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藏行记(四)怒江大峡谷&通麦天险

云映日

<p class="ql-block">八月十二日早上8点我们冒着小雨由如美镇出发。早饭时间,听到一个不好的消息,林芝市波蜜县发生了4.1级地震,318八宿段的道路发生了塌方,正在抢修。八宿是通往林芝的必经之路,这就意味着我们要么等路修通,要么绕道317,由那曲进入拉萨,这对我们来说将是一个新的挑战,因为这样的话我们就要在海拔4000米以上高海拔的地方住宿。我们一致决定随机行动,无论前方的道路怎样,我们都会继续向前。</p> <p class="ql-block">细雨中的高原,虽然少了往日的壮观,却可体会到氤氲缭绕的味道,有着烟雨江南的秀美。</p> <p class="ql-block">觉巴山,最没有名气的天险。川藏线上最费时的一座山。30公里的盘山路,近2000米的相对高差,山不高,但是因其紧靠澜沧江,江岸壁立千仞,行走其间深刻感受到何为山高谷深,垭口的标高3940米。</p> <p class="ql-block">翻过觉巴山,通过登巴村,突然车上一片欢呼,原来发现了对面过来的车队,这就是说318是畅通的,我们无须绕道317了,看来我们的运气还是不错的。</p> <p class="ql-block">带着愉悦的心情,继续翻越东达山——川藏南线上海拔第二高度的垭口,位于西藏左贡县境内,垭口海拔标高5008米。东达山口就是一个大风口,只有一个用石块垒起的标志性建筑,还有几个挎着小筐卖雪莲花的小男孩。山顶风速极大,空气稀薄,一下车我们就冷得直打哆嗦,所以我们匆匆拍了几张照片,赶紧走人。</p> <p class="ql-block">过了东达山,天空逐渐明朗,山路不再蜿蜒曲折,而是一条笔直的通向前方的大路,既缓且长,一眼看不到尽头。抬头是山,低头是河流,远处,有成片的青稞,还有山坡上不知名的绿色的,黄色的植被,悠闲地吃草的野牦牛,一幅藏区田园风光图!</p> <p class="ql-block">中午,在左贡县城简单地吃了点面条,继续我们的行程,车到邦达检查站时被叫停,原来前方单边放行,耽搁近一小时,终于被允许通行,但一路也是走走停停,被堵的车似一条长龙,在高原的蓝天白云下,也是一道不错的景致……</p> <p class="ql-block">路边茂密的植被和让人眼睛一亮的小花。</p> <p class="ql-block">通过车窗欣赏业拉山顶变幻无穷的云,蓝天和白云构成了高原上空的主色调。</p> <p class="ql-block">由于单边放行,大巴车走走停停,到天路七十二拐观景台时已经是下午4点左右了。</p> <p class="ql-block">川藏线上著名的天路72拐,它从海拔4658米的业拉山顶到2800多米的嘎玛沟,30多公里路落差达1800多米,坡陡、弯多、凶险,人称九十九道回头弯。真心佩服为我们开车的柳师傅,因为在这样的路上,不要说开车,就是坐车我也是战战兢兢的。</p> <p class="ql-block">从观景台上往下看,真可谓一种荡气回肠的惊叹!</p> <p class="ql-block">又是单边放行,趁此机会我们下车,公路左侧有一条大裂缝,近前一看,十几米深的下面,浑黄的江水向前奔涌着,咆哮着,轰鸣声在山谷间回响,啊怒江,传说中的怒江,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不远千里向这里奔腾过来的江水犹如狂奔的骏马,滚滚向前。</p> <p class="ql-block">原始古朴的怒江大峡谷。赫赫有名的怒江大桥从江中狼牙状巨石中穿过,桥是用钢架搭起来的,桥面很窄,只能一次过一辆车。其险要地势被称为川藏线的咽喉,可谓是一夫当关 万夫莫开。</p> <p class="ql-block">过了桥进入怒江的一条支流白马沟,第一眼看到的就是震惊,窄窄的沟谷,直上直下的山壁怪石嶙峋,一条公路沿壁而行,右侧是条奔涌的河流,抬头看只露一线天。两岸绝壁危耸,红褐色的山体经历亿万年的风蚀水割令峡谷更显沧桑雄浑,那些状态各异的石块好像随时都有掉下来的可能。</p> <p class="ql-block">由于地震造成的部分山体滑坡,可以看到正在现场随时抢险的武警官兵。在刚刚抢修好的路段,为了安全起见,我们还被要求下车步行通过。由于是单边放行,我们看到路边等待通行的车辆长达好几公里,真是为他们捏把汗,因为我们通过时已是晩上七点多钟了。</p> <p class="ql-block">晚上入住昌都的八宿县城。原计划是要赶到林芝的波密县的,由于堵车,只能作临时调整。</p> <p class="ql-block">八月十三日,我们今天的计划是赶到林芝八一镇,由于昨天怒江七十二拐和大峡谷的限行,我们没能如期抵达波蜜,所以我们决定早点出发,没吃早餐,七点钟大家准时上车,向然乌湖方向驰去。</p> <p class="ql-block">一路风光,蓝天、白云、雪山、草甸、牧场相互交织变幻,形成一幅又一幅美丽的风景画。</p> <p class="ql-block">翻越安久拉山,4468米的安久拉山口有些让人意外。与众多名山大川的垭口一般都陡峭起伏,壁立千仞不同,安久拉山口平缓得出奇。就是这座看上去不起眼的属于伯舒拉岭山脉的安久拉山垭口,是怒江和雅鲁藏布江的分水岭。翻越了垭口,也就由怒江流域进入了生长传奇与神话的雅鲁藏布江流域。</p> <p class="ql-block">左边有个高山湖泊,视野开阔,显得很空旷沉寂,感觉有些荒凉。</p> <p class="ql-block">翻过安久拉山口,很快就到了然乌湖。它紧靠川藏公路,是由山体滑坡或泥石流堵塞河道而形成的堰塞湖。可能因为雨季,湖水并不是想像的那样幽蓝深遂,而是显得有些浑浊,但这并不影响她的美,蓝天白云倒映水中,宛如仙境。</p> <p class="ql-block">湖面寂静得没有丝毫声息,犹如被久远时光凝固的女子,心头再也泛不起涟漪。她不食人间烟火,依然保留了世界难觅的原始美…</p> <p class="ql-block">进入林芝地区,过玉普乡安检站,进藏的安检一次比一次严格。</p> <p class="ql-block">顺着雅砻江继续前行,在去往波蜜的途中又遭遇堵车,经过近四天318线上的亲历,我们对堵车也都习以为常了,大家纷纷下车,舒展舒展筋骨,欣赏欣赏那奔腾不息的雅砻江水,也颇感惬意。</p> <p class="ql-block">和开车的师傅合个影。师傅是个四川人,不仅开车技术高超,而且还风趣的很,一路上逗趣搞怪,和大家相处融洽。</p> <p class="ql-block">车到波蜜,稍事歇息,用过午餐后继续向林芝方向前行。</p> <p class="ql-block">都说从波蜜到林芝是西藏的瑞士、西藏的江南。这段路一边是青山环抱,一边是汇入雅鲁藏布的帕龙藏布。</p> <p class="ql-block">318国道上的骑行者</p> <p class="ql-block">这里森林密布,植被茂盛,<span style="font-size: 18px;">道路两边的村庄,悠闲自在的牛羊,还有在道路两边随意奔跑的藏香猪,构成了川藏线上的独特风景线。</span>如果不注意,还以为是在皖南的山里穿行呢。</p> <p class="ql-block">人们常说无限风光在险峰,的确如此,这段路风景醉美,却也是318线上最凶险的。通麦天险,川藏线上著名的天堑,道路崎岖蜿蜒。虽然现在已经是通途了,修了两座桥,打通了四个隧洞,道路平坦完全没有了当年的险峻。但是当我们的大巴车行驰其间时,还是让我们心有余悸。塌陷的路基随时可见,泥石流散落下的大石块比比皆是,还有一处被洪水冲毁的路面用临时的钢桥连接,让人触目惊心。</p> <p class="ql-block">2015年前的通麦大桥,它横跨帕隆藏布江,长约200多米的钢丝拉桥,桥很窄,桥面是木头的,车辆过桥只能一辆一辆的通过。</p> <p class="ql-block">通麦特大桥——双塔双跨悬索桥</p> <p class="ql-block">站在桥上可以清楚地看到当年通麦天险的老路和以前的旧桥。</p> <p class="ql-block">现在才明白为什么人们说真正的西藏不在拉萨,不在布达拉宫,而是在路上,在318川藏线的路上。是的,只有亲眼目睹、亲身体验了318的艰险,才能真正领略西藏独特的自然风光。</p> <p class="ql-block">神仙居住的地方——鲁朗小镇</p> <p class="ql-block">鲁朗小镇坐落于一片典型高原山地草甸,草甸之中,溪流蜿蜒,泉水潺潺。随处可见郁郁葱葱的林海,宁静古朴的村庄,错落有致的新式建筑很时尚,但又充满了藏式风情。</p> <p class="ql-block">畅徉在这样一个充满藏族风情,圣洁、宁静、富有诗情画意的美景中,颇有点身在瑞士的感觉,不愧素有“东方瑞士”之称。</p> <p class="ql-block">告别了鲁朗镇,过色拉季垭口时天完全黑了下来,虽然垭口海拔近5000米,但大家都已经没有什么反应了,看来我们已闯过高反这一关了。顺利入住八一镇速8酒店时,已是北京时间22点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