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从教多年,从低段到高段,已有好几个轮回。2020年秋,在我过五的年龄,又一次带六年级毕业班。但这次充满了挑战:分班之后我面对的学生是新的,我拿到的部编教材是新的,同年级的教师中我又是年龄最大的,精力自然不及年轻人。学校向来重视毕业班,大环境下,区排名依然存在压力,做为老教师如何在这样短的时间内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同学们快速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呢?这是我本学期一直思考并努力践行的问题。</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一、善用教材</p><p class="ql-block"> 不得不说,部编教材是有史以来编排最科学最实用的教材,单元要素鲜明,单元目标明确,方法具可操作性,且在单元内以一贯之,单元间又具有连续性可持续性。这样的教材如教师教学的引路人,不至于让你迷茫,不知所措。教学时,我读透文本,参透教学用书,结合高年段的教学目标要求,找准每篇课文的训练点,对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精心设计,力求发挥教材的最大作用。同时,整合单元内容,以教材为例子,适当进行拓展,即依托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使得学生一堂一得,一课一获,一单元一提升。一学期走过来,学生掌握了抓关键句概括主要内容、选用适当的方法理解诗句、围绕中心意思选材等多种读写方法,在阅读、感悟、批画、交流、拓展训练中,学生的语文素养得以有效提升。</p> <p class="ql-block">二、回归主体</p><p class="ql-block">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效率决定着教学质量的高低。在不加班加点的情况下,在有限的时间内想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必须提高课堂效率。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及参与面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很重要的因素。因此,我的课堂重在学生的参与。</p><p class="ql-block"> 教学充分发挥小组作用,以组为单位,课前自主完成学习任务,课中小组交流互动生成,后小组代表在全班展示。小组合作的形式,使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成为学习的主体,成为课堂的主人。长期下来,学生勤思善学,能力得到提升,自信心也随之增强,呈现良性状态。</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学生持续的积极性还需要有效评价支撑推进。本学期我建立了小组评价体系,以小组为单位,小组长依据平时的课堂发言质量、小组合作参与度、作业情况给予相应分值。每周一小结,个人总分前10名为优秀,小组均分前三名为优胜。同时结合大队部的“雏鹰争章”活动,争获智慧章、合作章。这样以评促学,形成了积极向上的良好学风。</span></p> <p class="ql-block">三、坚持阅读</p><p class="ql-block"> 一个爱阅读的孩子是一定能学好语文的。相反,一个不爱阅读的孩子,他的语文也好不到哪里去。新课标对每个年段的阅读量作出了要求,如今,阅读已经成为语文学习的标配。学生是否爱阅读与老师还是有很大关系的。我每天会规定学生去阅读,做适量的读书笔记,当然,多读少记,笔记有所侧重。比如,这学期为解决学生写话不具体的问题,引导学生读书时留意细节描写的句段并摘抄一段,从内容、写法、感悟几方面进行赏析。学习小说单元时,引导学生留意对人物动作、语言、神态、心理、外貌描写的句子,对人物形象进行赏析。这样使阅读走得实而有效,达到课内外相辅相成的效果。</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阅读不仅需要指导,还需要跟进、分享,为培养学生持续阅读的习惯,由小组长牵头,每晚自定适合的时间在微信小组群里交流读书收获,每人5分钟,分享阅读心得,互相督促坚持阅读。这一交流方式促进了学生感悟、表达能力。</span></p> <p class="ql-block">四、心存情怀</p><p class="ql-block"> 教育的对象具个性化思维,其特殊性往往会影响教育者的情绪心境。 因某一次测试成绩的不理想,当老师的可能会产生急躁的心理,稍不注意,情急之下可能会有粗暴的言行。即将进入初中的孩子,已经不再单纯,他们个性趋于鲜明开始出现叛逆的苗头,少数孩子产生爱慕的懵懂心理。但如果心存育人情怀,你就可以用智慧文明友善地处理你认为棘手的问题,去尊重他们的感受,聆听他们的心声,保护他们的自尊与人生初现的那份美好。在孩子们迷茫的时候,为他们指明未来的方向,做好一个灵魂的导师。这学期,经常会有孩子主动向我坦白对于家庭亲情、同学友情中的情感困惑,我也会耐心倾听,以过来人的经验,站在孩子们成长的角度,拨开迷雾,为孩子们呈现明朗的成长视野。</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一学期结束,在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我在语文教学上有了新的收获;在与学生相处中,我对育人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于人生,无论走过再长的路,成长一直随生命存在。不负岁月,何惧年老?</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