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到过的世界遗产(152)中国山东泰山(下)

东方君

<b>岱 顶</b><br>南天门以上围绕着泰山极顶的区域,被称作岱顶景区,面积约1.6平方公里。<br> <b>岱顶景区图</b> <b>未了轩</b><br>未了轩是一座古色古香的庙宇,位于南天门旁边,是中外游客登上泰山南天门后观赏的首座古建筑。未了轩始建于宋真宗时期,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未了轩原是三灵侯祠,祠内祀周朝谏官唐宸、葛雍、周武三人。后又改为关帝庙,内祀关公。现在祭祀的是东岳大帝泰山神。<br>未了轩正殿高悬匾牌“未了轩”,是我国著名文学家郭沫若题写。“未了轩”由杜甫的“齐鲁青未了”而得名。唐代诗人杜甫《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未了轩廊柱上的一副对联道出了“未了”二字的含义,“听天门长咏松涛依旧,凌绝顶远眺风物日新”, 告诉我们到此仍然登贷未了,以鼓励大家继续攀登。<br> <b>天街</b><br>南天门向东一段一里路长的平坦道路称作天街。街左,殿宇房舍毗连错落。右侧为万丈深谷,游人在此荡漾,如置身云海之中,又因街道平整,犹似一条飘浮于空中的天街。 <br>大量的香客游人上山,需要住宿吃饭,天街应运而生,但天街具体形成何时,已不可考。较大规模的朝山始于西汉,为香客服务的天街大约也应于之同步。到了明朝中期,随着香客的增多,天街也开始繁荣起来。<br> <b>孔子庙</b><br>孔子庙是全国唯一一座名山文庙,内供奉“文帝”孔圣人。历代皇帝来泰山第一朝拜之处,以求“以文治国,国泰民安”。从古至今,社会有成之士和求学上进之人也来此朝拜,祈求学业有成,金榜题名,步步登高,事业有成。<br> <b>从天街往碧霞祠</b> <b>碧霞祠</b><br>碧霞祠,是道教著名女神碧霞元君的祖庭,位于泰山极顶南侧,天街东边。创建于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初名昭真祠,金代改称昭真观,明弘治年间 ( 1 4 8 8 - 1 5 0 5 年 ) 改名碧霞灵应宫,又称碧霞灵佑宫,清乾隆三十五年( 1770 年)重修后改称碧霞祠,沿用至今。明代曾扩建,清雍正八年(1730年)在明代扩建的基础上,又增建歌舞楼及东西两神门阁,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部分殿宇得以翻修,时为防止高山风雨剥蚀及电击,改正殿为铜顶。<br>碧霞祠是一组宏伟亮丽的古代高山建筑群,由大殿、香亭等十二座大型建筑物组成。碧霞祠为二进院落,以照壁、金藏库、南神门、大山门、香亭、大殿为中轴线,两侧为东西神门、钟鼓楼、东西御碑亭、东西配殿。整个建筑左右对称,南低北高,层层递进,高低起伏,参差错落,布局严谨,显示了我国古代高超的建筑水平,在道教宫观中极有代表性。<br>碧霞祠大殿为五楹,九脊歇山式顶,瓦垄三百六十条,以象周天之数。盖瓦、鸱吻、戗兽、大脊等均为铜铸。檐下高悬雍正帝“赞化东皇”、乾隆帝“福绥海宇”巨匾。整个大殿雕梁画栋,睛天朗日之下,金光璀璨,蔚为壮观。殿内正中神龛内的碧霞元君贴金铜坐像,凤冠霞帔,慈颜安详端庄。<br>碧霞祠以山门为界分内外两院.外院有歌舞楼、东西两神门阁、左右钟鼓楼等,歌舞楼下有一火池,人称“宝藏库”,是香客焚表进香之地。<br>院内东西两侧各立清代乾隆皇帝御碑一通,上建御碑亭,院中置香亭,亭左前方立有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泰山天仙阁金阙》铜碑一通,右前方立有明天启五年(1625)泰山灵佑宫铜碑一座。两碑高达五米,与大殿铜顶上下相映,宏伟壮观。<br>碧霞元君,俗称泰山娘娘,是泰山主奉的女神,每年前往泰山朝拜碧霞元君的善男信女络绎不绝,香火旺盛,为全国道教重点开放宫观之一。<br><b>碧霞祠西神门</b><br> <b>碧霞祠山门</b> <b>碧霞祠内院</b> <b>碧霞祠大殿</b> <b>碧霞祠御碑亭</b> <b>碧霞祠外院</b> <b>大观峰(唐摩崖)</b><br>大观峰位于玉皇顶前、平顶峰下的盘路东侧,为泰山著名景点。此处绝壁如削,石刻层叠,布满了历代题勒。其中,最著名的是唐玄宗于开元十三年(725年)登封泰山时御制御书的《纪泰山铭》,俗称“唐摩崖”。摩崖高13.3米,宽5.5米,刻序言、铭文及额款共1008个字,是唐玄宗东封泰山的纪事碑。书体为唐隶,文辞典雅,书法遒劲,颇具盛唐风格;碑刻体伟幅巨,金光夺目。明代文学家王世贞评价说:“穹崖造天铭书,若鸾飞舞于烟云之表,为之色飞。”<br> <b>《纪泰山铭》</b> 云峰上原刻唐玄宗《东封朝觐颂》,后明人复刻大字,将其尽毁。今上有清康熙帝题“云峰”,下有乾隆帝诗刻《夜宿岱顶作》。 <b>青帝宫</b><br>青帝宫位于泰山玉皇顶西南,西靠神憩宫,东接上玉皇顶的盘道,是青帝广生帝君的上庙。创建年代无考,明清重修,建国前毁。青帝即太昊伏羲,古代神话人物之一,道教尊奉为神。传说青帝主万物发生,位属东方,故祀于泰山。<br>此庙坐北朝南,为二进式庙宇,平面呈方形,由庙门、正殿和东西配殿组成。<br> <b>玉皇顶</b><br>玉皇顶位于碧霞祠北,为泰山绝顶,因峰顶有玉皇庙而得名。玉皇顶旧称太平顶,又名天柱峰。<br>玉皇庙建于泰山的极顶,为泰山地势最高的建造物,古称太清宫、玉皇观,始建年代无考,明成化年间重修。玉皇庙主要建筑有玉皇殿、迎旭亭、望河亭、东西配殿等,主殿供奉玉皇大帝铜像,庙院中央有块极顶石,极顶石上有通石碑,上刻着“泰山极顶”和“1545米”两行字(据国家测绘局2007年4月27日公布的数据,实际高度为1532.7米,)。殿内祀玉皇大帝铜像。神龛上匾额题“柴望遗风”,说明远古帝王曾于此燔柴祭天,望祀山川诸神。殿前有“极顶石”,标志着泰山的最高点。极顶石西北有“古登封台”碑刻,说明这里是历代帝王登封泰山时的设坛祭天之处。<br> 玉皇顶是泰山的最高点,是历帝王登高封禅的地方。四周围以石栏,东亭可望“旭日东升”,西亭可观“黄河金带”。玉皇顶傲视群雄,亭立峰巅,极目四望,确有“一览众山小”之感。<br><b>玉皇顶极目四望</b><br> <b>“五岳独尊”石刻群</b><br>“五岳独尊”石刻群位于泰山极顶,由“五岳独尊”、“昂头天外”、“登峰造极”等著名石刻组成,是泰山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有机结合体,具有很高的自然、文化、美学价值,被称为泰山的标志性景观之一。<br> <b>“孔子小天下处”碑</b><br>相传当年孔子曾在此俯瞰天下,是泰山顶上诸多与孔子有关的胜迹之一。<br> <b>日观峰</b><br>位于玉皇顶东南,古称介丘岩,因观日出而闻名。相传在峰巅西可望秦,南可望越,故又称秦观峰、越观峰。登临其上可尽赏旭日东升的壮丽场面,亦可晴览山色、阴观云海。<br>峰顶旧有迎旭亭,民国年间建泰山气象站。1984年在东侧依崖而筑观日长廊,全长30米,亭廊衔接,似仙阁矗立,鲜艳夺目。峰周围石刻遍布,如“俯察万类”、“目尽长空”等,也有臧克家“与天地永大”、方毅“雄峙东海”、刘海粟“云海”、陈毅“泰岳高耸万山丛”等新刻。<br> <b>拱北石(探海石)</b><br>在日观峰峰北,有一巨石向北(偏西8°左右)斜上横出,名为拱北石,它象一只报晓的雄鸡,翘首以待,起身探海,故又名探海石。拱北石平地向前探出两丈多远,似一把带鞘的利剑斜刺苍天。拱北石长近10米,宽约3.2米,厚为1.5米左右,与地面夹角为30°,高出周围地面,其北、东两面均为悬崖峭壁,显得神奇而又险峻。<br>拱北石是岱顶著名景点之一,也是泰山的象征和重要标志。它犹如报晓的雄鸡气宇轩昂地伫立在泰山之巅,为世人迎来辉煌的黎明。清代著名清官李兴祖曾为此留下“才听天鸡报晓声,扶桑旭日已初明。苍茫海气连云动,石上有人别有情”的诗句。<br> <b>瞻鲁台</b><br>瞻鲁台位于日观峰南侧,石梁突兀,平展如台,台上有巨石,上刻“瞻鲁台”三大字,寓意在此可远瞻鲁国曲阜。<br> <b>岱顶石刻</b><br>泰山共有2200余处碑碣石刻,许多石刻分布在岱顶景区。<br> <b>岱顶风光</b> <div><b><br></b></div><b><div><b><br></b></div> 天外村进山口</b><br>体力不佳或登山时间不宽裕者,可从天外村进山口乘坐汽车至中天门,再从中天门乘坐缆车到南天门。<br> <b>泰山缆车</b> <b>漫漫登山路</b> <b>泰山上的外国游客</b> <b>泰山上的挑夫</b> 雄奇秀丽的泰山,你把人文杰作与自然景观完美和谐地融合在一起;庄严神圣的泰山,你是中华民族昂首屹立在世界东方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