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记忆中的小时候,“腊八”一过,就正式拉开了忙年的序幕。家家户户,男女老少,里里外外,忙忙碌碌,一切皆为年而忙。随着匆匆忙忙,疲疲惫惫的脚步,春节离我们越来越近,年的味道也就越来越浓了。这既是习俗,又是传统,也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腊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这一民谚,经过民间多年的口口相传,已成了春节的老习俗了。</p> <p class="ql-block"> 那时候没有磨浆机,把豆子磨成浆都是用石磨。用石磨磨出来的豆浆,“出”豆腐,口感好,就是太累、太麻烦,往往需要几户人家一起合作。这家拿来吊包,那家抬来大盆,小小的院子里,你来我往,熙熙攘攘。你帮我,我帮你,说说笑笑,热热闹闹,呈现出一片欢乐祥和的节日气氛。</p> <p class="ql-block"> 柴火在土灶里熊熊燃烧,炊烟袅袅,直上云霄。大锅里的豆汁热气腾腾,豆香浓浓。几道工序过后,新鲜的豆腐就做好了。二人合力把它翻过来,然后就像掀开新娘的红盖头一样,把笼屉布轻轻地揭掉,就露出了“庐山真面目”。洁白如玉的豆腐,水水嫩嫩,颤颤巍巍,犹如刚出浴的少女,肤如凝脂,细腻温柔,给人一种吹弹可破的感觉。浓厚的醇香与其温润的细腻相得益彰,让人垂涎三尺。但是,馋归馋,暂且不能吃,那是留着过年享用的。只能喝豆腐浆(压豆腐淋出的水),吃豆腐渣。</p> <p class="ql-block"> 再者,传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上天汇报完了工作,玉皇大帝要于二十五这天下界明察暗访,落实情况。于是,民间百姓为了隐瞒实情,各家各户在这天都得吃豆腐渣,以示生活之清苦,祈求在新的一年,神明保佑,福降人间。其实这是老一辈生活节俭的具体体现。</p> <p class="ql-block"> 我国是豆腐的发源地,淮南王刘安乃豆腐之鼻祖,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且营养丰富,素有“植物肉”之美称。再从字面上来说,“豆”与“都”“兜”谐音,豆腐的“腐”与“福”“富”谐音。过年吃豆腐意味着来年大家都“福气满满”“富富裕裕”。所以,老百姓为了实现美好愿望,都会在春节时做豆腐,图一个好彩头。其实这更是对我国传统饮食文化的传承。</p> <p class="ql-block"> 在经济拮据,物质匮乏的年代,鸡鱼肉蛋,实在稀罕,豆腐就成了过年、待客的主打菜。真可谓“肉不够,豆腐凑”。况且,豆腐的吃法简易,形式多样。不但可以熬着吃、炖着吃、炸着吃……还可以做汤、凉拌。煎炸熬炖,无所不能。五花八门,不胜枚举,其味道也自不必多说。</p> <p class="ql-block"> 每道菜又都蕴含着美好的寓意。例如众所周知的“豆腐丸子”,玉润珠圆,寓意着一家人团团圆圆,福气滚滚;传统名菜“豆腐盒子”,色黄如金,“腹”藏“奇珍异宝”,其寓意和和美美,福气满满。从中不难看出,小小的一道菜,凝聚着劳动人民的大智慧。</p> <p class="ql-block"> 常记得,小时候过年,我们家每年都少不了“豆芽熬豆腐”一个菜,看似平常而又平常的一道菜,却美其名曰“金钩挂玉牌”(切成方片的豆腐犹如玉牌,黄豆芽形似金钩。)这菜名即形象高雅,又富贵吉祥。</p><p class="ql-block"> 以前,在我们这里,大年初一这天,是不能吃荤的,就连吃的饺子也是白菜豆腐馅,意为“百财”“兜福”。吃了素馅的饺子,意味着来年素素静静,平平安安,没有是是非非。</p> <p class="ql-block"> 现在经济发展了,生活水平提高了,过年的餐桌上堆满了大鱼大肉,人们也不愿再去抱着磨棍推磨做豆腐了,都去市场、超市象征性的一买了之。为了更充分、直观地表达美好的向往和祝愿,家家户户选择了新的表达方式,或写或买“福”字,贴在门上、窗上、墙上,迎福纳福。有的家庭干脆将“福”字倒着贴,意为“福到”了,以满足人们祈求“福气”到,“福运”到的美好愿望,这只是人们的一种精神寄托。总而言之,言而总之,一言以蔽之,命运只有自己把握,只有自己才是这个世界的主宰。不能祈求任何人,不能靠天靠地,更不能靠神仙皇帝。我们的一切财富、幸福必须要靠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创造。</p> <p class="ql-block">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敬请告之,立即删除。)</p> <p class="ql-block"><b>作者简介:</b></p><p class="ql-block"> 张启荣,山东临沂罗庄人,教师职业。现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乡村作家、临沂市作家协会会员、罗庄区文史研究员、罗庄区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多家文学报刊及网络。其中《家乡的西山》等五篇文章荣登 “学习强国”学习平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