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拙

听茶居士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36, 136, 136);">普洱熟茶加工工艺是怎么形成的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36, 136, 136);">在云南的历史上有一种“红汤普洱茶"很受欢迎。其形成的原因可能是那个年代的制作、保管条件差,运输周期长等原因形成的。但其温和、养胃,在广东、香港有大量的消费群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36, 136, 136);">1959年,为了加工这种茶,广东茶叶进出口公司(中茶公司)开始加速对普洱茶后发酵的实验研究,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普洱茶发酵新工艺一一泼水发酵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36, 136, 136);"> 1973年云南省茶叶公司,派出昆明茶厂副厂长安增荣、审检室负责人吴启英、工人李桂英及勐海、下关两茶厂各二人,组成七人小组专赴广州茶厂学习普洱茶泼水发酵,经改进后于1974年试生产成功。这就是现代普洱熟茶渥堆发酵工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1976年普洱熟茶开始出口创汇。1979年,普洱茶做了第一次国际性的临床健康实验。这个实验的结果令当时的国际食品界震惊,它让云南沱茶(普洱熟茶)第一次在欧洲大地上赞誉频频。这就是箸名的</span>独家披露普洱熟茶功效的“艾米尔实验报告"。</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136, 136, 136);">2012年前后,小堆熟茶制作技术开始成熟,使得高品质熟茶制作成为可能,加之普洱熟茶的独特养生保健功效被不断发现,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爱上熟茶的口感和保健功效。</span></p> <p class="ql-block">“安于愚拙,不学巧诈"。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也是我们制茶坚持的信念。</p><p class="ql-block">不拼配,不投机,把最自然、最本真、最生态的味道呈现给爱茶之人。人在等一见倾心的茶,茶也在等懂她的人。</p><p class="ql-block">从2012年的老曼娥古树熟茶,到2015的易武国有林古树熟茶“易武醇”,到后来的“布朗味"、“班章王"、“逐鹿“、“无为"、“守拙",梁渊号古树熟茶制作及品质始终走在了前面,是国内最早的玩家纯古树熟茶的开拓者之一。</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守拙"就是优质古树原料和小堆离地发酵技术的完美结合的艺术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中国人讲“文以拙进,道以拙成”。顺其自然,尊重自然,道法自然,是我们终其一生要去理解的,要去亲近的。年龄越大,谦卑心越重,理解越深刻,在宁静的岁月中历久弥香。</span></p> <p class="ql-block">“守拙"条索黄褐有光泽,汤水红浓明亮起氤氲;香气优雅,檀香、花香、菌香、木香等香气交织沉入茶汤中,滋味饱满,糯滑甘润,韵味十足,饮后神轻气爽,体感强烈。</p> <p class="ql-block">“流光总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巴蕉"。转眼又是新的一年,很多事还来不及做,就又被年轮甩在了后面。</p><p class="ql-block">已至知天命之年,唯愿交几个好友惊艳时光;制点好茶温柔岁月,人生也就丰盈了。</p><p class="ql-block">疫情之年,不同寻常的茶缘;干旱之秋,原始森林中古茶正香。“守拙"被请出崇山峻岭,在制茶人手中一步步脱胎换骨,去书写她的故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