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摄影:@王东、@Guoweijia、@乔巧、@MLY、@张弘</p><p class="ql-block">特别感谢<span style="font-size: 18px;">@Guoweijia</span>提供的无人机摄影、摄像资料</p> <p class="ql-block"> 2020年12月17日至18日,我们一行九人游览了黄姚古镇。</p><p class="ql-block"> 黄姚古镇是公认的中国最美十大古镇之一,也是中国50个最值得外国人去的地方之一。古镇建于宋朝开宝年间(公元972年),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兴起于明朝万历年间,明末清初最为兴盛。因当时以黄、姚两姓居多,故名“黄姚”。古镇位于广西贺州昭平县,距贺州市区40公里,距桂林约160公里。景区介绍说古镇建筑按照九宫八卦阵式布局,我们凡夫俗子真没看明白。古镇现保存有祠堂寺庙二十多座,亭台楼阁十多处,特色桥梁十多座,多为明清建筑。著名的有古戏台、宝珠观、佐龙祠、兴宁庙、吴家祠堂、郭家大院、带龙桥、护龙桥等。人文景观有钱兴烈士塑像、中共广西省工委旧址、何香凝等文化名人寓所,以及圣贤们留下的上百幅楹联匾额碑刻等。</p> <p class="ql-block">古戏台</p> <p class="ql-block">宝珠观</p> <p class="ql-block"> 都说黄姚是梦境家园。到了古镇,见绿水青山环抱,民居依山傍水风光旖旎,民风淳朴古意浓浓。没有车马侵扰,也没有酒吧喧闹,洗尽铅华的典雅古朴,让人安详宁静,确有几分国人心中理想家园的模样。来了,便不舍离去。不得不走,又盼着何日能再回。</p> <p class="ql-block"> 走进景区,一棵大榕树矗立在眼前,众多粗大枝干悬垂半空,状如勇猛的龙爪扑向大地。据说这棵850年的龙爪榕,许多枝干在200多年前已枯死。众多藤科植物寄生缠绕在枯干上,使其向下悬垂,形成龙爪景观。</p> <p class="ql-block"> 隔水相望的就是龙门榕,枝干盘曲状如龙门,也有800年历史。</p> <p class="ql-block"> 在古镇水岸边还见到了睡仙榕、石上榕、夫妻榕等,经过几百年的修炼,或舒展或盘曲或挺拔或横卧,个个放飞自我、恣意忘形。这份儿潇洒练达、随心所欲,足以让人钦佩和仰慕。</p> <p class="ql-block"> 走进黄姚古镇就踏上了青石板路。一条主街延伸出八条弯弯曲曲的街巷,貌似迷宫,实则四通八达,即便偶然失了方向,兜兜转转很快也能重回正途。这光滑得透出古董光泽的青石板路为古镇景区独有,只要沿着老的青石板路走就不会误出景区。青石板大多形状不太规则、表面也不甚平整。组合在一起铺成大街小巷,却是紧致有序、坚实古朴。</p> <p class="ql-block"> 磨平青石板棱角的,是脚步更是岁月。想那光脚板、草鞋、布鞋、皮鞋,甚至牛羊的蹄子都曾从这里走过。手推车、摩托车甚至小汽车,都曾从青石板上驶过。匆匆过客、仁人志士、引车贩浆者、达官显贵,有的忍辱负重艰难前行,有的归隐田园闲庭信步。岁月飘过,青石板愈发圆润。</p> <p class="ql-block"> 走在这青石板老路上,抚摸着斑驳的墙壁,望着渐褪光彩的花窗,恍然不知身在何处、梦回哪年。</p> <p class="ql-block"> 恰逢小雨迷蒙,青石板被雨水滋润,颜色渐深竟有墨意。傍晚街巷灯笼点亮,湿润的青石板路也开始闪烁光芒,幻化迷离更是不知今夕是何年。</p> <p class="ql-block"> 青石板路蜿蜒向前,串连起古镇店铺、宅院、宗祠。或许眼前只是不长一段,走到头、拐个弯就会看到青石板路引你继续前行。那边<span style="font-size: 18px;">倚靠着躺椅的老人在虚掩的门后看着路上的风景(贺州是长寿之乡),这边忽有人从高墙窄缝中闪出,惊为仙人,直到盯着他忽又闪回,我们才了然离去。</span>路边小贩慢悠悠地煎炸虾饼、芋头丝饼,药酒茶叶等土特产吸引游人驻足。小街上各色餐馆、客栈鳞次栉比,生意一般,店主淡然处之并不高声吆喝、<span style="font-size: 18px;">殷勤拉客。</span></p> <p class="ql-block"> 很多人家敞开大门售卖自制的调味豆豉,广口缸就摆在路边,任凭嗜辣的游客先尝后买。</p> <p class="ql-block"> 古镇的宅院围绕在本姓宗祠旁,多为两层的明清宅院,青砖黛瓦,飞檐画栋,岭南建筑风格极其浓郁。郭家大院修建于乾隆年间、占地20多亩、屋舍近百间,就比邻郭家祠堂。</p> <p class="ql-block">郭氏宗祠</p> <p class="ql-block">司马第</p> <p class="ql-block"> 在古镇有许多官帽一样的封火墙,学名叫做圆弧起翘歇山顶镬耳封火墙,是珠三角地区最具特色的古建筑造型,寄托了希望后人读书求功名的良苦用心。史料记载,从清康熙至光绪年间,黄姚就出了11名举人呢。</p> <p class="ql-block"> 在古镇青石板路上常见的建筑还有门楼。有的原是寨门,有的就在镇中街道上。“亦孔之固”,就是很有代表性的一个。“亦”通“一”,虽然只有“一孔”之大,却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作用。门楼高6米,上层用于站岗,正中间有瞭望孔,两边有枪眼。下层为门,用于通行。门两侧的寨墙也很坚固。光绪年间重修时,由黄姚书法家题写“<span style="font-size: 18px;">亦孔之固</span>”门额。</p> <p class="ql-block"> 古镇外围和街道间的众多门楼,很多略显简陋、体量也小,但守望、防御的功能类似。暗自思忖,早期客家人在古镇“<span style="font-size: 18px;">居不易</span>”啊!本为躲避灾祸而来,因见多识广又善于经商,让水路、陆路不通的黄姚成为兴盛的集市。想来难免与本地农耕土人发生矛盾,也会被土匪勒索骚扰,具有防御功能的门楼自然必不可少。</p> <p class="ql-block"> 沿着青石板路向南、往低处走,能见到“仙人古井”。古井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距今有400多年历史。因得名来自于七仙女嘻戏古井的故事,镇上的人把这口井称为仙人古井,每年的七月初七定为取水节。古井里的泉水一年四季、无论旱涝都在喷涌。</p> <p class="ql-block"> 仙人古井的独特之处在外观。它不是常见的圆形,而是五个方形池塘。依据水流顺序,依次是饮用水池、洗菜水池、洗衣池(两个)和洗手池,最后流入河流。在一百多年间,镇上的人们自觉遵守规则直到现在。女人们聚集在井边,边洗衣服边聊天,开怀大笑,任由我们围在旁边取景拍摄。古镇居民见多识广又淳朴豁达,是古镇最动人的景致。我们尊重古镇习俗,未敢接触古井和井水,拍摄完即悄悄退去。</p> <p class="ql-block"> 仅在古镇街巷里闲逛,不足以领略古镇真味。“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用来描述古镇环境十分贴切。古镇外有青山拱卫,山脚下土地平旷、阡陌纵横。姚江、小珠江、兴宁河蜿蜒穿古镇而过,河水澄碧,溪水潺潺。站在河边看古镇,屋舍俨然、炊烟袅袅。山水人文融为一体,共同构筑了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绝世美景,这正是许多国人心中的理想家园呵。</p> <p class="ql-block"> 古镇沿河有15座古桥,带龙桥,就是其中最大的阶梯石拱桥。这座印在中国邮票上走向世界的古桥,始建于明朝万历4年,清乾隆23年(1758年)重修。桥上石块用铁卯卯住,不用任何粘合物,牢牢地连在一起,重力均衡地落到桥拱上。桥的设计不仅美观而且科学,分“水拱”和“旱拱”。涨洪水时,洪水经旱拱流出,可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力。重修至今200多年,带龙桥依然牢固如初。可惜旱季河道施工泥沙泛起,让这一河段的碧水小桥竟有了黄土高坡范儿。</p> <p class="ql-block"> 有水就有桥、有桥就有亭、有亭就有楹联,应是对古镇水路建筑和人文景观的准确描述。在兴宁庙前,桥、亭、庙相连。乾隆年间当地著名举人林作揖书写了庙联“襟带河山,形腾甲出”,亭上是他写的匾“且坐喫茶”。“喫”,就是吃。1989年此匾被列为“中国名匾”之一。不了解作者的历史背景,但能感受到作者淡然的生活态度。或已不得志、或已生归意。不管世事纷争、白云苍狗,坐下吃茶吧!此景此匾,颇有采菊东篱下的古意,看似闲雅却透着大手笔。古镇的文人气息,可见一斑。</p> <p class="ql-block"> 两个半天的游览实在潦草,未及感受黄姚古镇的九牛一毛。待再来,除了去看看贺州附近的风景,一定要在古镇多待几日。倚着青山碧水,就着阳光树影,且坐喫茶——呵呵,在梦境家园好好做梦去。</p> <p class="ql-block"> 最后附上同行旅友老郭拍摄的无人机影像片断,希望大家喜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