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1年1月31日晚7:30,溧阳市小学数学实验项目工作室全体成员在芮金芳老师的带领下,相聚直播间线上聆听了悦远教育“研师三人行”系列讲座。本次活动是“如何以数学文化形成概念脉络”主题下的最后一期,围绕王圣昌老师重构课例《数的产生》进行研讨交流。</p> <p class="ql-block"> 首先,主持人章博向大家介绍《当历史照进现实:中国古代数学成就的现代表达》数学台历。回顾前三节课的概念脉络:数的产生、十进制的延伸与拓展、半斤八两的研究,利于低年级、高年级形成对于位值制的概念的建立。提出课堂中视角的转变,从“孩子VS成人”、“历史VS现实”两个视角来思考,以此来实现教师教的有感觉,学生学得有意义。</p> <p class="ql-block"> 陈洪杰主编对单堂课的叩问,延伸至教学方法论层面的叩问,把历史上静态的知识还原成鲜活的、生命状态的知识,涉及到任务的设计。以及在问题解决中创生数学工具,运用数学思维。提出思考,今天的教学,儿童以6年时间走过数千年的数学发展历史,其思维结构中潜藏的进化性和过程性,常常没有机会得以充分地展开,提倡老师体会背后的文化,守住课堂,守住文化,并推荐书籍共勉。</p> <p class="ql-block"> 接着,共同观摩王圣昌老师的重构课《如何表示数》。以问题“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想法”导入,深入探讨“原始人,会用什么想法表示数”,学生提出“刻痕”、“绳结”、“树枝”、“手指(身体)”、“符号(简单图形)”、“石头”的方法记录。在此基础上,尝试让学生选择自己的方法来记录16颗糖果,并相互交流,最后选择有代表性的进行展示,让每位孩子进一步理解用不同的方法表示数中的相同与不同。</p> <p class="ql-block"> 同时,还了解了古埃及形象数字,在观看了1-10以及100的表示方法后,学生尝试进行20、12、120的表示。之后,带领学生探究中国古代算筹的技术方法,感受中国古老智慧。</p> <p class="ql-block"> 丁俊杰老师在学习《如何表示数》后,从“学习规则意识的培养”、“学习抓课的本质”、“学习如何真正让学生思考”三方面反思自己的《数的产生》。</p> <p class="ql-block"> 王圣昌老师提到过不去的坎——老师的执念,并针对《如何表示数》和《数的产生》两节课在设计教学中提出了七个不同之处。</p> <p class="ql-block"> 岳增成博士分享了“要做有深度的教研,就要做基于坐标的教研”,介绍了中国本土的HPM理论,理论联结从HPM视角走向多视角的融合。</p> <p class="ql-block"> 金山小学的丁月芳老师从三个阶段梳理本次课题研究的活动过程,并分享了本次课题活动的感想,最后对各位专家以及研师三人行平台表示感谢。</p> <p class="ql-block"> 最后,陈编倡导“有规则的自由,有他人的自我。有工具的探究,有素养的技能。”的文化课堂。</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智慧探寻</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赋能前行</h3> <p class="ql-block"> 教育,是不断生长的美好。给予学生主动学习的机会,教育的最大价值就是打开窗,看见更多可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