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2012年情人节,刚学用“会声会影”软件做视频,趁着热乎劲完成了我俩珍珠婚的纪实片《他和她的故事》,片中发出“十九年后参加我们金婚庆典”的邀请,朋友看后,隔空喊话:一定来!好家伙,算下来,不知不觉九年过去了,好像金婚离我俩已不那么遥远。</span></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20px;"></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2020年4月同学好友拂晓看了我的美篇处女作“武汉.记忆”,来电鼓励我写篇我俩的专稿。心底的某种情感被唤醒,梳理这一路小跑的四十年,真实发生在我俩身上的事,好像还没来及品味就已经走远。趁着还有心气、没有“老糊涂”,记下陈年往事,留给自己和挚友亲人,珍藏心中的一份沉甸甸的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此文《我和他的故事》,跨越四十年的“二人传”,兜兜转转,真情实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们相识于1973年3月,总参通信部生产管理处在原通信兵424院校所在地(重庆北碚歇马场)办的“7.21学校”。校领导和教员是军人或转业军人。学员来自全国十几个军工厂,也有个别当地驻军的通信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他,十三军军直独立通信营一连副班长;我,中国人民解放军6911工厂工人。在学校无线班开学报到见面会上,当点名:“孙干”,随着一声答:“到”!我被他吸引,不仅是因为120多名学员中,我俩是唯一的同姓,还因为他很英俊(有人说像电影“金光大道”男主角高大全)。他对我的第一印象是在学校大礼堂,大家小板凳围坐一圈联欢,不知谁喊,孙曙光,来一个,我跳了段“北京的金山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他是团组织委员,我是团小组长,偶尔谈谈工作,正眼都不敢对视一下,他和女生说话就脸红,我甚至都不大听的懂他南腔北调的口音,到底是哪的人。对,我们都是学校宣传队的,据说他进宣传队是因为广播操做的标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学校是半军事化管理,最后一学期,大会小会三令五申不许谈恋爱,每次姚副政委“老生常谈”说到这,很多同学都会不由自主低下头学他的口音,捂嘴偷着乐,特别不好意思。两年半的学校生活很快结束了,我留校任教,他回到原部队,我们在同一座城市,但似乎没有什么交集。一直到三年半后南疆的那场战争、那封来自前线“猫耳洞”的“情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979年初,对越自卫还击战打响。他和他的战友上了前线。我校所在的6905工厂生产接力通信设备,也派出维修技术人员奔赴前线。那些日子我总留意有关前线的消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他和留校任教的男同学同事老幺,一直有通信联系。记得每当他从前方来信,老幺都大声念给我们听,大家争相传阅,同样年轻气盛,一样的热血冲头的激动。那一次,老幺念着念着停下了,折起下面小半页纸,顺手塞进口袋。有人问,还没完,怎么不念啦。后来得知,他在信里问了我的情况。老幺回信,担心战场有什么三长两短,回国再说。这封来自越南瓦窑前线猫耳洞的“情书”,是在他同一战壕的战友景峰(同为7.21同学),一再鼓励下寄出的。他内向不善言辞,景峰不惜使出“激将法”:“你不写我写”。他急成大红脸,怕景峰乱写,于是就有了后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他们胜利凯旋回到重庆,又是景峰陪他来相亲。我俩聊了几乎一夜,两位“红娘”在隔壁房间熬了一宿。几个月后,我父亲作为《通信战士》杂志社社长,参加昆明军区对越作战总结会,结束后到重庆十三军参加对越作战表彰会,第一次见到他,不记得他们说了什么,他给我父亲敬了个标准的军礼,一切尽在不言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他作为战斗骨干去武汉通信学院学习,1981毕业那年,我们领证结婚(小插曲,结婚证因工作人员马虎没盖公章,四年后办调动才发现补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们那个年代的人真是单纯又好“傻”,男欢女爱的事啥都不懂,无师自不通。“洞房花烛夜”,他拿了本生理常识的书塞在枕头下…。那时候难于启齿性教育,“爱情小白”比比皆是。他的一位战友前两年给我们翻出手机里他老婆年轻时的照片,笑着说,不懂,那晚啥也没干。我的一个闺蜜结婚第二天上班,遇见人头都不抬,好像成了“透明人”,什么都被看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俩的结合,似乎“男貌女才”更贴切一些。那时穿着军装的帅小伙特受姑娘们的欢迎。他在北碚街上,一身绿军装戴双白手套,骑辆26凤凰自行车“招摇过市”🚲,那回头率甭提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他父母的老战友曾在重庆市公安局工作,那家阿姨和他母亲是中学同学、叔叔还是他父母的结婚介绍人。每逢休息日,他常去人家里看望,老人有意将女儿许配给他,只是没找到合适机会挑明。我俩相处后,他几次带我一起去人家里串门。知道人家意思后,他那句:“也没早说,她两个谁都可以”,令我哭笑不得(真够实诚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同学女生也有暗恋他的,几十年后相聚才道出“迟到的表白”。我不“吃醋”,有时竟会想,替她们都要好好待他。早年我曾在一首四字打油诗中写到,“重庆十年,学生教员,最大收获,老公孙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他军校毕业后,分配到北京军区通信训练大队,巧了,和我妹妹一个单位。我为调回北京,四处托关系,在电线杆子上贴过对调工作小广告,他也表示,就算回来烧锅炉也先回来再说。落实政策我如愿回到北京,在区委宣传部一干就是八年。他也在从军十六年后,转业后到了新组建的国家土地管理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人到中年“奔四”的路上,我俩前后脚从国家机关“下海”。记得一位人才所的所长讲过,快四十岁的人,辞掉安稳工作,就是精神有问题。至今我们为什么“下海”,家人朋友心中仍是“不解之谜”。回过头想,我们真是“简单”到一块了,“铁饭碗”、“一家两制”、医保养老等都“既无远虑 又无近忧”。我俩都是胆子比较小又不会算计的人,却干了这件人生最大“冒险”的事。“海”里沉浮十几年,挣到了“第一桶金”,也因“交友不慎”赔的血本无归。品尝了一生最多的酸甜苦辣,也体验了人生舞台上多种角色转换的苍凉和丰盛。我无悔,他无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他“下海”在一家文化公司,和娱乐圈的一些名人有工作接触。图中和杜宪(陈道明的夫人)、倪萍、周涛、佟铁鑫等留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有人说,他跟我这些年改变了许多,细想这几十年我也一直在变。我们都在潜移默化的互相影响、润物细无声中“悄悄”的改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早些年看到一段“七夕寄语”喜欢抄了下来,“两口子走到一起不容易,总有一个强势一个随和的,一个厉害一个温顺的,一个勤快一个懒惰的,一个计较一个大度的。夫妻俩人,就像土豆和西红柿🍅,本不是一个世界的,但却走到一起,因为土豆变成了薯条🍟,西红柿变成了番茄酱,而成了绝配。感情亦是如此,没有天生合适的两个人,需要的是,彼此包容、理解、改变。风风雨雨的磨合中,改变着不合适的彼此”。哈哈,薯条和番茄酱,就是我俩的曾用网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一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的朋友单独向他讨教夫妻相处之道,后来告诉我,问到对我和我们婚姻的评价,他的回答是“比较完美”。这是我绝对没有想到的。我的自我认知,简单说,就是不完美。完美,不过是一种比较而言的个人心理感觉,仁者智者各持己见。我懂他了,很开心,他的婚姻幸福感指数满格,“功劳”至少有我的一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和他,就是常人常态过着最平常的日子,可贵的是有颗不甘“寂寞”的心,在柴米油盐的烟火气中,守护着内心那份“纯真”,心心念念寻求着“诗和远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看上他,始于颜值,嫁对了一个大暖男;他有眼光,茫茫人海中娶了不起眼的我,遇到了一个有趣的灵魂。我们没有说过“爱”,但爱从没缺席,相对你依我侬,更珍视你懂我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发几组我俩四十年,从小俩口到老俩口的生活照。有的黑白原照已经脆损不堪,但美好永恒。</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俩近十多年来的“抱抱照”组合,其中一张是60岁本命年在捷克游船上,朋友女儿看了惊叹,年轻人都没有这份激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2021年春节前最新抱抱照。近两年老哥他体力有所下降,但坚持说,抱没问题。 总有抱不动的一天,时不待我,想抱就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多少次曾想,我俩怎么就走到一块了呢,如果我当年没有进厂而是去当兵;如果他听从家里安排成了别人的新郎…。幸好,从来就没有如果。话又说到两位大“媒人”,你们多次牵“红线”搭“鹊桥”,认定不达目的不罢休,成就了我俩从青葱到白头。打心底里谢谢你们,见面喝酒吃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很多年了,几乎记不住结婚纪念日,也没有烛光晚餐和礼物。因为我们每天都可以过的像“情人节”,不需要一定等待那一天。哦,他给我买过一条淡黄色的真丝睡裙,说是,贵也好看,买了就没错。四十年了,试过两次却没有真正穿过(因为有点透🤭)。一直珍藏,是个见证、念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最浪漫的事,是我俩一起慢慢变老。脑海里浮现出过往温暖的画面,拼出一幅美丽浪漫的画卷。今后的路,在一起,浪漫依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这是我俩确定关系后,互相寄出的第一张照片。我在重庆7.21学校池塘边照的,他是从前线回国路经昆明,游西山云华洞留影。我母亲还把他这张照片寄给贵阳和昆明亲戚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从心动开始,到古稀的路说长不长 说短不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快乐是回忆,是当下,是期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红宝石婚,象征着热情燃烧、永不变质的美好。</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