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人性中的恶意,真是十分可怕的负面能量,让人寒意凛凛。因为恨,万劫不复!—《恶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恶意》,<span style="font-size: 18px;">以野野口的自白和加贺警官的心理所想和所问来展开,讲</span>述了一个畅销书作家日高邦彦在出国前一晚在家中被杀。命案现场的发现者是作家的新婚妻子,及同为身为作家的昔日同窗好友野野口修。警官加贺参与此次案件的调查,在一连串的抽丝剥茧下,很快加贺就发现了野野口修就是凶手。野野口为自己杀害日高编造了冠冕堂皇的华丽动机,谜题到最后才被解开,让人脊背发凉的不仅仅是凶手的恶意,还有人性深不见底的恶与丑陋。</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野野口受家庭教育和校园暴力的影响,对曾经帮助他的日高邦彦实施了蓄谋已久的谋杀计划。野野口费劲心思想出计划,就是为了破坏日高辛苦构筑的一切。而杀人这件事,只是这个计划的一小部分。即使自己最后会被捕,会被判刑,他也要自己所剩无几的人生去贬低日高的人格,破坏日高的整个人生,夺取他的生命,使他的名誉受世人的轻视与唾骂。</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网评中一段话,也许正刻画野野口修充斥恶意的心理:“我就是恨你,明明你是我最亲密的朋友,明明你是那么善良,明明你知道我猥琐的过去还帮我保密,明明你一直在帮我实现理想。可是我就是恨你。我恨你抢先实现了我的理想,我恨你优越的生活,我恨当初我如此不屑的你如今有了光明的前途,我也恨我自己的懦弱,我恨自己运气不够才能不够,我恨我自己还没来得及成功就得了癌症。我把对我自己的恨一并给你,全部用来恨你。那么,在我死之前,杀了你。让你带着世人的骂名下地狱。在你死了以后,我再继续恨你。”</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人的本性是恶,还是善?孟子主张“人性本善”,荀子提出“人性本恶”。孟子将人区别于动物的属性看成人性的合理性,并认为其具有善的根性。相反,荀子却认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人之所以收起了自己的本性,完全是因为道德规范以及法制的约束;之所以做一些符合道德的行为,也只是权衡利弊的结果。人的本性究竟是善,还是恶呢?人的本性有恶,也有善。人的本性是复杂的,人的心理活动也是复杂的,心中所想、行动皆会因为各种各样的环境和情感因素而不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但我始终相信:人性本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