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10年,差不多十年前,那是我毕业后工作的第4年,学生时代就开始对收音机充满兴趣的我在一次“网络冲浪”(现在的年轻人已经无法体会这个词的含义了),无意间发现了“广播爱好者论坛”(广坛)这个神奇的存在,继而找到了“上海广播爱好者联合会”(上广联)这个线下大本营,一直处于散兵游勇的我瞬间有了找到组织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 我开始泡在广坛,如饥似渴的点开各路大神的一个个帖子,无论是“美髯公”的DIY实木落地机直播贴,还是西毒张剑的拆机美图,亦或是各种技术贴,都让我一边浏览一边感慨:原来收音机还可以这么玩!再然后,我参加了上广联在枫泾的一次线下活动,认识了长三角大夫、红叶、大长今、电罗经、司令、三爷、333777、纽曼一众广坛“网红”。</p> <p class="ql-block"> 然后,我尝试在广坛发帖,没有技术、不会拆机?那我就用自己的直观感受和“意识流”去表述,不管是网络名机还是小众机器,稀里哗啦一通,赞美与吐槽并存。那一年多时间里,初出茅庐的我居然连续得到了几篇“精华帖”甚至“置顶帖”。其中一篇《阿干正传--也谈"十大"便携机(暨入坛一周年作业)》获得了坛友们的认可与大量点赞,并被木头版主长久置顶。</p> <p class="ql-block"> 由于儿子的出生和工作原因加班越来越多,同时广坛的浮夸与戾气也越来越重,我泡在广坛时间越来越少,到了2014年以后我基本偶尔才会上广坛看看,逐渐远离了广坛,淡出了上广联线下活动。</p><p class="ql-block"> 一直到2015年4月的一个早晨。</p><p class="ql-block"> 333777带着哽咽跟我说“阿干,你知道吗…大长今不在了”我下意识鼻头一酸,眼泪在眼眶里打转。晚上,我在久违的广坛发了一篇《后会无期,大长今》,那是我用心写下的最后一篇广坛长贴。</p> <p class="ql-block"> 其实,加入上广联一直是很偶然的事,这十年也没有正式的加入或退出。联谊会一直以来的理念就是“尊重每个人”,不仅每次聚会一直秉承AA制的规则,而且不管是谁有空就来没空不来,也不会强求。</p><p class="ql-block"> 但是偏偏上广联就是有这样的魔力,就算你不来,就算你假装远离,一个个朋友,其实你一直在惦记,他们也不经意惦记着你,就算你许久不在,有时候他们不经意的一个电话问候你都会让人感动。除了大聚会,三五好友还会自发走到一起,喝茶、游走,我想这就是所谓“同道中人”的默契吧。</p> <p class="ql-block"> 再后来进入手机时代,开始有了微信群,了解我的人都知道,其实我是有些轻微“社恐”的人,我不会自来熟地去加每一个朋友,上海群里的人也越来越多,跟之前线下活动基本知己知彼不同,现在的群里我几乎一大半都不认识。</p><p class="ql-block"> 手机时代带来的还有一个变化就是“机评”的消亡,取而代之的是“短视频”的兴起。现在自媒体中做的最好的是“收音机评论译介”,真的佩服也感谢小虫,能从广坛时代一直坚持到现在,而且与时俱进,通过短视频形式带给我们更新的评机体验,特别是做了大量翻译工作,为我们带来了国外机友对一些经典机型的评价。</p> <p class="ql-block">【后记】</p><p class="ql-block"> 我常常在想,我一不懂技术原理,二不会修机磨机,甚至早前连矿石机是什么都没弄明白,究竟怎么就进了这个圈子?也许在刺刺拉拉的短波调谐声音中发现一个敌的"收"的惊喜,也许是大极典803双十寸喇叭给我带来"音"的震撼,也许是冰咖啡库中提琴造型的小台机给我带来曼妙"机"型的享受,或者纽曼手台联通"玩"的乐趣,在器材交易中"转"的搜索?感谢线上线下的朋友,让我进入了这个~</p><p class="ql-block">纷繁的、</p><p class="ql-block">曼妙的、</p><p class="ql-block">真实的、</p><p class="ql-block">性情的、</p><p class="ql-block">无线电世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