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春园昔年随笔选 凤髻峰边苗园米粮的难忘记忆

赋春园廖裕逊

<p>  凤髻峰边苗园米粮的难忘记忆</p><p><br></p><p>挨砻与樁米</p><p>1963.12.5</p><p><br></p><p>霜降颇重,寒气袭人。</p><p>午饭后“挨砻”。这怕是奇闻吧。——</p><p>因为,学校的食米,,本来是要到溪尾粮站买的,路途遥远,挑运跋涉,况且有的老师是不会挑的,那么多斤的米,要靠三两人时时来挑,实在也存在不小的困难,所以,决定把粮食计划割到当地大队,可以免了这段周折,同时,当地的公余粮也可免挑下去。这真是两全其美的妙策。</p><p>这是自上学期就开始的。然而,粮食计划割上来,只是按比例折成稻谷,不是白米。教书的不会吃谷,那些谷也不会自动脱去糠皮,没奈何,只得挤出时间来挨砻了。学校没有砻,因此,只得向人家借用了。自己挨砻,自然筛米、樁米、播米这一系列的工序也免不了啦。可是挨砻、樁米还可以,筛米、播米就实在没人有法了。大家以前都没预料到这一着,没事先学会这些本领,现在就只好麻烦人家了。心中也实在感到惶然不安,因为人家实在已是忙的没日没夜,忙得不可开交啊。……</p><p>以前有人说笑:高凤冬瓜坪,地势高,接近日头,气候会热暖一些。其实不然,六、七、八这几个月,大体上会暖一些,但晚上还得盖棉被;九月以后,天就冷了,看,现在才是十月,这里的天气就这么冰冷了,晨霜是那么重,午后还寒气逼人。下午,出力间,我不知不觉就着凉了。</p><p>夜晚,为催收学费,冒着风寒访溜脚和径仔。……</p><p><br></p><p><br></p><p>到溪尾购米</p><p>1964.8.23</p><p><br></p><p>这学期,学校教师的食米,计划没有移割在当地。因此,食米必须到溪尾粮站去购买了。有的人寄托群众代买挑上来。可是我想,群众每次下溪尾,负担都是很沉重的,他们下去的时候,都要挑六七十斤重的一担木炭,上来也要买米,买化肥农药,以及其它的东西,一般都要挑四五十斤重,这样,再寄托他们买重物,实在是说不出口。因而,我决定自己出马,到溪尾买米,况且,适逢这几天学校没有什么事。</p><p>我打算今天,把本月份口粮二十七斤全部买回来,同时代为老文老师买几斤。早饭后,借了扁担和布袋,便启程了。今天较迟起床,出发时,已八点多钟。</p><p>路上,烈日高照,汗流浃背。我因为把雨伞借给老文老师,今天又没向人家借竹笠,因而被日头晒得有点难受,特别是下大坪岭那一段路,真是象热锅里的蚂蚁一样难受,汗如涌泉。足足熬了半个多钟头,才下到溪尾。踏入饮食店,真是如释重负。……</p><p>在溪尾卫生所,遇到了家在塘埔而要回分校的林老师,同用了午饭。稍息之后,已过午后二时,回城归校的陈老师也来了。购了物杂,才登程回校,一行三人,时已近四响。此时,天色已有些变了。</p><p>爬到尖山垭,遇雨,在凉亭中避雨近点半钟。看看日色不早,天似有晴意,于是继续登程。不意刚到埡顶,急雨骤至,然而已是进退两难了。看天,乌云密布,雨雾茫茫,这样的天色,可能将晚雨连夜了。再回亭中避雨,是不行的,只得硬着头皮前行了。</p><p>到尖山脚村,天已将黑了,雨还下个不停,而我周身,自上至下,已遍身湿透,真是有似落汤鸡般狼狈。大家商议,决定今晚暂寄尖山脚村书砚家过夜。</p><p>米,也当然来到尖山脚了。可是,雨水已不断从袋里漉漉地淌出来,可知里面的米,已是遭了劫难了。真是天不作美。抢救的办法,唯有把米袋吊起来,让渗进去的雨水滴干些了。幸好群众的帮助,我才解决了一些问题。……</p><p>夜,寄宿尖山脚,主人热情招待,使我们终于渡过了这个难堪而难忘的夜晚,明早才回学校了。</p><p><br></p><p><br></p><p>图像:</p><p><br></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