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月4日晚,我观看了“科普中国——2020年度科普推选活动揭晓盛典”。看完后,我的心仿佛仍处在科普的热潮之中,久不能平静。</p><p class="ql-block"> 十大科学传播人物,更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有传播预防新冠措施的吴尊友,将对儿科的爱转变为贡献力量的张思莱,开展急救科普工作的祝益民;也有给孩子们做科普的郑爱东,从事高海拔养蜂科普工作的王文峰,六十年做小麦育种工作的梁增基;以及在科研方面进行科普的金涌、戴伟、魏红祥、唐丽梅。他们泼洒着汗水,为科学普及贡献出巨大的力量。</p><p class="ql-block"> 十大科学传播事件,让我看到了祖国的蓬勃发展,使身为中国人的我倍感自豪;十大科学辟谣榜,为我敲响了辨别谣言的警钟,让我明白要用科学眼光来辨别谣言;十大科普作品,更是开阔了我的视野,使我对科学的兴趣更加浓厚。</p><p class="ql-block"> 通过观看这个节目,我受益匪浅。正是有科学事业的薪火相传,祖国的科学科普事业才能蓬勃发展,而这“薪火相传”也少不了我们青少年。我们应当怀揣一颗爱科学的心,用心去探索科学;我们应当认真学科学,努力了解、学习科学知识,挖掘科学宝藏;我们还应当用科学,进行科学实践,用实际行动贡献自己的力量。让我们从现在做起,努力学习,一起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吧!</p> <p class="ql-block"> 2月4日,“科普中国—2020年度科普推选活动揭晓盛典”特别节目在CCTV10科教频道播出,“典赞·2020科普中国”宣传推选活动首次设立“科普中国最高荣誉奖”,授予2020年在抗击新冠疫情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张伯礼和李兰娟。</p><p class="ql-block"> 钟南山院士值得我们敬佩。</p><p class="ql-block">2003年,非典肆虐,67岁的他说:“把最重的病人送到我这边来。”2020年,新冠来袭,84岁的他一边呼吁公众“没有特殊情况不要去武汉”一边自己却义无反顾地奔赴前线,挺起了保护人民生命健康的民族脊梁。</p><p class="ql-block"> 年龄限制不了他,疫情阻挡不了他。他用自己的勇气和智慧,撑起了一片蓝天,庇护了千千万万的同胞,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对国家之爱、对人民之爱,对生命之爱。</p><p class="ql-block"> 张伯礼院士值得我们敬佩。</p><p class="ql-block">还记得曾称“肝胆相昭,我把胆留在武汉了”的</p><p class="ql-block"> 张伯礼院士吗?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天津代表团召开会议前,张伯礼代表进入会场时,在场的所有代表不约而同热烈鼓掌,向这位年逾古稀在武汉奋战的抗疫英雄表达由衷敬意,事非经过不知难,在天津团代表会上,张伯礼说起,众志成城与新冠病毒做斗争的历程。一度哽咽落泪......</p><p class="ql-block"> 李兰娟院士值得我们敬佩。</p><p class="ql-block">从驰援武汉到研究肺炎疫苗,从建议封城到怒怼谣言,这位七十多岁的老奶奶雷厉风行地为我们展示了何为巾帼风采,何为大医济世。她本可在家颐养天年,儿孙承欢膝下,如今却争分夺秒地埋头研究。她本可退居二线运筹帷幄,如今披甲上阵,横刀立马在武汉第一线。半路出家的赤脚医生,到成为诸多荣誉加身的院士,李兰娟把滚烫的一生都献给了医学事业,献给了家国情怀。</p><p class="ql-block">这个活动,让我们又一次深刻地认识了大医风范,以高超的医术,无私的精神,谱写了一次又一次的华丽篇章。</p><p class="ql-block"> 现在国外的疫情依旧严峻,国内的疫情也时有发生,我们不能辜负白衣天使的奋斗,出门依旧要戴好口罩,做好防护措施,是保护自己,也是保护他人。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阳光会撒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笼罩在人类头上的阴霾,会彻底散开。</p><p class="ql-block"> 于明秀</p> <p class="ql-block"> 2020年是多么不平凡的一年,一场看不见硝烟,不闻炮响的战争打响了,不宣而战。随着“新型冠状病毒”的蔓延,无数白衣天使和科研人员自愿请战一线。而有着“病毒驯服者”称号的胡志红老师,则给我们青少年进行了病毒的科普与讲解。在胡志红老师的讲解下,我知道了病毒是世界上最小的生物,它是由糖蛋白、囊膜、基质、核衣壳组成的。病毒非常的小,肉眼是看不见的,所以我们要用电子显微镜放大上万倍才得以看见。烟草花叶病毒是首个被发现的病毒。</p><p class="ql-block"> 病毒是有传染性的,但疫苗可以预防病毒。疫苗是通过自身的免疫系统,使免疫系统记住这个基因链条,并进行分裂和复制,从而当遇见了真正的病毒时就进行防御和消灭。</p><p class="ql-block"> 病毒的定义:非常小的生物;有蛋白质与核酸组成;利用细胞进行繁殖;具有感染性(可以引起人、动物、植物的不不适症状的病毒。</p><p class="ql-block"> 虽然疫苗可以预防病毒的入侵,但是每一个疫苗成功的背后都有一个故事。胡志红老师就给我们讲课一个关于疫苗第一次被研发出来,在到后来渐渐被接受的漫长过程的故事是我们知道了每一次疫苗的成功都是无数科研人员在背后的心血。对于这次的疫情,我们应该不惧怕病毒,我们要“相信科学,最终科学”。这次的胜利是我们的胜利,是所有人的胜利!就是因为有那些白衣天使和科研人员们夜以继日的默默付出,才会有我们美好的未来!</p><p class="ql-block"> 向所疗人员致敬!</p><p class="ql-block"> 我相信-疫情终将过去,生命也将更加美丽。</p> <p class="ql-block">《科普中国》观后感</p><p class="ql-block"> 今天,我观看了CCTV10的《科普中国》,主持人介绍的科技先锋们和种种新型科技,让我在感动的同时也为自己是一名中国人而自豪。</p><p class="ql-block"> 活动现场,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金涌等10人被授予“2020年十大科学传播人物”;阿V抗疫科普动画系列宣传片等10部作品被授予2020年十大科普作品。科学家座谈会的召开,引发“科技热议”等10个事件被评为2020年十大科学传播事件,钟南山、张伯礼、李兰娟获得科技中国最高荣誉奖。</p><p class="ql-block"> 节目中穿插科学家们的精彩解读和许多文艺表演,内容丰富、精彩纷呈、制作精良。</p><p class="ql-block"> 在观看《科普中国》后,我学到了许多科技知识,认识了许多杰出人物,知道了我们现在的生活是有人为我们在前线冲锋。新冠疫情的肆虐,让我更加我感受到了科技的力量,科技在祖国危难时刻发挥着坚实的力量。</p><p class="ql-block"> 知识浩瀚如海,作为新一代的中学生,我们要努力学习,用知识武装自己,用科学武装自己,多读书,多学习,为祖国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p><p class="ql-block"> 八九班</p><p class="ql-block"> 张珂嘉</p> <p class="ql-block">《科普中国》观后感 </p><p class="ql-block"> 赵勇博</p><p class="ql-block">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驱动发展”在2016年的“科技三会”上习爷爷说“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和科学创新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是啊科学、科普在推动着发展!</p><p class="ql-block"> 梁增基爷爷,他扎根黄土地60,一直坚守在小麦育种和栽培技术研究前沿,梁增基面对干旱地区小麦种植难题,他潜心研究,坚持育种,突破研究,高强抗锈,抗汗高产,多抗优质,高产优质等五大难题的面前,梁增基爷爷都克服了,在部分旱区推广累计过亿亩,增产了25亿公斤,也推动了旱区经济的发展!不仅这样,梁增基爷爷还经常深入地头,帮助农民门答疑解惑!可见梁增基爷爷勤劳能干和敬业的精神!群众们常说一句话“要吃梁,找老梁”梁爷爷还把长期的育种经验和育种阵地传承给年轻的一代!我也要跟梁爷爷学习,乐于助人,勤劳能干,为人们排忧解难!</p><p class="ql-block"> 在本次的《科普中国》中我最喜欢的一句话就是“比病毒更可怕的就是谣言,让谣言止息的是科普,用知识来粉碎谣言”</p><p class="ql-block"> 我最喜欢一双手,也是一个人,这双手无比的苍老、粗糙,而这双手的主人就是袁隆平爷爷,这是一位至今还坚守在试验田的科学家,他的手上粘满了泥土和汗水。让人民吃饱饭,是他最朴实的诺言,更是他一生最大的功勋!袁隆平爷爷看着我们吃上了白花花的大米,他欣慰的笑了。没有袁隆平爷爷的大米哪有我们今天“白白胖胖”的身体,我要以袁隆平爷爷为努力的方向!用自己的大把时光贡献社会!</p><p class="ql-block"> 本期的《科普中国》让我受益匪浅!</p> <p class="ql-block"> 2021年科普中国中,提到了一个人,那就是钟南山院士。说到钟南山院士,我就要说一说我的看法了。</p><p class="ql-block"> 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大量出现时,一个名字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他就是84岁的钟南山。钟南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呼吸病学专家,他一出现,病人就有救了,他应该是呼吸疾病人的大救星。</p><p class="ql-block"> 其实,这并不是他第一次出现在大众视野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人物,2003年钟南山的研发组织在战胜非典疫情时就立下了汗马功劳。</p><p class="ql-block"> 钟南山曾有一句名言“医院就是战场,作为战士我们不冲上去,谁上去?”而今,耄耋之年的他不顾生命危险毅然决然再征武汉。早先在他分析研究病情消息之后曾立即传达建议:“我总的看法就是没有特殊情况不要去武汉”,但1月18日傍晚,在劝别人不要去武汉的时候,他却义无反顾地赶往武汉防疫最前线,作为战士他再次冲锋在前!多么可爱的老人啊,钟南山的出现,仿佛一剂社会情绪的镇定剂,在民众眼里,他代表正直,代表科学,代表权威。更有@人民日报微博这样评价他:84岁的钟南山,有院士的专业,有战士的勇猛,更有国士的担当。一路奔波不知疲倦,满腔责任为国为民,的的确确令人肃然起敬!</p><p class="ql-block"> 其实不只是他,医护人员也一直冲锋在前。当面对很多危险和特殊情况时,他们仍旧义无反顾——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p><p class="ql-block"> 在很多人都惊恐不安的时候,蓝莓医生的微博里就发出了这样一条消息“同济医院第2批志愿者报名已满员”,在其中一份志愿申请书中,我们看到这样的铮铮誓言“如有需要我自愿报名加入医院的各项治疗病毒性肺炎的活动,不计报酬,无论生死”。字字千钧,字字难忘,难忘他们风行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的身影。</p><p class="ql-block"> 医生的劳动强度很大,工资并不很高,而且最近几年来发生的医闹事件也不少,从医是一项高危的工作。但是为什么学医的人数并没有减少呢?我找到了答案。</p><p class="ql-block"> 这些人心中有一个共同的梦想,一个拯救万千人于疾病水火之中的梦!他们是伟大的!药王孙思邈说过: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医生的工作是神圣的,他们舍己为人,默默奉献,拥有高尚的道德品质。白衣天使,这个名词,指代医生名副其实。医生不正是把爱平分给世界上每一个人的天使吗?把生命献给事业的天使吗?把健康还给病人的天使吗?对于这个名称,他们受之无愧。</p><p class="ql-block"> 古人云:“不为良相,便为良医。”泱泱中华,历史源远流长,行业繁多,唯相医并论。白衣天使,多么高贵的称号。吾向往之!行医之道,需德才兼备,高明的医生一生为病人忙碌,从不计较自己的得失,以拯救生命为己任,我想当医生,我想做一个以拯救生命为己任的高明的医生。我会为之奋斗,争取早日站到拯救生命的最前线。</p><p class="ql-block"> 在防控救援中,我们又再次见证了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壮举,作为有担当有理想的热血青年,怎能不热泪盈眶?怎能不励志奋起?这也再次让我坚信,中国一定会越来越好,毕竟14亿人团结起来的力量是无限的!此生不悔入华夏,来世还做中国人!希望病友快点好起来,希望病毒早一点得到遏制,这样医疗人员就可以早点休息休息了……</p><p class="ql-block"> 我的梦想是成为医务工作者,像他们这样替他人负重前行,替病人负重前行,还人类一份岁月静好。</p><p class="ql-block"> 朱峻辰</p> <p class="ql-block"> 2月4日晚7:30,我准时坐在电视机前,观看了CCTV-10科教频道播出的《科普中国-2020年度科普推选活动的揭晓盛典》。这个节目让我感受到了科学技术的无穷魅力,也认识到了科学普及的重要性,以及所有科普工作者的伟大。</p><p class="ql-block"> 节目中揭晓了2020年十大科学传播人物、十大科普作品、十大科学传播事件和十大科学辟谣榜。活动还首次设立了“科普中国最高荣誉奖”,授予2020年在抗击新冠疫情中做出突出贡献的钟南山院士、张伯礼院士和李兰娟院士。</p><p class="ql-block"> 节目主要通过科普人物事迹展播、现场人物访谈、院士权威发布、文艺节目表演等多种形式全面展现了2020年广大科普工作者在抗疫战线、脱贫攻坚、全民科普等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诠释了新时代科普工作者的使命和担当。</p><p class="ql-block"> 以前我总感觉科普知识离我们很远很远,但看完"十大科学辟谣榜",才知道科普知识原来和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而且对我们至关重要。" 吸烟只能有损健康,不能预防病毒感染;长期吃药与心脏支架没有必然联系;近视戴眼镜不会导致度数加深"⋯⋯一个个科学真相解开了我们心中的疑虑,正是这些专家、学者等科普工作人员,用他们的专业知识做支撑,就有关现象做出科学、可信、正面的解释,让谣言不攻自破。这也在提醒大家对网上未经证实的科学谣言要多长个心眼,不能“慌不择路”、“病急乱投医”,不要充当科学谣言的“二传手”,以免中了科学谣言的毒。</p><p class="ql-block"> "嫦娥五号探测器圆满完成探月任务;中国新冠病毒疫苗上市;’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成功完成万米海试;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十大科学传播事件更是让我感到震撼,祖国的科技已经令世界瞩目!这些科学技术壮我国威,扬我士气,让全世界看到了中国力量。伟大的祖国,我为您强大的科技点赞!</p><p class="ql-block"> 大国泱泱,科技领航。其实,科技萌发于科学,科学诞生于思考。而我们的校园就是一个思考的好地方,学习科学知识,就是认识科技、运用科技、甚至书写科技的第一步。科技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就能够发现这其中的奥妙。</p><p class="ql-block"> 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我们更应该去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勤于思考,学会创造,怀着振兴民族的梦想,点燃科学之炬,用科技和创新托起祖国更加强大的明天!</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艾桐萱</p> <p class="ql-block"> 今晚19点31分,我准时收看了CCTV10的《科普中国》(2020年度科普推选活动揭晓盛典)。今年,盛典以“科技为民,奋斗有我”为主题,表彰了钟南山、张伯礼、李兰娟三位科普中国最高荣誉奖获得者和十位年度科学传播人物、十部优秀科普作品,并重点盘点了本年度十大科学传播事件以及十大辟谣。 </p><p class="ql-block"> 看完节目后,我明白了科普工作的重要和进行科普的困难。郑爱东老师在节目中说道:“做科普工作既要有‘科’又要有‘普’,也就是既要有科学性,语言又要生动、接地气。”</p><p class="ql-block"> 节目中有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把科学的种子种进每个人的心田,从此花开万朵春满人间。”我想,这句话也正好诠释了各界人士努力为民众进行科普的目的。的确,只有通过科普,才能“把科学的种子重进每个人的心田”,如此科学知识才能实际帮助到更多人的生活,全民的科学素质才会大幅提升,进而才能更好地建设科学、科技强国。</p><p class="ql-block"> 在节目中,还有一个镜头让我感触很深。那是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袁隆平院士的手印。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我未曾想过袁隆平爷爷的手是那样的苍老、粗糙。而正是这双手让人民吃饱了饭!“不要浪费粮食啊!一粒都不要浪费,并不是每一寸土地都可以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啊!”这是袁老对所有人急切又真诚的嘱托。而我却常常浪费了粮食、常常剩饭剩菜,现在想想,这种行为是很可耻的。今后,我一定会将“节约粮食,杜绝浪费”铭记在心,因为那是多少科研人员和农民的心血啊!</p><p class="ql-block"> 看了今晚的《科普中国》我受益匪浅。我想,如果科学是梦想的翅膀,那科普就是浩荡万里的长风——拖着梦想、扶摇而上、翱翔云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