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往的日子

焦窗夜雨(Nick)

<p class="ql-block">  自从智能手机成了最亲密的伴侣之后,我好些年都没有看过电视剧了。看到网上对《山海情》这部电视剧如潮的好评,我也成了假期“追剧族”中的一员。看过几集,我被这部电视剧深深地吸引。平心而论,这部电视剧打动我的地方不在于波澜壮阔的脱贫奋斗史,也不在于演员们精湛的演技,而在于那熟悉的沟沟壑壑和演员们偶尔略带本地方言的对白——这些总让人倍感亲切!看到男主人公马得福骑着自行车奔波,我也想起了二十几年前刚从固原师范毕业,骑着老式“凤凰”在彭阳乡刘台小学上班的日子。</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刘台村距彭阳县城约十公里,在彭阳和红河两道川中间的山上。从彭阳到刘台要趟过茹河,爬坡上山,然后骑自行车串山头需一个小时才能到达刘台小学;从红河到刘台也需要翻过一条沟,爬上山,步行也需一个多小时才能到达目的地。当时道路崎岖,交通不便,自行车便成了最普遍的交通工具,过河爬坡时经常是“车骑人”,下坡车闸不保险时,也只能推着走了。</span></p> <p class="ql-block">  二十几年过去了,我依然清晰地记得我第一次到刘台小学的情景:六哥帮我叫了辆出租车拉着铺盖和行李一路颠簸,车子吃力的爬坡,后面扬起一道蔽天遮日的黄土。我原幼稚的认为彭阳乡的小学离县城都应该很近,可出租车走了好长时间还没有到目的地,看着渐渐远去的县城和映入眼帘的坑坑洼洼、难行的山路,以及荒凉山头偶尔一两家农家庄院,我的心凉透了!我这是要去哪儿?等待我的学校应该是个什么样子?车子约么走了半个小时终于到达了我的第一个工作单位——彭阳乡刘台小学。学校坐落在沟畔上,依山取土,和农家院子一样,挖了几孔窑洞(以前学生都在窑洞里面上课,我去的时候建了三栋瓦房,教室就搬到房子里了),学校下面是一条深沟,老师们吃的水就是学生每天从沟里抬上来的。学校所谓的“大门”就是普通的双扇木门(说句实话,那个门还没有我老家的大门宽),上面用草搭了个棚子。进入校园,学校其他四个老师热情的帮我拿东西、收拾宿舍,脸上脏兮兮的、穿着破旧的一群小学生拥过来挤在我的宿舍外面叽叽喳喳,好像见到了外星人一样新奇。校长老席吼走了学生,大概给我介绍了学校的情况,从他的介绍中我了解到了即将开始我事业的这个地方:学校服务刘台村几个队一百多个学生,包括新分配的我,学校共有五名男教师,除了我是个“外地人”,其他四个老师的家就在本村。所以,每天放学他们就都回家干农活去了,第二天按上课时间,他们又赶到学校。听了老校长的话,我强忍住了眼泪,对于一个刚二十岁在离家比较远而且条件这样艰苦的地方工作,我不知道以后该怎么办?!(做饭等都是小事,我可以自己克服,晚上怎么办?学生和老师们都回家了,这样偏僻的地方,我一个人可不敢住在这里)。席校长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他告诉我,条件是艰苦但他们尽量会帮助我克服的,然后他给我放了三天假,让我回去好好准备一下,给家里人说说,下一周再来上课。在回家的路上,我一言不发,六哥在边上安慰我,鼓励我,给我讲了好多他经历过的苦日子。在他的宽慰下,我长长的出了一口气,心想:既来之则安之,我相信以后如他所说会越来越好的!</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家里呆了三天,我感觉好像过了三个小时——时间咋过的这么快!想起要去的地方,内火攻心,我的嘴上一夜起了一圈水泡。当父母看到我的嘴脸,听了那里的情况,他们眉头皱的比我还深。为了不让他们操心,我说,好着呢,校长会帮我解决困难的。新的一周开始了,我推着家里的“凤凰”自行车开始了自己的教学生涯。我先坐班车把自行车运到彭阳县城,再趟河爬山,骑着到达学校。每周放学,我骑着自行车赶到彭阳,把车子寄存到六哥家,然后再坐班车回到自己家里,周而复始,这样的日子持续了一年。</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那些日子,我遇到了这辈子最好的几个同事,因为在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是他们帮我度过了一个个漫长的黑夜,也让我看到了黎明的曙光。校长老席看见我的实际困难,帮我向彭阳教委申请了每月三十元的伙食补贴。同时,为了解决我晚上一个人不敢住校的问题,他决定让他们四个老师轮流住校为我做伴。冬天还好,农闲时间家里没有什么活可干,他们带点干粮,我在火炉上弄点鸡蛋汤,拿出家里带来的好吃的“招待”他们,也算我对他们的一点回报。到了农忙时节,看着他们回家干完活再赶黑来给我做伴,我心里特别难受。有时候,干脆跟到他们家里,帮忙割草、轧草、喂牛、割麦、碾场…为求一夜不在恐惧中度过!会计老景心灵手巧,头脑灵活,是过日子的好手。走进他家,感觉样样东西井井有条,几个孩子都在外面闯荡,收入颇丰,几十亩地全靠她老两口操持,苦是没有少下,存粮估计不种地可以吃好几年。闲暇之余,他会糊一些纸活 ,乡里临近谁家有过白事的都会向他购买,价钱自然比城里纸活部便宜很多。保管老王生活特别细致,一身蓝中山装从来看不出一点灰尘。家里新挖庄子留下的土墩好像是拉过线的,棱角分明,错落有致。老王一生好酒,等他几杯下肚,便开始给我讲述他的“传奇”人生。老席、老景、老王比我年长很多,所以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我都以长辈相待,他们对我也关爱有加,使我慢慢地适应了那里的生活,也爱上了和那群土娃娃。教务主任小袁比我年长几岁,和我有许多共同语言,他经常在工作中帮助我,支持我。同时,他家离学校最近,我也没有少光顾过他家,因此他家的饭我也没有少吃。</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那里的孩子,天真无邪,朴实可爱。那群孩子,由于没有见过大世面,新事物对于他们来说总觉得非常好奇。他们都称我“小王老师”,我其实也是农村孩子,但在他们眼里,我好像一个来自大城市,无所不能的神。记得我当时带的是一年级数学和五年级毕业班语文,但全校学生都认识我,原因是我会弹脚踏琴,会教他们唱歌!在那个偏僻的地方,很少有专业老师教他们唱歌,幸亏师范学了脚踏琴,我的音乐课给学校带来了一丝活力。每逢下午有音乐课,娃娃们早早把琴抬到教室,全校一百多个娃娃挤到一间大点的教室里等着我,看着他们脏兮兮脸上一双双明亮的眼睛,我就有了动力,恨不得把所有的知识都传授给他们,因为我知道,即便他们家境不好,学习条件差,但他们当中将来也有公务员、医生、教师…因为我做饭,学校唯一的一个大水缸就放在我的宿舍。每天早上,高年级班里的学生都会轮流去沟里为缸里抬水,不论寒暑,风雨无阻!每每那时,我总会说声“谢谢”,他们小脸涨红,不好意思地就撒腿跑开了。想想现在的孩子,我总在想那时为什么没有考虑学生的安全?好像一切都是非常自然的事情。有好几回,几个娃娃蹑手蹑脚地走到我宿舍门口喊“报告”,打开门,他们就把一瓶罐头瓶装的咸菜塞到我的手里,然后鞠个躬就跑了——我甚至连他们的名字都不知道!现在回想起这些情景,我的眼睛就不禁就湿润了。</span></p> <p class="ql-block">  在刘台工作虽然仅仅只有一年时间,但对于我这个刚刚步入社会的年轻人来说,经历了很多也学到了很多。村里的几个小队我都去过,一年时间也认识了不少村民,吃过很多家的饭。二十几年过去了,一直想着抽时间再去那里看看。前几天发小老杨同志给我发了一张刘台学校现在的照片,更激发了我再去看看的欲望。借着导航,凭借二十年前的印象,终于看到了现在村部和学校的样子。学校旧址变成了现代化的养殖场,新学校干净整洁,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和运动设施一应俱全。想想那时候的样子,再看看现在的变化,我不禁感叹岁月之匆匆,变化之大。辗转几所学校,我在这二十四年里也由一个毛头小子变成了一个油腻大叔。这些年国家强了,农民也富了,在国家的好政策下相信刘台的明天会更加美好!</p> <p class="ql-block">  最后,女儿为我写了首词,就做为这段记忆的结语吧:</p><p class="ql-block"> 清平乐•重返刘台村</p><p class="ql-block"> 流金岁月,怎奈韶光换?落寞山窑空独立,不见初来友伴。</p><p class="ql-block"> 刘台校落依然,红砖不复冬寒。只是微霜鬓上,唯余忆念当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