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生命的母语做教育》读书笔记

张然永

<p class="ql-block">今天阅读的书目是《用生命的母语做教育》之陶行知经历过些什么</p><p class="ql-block">陶行知先生出生在贫寒家庭,生活在一个社会动荡不安的年代,师从杜威先生,这些经历为他日后的教育思想形成奠定基础,为我们留下宝贵财富。</p><p class="ql-block">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理论,被我们简单的理解为帮家长做家务,洗洗脚,做一餐饭菜等活动,所以,也没有对学生起到真正的教育作用。怎样才能让生活真正起到教育作用?这是我们一线老师要努力的方向。</p> <p class="ql-block">今天期末检测,和办公室陈老师聊到学生考试不懂得方法,只会死记硬背,我忽然想到我们小时候,90年代初的农村,上小学的孩子放学后基本上都要帮家里喂猪喂鸡种菜浇肥插秧种地等,但这些农活家务活并没有耽误我们的学习,我们反而会在这些活动中学到很多感悟很深;没有电视没有手机没有玩具没有游乐场的年代,我们捉迷藏抓知了自己编绳子玩石头;没有图书馆没有补习班没有兴趣班,我们看哥哥姐姐的教科书我们用自制的乒乓球拍……与现在的孩子相比,我们那个年代真的是他们想象不到的,但是那时经历过的都是我们成长岁月中的一笔巨大财富和丰富经验的积累……怎样能让我们的学生回归生活呢?</p> <p class="ql-block">今天看的是《用生命的母语做教育》</p><p class="ql-block">从杜威出生的环境,和他自己的努力,以及学科的影响,杜威开始了自己的实践,并且把他的思想传播到了中国,给中国的教育带来巨大影响和改革。</p> <p class="ql-block">杜威之所以是大教育家,是因为他有图中的几点,他的背景他的精神和责任感使命感最终促成了他的行动,用实践证明一切,而不是纸上谈兵,这一点是我们目前最欠缺的,所以我们很多人都只能称为“教育工作者”而非“教育家”。</p> <p class="ql-block">我的理解是,生活力应该是在生长过程当中一点一点的学习获得的,而且,每个时期的生活力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的发展,有些生活力可能已经逐步消失了,而新的生活力随之而来,并且替代了这些部分消失的生活力。</p> <p class="ql-block">《用生命的母语做教育》</p><p class="ql-block">陶行知的“六大解放”</p><p class="ql-block">现在的教育都是灌输式的教育,把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这要怎么做那又怎么做告诉孩子们,没有让孩子通过自己的观察,自己动手动口动脑等方式去认识和总结出来,我们在抱怨的同时却没有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方法。</p> <p class="ql-block">杜威的积极态度三种表现:虚心、专心和责任心。虚心和专心我们很容易做到,至于责任心呢,能真正担负起教育这份工作责任心的人太少了,陶行知先生绝对是我们的榜样:博爱,奉献,求真,敬业,创新……</p>

教育

我们

陶行知

杜威

母语

生活

没有

责任心

生命

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