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闻“春节序曲”

GM

<p class="ql-block">  是日立春,朋友圈频发祝福,让春节的脚步更近一步。同学分享了一个家乡夜景的视频,我迫不及待地点开,一首“春节序曲”暖意扑面而来,依恋的氛围让我瞬间变得迟钝,傻呆呆的驻足于路边。</p> <p class="ql-block">  雄伟的朝阳阁,笔直开阔的朝阳大街,万家灯火、缤纷五彩的城市亮化,将一个曾经是狭窄、拥挤的小县城映射出超一线城市的范儿。</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这一切都离不开家乡父母官的正确领导与英明决策,离不开家乡人民的理解、拥护与支持,这才有了一座崭新的未来之城从天而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为家乡有此巨变而感到欣慰与高兴的同时,瞬间又觉得离自己越来越远。真正有本事的人都留在了家乡,这成为最近的一句让我触动很大的话。颠沛流离、流浪在外的游子都是家乡混不下的人,这才是真实的。我就是其中之一,这不是偏激,是你在家乡,感受不到这种感觉。</span></p> <p class="ql-block">  这首由我国著名作曲家李焕之创作的音乐作品,家喻户晓,老少皆知,浓浓的年味儿在此旋律中展现得淋漓尽致。音乐体现着舒展深情的主题,抚慰人心。年年岁岁的往复,储藏着收获,带来了新的希望与祝福。</p> <p class="ql-block">  春节序曲是煽情的。小时候每每听到这个音乐就无比的激动与欢喜,可如今听到这个音乐却听出了悲意,内心交错、感慨着,心情瞬间复杂起来。听到这个音乐就想哭,心中便有一种失去的感觉,具体失去了什么,却又说不出;又有一种期待的感觉,期待什么也讲不明。</p><p class="ql-block"> 想着除夕晚上与妈妈一起包好饺子,守在电视机前看春晚,守岁的环节历历在目,家家户户院子里的灯都亮着,大红灯笼高高挂着,不时会有二踢脚调节着气氛。那才叫过年,那才叫春节。</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记得小时候,妈妈蒸好了花馍、枣山,买好了过年的衣服,除夕晚上会整整齐齐摆放在扣箱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大年初一,早早被邻居家放的鞭炮吵醒,冒着严寒在院子里放炮。从头到脚都是新,尤其是妈妈做的千层底布鞋,穿在脚上咯的生疼,活动一会就得回来脱下来放松一下脚,成群结队的与伙伴们一起去各家去拜年。长辈们拿出瓜子、花生、糖往小伙伴口袋里装,我却总说自己家里有,不要。一切都成为过往,一切也再也回不去。</span></p> <p class="ql-block">  心里对同学有种莫名的“抱怨”,真是那壶不开你提那壶,想家的思绪如决堤般一发不可收拾。顺着画面,静静地感受着家乡的一点一滴的变化,默默地思念着家里的一草一木的存在,眼中噙着泪,好痛,视线瞬间模糊了。</p><p class="ql-block">&nbsp;</p> <p class="ql-block">  隔着屏,想着家乡的冷,念着家乡的冻。羊城的暖,瞬间失去了吸引力。春节回家团圆,是我国千百年来的传统习俗。然而,抗疫未结束,国外疫情依然严峻,近期我国部分地区又出现多点散发病例,防疫形势日趋复杂,凸显“就地过年”的必要性。 “就地过年”可以减少人员大规模、远距离流动,切断病毒传播途径,是当下的理性选择。响应国家号召,为了自己及家人,为了全社会,选择了理解与服从。</p><p class="ql-block">&nbsp;</p><p class="ql-block">&nbsp;</p> <p class="ql-block">  情非得已,选择“就地过年”,遥寄乡愁。只为了不久的将来能更畅快的呼吸,更有力的拥抱、更温馨的团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特殊的年,特别的经历。</p><p class="ql-block">故乡,请等着我。</p><p class="ql-block">你欠我一个“年”,我欠你一个“团聚”,我们不见不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