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W.G前我们家留下来的照片并不多,因为那时家里没有相机,大部分照片都是别人拍后,送给我父母的。又由于在那动乱的日子里,家里被抄个底朝天,虽然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唯独我觉得这些老照片是最珍贵的。所以我在陪爸爸批斗期间,将家里的这些照片珍藏着,并一直放在随我到处转辗的箱子里……。到动乱平息后,我才含着泪水将它们整理装册,可惜有不少老照片已经变色!父母去世后,我曾经整理出96张照片,去“摄影城”去进行专业翻新处理(但有些实在无法还原)后,给两位还不习惯用电脑的弟弟各印了一套;我们两位大哥、大姐复制了相关的光盘,将我保存的珍贵相册和兄弟们分享!可现在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又感到电子相册的便利,而且我们这个大家庭已经先后4人离世。这两年在怀念他们的时候,无法外出悼念,所以我就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将这些照片设法输入手机,制作电子相册,以此寄托我的哀思!而且我也想让下一代子孙进一步了解这个和她(他)们有血缘关系的大家庭的“人物和故事”!</h3> <p class="ql-block">这张爸爸的老照片,没有留下任何时间信息。但从身着衣帽分析,可能是1941年抗日国共合作期间,爸爸被组织秘密派往国民党军第四战区战(张发奎部队)长官司令部工作期间拍摄的。</p> <h3>当年朴实又靓丽的妈妈悄悄地带走了家中值钱的“细软”,毅然决然地放弃了比较优越的家庭生活,投奔到苏北新四军军部,开始了戎马革命的一生!</h3> <h3>她在革命队伍中遇见了英俊而沉稳的父亲,结为终生伴侣!</h3> <h3>爸爸的目光永远是这样坚定和自信!</h3> <p class="ql-block">边走边拍 神态自若</p> <p class="ql-block">身着便装 犹如农家</p> <p class="ql-block">怀抱长子 可爱调皮</p> <p class="ql-block">小布可爱 战友喜欢</p> <h3>抗战胜利后,全家随军北上。父亲在山东潍坊解放时,接管了有关部门,所以在那里出生的大弟起名叫“小坊”。后来父亲又调到山东省委工作,所以全家都随搬到济南居住。在那里出生的小弟起名叫“小鲁”。</h3> <p class="ql-block">同乡看望 留影纪念</p> <p class="ql-block">小坊长得俊 活像小丫头</p> <h3>我和小布头戴八角帽、身穿“小军装”,都是省属托儿所(如今的“幼儿园”)的统一“园装”。<br></h3> <p class="ql-block">女童是母款 男童是装父装</p> <p class="ql-block">“呲牙咧嘴” 认真配合</p> <p class="ql-block">拍照闭眼笑 名字绣衣上</p> <h3>谢谢摄影叔叔!给我们留下这些珍贵的儿时瞬间!</h3> <p class="ql-block">妈妈指着照片,笑着告诉我们:“我肚子里怀着小鲁呢!”</p> <p class="ql-block">机关同事合影 妈妈笑容灿烂 </p> <p class="ql-block">老四小鲁很可爱 像个大头小娃娃</p> <p class="ql-block">妈带四个小萌娃 家务繁重工作忙</p> <p class="ql-block">小坊长牙像小狗 姐姐和爸都被咬</p> <p class="ql-block">小布头上长疖子 调皮疯玩狗都厌</p> <p class="ql-block">小丫头比较乖 经常受宠众人爱</p> <p class="ql-block"> 因爸爸在三十年代上海地下党工作多年,被捕坐牢,倍受折磨、积劳成疾,患有严重的肺气肿等疾病。上级组织将他调到医疗条件比较好的上海进行长期治疗,我们举家搬迁,移居到上海武康路这栋花园洋房(属于市委机关所属)里居住了几年。</p> <h3>因小布不慎患上急性肾炎,在家休学养病,而小明住校上学,所以照片中没有这位宝贝女儿的身影!</h3> <p class="ql-block"> 这位老阿姨——樊娘娘,和我们亲如家人,一直尽心尽力地照看着我们这些孩子!</p> <p class="ql-block"> 不知哪位好心的叔叔给我们拍了这么多照片,还特意用颜料加工成“彩照”。</p> <p class="ql-block">站在花园“小山”上 感觉就数我最高</p> <p class="ql-block"> 小布生病在家休学半年,少盐营养,长成这样可爱的小胖子!不知是谁想出的雅号“西伯利亚大肥猪”,竟然成了孩子们吵架时的“恶语”!</p> <p class="ql-block"> 因爸爸病重体弱、妈妈工作繁忙,所以周末他们很少带我们去公园等处休闲玩乐。这组照片有到上海进修学习的姨妈,可能是她借了相机,陪同我们全家外出游玩。</p> <p class="ql-block">爸妈难得合影 更觉格外珍贵</p> <p class="ql-block"> 小弟长相不佳,妈妈心存内疚:只因工作太忙,不想生孩影响;吃药打胎未成,影响儿子发育!</p> <p class="ql-block"> 这张可能是爸爸的杰作,留下姨妈年轻的倩影!</p> <p class="ql-block"> 当年小弟昵称“小瘌子”,喊起来感到很亲热!</p> <p class="ql-block">看到小弟哭闹 姐姐焦急万分</p> <p class="ql-block">抱着小儿、靠着老三,妈妈露出幸福的笑容!</p> <p class="ql-block">这个孩子挺乖巧 爸妈出门紧相随</p> <p class="ql-block">兄妹只差一周岁 同进学校同学情</p> <p class="ql-block">姐妹情深 难得留影</p> <p class="ql-block"> 这是和爸爸的四川同乡、上海某校教授一家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 这组照片妈妈不知为何,只带着我们两个大孩子游玩拍照。</p> <p class="ql-block">小明对着镜头 就爱“闭眼傻笑”</p> <p class="ql-block">再来一张 这张通过</p> <p class="ql-block">神采奕奕、朴实大方的妈妈</p> <p class="ql-block">看!我们笑得多么欢畅!</p> <p class="ql-block"> 兄妹俩人手臂上都带着“队干部符号”,没看清吧?小明是“二道杠”;小布是“一道杠”!</p> <p class="ql-block"> 爸爸当年在《虹口干部疗养院》治疗了很久,后来还是出院后自己用推拿、理疗等中医治疗方法取得成效。出乎医生的预料,他竟然还重新到教育部门工作了几年。</p> <p class="ql-block"> 难得跟随父母及其他两家一起轻松地到苏州游玩了几日。</p> <p class="ql-block">真是难得珍贵的全家生活合影!嗨!小鲁也闭眼了!</p> <p class="ql-block"> 看到爸爸和妈妈的证件照,感到格外亲切!</p> <p class="ql-block"> 炯炯有神的浓眉大眼是妈妈特有的气质</p> <h3>这是妈妈离休证上的照片</h3> <p class="ql-block"> 这张照片好像是爸爸住疗养院时的证件照,好严肃!</p> <p class="ql-block"> 爸爸有着深凹有神的双眼和五官分明的脸庞,这就是我们心中的慈父形象!</p> <p class="ql-block"> 当年准备送大儿子去参军前,我们全家特地去照相馆去拍照留影。</p> <p class="ql-block"> 亲爱的爸妈:你们是我们心中永远的明灯!</p> <p class="ql-block">正式全家照 唯独这一张</p> <h3>妈妈于1959年在南京鸡鸣寺附近的留影</h3> <p class="ql-block">身着朴素、和蔼可亲的父母形象永远活在我们心中!</p> <p class="ql-block">衷心为党革命了44年的爸爸,惨遭迫害,他怀着对全家亲人的深深思念,于1970年6月含冤离世!</p> <h3>坚强耿直的妈妈被押送到“五七干校”进行所谓的劳动改造,受尽折磨……。</h3> <h3>矮小瘦弱的妈妈被罚到锅炉房劳动,可是却能露出如此般的微笑!</h3> <h3>田间繁重的劳动压不垮妈妈的坚强意志,她仍然笑对人间这些妖魔鬼怪!</h3> <h3>妈妈“解放后”,被分到一个小药厂担任党支部书记。她热心地关心那里的干部和工人,并主动在春节期间值班工作!</h3> <p class="ql-block">妈妈难得到北京出差,完成公事后,和共患难的老战友相见,并一起游览了北京的若干景点。</p> <p class="ql-block"> 爸爸生前感情深厚的老战友张劲夫叔叔和胡晓凤阿姨,陪同妈妈一起攀登长城。</p> <p class="ql-block">他家大儿子,也是我们的老同学安东还抱着孩子一起陪着上海来的奶奶一起爬长城!</p> <p class="ql-block">W.G期间,我们两个上大学的孩子被分到北京、安徽工作;两个弟弟被下放到广西、吉林(后来转到江苏)。那时我们经常相约一起回上海来看望妈妈!</p> <h3>亲爱的妈妈:您就是我们这个大家庭的主心骨啊!是您给我们撑起了这颗大树,在漫漫的人生征途中,为我们遮风挡雨!</h3> <h3>因我从南航毕业时(1968年),被发配到皖南的小煤矿去接受工人阶级再教育。所以善良的妈妈帮我承担了5年扶养这个儿子的重任!真是恩重如山啊!</h3> <h3>性格直爽、脾气急躁的妈妈却是世上少有的乐于助人、勇于担当的大好人:在那个年代,不少见不到自己父母的孩子都来到朱阿姨家“取暖”;我姨妈在丧夫的悲痛之际,无法独自扶养两个儿子时,也陆续将孩子送到这里;小鲁夫妇工作繁忙时,曾将女儿送到奶奶家中;一位年高体弱的老战友无家可归时,也被收留在拥挤的家中……。矮小瘦弱的妈妈就是这样用满腔的热情和真情,倾其所有地帮助过有难的众多亲朋好友!</h3> <h3>我们永远记得这位在家里辛苦操劳几十年的吴阿姨!因为我们从小就知道:爸妈工作太忙,没空照顾我们,所以吴阿姨就是负责“管教”我们的,她就是家人!我们都听从爸妈的教育:对她视为长辈,一向都很尊重;我和小布工作后,拿到第一个月的工资时,都给她寄一半,感谢她的养育之恩!</h3> <h3>因小布到阿尔巴尼亚留学,WG期间被迫返回。这是1972年,因工作需要,领导把他从《五七》干校临时调回,给阿尔巴尼亚专家当翻译。这是陪同外国友人去打猎的留影!<br></h3> <h3>妈妈总是在逆境中能笑对人生!</h3> <h3>那时的我们都比较消瘦</h3> <h3>妈妈:我们来看望您了!</h3> <p class="ql-block">我喜欢紧紧依偎在亲爱的妈妈身边,感得无比安全和温暖!</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们W.G后的“全家照”</p> <p class="ql-block">我们从东南西北回到家中,在从小嬉闹的小花园里留下的这张“集体照”,更显珍贵!</p> <h3>小布新婚夫妇一起来上海探亲,妈妈特地带着我们去照相馆拍照留影!</h3> <h3>性格豪爽的妈妈对着镜头,总是露出这般爽朗的笑容!</h3> <h3>此时小弟回来探亲,小坊已经调回上海。</h3> <p class="ql-block">经历人生大风大浪 面对眼前心平气和!(于南京玄武湖边留影)</p> <p class="ql-block">我这“贴心小棉袄”,回家看望妈妈的时间最多!</p> <h3>上海市委为爸爸举办了“平反昭雪”的悼念仪式,我们都赶回来参加!将多年藏在家中的爸爸骨灰终于捧出来,放入了龙华烈士陵园内的《革命干部骨灰存放厅》!<br><br></h3> <h3>赶来参加纪念活动的亲属们留影,没有和爷爷见过面的两位可爱的小丫头也来了!</h3> <h3>经历了巨大折磨和痛苦的妈妈为我们付出了所有!但是她多年后选择再婚时,我们孩子都十分理解和支持!因为我们都希望妈妈的晚年生活能过得更幸福!</h3> <h3>我特地从上海到南京来看望度假的妈妈,当面表示“支持她的选择”!因为我深知:女儿再孝顺,也替代不了“老伴儿”的角色!</h3> <h3>妈妈生活在这老战友、新老伴儿的家中,起初还是感到比较幸福!</h3> <h3>我女儿晶晶和一起生活多年的奶奶(我们家都统一此称呼)感情很深,在去上海出差途中,特地到南京看望她!</h3> <p class="ql-block">我经常在节假日赶到南京看望妈妈!</p> <h3>小坊、小鲁夫妇也去看望老妈</h3> <h3>小布一家人在春节期间特地去南京看望妈妈,和孙女一起堆雪人,多开心啊!</h3> <p class="ql-block">2001年谢伯伯病故后,妈妈决定要到北京跟我过。我这女儿义不容辞地表示,願照顾老妈、相伴生活,并和江苏省委有关部门协商,把她安置在北京这套公寓房里,幸福地生活了四年!</p> <h3>我们的“老祖宗”平时就爱这样抱着晶晶送的“抱枕”,靠在沙发上看电视!</h3> <p class="ql-block">我虽然还在返聘工作,但每周末都会去陪伴妈妈,当时准备出国的觅觅(小布女儿)也经常来看望奶奶!</p> <p class="ql-block">接妈妈到我们大院里小花园转悠,她很开心!</p> <h3>我们经常带她到附近的餐馆吃饭,子孙们陪伴着这位幸福的老奶奶!</h3> <p class="ql-block"> 妈妈因患脑癌于2004年初病故,我于当年清期间捧着她的骨灰送到上海。我们换了一个“双穴”的骨灰盒,让爸妈永远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爸爸的老友朱德方叔叔赶来安置;无微不至照顾妈妈多年的小赵师傅,也特地从南京赶来送别“朱阿姨;爸妈的老战友儿子夏雨代表全家子女也来了……。谢谢你们!</p> <p class="ql-block">每年我都来这里祭拜悼念,看到不少朋友悼念时留下的纸条,我也每年给他们写封信,告慰我们的近况……。</p> <p class="ql-block">妈妈病故后,我怀着沉痛的心情收集了我们四个子女写的悼念文章和相关信息,编制了《送别母亲》简易纪念册。后来又继续收集父亲的相关资料;还到上海邀请当年和他共事的老人开座谈会,根据其录音整理成文章;又拿着小录音机到父亲的老战友家进行采访;最后含着泪水写下了几篇永恒的记忆……。于2006年编制了《永远怀念我们亲爱的父母》,并印制了100份。除了给家中亲属保留外,我专门到南京、上海等地,亲手送给父母生前比较熟悉的老战友;有些居住在其他地方的,都是用邮寄方式赠送……。虽然这纪念册没有大部分家庭出版的那么正规,也没有父母在工作中的“丰功伟绩”。但所有的文字都是我亲身感受而书写或收集整理的,所以得到很多亲朋好友的赞赏!不少叔叔叔阿姨都说:“边看边流泪!很感动!”虽然这本纪念册不起眼,但是却耗费了我多年的时间和精力,寄托了我对父母深切的爱戴和思念!值了!!</p> <h3>经一位看过纪念册的叔叔推荐,《中国民间家书协会》的负责人看中了爸爸给留学的小布写的那些家信。后来我特地被约去面谈,并给他翻阅了整本纪念册的内容。这位主编觉得那些家信很具有时代特征,也充分地反应了一位老布尔什维克对儿子(小布——既是希望成为小布尔什维克之意)的殷切希望!所以他经过认真翻阅后挑选了具有代表性的一封信,并由我撰写了“家书背后的故事”。后来这本《红色家书背后的故事》被评为“新闻出版总署庆祝建党90周年重点图书”!这也是父母给我们留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h3> <p class="ql-block">现在中国人民大学的《家书博物馆》又将父母的这封信列入《家书里的百年信仰》一书中,并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父母的这种坚定的革命信仰和精神,能以这种形式发扬光大,真是我最大的欣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