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相信人的一生,冥冥之中是确有情缘的。而我家与桂桥小学、李渡中学,可谓是情缘数代。</p><p class="ql-block"> 时光追溯到八十多年前,一对年轻农民夫妻,带着刚出生的女儿,从文港柘下村来到距离十几华里的,当时已是异常繁华的临川县李家渡镇谋生。此“奶爸”是两兄弟的家中老大,刚被家里分出来,除换洗衣服外,全部家当是一担尿桶。夫妻俩就这样把衣物和女儿分别放入两只尿桶,一肩挑到了李家渡,开始了“农民工进城”的打拼。从做苦力到积攒了些钱财,因了抚河河运的便利,买了只小船,夫妻俩带着女儿一块跑上了河运,上抚州下南昌(那时焦石抚河拦河坝还没修建),过赣江出鄱阳湖入长江。至唯一的女儿到了十来岁,夫妻俩把她送入桂桥私立小学念书。</p><p class="ql-block"> 多亏了辛亥革命的先行者、平民教育家桂瑞藩先生在1919年创办的这所江南平民小学校,使刚解决温饱问题的这个贫民的女儿,也有了读书的可能和机会。她就是我的生身母亲。母亲桂小毕业如愿进入临川中学和抚州卫校。因我的出生,母亲没有进入卫生系统就业,而是随已是乡村教师的父亲走进了文教系统工作,穷其一生做了一辈子乡村教师。</p><p class="ql-block"> 我的父亲进入教育界,在今天看来也可谓“天方夜谈”。他是1936年生人,是一母同胞七兄弟的家中老小,解放后在文港当地读了三年半小学,期中因年龄大跳过级,至一九五六年小学毕业,参加完升学考试后,因家庭困难到省建去学石匠(泥水工)。据说父亲当年升学,考了抚州地区的高分。开学未见人去报名,在桂桥小学基础上刚创办的李渡中学校长郑定国先生得知后,亲自上门来了解情况,这也是我们家第一次与郑校长发生联系。因父亲年龄偏大,最终没有去李渡中学继续读书,而是被直接吸收到教育系统,做了乡村教师。在任文港中学和前途中学校长期间,其亲自带一毕业班的数学,为向李渡中学输送一批批优质生源做出了努力。</p><p class="ql-block"> 我一九七三年来到李渡中学读高中,其时班主任万绍礼老师刚从长山调来教语文,因为寄宿学校的原因,我们文港、前途等李渡之外去的同学与他朝夕相处,接触较多。万老师关爱学生,教课认真,富有教学水平及经验,深得班上同学的敬爱。蒙其厚爱和提议,我担任了所在班的团支书。那时文革还未结束,劳动课学工学农课很多,学校学习空气时浓时淡。因家庭的原因,高一上学期结束后,春季开学我转到了四十华里外的温圳中学就读。但与李渡籍同届同学郑健龙、毛节保、陈万泉、肖信华等结下了至今几十年的同学深情。</p><p class="ql-block"> 到得温圳中学,因是中途入校的关系,宿舍一开始并无我的铺位。一段时间里,与我父亲私交很好巳调入温圳中学任职的郑定国校长,晚上直接收留我与他同睡一床。爷俩倒也睡相不武,头足共处,其暖融融!后来从江西省李渡教育基金会的有关介绍中才知,郑定国校长是创办李渡中学的元勋。遗憾的是,直至老校长去世,我对其没有什么像样的报答。</p><p class="ql-block"> 纵观我们家几代人,说乡村办学和乡村教育影响了相关个人的成长和家庭的发达,影响了相关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一点也不为过。现在文港(前途)、长山、温圳和李渡镇的发展速度、质量、可持续性和面貌远高于好于周边地区,可以肯定地说,桂桥小学和李渡中学功不可没。</p><p class="ql-block"> 如今李渡中学的校友,中国工程院院士甘晓华将军,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获得者赵元富博士,北京大学知名物理学家李定平博士,企业家邓庆茂、桂华亮、李木平、龚裕和、黄保发等社会精英贤达发起成立了江西省李渡教育基金会,这是全国第一个面向农村教育的基金会,是对民族教育精神的大力传承。有了基金会的助教助学助力,相信李渡中学这所百年名校必定可以重振雄风,必将能够更好地造福乡里,以便像我母亲和我这样的平民孩子都能够接受更好的学校教育。</p><p class="ql-block"> 加入捐助者队伍是我全家对桂瑞藩先生的感恩纪念,亦是我对郑定国老校长、万绍礼老师等已过世师长的永久怀念,也是我对外公外婆和母亲的在天之灵的不同寻常的告慰和深切思念。</p><p class="ql-block"> 衷心祝愿李渡中学这所百年名校越来越好!</p> <p class="ql-block">抚河中游的一个渡口,李渡地名的由来</p> <p class="ql-block">李渡是个千年古镇,有句话讲“走遍天下路,不如李家渡”,既是对这个古镇的赞美,也反映了李渡人深深的故乡情结</p> <p class="ql-block">如今的李渡中学校园</p> <p class="ql-block">学校凝练了“立诚信之品行质朴之美”的校训、“顺悦天性淳美天成”的校风、“润之以爱育之以方”的教风和“文质兼善学思相融”的学风</p> <p class="ql-block">李渡中学的前身—一九一九年桂桥小学创办人,同盟会员、留日教育家桂瑞藩先生在校园的塑像</p> <p class="ql-block">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p> <p class="ql-block">知名校友,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得者、歼20发动机研制者、工程院院士甘晓华将军</p> <p class="ql-block">知名校友,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获得者,航天CPU研制者赵元富博士</p> <p class="ql-block">根深干壮,枝繁叶茂。百年银杏,百年名校,百年传承</p> <p class="ql-block">已作古的母亲(右)桂小毕业后升入临川中学与同学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一九七三年我入李渡中学读高中时的学校部分建筑照片</p> <p class="ql-block">高中同学毕业四十年重聚,班主任万绍礼老师深情讲话</p> <p class="ql-block">经编辑的我的一点感慨</p> <p class="ql-block">不同时期的校门</p> <p class="ql-block">五十年过去了,保留下来的老校门依稀可辨</p> <p class="ql-block">迎百年校庆活动之一,为1956年在桂小基础上受命创办李渡中学的郑定国校长塑像举行安放仪式</p> <p class="ql-block">现任校长邓海华在塑像落成仪式上致辞</p> <p class="ql-block">郑定国校长的学生,老校友原抚州地区中级法院副院长汤友洪,代表校友回顾郑校长“爱生如子,爱校如家”的事迹和不计得失献身教育的崇高精神。据说李中首届参加高考,就取得了其所在县(临川)的第一,一举挤身临川县中学名校之列</p> <p class="ql-block">在郑定国校长塑像前部分来宾和亲友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与原省教委办公室主任李国祥先生不期而遇</p> <p class="ql-block">与同届同学和战友—郑定国校长的次子郑健龙合影</p> <p class="ql-block">老父知道李中已为郑校长塑像,虽巳85岁高龄也要来看一看</p> <p class="ql-block">受邀为郑定国校长纪念册作了一篇回忆短文</p> <p class="ql-block">省电视台报道李中百年校庆活动</p> <p class="ql-block">益康集团、李渡酒业等公司,社会贤达和爱心人士纷纷捐资助学,李渡中学2020年高考重点和本科录取率创新高</p> <p class="ql-block">知名校友题词勒石</p> <p class="ql-block">李渡中学正健步走向第二个百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