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年,每一个中国人烙印般的情愫,即便是相隔万里,仍会以各种方式礼赞,就像四季更迭、落叶归根是人们最终的归宿。</p><p> “春节”,亦称“过年”,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的节日,世代传承、日新月异,年年岁岁曾相似,岁岁年年有不同。</p> <p>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p><p> 过年,一定是有色彩的,红色的对联、崭新的衣衫、绚丽的烟花、明亮的灯笼……好不热闹,家家户户飘出的香味、呈现的氛围及传来的欢语,即是年味、年景、年话。</p> <p> 年味,意指年俗的味道,约定俗成。</p><p> 年俗里有说不完的故事、道不尽的风情、品不淡的美味;年俗里饱含着人们对吉祥如意的向往、对和谐美满的渴望、对至善至美的执着。无论社会怎样发展、时代如何变迁,年,依然会给人最最眷恋的味道。</p> <p> 随着春节的临近,年味会变的愈来愈浓。</p><p> 从腊八喝粥的温馨到小年祭灶的虔诚;从清灰尘除污垢的忙碌到写春联贴窗花的喜悦,年味,在每个时节的仪式里,在处处忙碌的身影里,在张张朴实的笑脸里,在每个转动的车轮里,在炊烟袅袅的庭院里,在勤劳百姓的双手里……</p> <p> 一度时期有人感慨“年味”似乎淡了,可曾想过,而随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和复兴,中国人的年节意识越来越强,更多的人会感受到,“年味”越来越浓了。</p><p> 我以为,新时代的春节,为传统文化内容和现代时尚元素的结合,更是彰显了时代的发展和人文的进步,充塞了祥和与喜庆的味道。</p> <p> 年景,语出明高启《廿四日雨中夜坐》诗:“莫嗟年景暮,转眼是新春。”特指过年的景象。</p><p> 每逢“腊八”过后,年关将至,由此人们渐渐地会看到祖国大江南北、大街小巷到处火树银花,一派喜庆祥和的景象,空气中也到处弥漫着年的气息。 </p> <p> 在国人看来,“过年”真好。</p><p> 期间,到处张灯结彩,呈现一派喜气洋洋的景象:临近春节,家家户户把房屋打扫干净,贴上春联、福字;除夕之夜,一桌丰盛的美味让家人团聚,团圆饭后五彩缤纷的烟花把天空照得通红透亮;大年初一,人们打扮得漂漂亮亮,开始逛街游览、拜见祷福,盼望能有一个更加荣华富贵的新年……</p> <p> 春节就像一位魔术师,将人间变得更加绚丽多彩。年景,除了那些一眼便能看到的灯笼春联衬托的吉祥、烟花爆竹释放的快乐、酒香袭人烘托的氛围、烛光焰火装扮的风景……</p><p> 我便觉得,还包含着游子对家人的牵挂和思念、长辈对晚辈的期望和寄托,以及老人脸上堆满的慈祥、孩子眼里洋溢的幸福。</p> <p> 年话,亦可说成“话年”。</p><p> 春节又叫过年,相传远古时代,一种叫“年”的凶猛怪兽,每至年末岁首,便会出海糟踏庄稼、伤害人畜。</p><p> 一次在村庄为非作歹时,被村民晾晒的大红衣服吓跑,转到另处又被灯光、声音吓得乱窜,于是,人们得知“年”有怕红色、火光、声音等弱点,便在家门口贴红联、挂红灯、放鞭炮……祈盼平安过“年”。</p> <p> " 过年好 "" 恭喜发财 "…… 笑容满面,见面作揖!这种在我国民间最传统、最隆重、最热闹的老派“拜年”习俗,则是人们每逢辞旧迎新,相互祝福美好的一种方式。</p><p> 古时“拜年”一词的含义,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遇有同辈亲友,亦要施礼道贺。</p> <p> 尽管年年过年,但每回过年都会新意不断、内涵不一,且一年比一年新颖别致,尽显生活的富裕、幸福与美满。</p><p> 现如今,更多的家庭早已摆脱了居家繁忙操劳过年的形式,而是走出户外,利用过年好时机与更多的人喜团圆共庆欢,去祖国各地朝圣境览胜景。</p> <p> 年,是新的起点;年,是新的征程。</p><p> “过年”,能把国人的心和情紧紧地凝聚在一起,真可谓:欢欢喜喜中国年,欢欢喜喜过大年,喜庆、吉祥、如意、安康,这也正诠释了我们伟大祖国的繁荣昌盛,小康连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