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隐藏在山西大山里的战备电厂

張權

<p class="ql-block">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新中国面对严峻的国家安全形势,面对苏联的核讹诈,曾进行了一场大规模的战备。这场战备以“早打、大打,打核战争”为指导思想,将战备工作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摆在全党、全军、全国各项工作的中心地位,并制约国家各项工作的安排和开展。</p><p class="ql-block">在那个时候,国家水利电力部在山西建设了一批战备电厂,即战时能够为后方发电的电厂,这批电厂的设计选址特点是靠山、分散、隐蔽。比如娘子关电厂、霍县电厂、永济电厂、晋光(康城)电厂、晋红(浑源)电厂、晋明(灵丘)电厂、晋华(五台)电厂、晋武(武乡)电厂、晋工(沁源)电厂、晋农(沁水)电厂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战备电厂是一个时代的产物,时间过去很多年之后,这一时期的战备备受争议,可谓众说纷纭,褒贬不一。笔者以为,虽然战争没有爆发,但是修建在贫困山区的战备电厂,成为典型意义的扶贫电厂,为山区民众的脱贫和工农业经济做出的贡献是不可估量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战备电厂的建设是艰巨的</p><p class="ql-block">战备电厂都在大山深处,无路无人家,加上“边勘测、边设计、边施工”,给电建工人造成极大的施工难度,必然也造成极大的浪费。 </p><p class="ql-block">靠山、分散、隐蔽不是战备电厂的最佳选择,真正具有战备意义的是进洞。娘子关电厂初期采用进洞工程,代号160工程,厂址在温河谷南岩、承天山主峰北侧的陡崖下,电厂采用地下式厂房,是真正意义的战备电厂。1966年施工开始后,电建各路精兵强将会集在这片荒凉的崇山中,开山放炮、挖石凿洞,在机械设备一时无法全部运到的情况下,硬是靠着坚强的意志,历时3年,在一座大山的“心脏”里挖出一个大洞室,由于洞内大面积塌方,施工艰难,造成电建人员多人伤亡。1969年水电部军管会决定,洞内工程停建,改成洞外工程,此时已浪费一千多万元。 </p><p class="ql-block">大同地下战略电厂121工程,厂址位于大同西郊山区的深沟,洞顶覆盖厚度60米,装机1.2万千瓦,投资600万元,建设五年,山洞已经打成,由于噪声、散热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1972年9月9日,省革委决定停建,山洞后来移交大同青磁窑煤矿管理,不知这座洞现在是否还在,其实可以作为景点开放。</p><p class="ql-block">灵丘电厂当时考虑是为中央广播电台提供战备电源,军事代号04,主辅厂房全部设在山洞里,洞外建有配电室和住宅。机组容量很小,1、2号机组容量为1250千瓦,3号机组为2500千瓦。1988年该厂撤销,不知道今人作为工业遗址保存下来没有。记得1977年我在雁北地委党校理论干部学习班学习时,我的一位姓张的同组同学,他在灵丘电厂当工人时是推煤工,每天用小平车往山洞里的锅炉推煤。</p><p class="ql-block">霍县电厂工程代号239工程,施工期间,厂址西侧靠山坡处出现滑坡迹象,不得不打桩防滑,山西先后组织大会战20多次,全国抽调4500多人。</p><p class="ql-block">永济电厂1970年盲目开工,由于漏洞太多,省革委不得不下令山西电力设计院重新设计。</p><p class="ql-block">晋光(康城)电厂建在交口县康城镇解家坪村附近的山沟里,晋红电厂坐落在北岳恒山南麓、浑源县尺窑村东侧,后叫浑源电厂,最后改名为恒山电厂,厂址四周环山,布局很不合理,曾采用高空索道运煤。</p><p class="ql-block">有位老电建人告诉我,那时几十个人住茅棚,夏天热得人都睡不着觉。周围全是坟场和田地,不管是工人还是总指挥、书记,都住在茅棚内,机器放在空地上,围着机器建房子,机组和厂房齐头并建。</p><p class="ql-block">若干年后,我曾有幸去过我国一家真正的战备电厂采访,那就是四川攀枝花的503电厂,机组全部进洞。这个电厂保卫措施很严密,连在当地生活了50年的老人,也不知道有这样一个电厂的存在。电厂在半山腰里修了个烟囱,离主厂房90多米。烟囱依山而建,只露出一部分,一般人不知道是做什么用的。不走进这里,你无论是从陆地还是飞机上,都无法察觉这里隐藏着一座10万千瓦的电厂。现在503电厂已作为景点开放。</p><p class="ql-block">二,战备电厂的生产是艰难的</p><p class="ql-block">那是一个激情燃烧的岁月,一群热血儿女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和理想,从祖国各地汇集到了这些山沟里的战备电厂,电厂人的语言南腔北调,技术骨干来自四面八方,在当地招收的学徒工,有许多是北京知青或当地知青。若干年后,这些知青被培养成为电厂的生产骨干。为了防止敌机轰炸,战备电厂民兵组织均配备有高射机枪,有的电厂民兵配备有高射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一时期建成的战备电厂,都有设备制造缺陷、设计先天不足、施工质量差、主厂房厂址狭窄、辅助生产系统布置不合理等问题,给电厂的生产运行带来极大的困难,生产事故频繁出现。但是,在困难面前,战备电厂人从没低过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筹建开车那段时间里,战备电厂人自己精心绘制设备系统图,制定启动方案,参与设备试运转,不分昼夜地工作。冷了,就活动一下取暖,累了,眯一下眼睛继续工作。第一台发电机并网的那一刻,望着那锅炉熊熊的火焰,听着汽轮机飞速旋转的轰鸣声,注视着电流表声发电负荷显示,大家都情不自禁地迸发出一阵成功后的欢呼。在第一台发动机隆隆的号角声中,电厂人沿着开拓者的足迹,不断前进。从一机一炉,发展到多机多炉;装机容量从少到多,为山西的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输送了强大的电力。那时候,战备电厂都成为所在的国家级或省级贫困县的财政支柱产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居住的小区有许多老电业,他们给我讲了许多战备电厂过去的故事。有位电厂的老人回忆说:从参加工作到退休,几十年来从没离开过山区电厂,“电厂就是我的一辈子。”她回忆起在电厂的日子,最多的就是“日以继夜”。以前安全阀还没有隔音处理,一旦安全阀响起,住在周围的人都能够听到,电厂职工们不用叫就会主动来检查哪里出问题了。后来虽然安全阀隔音了,但是这一传统一直延续,无论是节假日还是遇突发事件,职工们都是舍小家,顾电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有位电厂老人和我说:在电厂,工厂如家,干群关系融洽,人们安心工作,很少有人嫌弃山区的寂寞和艰苦。作为领导,总是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干部们加班、夜间巡视生产岗位是家常便饭。</p><p class="ql-block">早期的战备电厂都没有除尘、脱硫等措施,职工下班后必须先洗澡。当时的每个机房班组都有洗澡堂。燃料车间的工人更严重,下班4个小时之内,咳出的痰都是黑色的。在当时,不少工人犯有尘肺病。</p><p class="ql-block">电厂老人给我翻阅着一张张发黄褪色的老照片,记录了他们曾经一步步走过来的春夏秋冬和曾经经历过的风风雨雨。他们用详实的细节叙述,以小人物的角度反映大时代,不仅记录下电厂在创业,探索时期的艰辛历程,还重现了当年企业员工的整体精神风貌。 </p><p class="ql-block">由于晋光、晋红、晋明、晋华、晋武、晋工、晋农电厂等全部建在山区,而且厂名不易区分,上级下达的文件、许多邮递的信件经常张冠李戴,寄错单位。1970年9月,省革委决定将上述7个电厂分别改称康城、灵丘、五台、沁源、沁水、武乡、浑源电厂。浑源电厂后改为恒山电厂。</p><p class="ql-block">三,战备电厂的生活是值得回味的</p><p class="ql-block">一座座战备电厂建成了,不久之后,在生产区旁边,有了小树,有了简易住宅,有了幼儿园,有了学校,有了医院,也有了孩子们的笑声。那个年代奉行先生产后生活的原则,没有人追求自身的安逸,大家都住在临建房里,没有暖气,没有自来水。虽然身在电厂,但没人用电炉子做饭取暖,在大家的潜意识里,电是厂里的,不能随便用。</p><p class="ql-block">随着电力事业的发展,电厂的生活区才逐步完善。由于地处山区,高度封闭,电厂生活区成为一个小社会。许多战备电厂整个厂区上千甚至上万职工和家属,都局促在方圆十里之内,人的一辈子可以不用走出厂区,小城市所有的社会功能,在战备电厂里都有,除了人生最后一站的殡仪馆。</p><p class="ql-block">电厂的子弟给我描述过这样的情景:这里重叠着他们父辈几乎半生的集体生活轨迹。每天朝阳升起,各家的大人离开生活区,去生产区上班,那里有锅炉车间、汽机车间、电气车间、热工车间、输煤车间等。在同质化的集体生活中,每个人都面目模糊,有些人甚至在一个工种岗位上就干了一辈子。那时父辈们上下班的自行车流有如潮汐,每个自行车车把上都挂着同样的提兜,兜子里面装的都是千篇一律的铝制饭盒。电厂有自己的幼儿园、子弟学校,有厂技校,许多子弟长大后会接替父母的班,到电厂上班。</p><p class="ql-block">几十年之后,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山西的战备电厂陆续关停倒闭,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日夜陪伴自己几十年的电厂关停了,许多老电厂人心里都不是滋味。春天过去了还会再来,而记忆中的战备电厂已经不再回来。老电厂人想念主厂房西边的晚霞,锅炉房夕阳中耸入云天的烟囱,车间旁边的单身宿舍楼。怀念曾经在一起的张张笑脸,一台台陪伴他们度过青春岁月的设备。岁月和风尘已经掩盖了发电厂的容颜,却将美好长久浸润在老电厂人的心灵中。</p><p class="ql-block">据悉,根据阳泉市当地规划,阳泉将利用原娘子关电厂区,借助原电厂工程师、科幻作家刘慈欣的名人效应,打造娘子关旅游科幻城和科幻影视基地。恒山电厂也和恒山旅游景区融为一体。其它电厂的命运如何,我就不得而知了。 </p><p class="ql-block">我一直在思索:是什么样的情怀使这些电力人能够坚守山沟几十年、书写了浩瀚的精神世界?最终我想明白:是一个个的个体,融入集体中去后,树立了信念和责任,诞生了一种默默奉献的精神。从煤油灯到万家灯火,带给人们的是温暖和希望,带给国家的是国力的强盛和民族的富强,带给电力人的是一种付出的幸福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抚去岁月尘封,回眸历史沧桑,山西的战备电厂是一段呼吸着的鲜活历史!</span></p> <p class="ql-block">注:本文原创康小明,从太原道转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