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中国节-春节

深海里的鱼

<p class="ql-block"> 第三小学</p><p class="ql-block"> 五年二班</p><p class="ql-block"> 苏可馨</p> <p class="ql-block">百善孝为先,传统的孝道文化数千年来一直影响着整个华夏民族。一年忙到头的人们,离家再远,事务再忙,也得回家。几代人在鞭炮声中、在欢笑声中享受着人间温暖,骨肉情深体现得淋漓尽致。每年春节祭祀祖先,敬奉神灵的活动,更是传统孝道的一种延伸,寄托着人们对祖先的崇拜及对自然的敬畏。儿孙们在春节的各种仪式中耳濡目染,自然就不自觉的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传承中了中国人的社会伦理观念,宣扬了孝道文化。</p><p class="ql-block">有些社会学者说,团圆饭、红包、压岁钱、新衣裳等等只是春节的表层,其内在的精神意义才是它具有永恒生命力的重要保证。我们新一代要充分挖掘春节所蕴含的内涵,以具体的形式筑成人们的道德素养的完美中国!</p> <p class="ql-block">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春节的起源。以及这个节日是怎么一步步发展到今天的。春节的源头是起源于古代的祭祀活动,虞舜时期,当时舜继位,做了天子,当时的的习俗是天子需要带着部下臣子以及百姓们,在农历正月初一的这一天去拜祭神灵的,以求未来的一年风调雨顺,从此,人们也就把这一天当作岁首,传说在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也就是传说中的“腊祭”。当时每逢腊尽春来,古人便杀猪宰羊,祭祀神明与祖灵,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国泰安康,免去灾祸。他们用朱砂涂脸,身披鸟羽,唱跳吃喝,热闹非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新年的脚步越来越近,年味渐浓。受新冠疫情影响,在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下,国家及有关部门提出“就地过年”的倡议,各地群众积极响应,自觉自愿留在常住地过年,这一点难能可贵,充分体现出中华儿女团结一致共同抗“疫”众志成城的民族大义精神。</p><p class="ql-block">“今年过年不回家”、“就地过年”、“非必要不返乡”……注定成为2021年辛丑年春节的特殊标记,这个春节注定不一样。</p> <p class="ql-block">对于就地过年的她们,非常让我们敬佩!没有谁认为这些做法是理所当然的,但是她们做到了,是为全中国人民所作的一次贡献和慈善!</p> <p class="ql-block">也为这些自愿者们点赞!</p> <p class="ql-block">年是一种民俗,一种文化,它是几千年民族文化传统的积淀。爷爷说,以前过年,那可是有一整套的习俗,一进腊月,各家就开始忙活起来,初八吃腊八粥,二十三过小年,准备果品送灶王爷“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二十四扫尘日,全家大扫除,还要在床脚点灯,驱鬼辟邪。年三十,讲究就更多了,贴门神,贴年画,贴窗花,祭祖宗,祭天地,祭神灵,一直到正月十五过完元宵节,闹完花灯,年才算过完。</p> <p class="ql-block">过年是一种文化,年味儿需要载体。当以前只有在过年才能吃到的年货现在每天在超市里都堆积如山的时候,我们更需要文化层面的年、民俗意义的年。迎来送往、喝酒聚会的间隙,可以去听听家乡戏,看看大秧歌;兴之所至,也可以拿出毛笔来试着写几副春联,跟老人们学学剪纸,或者什么都不做,只是坐在火炉旁听爷爷讲“过去的故事”,你也可以感觉到年味儿正一点点地从老人脸上的皱纹里,从噼啪作响的灶火中渗透出来,洋溢在你的周围——那就是过年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家乡的年味</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最后我们五.二中队祝我们亲爱的老师们新年快乐,万事如意!</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