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俗话说:五九六九,沿河看柳。虽已然是季冬,但强弩之末,依然是寒冬料峭之时。眼下这一处处的河岸上,一簇簇光秃秃的柳枝条,也还是疏疏落落地划碎着冬日里那湛蓝的天空,尽管如此,春天的气息却已在悄然地临近。</p><p> 俗话说:过了腊八就是年。不要说离除夕还有二十来天,仅随着日近一日愈加临近的足音,那日益聚拢来酽酽的年味儿,已然在浓郁地侵染着尚被寒冬包裹着的腊月。诱人的年味,随着人们喜盈盈的心愿而点燃的烟火气,正一阵阵浓烈地扑面而来。</p><p> 这年味呀,它就是千百年来人们殷盼过大年,而津津乐道的一种从心底里迸发出来的喜气。它犹如是一曲久远却又经典的动人歌谣,定时声声不息地吟唱着忙碌、红火和期盼的醇酽心曲,让欢乐喜庆、祝福憧憬的五彩音符,在华夏这片古老却又生机勃勃的大地上悠扬地荡漾,恣意地徜徉。</p><p> 这年味呀,说它不仅仅只是人们钟情的那种种年节美食停留在舌尖上的一种滋味,你还别不信,只要是用心去感受了这场古老风情年俗透放出的年味,才懂得,它原是我们民族精神文化的一种传承,它传承着古老年文化深厚又浓馥的喜庆民俗,它传承着炎黄子孙生生不息的情感和念想,它传承着中华民族人圆家圆中国梦圆的追求和信念。</p><p> 我还记得季羡林老先生曾这样说过:“虽然年像淡烟,又像远山的晴岚,我们握不着、也看不到,但当他走来的时候,只在我们的心头轻轻地一拂,我们就知道年来了。”</p><p> 是的,随着时光倏然如白驹过隙,转眼间一进腊月,家家户户就自然敲响了年的前奏曲。常言道:腊七腊八,冻死寒鸭。尽然这时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却又怎么挡得住人们响往着过年的热情呢?当令人垂涎的粒粒晶莹、软糯香甜的腊八粥,热气腾腾地启动腊月间那动感十足的“过年”交响曲旋律时,那合聚万方,调和千灵的“年味”,即就款款地向着九州八方,向着远近的你我走来了……</p><p> 年味,就是一场家家户户跃动起来热烈的“广场舞”。它透放出的是一种浓浓的热情,一种潇洒的奔放。那时候,我们都住着一栋栋的平房,过了腊八节后,我母亲就为办年货忙碌起来了,腌、磨、蒸、煮、晒……真就是一场大工程。忙得紧时,我有时也会加入帮把手,至今都有“曾经沧海难为水”的感悟。此时节,隔壁邻居、远近街坊,也都先后开始置办起了腊货,各家房前或屋后,撑起的一根根竹篙上,穿挂着一块块腌渍入味的腊肉、腊鱼、腊猪内脏和一串串腊香肠,还有那一摞摞糍粑,一篙篙豆皮面,在难得的冬日阳光的浴晒下,可见那滴滴凝结着的晶莹油珠,那透亮着一片片红里趋黄的淡色,那清泛出片片驳驳的盐渍玉色,更有那银白灿亮的糯米糍粑衬映着温热的阳光,煞是一道道好看的“年风景”。街坊四邻走拢来总会不忘热情地招呼一声:年货办齐了吧!话里话外都透放着一股喜悦、自信、祝福的欢情。</p><p> 年味,就是传唱一部辈辈传承至爱亲情的血脉谱。在记忆长廊深情的回眸里,每到腊月间,家中长辈们就开始对孩子缀着叮咛,嵌着嘱托,冀求家福人吉祥;到了小年的时候,老人们就要带着孩子给“天地国亲师位”焚香,给亡去的前辈烧纸钱,永续这年前的一场场肃穆的祭祀礼。家中如有在外地学习和工作的亲人,父亲就飞笺痕墨地殷殷嘱咐,母亲甚至扳着手指记着数,数着一天一天回家的脚步,盼着身在异乡的亲人早日回家过上团圆年。从我记事起,几十年间,我经历着、倾听着、也泪盈满眶地看着一家家亲人们有久别重逢后幸福团圆时的至爱深情;一场场旷日里呼号的大风雪也难阻艰辛归乡路的感人故事;一年年“一票难求”而苦熬寒夜,也要千里迢迢登车回家伴亲人的恸人场面。这种无论归乡的路有多苦,也无法阻挡儿女们回家的信念;这种无论回家的路有多堵,也要给爹娘扛回远方祝福的缕缕亲情,就这样结集成了我们生命里那滔滔不息的永恒动力,接续成了我们人生路上亘古不变的血脉纽带,构筑成了我们奋起圆梦国强民富的巍巍民心大壩!</p><p> 年味,就是悠荡起魂牵梦萦乡愁的一缕缕难忘的情丝。忘不了腊月里烹蒸炸煮的香味,把个梦盼的大年醉得是醺醺陶陶;忘不了一条条归乡的路途,呼唤着家乡儿女们眷恋故土不变的乡音;忘不了一年年我儿时梦回记事起,就魂印在我生命悸动中永远颤悠的恩念。我常想起,滚滚长江东流水应是滋养我成长的甘甜乳汁,滔滔洪湖接天莲应是启迪我“卷舒开合任天真”的摇篮。当如今太多的故事归于心灵,那道道年味却是引起了我对少年时光的梦唤:我忘不了母亲常年茹苦劳作而肤裂皮开的双手,我忘不了父亲因清苦生活致常气喘而清癯的面容,到如今,二老却只剩一冢印有遗照的合葬青石坟存留人世间……我忘不了家乡的老屋,它记载了父母于我的养育之恩;我忘不了老屋旁的“鲁肃”古桥,它痕印了我成长的脚步;我忘不了老屋后的荷塘,它那莲叶间脉脉律动的水流声,仿佛一直吟唱着世代静好的期盼……如今,仍是腊月间反复摹绘出的这一幅幅古朴浓艳的年俗画,把个悠悠岁月里唯有乡愁的年味,恰是酿成了一窝窝酽酽的喜庆和甜蜜;把个九州大地上情牵乡愁的年味,竟是袅袅升腾起了对新年新生活的畅想。</p><p> 年味,就是一场家庭间极具浓浓仪式感的年夜饭。年夜饭不仅仅是一家亲人眼巴巴的除夕大聚餐,它更是一家亲人过大年的标志性仪式:一桌年夜饭,必依尊长为上,而以长幼之序分位而坐。菜肴必涵盖鸡鱼肉蛋和青菜,且每一道菜也都可以讲得出一道吉祥的象征菜名。端上桌的盘或碗应该一致,数量更是有讲究,如“六六大顺”、“要得发必须八”、“十全十美”、“十二盘上齐月月红”。开席前当需燃放鞭炮,以示除夕辞旧。然后关上屋门,启开除夕宴,长辈不动筷子,小辈不可先动;酒敬长辈颂祝福,平辈互敬道平安。桌上有已吃完了的人不可先撤,以显示一家亲人要团团圆圆,圆圆满满……</p><p> 回想起年夜饭桌上如此喜气、可爱又肃然的年味仪式,我不禁又浮现出了庚子年前除夕年夜饭桌上的动人情景。那一夜,有多少家中的为人子女,为人父母,因了党的一声召唤,在热气蒸腾的年夜饭桌上毅然告别亲人,亲人们深情相拥间更是离情难抑地噎声留下一句“凯旋归来时,再给你补上一桌年夜饭”的郁烈承诺!喜气盈庭庆团圆的瞬间,这些家里的亲人们含泪送别他们引以为傲的白衣为甲的亲人,踏上逆行战“疫”的征程。这种情深义重别样风采却又并不寻常的“年味”,为我们民族古老的年夜饭桌上,烙上了新时代人间天使们舍亲情,弃小家,赴大义,壮心再创人间大爱这浓墨重彩、并鲜亮且浓情的大红火印!</p><p> 这桌上飘逸起的醇酽酒菜香味、亲人间亲切的笑语声、孩子们的喧闹声和门外飘进来的鞭炮硝烟味,交织一起,又弥漫开来,盈盈润润地写满了一场浓浓的年味!大门外火红的灯笼映照着红底墨香的春联,把曾风吹一地落叶的旧岁,又透亮得繁花锦簇;窗玻璃上栩栩如生的窗花,染红了一天一地的岁月;更有那不远处似在摇曳着的一簇簇黄、白、红梅花,正乘着冬末的寒风,将缕缕梅香晕染在即将莅临的早春天地间。</p><p> 走在“年味”的时空路上,遥望“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那温暖祥瑞的城乡大地,顿思想“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的热闹盈庭的景象;这根植于儿时心中记忆的年味儿,它就似寒夜里的一簇焰火,就如爹和娘的一声呼唤,就像亲人们隔散后的一次拥抱,更是记住乡愁的一次翘首回望。这样的年味,宛如一首轮回的美妙旋律,它流淌在每一个人的心里,不仅带给我们太多的美好和难忘的回忆,还是我们此生永远延续感恩、感动、感奋情感的一次熔铸的交汇,一次情结的凝聚,一怀旷世的眷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