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绘画艺术的道理法

书画清流

<p>论绘画艺术的道理法</p><p> 绘画作为视觉盛宴,在人类文明的演进与传承中,从粗糙的勾勒到精妙的再现,人们不断揣摩、总结,逐渐形成了对道、理、法的认知理论。</p><p> 所谓道即形而上之理,为总持义。理即形而下之道,为规矩义。至于法,古人谓之“术”,为道、理之具体表现。然则,中外在学术领域认知差距还是很大的!这又与地域文化及审美差距息息相关。总括来说,西方人偏重学术,在理的层面阐述的更多。而东方人注重思想,在道的层面着眼更多。</p><p> 在整个绘画历史演进中,西方受宗教和学术的影响更大!譬如欧洲在文艺复兴之前多受宗教的影响。古希腊的众神信仰,造就了爱琴海文明,奥林匹亚广场以及雅典的诸神庙,曾经盛极一时!尽管在历史的碾压中,仅存残垣断壁,亦如那神秘的维纳斯在残缺中向世人微笑。此后,罗马文明的兴起,斗技场中的野蛮与强横一如罗马的战车在整个欧洲以及亚非大陆上碾压。罗马竞技场的恢宏与血腥交相辉映!却被后来的犹太基督信仰所覆盖。此后,整个欧洲大陆成了基督的奴隶,千篇一律的宗教题材,大大阻碍了艺术的发展。虽然不乏拉斐尔、达芬奇这样伟大的艺术家,但也只是被基督、圣母作嫁衣裳。</p><p> 随着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一场突如其来的思想革命,在欧洲大陆上全面爆发。文艺复兴则成为西方文明的分水岭。这个时期欧洲涌现出许多著名的思想家。如康德、尼采、卢梭、叔本华、笛卡尔、黑格尔、马克思等,一时间,欧洲大陆上思潮奔涌! 相比文艺复兴之前,西方的哲学思想贡献,主要集中在罗马之前。更确切的说大多数集中在希腊时代。苏格拉底、柏拉图、赫拉克利特、毕达哥拉斯、亚里士多德……哪一个不是响当当的人物?可是罗马之后呢?奥古斯丁、拉魁那差强人意!除此之外,怕就只剩下耶稣一人了!</p><p> 这些思想的迭起,又指引着人们的思言行为及艺术审美,随着现代文明的演进,美学作为一种专业学科逐渐形成。在艺术审美上西方更为自由奔放!印象派、抽象派、构成派、现代派、后现代派、古典派、唯美派、野兽派、自然主义、现实主义、达达主义……总括来说从宗教的阴影中解放出来,告别中世纪的黑暗,西方的自由民主又远绍希腊衣钵,开始在世界上蔓延。从告别基督到关注寻常百姓,从室内走向室外,广阔的天地给艺术家更多的创作灵感!光影在笔触上绽放,斑斑驳驳中尽现色彩斑斓的世界。在雕塑艺术上,又一次拾起希腊的辉煌,个性的解放、人性的释放,在赤身裸体的描摹中,和西方哲学如出一辙。这对于东方封建文化,无疑是羞涩而尴尬的。</p><p> 然而,西方文明是纯粹的,自由的、洒脱的、热情的、奔放的。一如西方的思想,可以怀疑一切、挑战权威,也可以无视规矩,甚至无政府。人权、民主、自由是西方的价值观,也是西方的艺术观。所以西方的艺术才那样的灿烂夺目、异彩纷呈,当然,任何思想都不是尽善尽美的,自由奔放的背后,难免隐藏着见不得光的糟粕。譬如抽象派、野兽派、行为艺术,有时候就会过火。</p><p> </p><p><br></p> <p> 另一方面西方艺术也受科学的影响,譬如达芬奇的人体工程学、包豪斯学院的视觉艺术,以及物理、光学等影响。在感知层面,西方人热衷于探索,找出感性里的理性层面,并加以总结、整理、延伸,形成一套系统的、可以复制的、重复操作的理论。</p><p> 西方美学,从古希腊时代就有专门的论著,例如柏拉图的《文艺对话集》,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修辞学》等。而专门论述美学,则出现在中世纪,如普洛丁的《论美》,达芬奇的《画论》等。</p><p> 文艺复兴之后 ,美学更是得到长足的发展。狄德罗的《论绘画》、《论美》,席勒的《审美教育简书》,谢林的《艺术哲学》,黑格尔的《美学》,叔本华的《视觉与色彩》等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走进学校,成为艺术生必备的教育。虽然,西方人把他们的美学理论并不归结为道、理、法,细细思虑,则和中国人说的道、理、法并没有本质的区别。那么,我们不妨再来探讨一下中国的艺术理论。</p><p> 东方人追求简、所谓“大道至简”,中国人向来言简意赅,话不多说,但意思却是深邃的。譬如《道德经》,五千字说尽天下事,道尽天下理。对于文艺,《道德经》也是有自己的观点,譬如“大成若缺,大巧若拙。”这便是一句至理名言,没有完美的,只有有缺陷的,这怕是世界上最早的残缺美学理论。实则,这叫做“意犹未尽”,叫做“想象空间”,中国人向来尚意,艺术更注重精神的传达。《道德经》则无疑成为总纲,指导艺术发展。譬如:“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自然而然便成为最高的艺术准则。所以,唐代张燥才说:“外事造化,中得心源。”这几乎成为中国绘画的座右铭。</p><p> 孔子说:“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艺术,向来都是受到中国人的高度重视,统治阶级也同样乐此不疲。《林泉高致》上说:“《周礼》“绘画之事后素工”,画之为本甚大甚远。”古人认为绘画有“导教化俗”之功效!所以,自汉代便兴起了宫廷御用画家的传统。汉明帝时期,据传画过孔子及七十二贤人相,又画过佛陀本传。据《西京杂记》记载,汉元帝时期,有如毛延寿那样技艺高超的画家,可惜因为王嫱,后来被腰斩于市。</p><p> 从现存世的敦煌壁画,我们依稀可以看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绘画水平。当然,作为遗存,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得以传世,使我们有幸可以一睹那个时期精湛的绘画艺术作品,然而据谢赫《画品》看,顾恺之的水平只是中上,谢赫最为推崇的是陆探微、曹不兴、卫协、张墨等五人,列为第一品。但是,隋代姚最著的《续画品》中,顾恺之被列在上品。也开启了中国画品评的先河。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有这样一段描述“国朝吴道玄,古今独步,前不见顾、陆,后无来者。”可见品评画家,鉴定画作品第,形成了中国画审美的先河。当然,这要归功于谢赫,以至于他的“六法”成为鉴别中国画不可撼动的绳墨。</p><p> 谢赫在《画品》中说:“画有六法:一曰气韵生动,二曰骨法用笔,三曰应物象形,四曰随类赋彩,五曰经营位置,六曰传模移写。自古画人罕能兼之。”因为有了标准,有了比较,中国绘画开始热闹起来。加上士大夫的推波助澜,魏晋以下,中国书画便掀起了一波又一波高潮,书法、绘画得到长足的发展。从钟繇、魏夫人的楷书,到王羲之、王献之的行书,中国书法也成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与绘画并驾齐驱。到唐以后,书法蔚为壮观!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书法家,欧阳询、虞世南、颜真卿、柳公权地位显赫!并不输于那些优秀的画家。</p><p> 唐代可圈可点的画家非常多!如:张萱,吴道子,阎立本,李思训、李昭道,王维等。至于宋后名家更是不绝于耳!宋四家、宋初三大家,元四家、明四家,清初四大家,吴门画派、折派、松江派、娄东派,马夏、四僧、扬州八怪,……各式各样的称谓五花八门。</p><p> 到近现代,受到西方绘画的影响,中国画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海派、岭南画派、长安画派,泼彩、泼墨以至于西方的抽象艺术也成为中国画的元素。在当代一片繁荣的景象背后,中国画的道理法又增添了许多内容。</p><p> 总括来说,从宋代的《林泉高致》到明代的《南北宗论》,再到石涛的《苦瓜和尚语录》中国画的理论达到一个相当高的水平。《林泉高致》重在建立规矩,而《苦瓜和尚语录》重在破开规矩,至于董其昌的《南北宗论》有其进步的一面,又有其非常消极的一面,由于董其昌、陈继儒一派“褒南拟北”的论调,中国画的风向标开始扭曲。已至清初画坛,全是元人翻版,终于走向没落。因此,可见绘画理论是可以扭转一个时期的审美方向。</p><p> 宋代因为有郭熙的《林泉高致》也就有了宋画的气象,正像唐代有张彦远的《历代名画录》唐代的人物画便蔚为壮观!那么元代呢?由于科举的废弛,文人只能寄托文艺聊以自慰。文人画的异军突起!使中国绘画又有了全新的面貌。和宋代严谨的院体画派不同,元代的文人画,表现出的是一种自由、洒脱和不拘,正如倪瓒所说“聊写胸中逸气耳!”所以,元代绘画又称为写意。当然,宋代并非没有写意精神,作为大斧劈皴开创者李唐,及后继者马远、夏圭都把写意精神发挥的淋漓尽致!看那酣畅的笔墨,纵情挥洒,美不胜收!相较元代的写意,则显得琐碎、细软、底气不足!当然,隐居山林的闲适、与世无争的淡泊也溢于纸上。元代的底气不足则是无可奈何的!毕竟元统治阶级的高压,作为南方的文人士子,早已经没有了宋代的优越感!沦为第四等民,饱受歧视和压迫!元代的画家唯一有的就是远离朝堂的宁静与闲适。“狗吠深巷里,鸡鸣桑树颠”,“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p> <p>  中国画的图式,从元代成熟以后,相互激荡着、斗争着、碰撞着、交织着向前推进。一直到四僧的出现,中国画又一次迎来了全新的变革。尤其石涛、八大山人的纵情笔墨,为后来中国绘画的突变做出了非常巨大的贡献!</p><p> 所谓法不孤起,之所以绘画形式会为之一变,与当时政治文化是分不开的。也与西学东渐关系甚密。石涛、八大只是这场变革的先驱!当然,石涛和八大山人的变革是源于对满族入主中原的不满!作为亡国贵族,他们选择了伯夷叔齐式的不予合作,在无声地抗争中把愤闷之气宣泄在书画上。八大的花鸟画,横眉冷对,鸟的眼珠子都是向上翻着!残山剩水,在他的眼里就是山河破碎的写照!石涛则相对比较中庸,这大概与他和尚的信仰有直接的关系,因为遁出红尘,自然洒脱不羁!也就不再纠结于对清王朝的仇视!</p><p> 中国画讲究人品即画品,人品又不外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所以,西学东渐,中国人的三观也在发生着变化,道在发展、理在丰富,法在革新!形式的多样化,从国展中可窥一斑,说百家争鸣亦不为过。</p><p> 然而,当代画坛的问题并不少!在追求法的同时,人们对道和理越来越疏远!在传统与创新中,越来越丢失传统。创新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孱弱、不足,也愈演愈烈!中国画借由笔墨所表现的张力也黯然失色。“骨法用笔”线条与墨的层次以及中国画独特的笔墨技巧,在国展的诸多作品中,很难形成亮点。究其原因又与当代对道和理的疏忽不无关系。</p><p> 当代人追求在法上突破,技术的再次革命显然已经做到了,借由西学所展现的新的图式也堪称蔚为壮观!但是,中国文化却悄然褪色,画面的浅薄,已经一览无余!曾几何时,中国画所追求的“喻理入画”已悄然不见。留下的只有花俏的外表,却没有深邃的内涵。中国当代绘画所缺失的不是技法,而是精神内涵,尤其境界上的差距,已经是幼稚园的学生和大学老师之间的差别了!</p><p> “诗必盛唐、文必两汉”唐诗宋词的辉煌是现代人无法企及的,同样,宋元绘画也是现代人无法企及的,学养上的差距是现代人不可逾越的鸿沟,五四新学废除古文运动,和后来突如其来的文化大革命,中国文化的脉断了,信仰缺失,中国人无所凭依!那么中国的文脉是什么呢?概括的说就是儒释道三家文化。从诸子百家,到独尊儒术,再到后来的佛道并举,中国文化的三条脉络,相互交织,相互纠缠,相互激荡,相互改造。中国人从骨子里被浸淫了两千多年,突然,一下子就断掉了,中国人洋装在身,已全然没有中国人特有的情怀。也许时代要发展,西学东渐,给中国带来技术性的革命,信仰马列主义,中国人不再“之乎者也”,但是我们对儒释道三家的了解越来越乏善可陈。那是,中国的文脉,两千多年了,我们弃之如敝履,我们没有了中国心,又谈何超越古人?岂不知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艺术永远追求的都是个性!这个性从哪里来,不可能从西方的抄袭中获得!毕竟那是西方的文化,在他们眼里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物,恰巧相反,中国文化特有的形势与内涵,西方人看来却是无比新鲜的!</p><p> 从近些年一路挖掘东方文化,西方学者乐此不疲!但是我们却在努力的学习西方文化,新一代的年轻人越来越不知“古”为何物?岂不悲哉!不要说艺术的形式不可能一成不变,中国人一直在创新,没有一成不变的文化,也没有一成不变的艺术,宋有宋的面貌!元有元的精神。正如唐诗、宋词、元曲、清小说一样,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印记。文化艺术如出一辙,但是不变的是那颗“中国心”。</p><p> 中国文化的特质毕竟没有完全消失,文脉是出现了断层,但并没有完全断裂。改革开放之后,有识之士也在努力的挖掘、恢复、弘扬传统文化。尤其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来的“文化兴国”战略,再一次把国人对本民族文化的自信,提到一个全新的高度!</p><p> 中国绘画艺术在历史的演进中,正是遵循了“喻理入画”“寄情书画”的总则,把生命融于道中。用道指导书画,形成了独有的道理法理论框架体系,先道而后理,次理而后法。道、理、法,“法者末流也。”毕竟技术只是术!一个艺术家只是在法的层面打转,永远只是画匠,不可能成为真正的艺术家。理有建树方可称家,至于艺术大家则必须在道上有超凡的境界!石涛说:“我以我心画我法”今人错解其意,以为法上突破便有我相,实则无心哪来我相?这样全然不顾精神内涵的闭门造车,顶多只是作怪。创新又岂非徒劳!法当从心上生,先有我心然后生我法,此法才真正的成为我法。西方人如是,东方人亦如是。西方人在他们各种学说的影响下,形成了各个流派。那么,东方呢?我们现在还没有完全探索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就像改革开放之初说的那样还只是摸着石头过河,我们虽然有些成就,但不是革命性的,划时代性的!中国人对传统的漠视以及淡忘,正是我们的软肋。所谓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腾飞!不要忘了中国曾经就是巨人,只要我们肯拾起传统,愿意继承学习传统,利用传统的制高点,那么我们就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腾飞!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艺术将屹于立世界之林!成为新的高峰,让世界膜拜仰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