先盖一巴掌再说</p><p class="ql-block">乱跑–必定是猎物</p><p class="ql-block">不要以体型来评估棕熊的速度,棕熊奔跑能达到时速56公里</p> <p class="ql-block">北美驯鹿 敏宝/<i>摄影</i></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顺便科普下</p><p class="ql-block">驼鹿在北美洲称为“moose”,是体型最大的鹿科动物,肩高一般在1.6-2.4米,体重可达两吨,以雄性的掌形鹿角为特征;</p><p class="ql-block">马鹿(Cervus elaphus)是仅次于驼鹿的大型鹿类,因为形似骏马而得名,身体呈深褐色,背部及两侧有一些白色斑点。雄性有角,一般分为6叉,最多8个叉,茸角的第二叉紧靠于眉叉;</p><p class="ql-block">驯鹿区别于其他鹿的显著特点是,雄性和雌性都有角。雌性的角较短,结构较简单。驯鹿肩高约0.7~1.4米,重量约300公斤。</p><p class="ql-block"><br></p> 随处可见的马鹿 幼仪/<i>摄影</i> <p class="ql-block"> 洪模/<i>摄影</i></p><p class="ql-block">景点摆放了很多鹿角供游人玩耍拍照,雌雄不分拍了再说</p> 告别德纳里景区 <div>本图片来自网络</div><div><br></div>想看极光就得去费尔班克斯(Fairbanks)<div>极光是由于来自磁层和太阳风的带电高能粒子被地磁场导引带进地球大气层,并与高层大气(热层)中的原子碰撞造成的发光现象。极光产生的条件有三个:大气、磁场、高能带电粒子。</div><div>经常出现的地方是在南北纬度67度附近的两个环带状区域内,阿拉斯加的费尔班克斯一年之中有超过200天的极光现象,因此被称为“北极光之都”。<br><div><br></div></div> 晨光中踏上3号公路北上 没想到一直到费尔班克斯它都叫“公园路(Parks Hwy)” 不是公园胜似公园 我们还想去看德纳里雪山就走了回头路,这一段路是3号公路希利镇至德纳里公园之间的岔路。 3号公路 <p class="ql-block">阿拉斯加大学北方极地博物馆,在这里能够得到准确的极光预报,在博物馆外可以鸟瞰Fairbanks城市全貌。</p><p class="ql-block">由建筑师Joan Soranno和GDM/HGA建筑团队设计的这个建筑体现了阿拉斯加的特色风光,无论通过飞机、火车还是公路客运到达费尔班克斯的游客均能清晰地看到这座建筑的天际轮廓线,成为阿拉斯加主要的文化地标建筑之一。<br></p><p class="ql-block">这座博物馆的设计获得了2008年芝加哥Athenaeum美国建筑奖。<br></p> 天气不错,在北方极地博物馆的小丘上能够远眺德纳里山 <p class="ql-block"> 小玉/<i>摄影</i></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然后去埃斯特·多梅(Ester Dome)景区观察下看极光的地势,不满意掉头,去费尔班克斯东北方向的清澈高峰(Cleary Summit)等待极光</p> 清澈高峰(Cleary Summit),绚丽的晚霞对面是一轮火红的月亮,默默搬过来做“日月同辉” <p class="ql-block">君若天上云,侬似云中月,相随相依,相随相依</p><p class="ql-block">—改自《踏歌》</p> 君若山中树,侬似树上藤,相伴相依,相伴相依<div>—改自桐华《长相思》</div> 总算不负有心人,满天星光下,极光闪烁 费尔班克斯(Fairbanks)是美国阿拉斯加州费尔班克斯-北极星自治市镇一个具自治地位的城市,是该州第二大城市,也是阿拉斯加内陆地区最大的城市。该城市位于阿拉斯加州中央东部,临切纳(Chena)河。1902年因淘金而兴,1903年设建制。距离北极圈仅208公里,夏日有22小时是白昼,人口3万左右,主要是因纽特(爱斯基摩)人和印第安人。因其地理位置位于所谓“极光带”上,有“极光之都”的美称。 费尔班克斯的住宿地叫水景度假屋(Water Retreat),我们在这里住了三个晚上 屋后的切纳河(Chena River) 非常唯美的院子 <p class="ql-block"> 敏宝/<i>摄影</i></p> <p class="ql-block"> 敏宝/<i>摄影</i></p><p class="ql-block">总有休闲的桌椅供你发呆</p> <p class="ql-block"> Jean/<i>摄影</i></p><p class="ql-block">利文古德(Livengood)道尔顿公路零公里桩(这里习惯英里程标,MP0):“Gateway to the Arctic -the Road to Prudhoe Bay”通往北极的门户-通往普拉德霍湾的路<br></p><p class="ql-block">虽然到不了戴德豪斯(Deadhorse意译为死马镇),道尔顿公路还是必须走的</p> <p class="ql-block"> 小玉/<i>摄影</i></p><p class="ql-block">道尔顿公路与育空河交界的位置,育空河营地(Yukon River Camp,MP56),北极证书要在这里盖章,大叔先盖章了<br></p> 育空河 阿拉斯加输油管 (Trans-Alaska Pipeline System,简称TAPS)是连接美国阿拉斯加州北部产油区和南部港口,再转运到美国本土炼油厂的管道运输系统。<div>管道主线起自阿拉斯加北坡的普拉德霍湾,终止于阿拉斯加湾边的瓦尔迪兹,南北全长接近800 英里(约1,300 公里)经过怀斯曼、比特尔斯、利文古、福克斯、费尔班克斯和艾伦谷等多座城市。管道的建筑更要面临位置偏远和周围恶劣环境的挑战:中间要穿越三座山脉、活跃的断层、广大的冻土层和定时迁徙的驯鹿和驼鹿。<br></div><div>管道在对融化敏感的冻土区是架空兴建的。但在需要埋藏的地方,例如与公路交汇点或雪崩高发点,就会把管道埋在包上了一层冷冻绝缘层的坑中。附近的制冷工场把冷盐水泵进直径15公分 (6英寸)的管道中,以其吸热的特性维持土壤温度。其余地点就视乎周围土壤的敏感性,埋进传统的坑洞或已绝缘但无需冷冻的坑洞内。<br></div><div>—摘自《维基百科》<br></div> 望向管道的底部有热管和热交换器 敏宝/<i>摄影</i><div><br></div><div>原油在刚冒出地面时温度约为 80℃ (180℉),然后以超过 50℃ (120℉)的温度运送。在一些架空路段,原油的热力经垂直支架传到土地会把永冻层融化,不但会导致管道出现沉降,还可能损坏管道。为防止这种情况发生,工程人员在支架上安装了热交换器,以对流散热。在支架还有一支热管,以从管道底部把热输送到热交换器。由于热管中的氨比永冻层的冰点低,就算是最寒冷的冬夜热管仍可以如常运作。这个简单的散热方法被工程和维护人员视为管道最重大的技术成就。</div><div>—摘自《维基百科》<br></div> <div> 敏宝/<i>摄影</i><br></div>另一个技术成就就是管道在地面是“之”字走向的。由于管道在地面比在地下更容易移动,这种的设计为管道横向和纵向移动保留了空间—这种情况是可以由地震,或者热涨冷缩引发的。支架也有相同作用的特制护套,以及可以抵御地震、雪崩和车辆撞击所造成的震荡的防撞板。<div>—摘自《维基百科》<br></div> 敏宝/<i>摄影</i> 国际友人有两只网红狗狗,苏格兰牧羊犬和阿拉斯加犬 <div>阿拉斯加道尔顿公路北纬66°33′,我们到此准备回头了。</div><div>前面是北极之门国家公园(Gates of the Arctic National Park and Preserve),没有任何公园设施甚至没有正常的路。总之从这里一直到普拉德霍湾( Prudhoe Bay),大部分人需要借助的代步工具是飞机,而这里的徒步与探险无异。<br></div>我们在这里领到了阿拉斯加旅游局颁发的四张“科考”证书之一Arctic Circle Certificate(北极圈证书)。<div>其实我们除了Polar Bear Certificate(北极熊观光证书),另外两张Aurora Certificate(极光证书)和Alasky Highway Certificate(阿拉斯加高速路行驶证书)也是可以领的。切,我们不稀罕~~</div> 道尔顿公路长414英里(约合666公里),几乎所有路段都没有进行铺筑,如果对道尔顿公路进行铺筑,等待驾驶者的将是一场噩梦,原因就在于阿拉斯加州寒冷的气候最终会让这条公路布满坑洞。在恶劣天气行使时,砾石能够为车辆提供更大摩擦力,同时也会让道尔顿公路不会像铺筑过的路面那样容易结冰。<div>道尔顿公路建于20世纪70年代,与贯穿阿拉斯加州的输油管道平行,连接阿拉斯加州的利文古德(Livengood)和北冰洋普拉德霍湾(Prudhoe Bay)油田,在利文古德(Livengood,MP0)连接2号公路。</div><div>它只有三个沿线城镇:寇德福德(Coldfoot意译为冻脚镇MP 175);怀斯曼(Wiseman,MP 189); 戴德豪斯(Deadhorse意译为死马镇MP 414)<br></div><div>BBC开播“世界最危险公路”系列纪录片中,道尔顿公路位列首位。<br></div> 费尔班克斯街景 <p class="ql-block">费尔班克斯街头壁画 小玉/<i>摄影</i></p> <p class="ql-block">格里芬公园(Griffin Park)鹿角拱门 洪模/<i>摄影</i></p> 切纳河(Chena River) 圣洁天主教教堂 先驱者广场(Pioneer Park)因纽特人Inuit(爱斯基摩人Eskimo)生活雕塑 费尔班克斯二战阿西航线纪念碑<div>下面文字:构建世界和平不可能是一个人,一个政党,或一个国家的工作,它应该是全世界的协同努力的结果。</div>罗斯福,1945年3月1日在Yatta会议上发言<div><br></div><div>美国和苏联曾凭借阿拉斯加-西伯利亚航线携手抗击纳粹德国,但超级大国之间的意识形态之争令这段历史散落在尘埃之中。<br></div><div>1941年纳粹德国入侵苏联时,美国在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Franklin D Roosevelt)的决议下很快为包括俄罗斯在内的同盟国提供了大量援助——近8000架战机——对抗共同的敌人。这一计划被称为“租借法案”(lend-lease)。<br></div> 居住的街区附近逛一下 想起美国电影里面的家庭邮筒 算不算原产地正宗二哈 邻居家 <p class="ql-block"> Lisa/<i>摄影</i></p><p class="ql-block">切纳温泉度假村(Chena Hot Springs Resort)及其周围的营地坐落在切纳温泉公路尽头 , 绿荫夹道 , 苍翠葱绿与切纳河齐头并进 , 切纳河位于阿拉斯加内陆斯蒂斯高速公路和费尔班克斯东部 56 英里处。高速公路上26 英里至 51 英里处,驾车沿途经过切纳河州立娱乐场,这是一个面积为397 平方英里的自然保护区,其中有风景秀丽的切纳河谷,周边为高寒地区。这个娱乐场是登山远足、划皮艇、体验公用小木屋和垂钓的好去处。<br></p><p class="ql-block">切纳温泉景区有常住居民,但尽管如此,这个占地440英亩的全年度假胜地却是私人所有的。金矿主是在 1905 年发现的温泉,到了 1912 年,切纳温泉开始成为热门旅游胜地。</p> <p class="ql-block">切纳温泉(Chena Hot Springs ) 粒粒/<i>摄影</i></p> 一早离开费尔班克斯,沿2号公路南下,目的地:格伦纳伦的路易斯湖 北极村刷一下 不管别人怎么说,美国的小朋友坚信圣诞老人就是从这里出发,坐着北美驯鹿,唱着圣诞歌一路南下,给小朋友们送礼物 北极村邮局(North Pole Post Office)每年能收到超过40万封寄给圣诞老人的信件 塔纳纳河 (Tanana River)一路相伴 2号公路大德尔塔镇(Big Delta)塔纳纳河 (Tanana River)大桥 这个牌子记载了三种尺寸输油管路走向及建成年代 <div>阿加公路(Alcan公路)终点桩</div><div><br></div><div>这个节点以北的2号公路及其以南的4号公路直至南部海边的小城瓦尔迪兹(Valdez)名为瑞查德森公路(Richardson Hwy),以1910年修建这条公路的工程负责人-威尔斯·普雷斯顿·瑞查德森的名字命名</div><div>这个节点以南的2号公路名为阿拉斯加公路(Alaska Hwy)或阿加公路(ALCAN Hwy)</div> 阿拉斯加三角交汇点,阿加公路北部终点<div><br></div><div>阿拉斯加公路Alaska Highway(Alaska-Canadian Highway, or ALCAN Highway) ,修建于1942年3月,8个月后神速建成,从加拿大卑诗省的道森溪到美国阿拉斯加靠近费尔班克斯(Fairbanks) 的德尔塔章克申(Delta Junction),全长2288公里(1422英里)。<br></div> 我们的来自纽约的车长~~ 德尔塔章克申(Delta Junction)至4号公路与8号公路交点帕克森(Paxson)之间的路上风景,我们沿4号公路南下 发型有点珠峰哈。<div>从地图上看,高的是海斯山(Mt.Hayes)13740英尺(4188米),低的是曼代奥拉山(Mt.Meteor)8674英尺(2644米)</div><div>它们和德纳里一样,都属于阿拉斯加山脉。</div> 德尔塔河(Delta River)流域湿地 这附近的小河叫洪水溪(Flood Creek) 彩虹山 4号公路威尔斯·普雷斯顿·瑞查德森纪念碑区域 这一段一直能看到罗伯逊冰川(Robertson Glacier) 菲尔丁湖州立生态保护区(fielding Lake State Recreation Area) 没忍住,又跳 多重一下下,范儿不错 萨米特湖(Summit Lake) <p class="ql-block">过了8号公路交界处,帕克森湖(Pasxon Lake) 就遥遥在望。</p><p class="ql-block">阿拉斯加8号公路,在如今的高速公路铺设以前,是通往德纳里国家公园的唯一公路,也被网友们吐槽“最美的山地景,最烂的高速路”。 <br></p> 赫夫曼溪(Hufma Creek) 吉莱斯皮湖(Gillespie Lake) Lisa/<i>摄影</i> 前面就是兰格尔-圣伊莱亚斯国家公园(Wrangell-St. Elias National Park),这个应该是离西边公路最近的桑福德峰(Mt. Sanford),高16237英尺(4949米) 从这里开始,进入1号公路,这一段名为格伦公路(Glenn Hwy) 阿拉斯加约有300万个湖泊,10万个冰川。<div>有人说阿拉斯加冰川比建筑多,殊不知阿拉斯加湖泊比人多几倍。<div><br></div></div> <p class="ql-block"> Lisa/摄影</p><p class="ql-block">4号公路与1号公路重复段,加科纳(Gakona)-格伦纳伦(Glennallen)</p><p class="ql-block">这里属于干溪州立保护区(Dry Creek State Recreation Site) 往东看去,兰格尔-圣伊莱亚斯国家公园(Wrangell-St. Elias National Park)一直在望。</p> 兰格尔山(Mount Wrangell)是北美最大的活火山。<div>格伦纳伦附近能看见的,是兰格尔山(Mount Wrangell)的桑福德峰(Mt. Sanford)和德罗姆峰(Mt. Drum)。</div> 格伦纳伦(Glennallen),很典型的阿拉斯加城镇风貌 <div> 小玉/<i>摄影</i></div>直接去看马塔努斯卡冰川(Matanuska Glacier),进去前必须签生死协议 <p class="ql-block">马塔努斯卡冰川(Matanuska Glacier)是阿拉斯加州楚加奇山脉(Chugach Mountains)的一个山谷冰川,长27英里(43公里),宽4英里(6.4公里),冰川终点是马塔努斯卡河的源头。它也是美国可以驾车抵达的最大的冰川。</p><p class="ql-block">马塔努斯卡冰川每天前进约0.3米。由于低处的冰川消融,截至2007年,在过去的30年,冰川末端位置变化不大。</p><p class="ql-block"><br></p> 马塔努斯卡冰川(Matanuska Glacier) 体会一下冰川的厚重 幼仪/<i>摄影</i> <p class="ql-block">摸一下有年代感的冰块 小玉/<i>摄影</i></p> <p class="ql-block">1号公路W Glenn Hwy段车上摄像截图,马塔努斯卡冰川(Matanuska Glacier)另一段,这么长的冰川有点无语。</p> 更无语的是有人问,这会不会是蔬菜大棚? 住宿地路易斯湖顶角客栈(The Point Lodge),这里需要住两个晚上。 今天真是繁忙的一天,晚上极光大爆发。 其实肉眼不怎么看得出来极光的色彩,但是在相机目镜里面,它就这么酷炫。 如果你看见任何一张极光环境人像人物是清楚的,那只能说明,它与这张一样,是后期的。 架起相机拍星轨,被一对韩国人打起大手电筒光污染打断,加之电池不继,凌晨三点收工。 极光夜之星轨,虽然只有几秒钟,还是很壮观哦 路易斯湖路(Lake Louise Road)<div>今天南下瓦尔迪兹,还是回路易斯湖住宿</div> 4号公路铜中心(Copper Center)附近能看清兰格尔山从左到右的三个山峰:德罗姆峰(Mt. Drum)高3661米,兰格尔峰(Mt. Wrangell)高4316米,布莱克本峰(Mt. Blackbum)高5060米。 苔原植物 <p class="ql-block"> Jean/<i>摄影</i></p> <p class="ql-block">我们的来自纽约的本次驴行项目规划师、项目实施指挥长~~</p> 路上看到这个分成两块蝴蝶状的冰川,就是沃辛顿冰川(Worthington Glacier) 冰水还是牛奶一下 沃辛顿冰川(Worthington Glacier) 4号公路(Richardson Hwy)翻越楚加奇山脉(Chugach Mountains)的位置是汤普森山口(Thompson Pass),高度2676 英尺,不会高反哈,它就是816米。来个土洋结合外加民族化的翻译,它就叫汤普森达坂。 <p class="ql-block"> Lisa/<i>摄影</i></p><p class="ql-block">到达汤普森山口(Thompson Pass),瓦尔迪兹就快到了。</p> <p class="ql-block">瓦尔迪兹港(Port Valdez)峽湾 Lisa/<i>摄影</i></p> 瓦迪兹地标之一,所罗门峽三文鱼孵化场(The Solomon Gulch Hatchery) <p class="ql-block"> 敏宝/<i>摄影</i></p><p class="ql-block">守闸待鱼的海狮。 它在水中等鱼,我在岸上等它。</p><p class="ql-block">这意境有点熟喃~~ <i><br></i></p> <p class="ql-block"> Lisa/<i>摄影</i></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三文鱼(Oncorhynchus),又名大马哈鱼、鲑鱼、撒蒙鱼,属硬骨鱼纲、鲑形目、鲑属,主要分布在大西洋与太平洋、北冰洋交界的水域,属于冷水性的高度洄游鱼类。三文鱼具有商业价值的品种有30多个。它们在淡水河湖中孵化,生活一至数年后游向大海,成年后洄游到原栖息地产卵。大西洋的三文鱼(Salmo salar),常常会洄游两三次产卵。而太平洋的三文鱼有五个种(属名Oncorhynchus),它们都是产卵后就死亡。</p> <p class="ql-block">瓦尔迪兹湿地三文鱼洄游观赏区 Lisa/<i>摄影</i></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三文鱼的洄游近乎不可思议。鱼不辞辛劳千里迢迢洄游几百或上千公里返回自己原出生栖息地。 从大洋一进入淡水域,三文鱼便停止进食,凭着身体脂肪中储存的能量,成群结队,用十几天的时间克服洄游路上种种艰难险阻,急流和险滩,甚至会有跳龙门一样的跳跃和冲撞。</p><p class="ql-block">一路上的逆水搏击, 三文鱼银白色的身体在洄游过程中变成猩红,据说这是因为用力过猛,崩裂了血管,殷红的鲜血浸透全身肌肤所致。到达产卵地后,它们还不能休息,要继续完成逆水洄游的最后辉煌—— 在那些它们生活过的清澈溪水的砂砾河床上,开始成双成对地挖坑产卵授精,鱼之间也会为了得到更好更安全的产卵地进行着激烈的争夺。产卵受精完毕之后,三文鱼精疲力竭,便静静地安眠在故乡溪水绿荫中,完成了它奇迹般的生命循环。</p><p class="ql-block">河水中到处漂浮着死去的三文鱼,生命的替代过程就在这种悲壮中完成。一条雌性的三文鱼可以产三、四千枚卵,而孵化出来的鱼中也许只有两三条能完成这个生命的循环。</p><p class="ql-block">—摘自科学网孟津《三文鱼的洄游》</p> 下着小雨,只好车上观街景 瓦尔迪兹(Valdez),为阿拉斯加州最重要的港口城市,也是美国下雪最多的城市。它是从北冰洋油田一路南下的输油管道的终点,也是各路油轮运走阿拉斯加石油的海港。<div><br></div><div>由于预告几天都是雨,于是我们的海钓啊、乘船观海洋生物啊都成了浮云。</div> 路易斯湖日出 <p class="ql-block"> 敏宝/<i>摄影</i></p> 餐厅用完早餐准备上路。下一目的地,苏厄德(Seward)伦夫洛湖滨度假酒店(Renfro′s Lakeside Retreat) 一言不合就来冰川 这个峡湾叫回头湾(Turnagain Arm),也有译为坦纳根海湾、转臂,感觉还是回头湾贴切。天气好的时候,这里能随手拍出明信片级的美片,下面是火车观光的轨道,以避免开车的人们不断回头造成事故。 <p class="ql-block"> Lisa/<i>摄影</i></p><p class="ql-block">穆斯帕斯(Moose Pass)小镇,他们身后是上下特雷尔湖(Trail Lake)之上湖,后面的小飞机是当地人经营的旅游项目。<br></p> 苏厄德住宿地附近的小溪,观察三文鱼洄游。 这里的三文鱼,通体红色,头部深绿色 头一次见到双彩虹(虹+霓) 苏厄德住宿地伦夫洛湖滨度假酒店(Renfro's Lakeside Retreat),很舒适的小木屋,遗憾的是WIFI信号几乎没有。 住宿地窗外就是基耐湖<div><br></div><div>苏厄德(Seward),阿拉斯加州基奈半岛东南部城市、不冻港。临太平洋阿拉斯加湾中的复活湾(Resurrection Bay),在安克雷奇以南120公里。1902年始建。交通便利,是阿拉斯加内地主要运输中心和货物供应点。有伐木业和渔业。附近有石油矿,已开采。以1867年代表美国与俄国谈判购得阿拉斯加领土的国务卿W.H.苏厄德命名。<br></div> 今天全天游玩荷马(Homer)<div>远摄荷马卡齐马科湾州立公园(Kachemak Bay State Park)</div> 站在荷马海岸的坡上,卡齐马科湾(Kachemak Bay )及荷马海岬(Homer Spit)尽收眼底。 荷马海岬(Homer Spit)是一细长形状的陆地,延伸到了卡齐马科湾(Kachemark Bay)的中间, 长 4.5 英里 ,是旅游季节纷繁活动项目的枢纽中心。 荷马海岬(Homer Spit) <div> 粒粒/<i>摄影</i></div>沿着荷马海岬大道(Homer Spit Rd),到陆地的尽头刷刷脸 卡齐马科湾(Kachemak Bay ) 每每雀跃的心与年龄无关 再见,荷马(Homer) 老沈/<i>摄影</i> <div> 敏宝/<i>摄影</i><br></div><div><br></div>牌子写着:阿拉斯加荷马-世界大比目鱼渔业之都<div>太平洋大比目鱼(Hippoglossus stenolepis)是世界上最大的鱼种之一,而北太平洋水域是这一世界最大鲆鱼的故乡。<br></div><div>大比目鱼可长达2.5米,体重可达300公斤。其拉丁名Hippoglossus意为“海中河马”。多数商业捕捞的大比目鱼重量小于50公斤。只有雌鱼才会长至较大体形,雄鱼很少超过25公斤。阿拉斯加渔民称大型大比目鱼(重达40公斤以上)为鲸,而称不于10公斤的小型大比目鱼为“小鸡”。<br></div><div><br></div><div>比目鱼的身体结构是非对称的,成年的比目鱼都是“独眼龙”。最诡异的是,孵化出的幼鱼在成长过程中,一侧的眼睛逐步移动到另一侧直到合二为一,所以它们对生活有“独”到的见解,比目鱼没有鱼鳔,它们一直保持以没有眼睛的一侧朝下躺在海底或靠近海底,就这样懒懒的活着,有些寿命能达到几十年。</div> <div>本图片来自网络</div>躺在海底的大比目鱼 荷马,是阿拉斯加州人均拥有私人游艇比较多的小城市,虽然人口只有几千人,但这座城市的居民,几乎每家都有一艘私人游艇,因此被称为“游艇小城”! 粒粒/<i>摄影</i> 荷马“阿拉斯加岛与海洋游客中心” <p class="ql-block"> 老沈/<i>摄影</i></p><p class="ql-block">荷马“阿拉斯加岛与海洋游客中心”后面的白鲸泥沼步道(Beluga Slough Trail)</p> 这个湿地看地图属于阿拉斯加海岸野生动物保护区(Alaska Maritime National Wildlife Refuge) <p class="ql-block">在这里拍到沙丘鹤 幼仪/<i>摄影</i></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沙丘鹤(学名:Grus canadensis)为鹤科鹤属的鸟类。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加拿大哈得逊湾。沙丘鹤又叫棕鹤或加拿大鹤,是大型涉禽,体长100-110厘米。</p><p class="ql-block">主要分布于北美、古巴及西伯利亚东北部,越冬的沙丘鹤大部分集中在美国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p><p class="ql-block">—摘自《百度百科》</p> 晚餐吃烤鱼(捡到的濒死三文鱼) 小玉/<i>摄影</i> 苏厄德的第二天,在泠泠的雨中游览复活湾 复活湾(Resurrection Bay)一角 <p class="ql-block"> 粒粒/<i>摄影</i></p> 下午冒雨游览出口冰川(Exit Glaciers) Lisa/<i>摄影 </i> <div> Lisa/<i>摄影</i><br></div><div><br></div>哈丁冰原(Haeding Icefield)占地约1813平方公里,位于阿拉斯加中南部基奈峡湾的基耐山脉(Kenai Mtns),上面覆盖着厚约1600米的冰冠。每年会从该冰原上伸出30多条冰川,像巨大的触手一样流下山峰。 这个闪亮的大冰场上各处覆盖着巨大的雪丘,随着变幻不定的风向而不断移动。<div>而出口冰川(Exit Glaciers)只是这些“触手”之一,它也是基奈峡湾国家公园众多冰川中唯一的一个能步行到达的冰川。</div> <div>这块游览出口冰川途中的景点广告,让你深深感受活动冰川生命之美:冰层的呼吸、冰川移动的呻吟、冰水流过冰隙的潺潺声、光线照射在冰层上熠熠的晶蓝。</div><br> 洪模/<i>摄影</i> 波蒂奇冰川(Portage Glacie)位于阿拉斯加州基奈半岛(Kenai Peninsula),在波蒂奇湖(Portage Lake)的南部。这里属于楚加奇国家森林(Chugach National Forest)。 波蒂奇冰川(Portage Glacie)大都在波蒂奇湖(Portage Lake)乘船游览 <p class="ql-block">雨雾濛濛,什么海狮海獭海雕一样没看到。</p> 与呆萌国际友人合影 123“田七”~~ 敏宝/<i>摄影</i> Jean/<i>摄影</i> 回安克雷奇,准备回家 再次路过回头湾(回头湾) 从安克雷奇到苏厄德这段公路(1号+9号)被命名为Seward Hwy,<div>以纪念有远见买下阿拉斯加这个大冰块的国务卿威廉·亨利·西沃德(William Henry Seward,Seward现译为苏厄德)</div><div><br></div><div>而回头湾直到复活湾的这段公路,都属于楚加奇国家森林(Chugach National Forest),同时,回头湾景区与复活湾一样,同属于基奈山脉-回头湾国家遗产区(Kenai Mountains-Turnagain Arm National Heritage Area)</div> <p class="ql-block"> 小玉/<i>摄影</i></p> 领导辛苦了!!!领导,再见!!! 没得直航,怎么飞都得先飞美国本土再经过阿拉斯加飞回去。 <div>阿拉斯加被称为世界上最后的边疆。</div><div><br>2019年9月,我们体验了阿拉斯加的独特风貌。<br>在燃烧的苔原上漫步、在三文鱼洄游的溪河沉思三文鱼的一生、在森林公园与熊、鹿擦肩而过,在旷野的湖边仰望夜空极光与满天星星交相辉映,在冰川听冰隙轻柔落下的冰水滴答,在北冰洋至太平洋的公路上与牛逼哄哄的大油管同行。</div><div><br>我们旅游中看到的阿拉斯加,生态保护做得令人叹服,也让人深刻体会到,这些环境、这些环境中的动物植物,为了能够与它们长久共存,人们小心翼翼与它们相处,美好的事物总是脆弱的,能在同一天空下与他们共同呼吸、共同生活是珍贵且幸福的事。</div><div><br>“我们的文明程度越高,我们的恐惧就越深,担心我们在文明过程中抛弃了在蛮荒时代属于美,属于生活之乐的东西。”<br>—杰克·伦敦<br></div> 本文动植物、地理名词等解释根据维基百科、百度百科及网络相关文章整理成文。除注明外,所有文字图片均为原创。<div><br></div><div>无一 2020.2.10</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