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十里,不如一抹书香” ———记“芳香园”线上读书分享活动

吴娟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又是一年春来到</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虽还有些许寒冷</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可枝头的花苞&nbsp;</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田间的草芽</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无不期待着春风的吹拂</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春水初生,春林初盛</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春风十里,不如一抹书香</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水韵潺潺,滋润万物生灵,</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书香幽幽,培育芸芸众生。</span></p><p class="ql-block">在这个温暖的初春,我们迎来了“芳香园”线上读书分享活动。本次活动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分别共读《绿山墙的安妮》、《青铜葵花》、《李煜词传》、《忠犬八公》等书,每个小组内的老师针对书籍内容从不同角度进行读书分享,并形成文字发到共读群。</p> <p class="ql-block">曹文轩以悲悯、高雅的情怀,将在特殊岁月、特殊境遇下一对苏北农村少男少女刻骨铭心的至纯至爱,描写得回肠荡气。永恒的人性光辉与睿智的审美表达,面对苦难的顽强抗争以及温润灵魂的美的追求,使《青铜葵花》成为高扬“以善为美”美学旗帜的优秀之作。</p> <p class="ql-block">“五七干校”时期的江南水乡农村,城市女孩葵花因为一个意外,失去了自己的爸爸,被男孩青铜家收养,成了他的妹妹。聪明的心地善良的哑巴青铜,因这个突然出现的小妹意识到自己作为小男子汉的责任:家里只能供一个人上学,他把机会让给了葵花;为葵花能照相,他冒风雪站街头卖芦花鞋 ;而懂事的葵花不扎新头绳、不照相,省下钱来买纸笔教青铜识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家里没钱买油灯,青铜给葵花做了一盏萤火虫灯;灾年没有吃的.他想办法挖芦根、抓野鸭给葵花解馋;为葵花在舞台上更夺目,他制作了能发出美丽、纯净、神秘而华贵光亮的冰项链。火灾、水灾、蝗灾,种种苦难接踵而来,然而一家人互相扶助,从容地渡过了一个又一个的难关。在充满了天灾人祸的岁月里,他们乐观地生活着,从容应对洪水、蝗灾等一切苦难,而在12岁那年,命运又将女孩召回到她的城市 。</p> 读后感分享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美丽的苦难</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青铜葵花》读后感</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张园香</b></p><p class="ql-block">再读《青铜葵花》,依然是眼含泪水,酸楚与感动塞满了心房。</p><p class="ql-block">本书作者用纯美的语言讲述了葵花与青铜这对兄妹的感人故事。毫无血缘关系的两个孩子,同样孤独的两个人,冥冥中却成为了一家人,从此他们相依为命,相亲相爱。可是命运再次让他们彼此分离,哑巴哥哥青铜在对妹妹葵花的思念之极时,喊出了从未发出的声音“葵花”……我相信,每一个读者,读到小说的结尾,无不为书中那震撼人心的爱的力量打动。</p><p class="ql-block">小说是对苦难与痛苦的确定,也是对苦难的诠释,可是,作者曹文轩,却用最美的语言诉说苦难,让读者在感受苦难的同时,深切地感受到苦难的美丽与诗意,感受到人性的善良与美好。怪不得国际安徒生奖评委主席帕齐•亚当娜评价:曹文轩的作品读起来很美,书写了关于悲伤和苦难的童年生活,树立了孩子们面对艰难生活挑战的榜样……正如曹文轩自己在创作后记中说道:每一个时代的人,都有每一个时代的人的痛苦,痛苦绝不是今天的少年才有的。少年时,就有一种对痛苦的风度,长大时才可能是一个强者。的确,作者在作品中意在表现苦难,可更多的是要告诉我们面对苦难时的态度。人生路漫漫,谁能说自己的生活道路总是一帆风顺的?虽然每个人都祈愿生活中快乐能常在,可当突如其来的灾难降临时,我们有多大的对抗力?该用怎样的气质去应对不可避免的苦难呢?是手足无措,还是怨天尤人?我想,只有经历苦难,才能磨砺出坚强!</p><p class="ql-block">著名的天体物理学家霍金,当上天给了他聪明大脑的同时,死神也来叩击他命运的大门——他得了渐冻症,假如他没有应对困难的坚定意志,又如何能在医生宣布他只有三年时(那年他才二十一岁),坚强地活到了76岁,从死神的手里抢到了52年的时间,而且活出了生命的质量和高度,创造出了惊人的奇迹!&nbsp;</p><p class="ql-block">当然,我们的身边不乏没有抗击力的孩子,暂不说灾难与不幸,就是家长或者老师几句批评,也能让他们痛不欲生,寻死觅活。如果,那些脆弱的孩子,走进《青铜葵花》,走进书中的人物,走进作者描写苦难那美丽的文字,我想,在感动之余,或许会滋长些面对挫折的处变不惊的优雅的风度!</p><p class="ql-block">“葵花的孤独,是那种一只鸟拥有万里天空而却看不到任何一只鸟的孤独,这只鸟在空阔的天空下飞翔着,只听见翅膀划过气流时的寂寞声……”作者独特的表达,形象地描写了七岁的葵花刚随父亲来到五七干校时的孤独与寂寞。书中这样的富有个性的文字不胜枚举,特别能让人走进意境,走进故事。“她是个乖巧的女孩,她不生爸爸的气,就那样骨碌着眼睛,安静地枕着爸爸的胳膊上,闻着他身上的汗味,等着瞌睡虫向她飞来……”如此安静的等待,看得人心酸又心疼。</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假期暖阳静照的午后,看着曹文轩的文字,感受他作品的魅力。如果说安徒生作品中悲剧性的苦难让人读后悲痛愤慨,《青铜葵花》那静美的意境、幽幽的诗意,则把我的思绪带进了自己那已经逝去的遥远的童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1, 1, 1);">苦难、希望、美好 相伴而行</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1, 1, 1);">艾芳菲</b></p><p class="ql-block">曹文轩的长篇小说《青铜葵花》是一部充满力量感的作品,这种力量感一方面来自于小说中叙述的那种似乎陌生其实并不遥远的苦难生活,另一方面来自于人们在这一生活背景之下所表现出来的那种纯美与大爱。苦难是对人的灵魂的洗濯,经过洗濯之后的心灵会变得更加美好,更加充满爱与美的圣洁光辉,这正是这部小说的力量之源。</p><p class="ql-block">作者所说,“每一个时代,有每一个时代的苦难”。在这部小说里,属于那个时代的苦难被表现得淋漓尽致:大批的“城里人”由于莫名的原因而背井离乡,无数个像“大麦地”一样的村庄在极度贫瘠的生活里挣扎,还有那不期而至的水灾和蝗灾,以及随之而来的可怕的饥荒……在那些贫困荒芜的岁月里,艰难的生活像一把锤子,一下一下敲打着人们的身体和心灵,需要有怎样健壮的身躯和坚强的心灵,才能够对抗这巨大的力量?作者不仅仅是单纯地写苦难,他更想表现的是人们在苦难的重压之下所散发出来的人性之美。所以,在作者的笔下,苦难总是与希望、善良、美好相伴而行的,苦难得到了一种诗意的、抒情的、唯美的表达。</p><p class="ql-block">主人公青铜是个哑孩,他在一场意外中失去了声音,却拥有了更为敏锐的感受力和理解力;他不能说话,却可以用心灵和世界交流。他是自然之子,聪颖灵巧,善良纯真,坚忍耐劳,拥有一颗“赤子之心”。而最为难能可贵的是,虽然他日复一日地在失语的世界里独自挣扎,内心充满痛苦,但他对自然万物、对亲人却充满了无限的爱恋与温情。他从不怨恨,也不气馁,而是永远默默地无私付出,不求回报。正是由于有了青铜的呵护,失去亲人、一无所有的葵花才能重新成为一个幸福的孩子。</p><p class="ql-block">青铜与葵花两个人之间似乎有种神奇的缘分,从他们俩在大河上不期而遇之时,就注定了这段超乎血缘的兄妹真情。在青铜的坚持之下,一贫如洗的青铜家收养了葵花,从此,青铜就用自己全部的爱来呵护葵花,呵护这个从天而降的妹妹。他带葵花熟悉大麦地的生活,他理解葵花思念爸爸的心情,他保护葵花不受别人的欺负,他把上学的机会让给了葵花,他给葵花做了照明的萤火虫花灯,他给葵花戴上最美的冰项链,他让葵花骑在自己的脖子上看马戏,他一夜夜在寒冷的码头上等待葵花的归来……他把所有的一切都献给了这个妹妹,所以当葵花无奈地离开之后,青铜的生活变得苍白了,从此他日复一日地坐在大草垛上,苦苦等待葵花的归来。在亦真亦幻之间,他看到了葵花,汹涌而出的思念打开了一扇神奇的闸门,青铜终于找回了失去的声音……小说就是运用这种有些魔幻的手法,充分展现了心灵的力量。</p><p class="ql-block">与青铜相比,奶奶这个人物形象在性格内涵上更加单纯,也更具有一种悲剧的力量与美感。奶奶是大麦地最受尊敬的老人,她永远那样洁净、那样安详。岁月带给她满头的银发与枯瘦的身体,也让她拥有了超越尘世的悲悯情怀。奶奶具有超越一般人的敏锐感受力,她深刻地了解失语的青铜内心的痛苦,尽力用自己的爱来抚慰青铜受伤的心灵。奶奶对失去所有亲人的葵花视同己出,为了让葵花能够幸福地生活,她与全家人一起承受着生活的艰辛。奶奶把自己所有的一切都献给了这个家,为了盖茅草屋,她当掉了陪伴自己一辈子的耳环;为了度过饥荒的年月,她用金戒指换回了一小袋米;而为了让心爱的孙子孙女能穿上新棉衣,她不顾年老体衰去摘棉花,终于累倒在棉花田里,从此一病不起……奶奶的死虽然不像葵花的爸爸那样神奇而绚烂,却自有一种圣洁的静美之感。她像一盏油灯,一生都在为别人燃绕心中无私的爱,虽然最后油尽灯枯,但那微弱却温暖的灯光,却一直陪伴着所爱的人。</p><p class="ql-block">在人类的历史上,苦难是永恒的,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苦难,而人们勇敢面对苦难的精神力量也是永恒的。当久已习惯安逸与享乐的人们面临猝不及防的灾难时,什么能够鼓舞他们勇敢地面对痛苦,什么能够支撑他们坚强地生活下去?我想,只有人类亘古相传、永恒不灭的精神力量。在苦难中顽强展现光芒的纯美与大爱,正如用青铜铸造而成的葵花,顽强、冷静、坚韧不拔,同时又充满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这是整个民族精神力量的显现,它能够鼓舞任何时代的人们勇敢面对苦难,携手走向充满希望的明天!</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亦苦亦美的生活 至真至纯的亲情</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读《青铜葵花》有感</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陈淑琴</b></p><p class="ql-block">“《青铜葵花》在享乐主义泛滥的今天,无疑是另一种声音。它进行的是一种逆向的思考。它是对苦难与痛苦的确定,也是对苦难与痛苦的诠释。”初读《青铜葵花》这本书,曹文轩先生后记中的这段话引起了我的思考:在当今的社会上,都是泛滥的享乐主义,人们只爱幸福和快乐,却不喜欢灾难和痛苦。然世界上不存在一帆风顺的人,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只有经历一番寒彻骨,才有梅花扑鼻香。</p><p class="ql-block">人生本就是先苦后甜,而《青铜葵花》就让我深刻认识到这一点。这本书写大美,至爱,大苦难。正因为这些因素,才让这本书更加饱满,充满生机。当我翻开这本书时,看第一眼,它便深深吸引了我。</p><p class="ql-block">《青铜葵花》讲述了一个男孩与女孩的故事。男孩叫青铜,是个性格古怪的哑巴,住在芦苇荡后面的大麦地,那儿的人既朴实又善良。女孩叫葵花,住在芦苇荡前面的干校里。干校的人们都是从城里来的,他们之间只隔了一片芦苇荡。一个特别的机缘,让城市女孩葵花和乡村男孩青铜成了兄妹相称的朋友,他们一起生活,一起长大。12岁那年,命运又将女孩葵花召回她的城市。男孩青铜从此常常遥望芦荡的尽头,遥望女孩葵花所在的地方......</p><p class="ql-block">《青铜葵花》是曹文轩写的一部苦难小说,荣获“国际安徒生奖”。文中的小女孩葵花,她的命运是苦难的,三岁那年,她的妈妈死了,她只能和爸爸相依为命。七岁时,爸爸要到大麦地附近的五七干校劳动,葵花随爸爸来到这里。爸爸白天要劳动,晚上要开会,葵花尝尽了人间的孤独,是那种一只鸟拥有万里天空却看不见另外任何一只鸟的孤独。没有亲戚朋友小伙伴,她只能和小草、小鸭说话。可不幸再次降临在她的身上。葵花的爸爸原来是个雕刻家,酷爱向日葵。一天他请假去葵花田写生,回来时遭遇大风,划的小船翻了,爸爸掉进河里淹死了,葵花又成了孤儿!读到这儿,我的眼泪禁不住流了下来,感叹命运的多舛,这样一个让人怜惜的女孩,连唯一的倚靠也失去了!</p><p class="ql-block">而苦难中的葵花又是幸福和幸运的,她被寄养到了大麦地的青铜家。青铜是一个哑巴,家里有爸爸妈妈和奶奶,是大麦地最穷的人家,可他们却给了葵花无限的爱。文中的另一个主人公青铜,他是一个极其普通的乡村男孩,也是一个特别令人感动的男孩,虽然不会说话,却有着一颗火热的爱心,为了让葵花上学,他放弃了自己多年的上学梦想;为了葵花晚上写作业不再到别人家借光,聪明的他捉来许多萤火虫做了十盏南瓜灯;为了葵花报幕时的美丽,心灵手巧的他用冰凌做了一串冰项链……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青铜给葵花捉野鸭子吃的情节。当时大麦地的粮食都被煌虫吃光了,青铜为了给葵花补补身子,来到芦苇荡捕野鸭子。他静静地等候着,终于发现了一群野鸭子。可是这群野鸭子好像是故意和他作对似的,时而飞上天,时而落下河,时而潜下水,急得青铜的心都提了起来,手上满是汗,两腿直哆嗦。青铜闭上眼睛,竭力让自己平静下来,瞅准机会抛出渔网,捉到了一只野鸭子,给葵花好好吃了一顿。葵花也在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青铜的关心,她采用各种方法教青铜识字、写字,让青铜能增添几分自信,在别人面前抬起头走路。青铜和葵花没有任何血缘关系,但他们互相关爱着对方,真是不是亲兄妹,胜似亲兄妹!</p><p class="ql-block">最令我感动的还是奶奶对青铜葵花的爱。为了让青铜和葵花住上新房子,奶奶卖掉了她戴了近一辈子的耳环;为了让青铜葵花在闹饥荒时能够吃上粮食,奶奶跑到外面用她最舍不得的金戒指换了斗小米;为了给家里减轻负担,奶奶去亲戚家里住却积劳成疾。直到临终前,奶奶都一直坚持着一口气要等到葵花回来。这是一位多么慈爱的老人呀!青铜的妈妈在葵花临走时还曾伤心地说过:“除了这只玉镯子,她什么都没给自己留下。”这只玉镯子,是奶奶临终时叮嘱妈妈给葵花出嫁时用的。如今,葵花要走了,她手捧着玉镯子,仿佛又看到了奶奶那慈祥的笑脸,仿佛又听到了奶奶那庄严而慈爱的声音,仿佛又想起了她第一次到大麦地时奶奶朝她张开双臂的情景。葵花的眼眶湿润了,我的眼眶也湿润了。</p><p class="ql-block">这本书告诉我们,苦难几乎是不可避免的,挫折的背后是成功,大麦地的人们面对蝗灾、面对暴雨,面对种种困难......用爱和善良一次又一次的通过考验,体会了人生中的意义,知道经过苦难之后的甜才是最甜、最美的。懂得在困境中坚持不懈,勇敢地面对困难,最终会苦尽甘来的。一次次的震撼,一次次的感动,我看到了人世间最温馨的情感,看到了人间大爱,懂得了感恩和回报,理解了苦难中的幸福。</p><p class="ql-block">合上这本书,我的心依然沉浸在他们亦苦亦美的生活,至真至纯的亲情中......&nbsp;</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极致的苦.美.爱</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读《青铜葵花》有感 敖余琴</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一份极致的苦,</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遇上了极致的爱,</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成就了极致的美!</p><p class="ql-block">曹文轩的长篇小说《青铜葵花》是一部充满力量感的作品,这种力量感一方面来自于小说中叙述的那种似乎陌生其实并不遥远的苦难生活,另一方面来自于人们在这一生活背景之下所表现出来的那种纯美与大爱。</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苦难</p><p class="ql-block">苦难是对人的灵魂的洗濯,经过洗濯之后的心灵会变得更加美好,更加充满爱与美的圣洁光辉,这正是这部小说的力量之源。在现在的孩子眼里,小说中展现出的世界是陌生的,他们不知道什么是“五七干校”,他们没见过大河、草垛、芦苇丛、茅草屋,他们也不能理解什么是贫困、灾害和饥荒。所以他们在阅读的时候,可能会不时地感到疑惑:这是真实发生过的事情吗?现在的很多孩子已经不能理解“苦难”这两个字的含义了,他们也不习惯在小说中看到“苦难”的影子。他们要的是轻松和刺激,是休闲和娱乐;他们喜欢的是漫无边际的玄幻,是重重迷雾的推理。可是,苦难是有力量的,它具有一种无可比拟的、直抵人心灵深处的力量。在这种力量之下,人的灵魂会受到震动,人的大脑会试图思考,人的心灵会爆发出一种自己也说不清楚的异样的感觉。即使这苦难似乎离现实生活有一定距离,但它仍然是有力量的。现在的孩子应该来了解这曾经真实发生在他们父辈身上的苦难历程,他们应该了解别样的生活与人生,并从中感受到一些对他们人生有用的东西。</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大美</p><p class="ql-block">书中在作者的笔下,苦难总是与希望、善良、美好相伴而行的,苦难得到了一种诗意的、抒情的、唯美的表达。如果说贫瘠的物质生活是苦难的一种表现方式,那么在这种极度匮乏中创造出“美”,就是对苦难的最好的超越。青铜一家为了赚钱补贴家用,全家齐心协力编织了一百零一双“芦花鞋”。这种用混合着芦花的稻草编成的鞋子,不仅结实、暖和,还具有一种超出了实用价值的、说不出的美感。家里晚上不舍得点油灯,青铜就去芦苇丛里捉了很多又大又亮的萤火虫,把它们装在含苞欲放的南瓜花里,做成了一盏盏“花灯”,照亮了家人惊喜的笑容。葵花要上台演出,所有的人都觉得她如果带一条项链会更好看,于是青铜用冰凌为她做了一条项链,每一颗冰珠上串绳子的小孔都是他用芦管慢慢吹出来的。这串冰项链在灯光下散发出堪比钻石的璀璨光芒,具有一种惊心动魄的美丽,打动了所有的人。作者就是在这样一些细节的营造中,为粗砺的生活披上了“美”的纱衣,从而成功地完成了对苦难的超越。</p><p class="ql-block">作者不仅仅是单纯地写苦难,他更想表现的是人们在苦难的重压之下所散发出来的人性之美。</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至爱</p><p class="ql-block">这部小说更为成功的地方在于塑造出了极为鲜活、富有人性之美的人物形象,尤其是拥有赤子之心的青铜,善良乖巧的葵花后,纯朴善良的家人们。他们的相遇,相处给我带来不是一家人胜是一家人的和谐画面,为我们展现的是仁爱的人性之美!因为爱,青铜把上学的机会让给了葵花;因为爱,奶奶变卖了自己首饰为给孩子们造新房;因为爱,青铜父母时刻呵护着葵花。也因为这份至爱让失去父亲后的葵花重新幸福起来!也因为爱,面对一次次磨难,青铜一家都能勇敢的面对。这份爱通过文字传递孩子们,让他们明白面对困难痛苦时我们应该坦然面对,保有爱人爱己的能力,所有一切终将随着时间迎刃而解,那我们终将成为时代的强者!</p> <p class="ql-block">儿童文学的内容不应该只存在欢乐与美好。被人疼爱呵护,自小在爱中长大固然令人羡慕,可是如果未曾见过黑暗,又怎会向往光明并愿意为之奋斗?如果未曾经历过痛苦,又如何变得坚强进而成长为更好的自己?</p><p class="ql-block">请让您的孩子读一读《青铜葵花》,读一读曹文轩先生的作品。请适当放手,让您的孩子经历痛苦,自行成长,拥有对痛苦的风度。</p> <p class="ql-block">第二小组的陈佳艳、吴楠楠、袁燕霞、吴丹四位老师共读了《忠犬八公》这本书,在购书阅读后,大家进行了阅读分享,有的从创作背景、写作手法角度进行分享,有的从动物与人的情谊角度进行分享,有的从“等待”或“忠诚”“信念”角度进行分享,还有的从书籍与电影结合阅读的角度分享。</p> <p class="ql-block">这本书根据发生在日本的真人真事改编,讲述了一只忠诚的日本秋田犬八公,在主人离世后的十年里,执着地在他们最初相遇和最后分离的火车站,静静等待主人归来。 三千多个日子,风雪无阻,不论经历怎样的苦难,这份坚守一直持续到它生命的终点。作为爱和忠贞的象征,被改编的八公故事在多个国家和地区被流传、被传颂。世人无不为八公这份矢志不渝的忠诚与爱,莫名感动,深深打动。让我们一起在字里行间与八公相遇,寻找感恩、坚守、忠诚与爱吧。</p> 读后感分享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诗意的书,感动的爱</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陈佳艳</b></p><p class="ql-block">张爱玲说过:“等待雨,是伞一生的宿命。”如果要用两个字来描述忠犬八公的一生,那就是:等待,它的等待就是为了永不忘记爱它的人。而这本书,也在静静的等待着你来翻开。</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题记</p><p class="ql-block">很久以前我曾看过这部电影,就被这一人一犬之间的情谊深深打动,数年后以阅读的方式再次重温,也仍潸然泪下。如果说影像带给人的是真切直观的画面,那么文字带来的则是无尽的温暖和感动,正如作者在序言当中提及到的“我当时想,这将是一本充满诗意的书。倒不是因为为孩子而写才要饱含诗意,而是因为这个故事本身就诗意、动人,我要做的,只是为它寻找合适的词汇。”我们才能在字里行间当中感受到满满的温情,我想这也是作者写这本书的原因所在。</p><p class="ql-block">这是一个真实美丽的故事,作者路易斯•普拉茨在一本很旧的日本杂志上,看到一篇讲述八公在东京涩谷车站等待主人十年的短文,一遍遍地构思,反复打磨,将这个故事完整而又生动地呈现在我们面前。他以小河流水般的语言平实叙述,用简单的时间轴串联起整个故事,用最朴素的手法传递最珍贵的情感。而本书的插图也与故事主题遥相呼应,每一章的开启页都是上野教授和小八散步的背影,温馨而又美好,每一章的标题背景都是小八静坐在车站前,凝望着上野教授归来的方向,坚定而又执着。</p><p class="ql-block">细细品读后,你会发现作者的构思非常巧妙,整本书共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五年,以上野英三郎教授与小八的相遇相知为主线。依稀记得他们相遇的情景,这一眼的相视,也就用了一生去爱与陪伴。这一天上野夫人反复叮嘱教授下班回家时要把给女儿订的秋田犬接回来,上野教授一路欣赏着风景,记得买那些可口的甜点,想着上野夫人会给他做着什么美味的晚餐,却唯独忘记了接狗这件事。可是从他见到小八的那一刻起,一切都发生了改变,他将小八抱在了怀里,用自己的大衣给它抵御寒冷,抱回家后先是暖了它好一会儿,然后抚摸着它,给它一口一口地为热奶,给它取名叫小八,当妻子与女儿将门敞开时,他还冲她们吼起来:“关上门!你们没看见小八还是个小宝宝吗?你们想干什么?让它得肺炎吗?”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中都流露着自己对小八的喜爱与关心。而小八亦是如此,在于冰冻的稻田和亚麻地间穿越了半个日本的两天长途旅行中,忍受着孤独寒冷饥饿,在盒子开封后被一个人悉心温柔的照料着,它便认定了他就是它的主人。在此之后,他们养成了一连串特别的习惯。每天教授起床后,小八会乖乖看着他泡茶,轮到它吃饭时,教授会为它呈上早餐。每天大约八点半时,小八会陪教授到涩谷站上班,下午五点一刻就会像火箭一样冲向车站。周末教授会带着小八去公园散步,聊着公园里的风景,聊着路上飞舞的蝴蝶。在作者细腻的笔触下,我们所感受到的不是动物与人之间的情感,而是朋友,是家人,是爱。</p><p class="ql-block">第二部分为一九二五年至一九三五年,以小八在车站数十年如一日的等待为主线。那天,教授在东京大学主持会议时因为中风突然去世了,其实在教授出门前,小八就有预感了,它一直在屋里转呀转,咬住他的裤脚不让他出门,悲伤地望着他离去,一天都没吃东西。可是它依旧每天都还去车站等待教授的归来,它多么希望能再听到拐杖底端敲打地面的声音,它也坚信着教授一定会回来,因为他曾经郑重地承诺过它。死生契阔,与子成说,这一等,就是十年。在这十年里,有过上野教授的亲戚收养过,但它还是从三百公里以外的地方跑回了教授的家,每天五点还是准时到达广场,蹲坐在车站门口,寒来暑往,没有一天落下。“十年的寒冷、饥饿、失落、挫败、绝望算什么?什么都不算。只要心里坚信能再次见到上野教授,就什么都不算。”它仍旧这么坚定地想着。小八的生命随着进站火车哐当作响的节奏流逝着,它的腿瘸了,一只眼睛看不见了,很邋遢也很瘦,但它目光依然如故,在去世的那一刻,它在幻想着与教授再次重逢了。而在这个部分也涌现了许多平凡人令人感动的点点滴滴,伊藤站长、伊吹、首藤女士、佐佐木女士、松本先生和藤原女士等等,他们身上都闪现着人性最伟大的光辉。</p><p class="ql-block">路易斯•普拉茨说“我和此书绘者的共同目标是,尽可能忠实地书写和绘画这个故事,努力保藏、丰富而脆弱的日本传统文化,以及我们所知道和热爱的整个东方世界的文化。”这是一本充满诗意的书,让我们感受到故事的诗意与动人,也感受到世间的幸福与爱。</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人与动物之间的感情</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读《忠犬八公》有感</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吴楠楠</b></p><p class="ql-block">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人生在世,短短几十年,亲情、爱情、友情,人与人,人与动物之间的缘分是那么妙不可言。一如动人心肠的白娘子与许仙,又如催人泪下的老人与海鸥,再如感人至深的忠犬八公。</p><p class="ql-block">故事中的小八与上野教授第一次见面是在涩谷火车站,因为上野教授的女儿千鹤子想养一只小狗,所以出生没多久的小八坐了两天两夜的火车,跨越了五百公里来到涩谷火车站。上野教授打开纸箱看到小八的时候,小八已经非常孱弱了,它用忧郁的眼神看着上野教授,仿佛无所期盼,又像在期待一切,这样的眼神感动了上野教授,它把小八裹到大衣里带回了家。</p><p class="ql-block">把小八带回家的第二天早晨,上野教授改变了一个多年来的习惯—早上起来先喝茶,他先为小八准备了一碗热牛奶。虽然是一件小事,但足以看出小八对于上野教授的重要性。有时候不得不相信缘分,一个眼神足以令其追逐一生。短短的相处,上野教授已经决定自己照顾小八,而非女儿千鹤子,小八本来应该是千鹤子的宠物。面对要娶千鹤子的积医生,上野教授问了一个对于他来说非常大的问题—“您喜欢养狗吗?”,当听到积医生回答对狗过敏时,上野教授微笑着决定把女儿嫁给他。上野夫人并不喜欢养狗,确切来说上野夫人觉得小八夺走了丈夫对她的爱。上野教授很少陪夫人看戏剧,却每天陪小八散步,给小八喂食、讲故事、唱歌……除了上课以外,上野教授把大部分时间给了小八。同为人妻,我很能理解上野夫人的感受。世界上总有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感情,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p><p class="ql-block">小八每天送上野教授上班,它的耳朵里仿佛装了一个闹钟,在五点一刻准时到车站门口接他。这样的画面每天都在上映,这让我想到老人与海鸥。老人每天步行二十余里喂养海鸥,老人去世后海鸥们对着他的照片翻飞盘旋,肃立默哀,瞻仰遗容。但小八似乎比海鸥更深情,上野教授因病去世以后,小八每天等在涩谷火车站,无论刮风、下雨,甚至下雪,它都准时到火车站门口等着上野教授。小八的举动感动了车站工作的人,感动了车站旁边的生意人,感动了每一个知道这个故事的人。</p><p class="ql-block">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心中有爱自然会生根发芽。我们善待动物,动物自然会善待我们。让我们行动起来,享受每一天,用自己的手和动物和他人一起创造更好的明天。</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爱与诚</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袁燕霞</b></p><p class="ql-block">初次认识八公是在影片里,认识了这只在小镇车站风雨无阻地准时等待一个爱它却永远不会回来的人的秋田犬,这一等便是十年。十年,对于人类七八十年的生命历程里,虽不是全部,但也是举足轻重的;对于狗,那更是它的一生。巧合的是我与八公的重遇也在十年后,期间,曾多次地想重看电影、翻阅文本,但种种原因,最后不了了之。感谢这次的读书分享会,让我终于没有了托辞。《忠犬八公》,一个诠释爱与忠诚的故事,细腻且诗意却又不矫情的文笔,自然而然地使读者为八公与上野先生的温情感动落泪,且文字较之电影,字里行间更能留给我们思考的空间。</p><p class="ql-block">八公对上野教授的十年,超越了物种界限的等待。也许我们难以理解。毕竟在现今时代,哪怕是再小的约定,大部人都不一定能做得到信守,而这只小小的动物却做到了。然而只要我们了解上野教授与八公他们一年多的点滴相处,我们不难理解与发现——等待源于爱,爱造就忠诚。</p><p class="ql-block">在小八还只有几个月大的时候,是上野教授将在寒冷黑暗中长途奔波的小八裹进了怀里,给予极大的安全感与温暖。也许就是那一刻,小八已经暗暗地认定了上野教授,要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这个文雅的小老头。于是乎,才有了每天准时陪伴上野上班的身影;有了一到五点一刻,便像火箭一般冲到车站等待上野下车的使命。上野教授不仅细心地照顾它的起居饮食,更是平等地对待小八,似乎在上野教授眼中,小八它不是动物,而是自己的儿子。每日清晨做的第一件事便是给小八倒热牛奶,把自己即便是地震来了也改变不了的喝茶习惯中断了;像父子般到公园散步,说说街坊的闲话家常,给小八普及蝴蝶、银杏叶、星星等知识;当知道自己的女婿积医生对动物敏感时,心里漾起的窃喜溢于言表……他们一人一狗的温馨、腻歪的生活,羡煞旁人,就连亲近的家人也“怨声载道”。</p><p class="ql-block">正是他们一年多的点点滴滴情谊所建立的心灵相通,让小八在上野教授临终那日产生了不安和异常,那也是小八和上野间第一次出现不愉快。没能劝住主人离去的脚步,那就默默陪伴主人最后一路。在这个离别的车站,小八不像往常那般快乐,它悲伤地望着上野教授离去的背影、远去的火车,足足半个小时,然后回家。这天是它最不踏实的一天,最漫长的一天,我想它一定在焦急地等待五点一刻的来临。只不过,它没等到。它在还不到五点的时候冲出家门,奔向车站,这是一只狗的直觉,它在逃离,它不愿意听到和相信在它离开家门后,电话里上野教授病逝的不幸消息。</p><p class="ql-block">小八了解它的上野教授不是一个随便许诺的人,也不是一个轻易失信的人。因而在小八的世界里它更愿意相信上野教授他不是离世了,他只是因为某些事情耽搁了,他终究会按照约定回来的,带着它一起过着属于他们的快乐时光。它不想在未来的某一天,教授回来时,看不到它时的失望。从此,它守着那天车站离别时,上野教授与它的最后约定:“就在这儿等着我啊,像以前一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等候,就像每天都是新的一天一样,带着希望去等待。这种等待充满着感激和爱,灌注着希望和不屈不挠的忠诚。</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当电影遇到书</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读《忠犬八公》有感</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吴丹</b></p><p class="ql-block">《忠犬八公》叙述了发生在日本的一个真实故事:秋田犬八公用整整10年的时间在涩谷站等候主人上野英三郎教授回来的故事,曾两次被拍摄成电影——1987年日本版的《忠犬八公物语》和2009年美国版的《忠犬八公的故事》,感人至深,催人泪下。西班牙作家路易斯·普拉茨在两部影片的基础上创作了此书。这是一本关于等待,关于爱,关于忠诚的经典故事。</p><p class="ql-block">几年前在好友的推荐下看了这部感人至深的电影《忠犬八公的故事》,为了重温,前几日我又再看了一次,正如大家所说的:“逢看必流泪”啊!电影更加直观的让我感受到人与狗之间的那种至深的感情,很多画面深深地刻在我的脑海中久久不能抹去,尤其看到小八十年如一日风雨无阻的在车站口等待主人时的画面,真的是直戳内心深处的感动。我相信有养过小动物的人都会产生共鸣。最喜欢影片的配乐,恰到好处。配合这画面像是在诉说,也像是在哭泣,还有影片的色调,每次从八公的视角看周围的景物,总是黑白色,好像代表着八公眼里的世界是那样的纯洁简单。它只知道怎样忠诚于一个人,一只狗比许多人更加懂得承诺的意义。</p><p class="ql-block">有幸在名师工作室“芳香园”的带领下阅读这本书——《忠犬八公》,内心是欣喜的、激动的、无以言表的,一直就很想看这本书,刚好借此机会一睹为快。</p><p class="ql-block">当拿到书籍时,小八再一次闯入我的视线。一部电影,一本书籍,一刻震撼,一种永恒,一滴眼泪。我寻回了那种原始而真诚的感觉,我流泪了,不是哭泣,是为了纪念小八。 封面呈现着这样一句话:等待,是为了永不忘记爱我的人。它等待,是为了主人的那份恩情,它留在了原地,春去秋来。它相信它的主人会回来,可是它不知道主人的心永远的陪伴在它的身边。长长的铁轨延伸向世界的另一边,它试着远眺,试着寻找,它想看到世界的那一头主人丢起那颗小球对它说:“小八,快去,捡回来!”</p><p class="ql-block">岁月匆匆如风划破它的眼角,留下饱含期待的泪,它累了,倒在了雪地上,不能闭上眼睛,但是,它确实是累了……</p><p class="ql-block">故事告诫我们要珍惜身边所拥有的,同时,也揭露了人世的悲哀。我们本来都拥有的,我们去都要狠心的抛弃,那一刻,我想此刻能陪在小八的身边,细数那节节的车厢,就那样静静的等待主人的归来。而我深深地知道,我等待的不只是它的主人,还有那渐去渐远的,那本该留在我们身边的真情,那本该时常挂在你我嘴边的问候!</p><p class="ql-block">天若有情,请留住人间的真情与美好!&nbsp;</p><p class="ql-block">天若有情,请别让物质的享受蒙蔽的双眼!</p><p class="ql-block">天若有情,让你我重温那一刻属于我们的感动!</p> <p class="ql-block">爱,在静默的时光中涌流不息。八公沉默的等待,在我们心中轰然作响——它尽其一生,感恩哪怕短暂的相伴。论智商和思维能力,八公远远不如人类。但它的高贵品质——忠诚、爱和坚守,却令人类对它产生了无限敬意。而这种震撼,直指人心。引发了我们的思考——关于人性,关于爱,关于执着,关于坚守,关于生命的意义......</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有一种精神,来自于阅读,</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在阅读中我们见证每个生命的成长;</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有一种力量,源自于阅读,</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在阅读中我们站在大师的肩膀上前行;</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有一种智慧,承载于阅读,妙悟方明;</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有一种理想,寄托于阅读,源远流长。</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绿山墙的安妮》讲述了纯真善良、热爱生活的女主人公小安妮,自幼失去父母,11岁时被绿山墙的马修和马瑞拉兄妹领养,但她个性鲜明,富于幻想,而且自尊自强,凭借自己的刻苦勤奋,不但得到领养人的喜爱,也赢得了老师和同学的尊重和友谊。</p><p class="ql-block">成长和梦想是全书的主题,作者以安妮的故事告诉人们:只要胸怀梦想,不懈努力,生活就会丰富多彩,生命就会美丽多姿。</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读完一本好书,第二小组的四位老师分别从创作、梦想、亲情、成长等方面畅谈自己的所感所悟。</p> <p class="ql-block">蔡睿媛老师读过很多的儿童文学作品。她觉得这部小说是露西蒙哥马利所著“安妮系列小说”的第一部,也是最成功的一部!这部小说文笔清新雅致,描写细腻真实,风格轻松诙谐,语言虽简练纯朴,但却感人,吸引人,触动人。世界文学大师马克·吐温,把它同著名的儿童文写作品《爱丽丝漫游奇境》相提并论,并评价说:“安妮是继不朽的爱丽斯之后最令人感动和喜爱的儿童形象”。《绿山墙的安妮》被译成三十多种文字在许多国家出版,发行量达八百多万册。而主人公安妮生活的地方——爱德华王子岛的绿山墙农舍,一直是加拿大一个闻名遐迩的景点。纵观这部小说,我们会发现作者成功之处不仅仅是向我们塑造了安妮这个人物形象,还有就是大量的细腻而又契合时宜的环境描写。而这部小说中关于绿山墙农舍附近大量的自然景色描写也都大有深意。这些景色描写或为文明遐迩的景点做宣传,或作为故事的切入点,或为了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或作为时间变化的引线。</p><p class="ql-block">难怪来华访问的加拿大贵宾,谈起这部小说时往往精神亢奋,眼睛闪光,把他视为自己的光荣和骄傲,一部小说产生这样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在文学史上是并不多见的现象!</p> <p class="ql-block">从梦想的角度,张愉老师被安妮热情、纯真、坚韧和坦诚面对生活中的困苦与磨难,以乐观开朗的人生观去追求人世间比金钱财富、名誉地位更宝贵的东西的品质所打动。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也应该保持内心当中的梦想,坚守生活中的一束光。安妮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所有美好的事物,始终乐观而执著地奋斗进取、追求理想、实现抱负。身边每个人都受到她的感染,因为热爱,因为梦想,因为希望,因为追求,生活变得更加和谐、快乐、美好。</p><p class="ql-block">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梦想,特别是在你失望,沮丧时候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安妮总能给我们带来希望,希望安妮的乐观一直感染着我,照亮我前行的路!</p> <p class="ql-block">周锐文:正如马克吐温对这本书的评价: "安妮是继爱丽丝后最令人感动和挚爱的儿童形象,从来没有人能把童年生活描绘得如此甜美可爱"。</p><p class="ql-block">安妮的系列小说中,这个超棒的姑娘也终将收货美好的爱情,安妮和基尔伯特·布莱斯这对欢喜冤家终将美美满满。</p><p class="ql-block">印象最深的是她和马修马莉拉之间涌动的亲情。她是被丢弃的瘦弱的长着雀斑的女孩,马修和马莉拉希的收养给安妮生活带来了莫大的变化,安妮的到来给这个家注入了无限活力。心地善良、性格内敛的马修常常被安妮逗笑,也默默给予安妮最好的东西,无论是爱还是他所能及的物质。马莉拉则对安妮有着比较严格的要求,要求她做个比较淑女型的孩子,在严格要求的同时也用爱呵护安妮的成长。</p><p class="ql-block">后来,因为马修的逝世,她为了陪伴寂寞的玛莉拉放弃了自己的理想。这浓浓的亲情着实让人感动。</p><p class="ql-block">在孤院的她没有任何朋友,但她的她可以坚持不为自己的失言给冒犯自己的琳达夫人道歉,却又可以为了朋友黛安娜匆匆跑去想约瑟芬姑婆解释关于“跳床风波”的事。安妮就是一个这样执着又倔强的人,同时也收获了真挚的友情。</p><p class="ql-block">此时,我只想起书中的这么一段话:</p><p class="ql-block">尽管自己的天地被迫缩小了,可是,纵然她脚下的道路是狭窄的,出现了曲折,但她坚信恬静的幸福之花仍会一路开放。努力学习、勤奋工作会使人感到充实,拥有志同道合的伙伴会使人感到喜悦,胸怀大志会使人奋发上进,这些都是她所拥有的最宝贵的财富。并且任何东西也无法夺走她与生俱来的丰富想象力以及理想的梦幻世界。无论前方的道路有多么崎岖,充满了荆棘,可是,总是会峰回路转。</p> <p class="ql-block">从成长的角度来说,程江萍老师读出女孩可以不漂亮,但是她们必须有颗纯洁、善良的赤子之心。安妮天真、活泼、聪明、顽皮、善言又倔强。始终不去抱怨命运的不公,她总能投过生活的夹缝发现美好 ,每一个女孩都应该向安妮学习,学习那种执着,那种纯洁,拥有着一颗洁白无暇的心灵。在当今社会里,似乎比较困难,人与人之间的距离、隔阂似乎越来越远了,虽然有很多人竭力去帮助别人,用温暖来融化这个世界。如果我们像安妮一样,把友情和亲情以及那些美好的东西看得如此重要,在成长的过程中不忘初心,始终保持一颗赤子之心,也许世间会变得更加美好。</p><p class="ql-block">最能致远是书香,读书是一种最自然的生命状态,也是一种高贵至美的人生境界。作为一名教师,既要传道授业又要解惑,这就决定了教师必须是一个读书人,在读书中开拓视野,丰富知识,增长智慧。</p> <p class="ql-block">美国作家马克·吐温曾评价:“安妮是继不朽的爱丽丝之后最令人感动和喜爱的儿童形象。”学者周国平说:“安妮拥有两种极其宝贵的财富,一是对生活的惊奇感;二是充满乐观精神的想象力。”在每个成年人的世界里,都曾住着一个安妮。</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掀开被历史尘封的过往,</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有多少文人墨客将家国情怀写入诗词,</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有多少多情之人将悲欢离合倾注于一字一句,又有多少人将满腹情思寄予春花秋月。</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因为那些灿若星河的经典诗文,</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我们才得以鉴古论今;</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因为那些经久不衰的佳句名篇,</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我们才能与古人对话。</p> <p class="ql-block">《李煜词传》以李后主流传于世的诗词作为切入点,通过三十余首最为脍炙人口、广泛流传于世的诗词,用散文体小说的创作方式,演绎其至情至性、充满悲欢离合的传奇人生。</p> <p class="ql-block">此书以词为经抒写了南唐后主李煜跌宕起伏的一生,为读者展现了李煜其人、其词、其性、其情。李煜是南唐的亡国之君,一生挣扎于束缚与自由、赤子与权谋之间。该书直抵人物内心,用感性柔婉的笔调,呈现了后主早期轻灵婉约的忧伤、任情任性的奢纵,降宋后人间天上的诡异命运、沧海桑田的无常巨变。是集词和人物生平于一体的传记。</p> 读后感分享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流水落花春去也</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读《李煜词传》有感&nbsp;</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吴娟</b></p><p class="ql-block">“人生自有诗意,诗意岁岁相期”。诗词陪伴着一代代文人走过烟雨江南,跋涉烽燧塞外,看春华秋实,听云动风来。从王到囚,愁思百结;以词为命,以泪书情。一代君王,千古词帝——李煜又将留给我们多少唏嘘?</p><p class="ql-block">人的一生,如果有幸,注定会遇到两个人,一个温暖了岁月,一个惊艳了时光。作为一个君王,李煜是不幸的。作为一个情人,李煜是有幸的。温暖了岁月和惊艳了时光的两个女子,他都有幸拥有了。这便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女人:大周后和小周后。</p><p class="ql-block">公元954年,17岁的李煜被封为吴王,同一年,娶了司徒周宗18岁的长女周娥皇为妃。娥皇貌美、贤良,不是平常的世俗女子。她通晓史书,能歌舞,能弹奏悠扬的琵琶,让李煜十分动容。她陪他一起赏读书画,一起弹琴起舞。而他便用一阙阙词,锁住一段段幸福的时光。</p><p class="ql-block">云一緺,玉一梭,澹澹衫儿薄薄罗。轻颦双黛螺。</p><p class="ql-block">秋风多,雨相和,帘外芭蕉三两窠。夜长人奈何?</p><p class="ql-block">—《长相思)</p><p class="ql-block">两情相悦的爱情是如此美妙,相爱的两个人一时一刻都不愿分开。有一次,李煜远行归来,发现娥皇因他的离开而伤心憔悴,感到满心懊悔,于是填了一首《谢新恩》:</p><p class="ql-block">樱花落尽阶前月,象床愁倚薰笼。远似去年今日,恨还同。</p><p class="ql-block">双鬓不整云憔悴,泪沾红抹胸。何处相思苦?纱窗醉梦中。</p><p class="ql-block">而娥皇暂时离开的时候,李煜也会陷入思念中不能自拔。在无边的惆怅中,他写下了千古名篇《长相思》:</p><p class="ql-block">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p><p class="ql-block">菊花开,菊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p><p class="ql-block">越是美好的事物越是转瞬即逝。李煜与娥皇成婚十年后,也就是李煜登基的第四年,娥皇突然身染重病。娥皇的母亲和妹妹嘉敏因此来到了宫中,本来是想给娥皇以抚慰的小妹,却成了李煜绝望当中的救赎。</p><p class="ql-block">周嘉敏同姐姐一样貌美,甚至比姐姐还美。她如同一朵刚出水的芙蓉,清纯、娇羞。她的美,让李煜开始沉沦了。李煜写的一首《菩萨蛮》,记下了两人幽会时的情景。</p><p class="ql-block">花明月暗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p><p class="ql-block">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p><p class="ql-block">李煜和小妹嘉敏的事情终被娥皇知晓。面对爱情和亲情的双重背叛,娥皇与李煜四岁的小儿子又因意外突然过世,双重打击使娥皇病势更加沉重,不仅便香消玉损。</p><p class="ql-block">娥皇的离去给了李煜沉痛的打击,回想两人十年来的欢娱时光,不禁又难过又悔恨。一篇篇追思亡妻的文章、诗词,也由心而生,如这首:</p><p class="ql-block">秦楼不见吹箫女,空余上苑风光。粉英金蕊自低昂。东风恼我,才发一衿香。</p><p class="ql-block">琼窗梦醒留残日,当年得恨何长!碧阑干外映垂杨。暂时相见,如梦懒思量。</p><p class="ql-block">古有舜帝,娥皇女英姐妹相伴,现在李煜亦然。大周后去世三年后,他册封了她的妹妹为后,成为小周后。小周后早就仰慕李煜才情,故此婚后一如姐姐般,与李煜琴瑟和鸣,恩恩爱爱。直到金陵失守,双双被掳,依然执手相依,相互温暖。</p><p class="ql-block">公元978年(太平兴国三年),李煜最后因写《虞美人》而被宋太宗用牵机毒杀。牵机药一说是中药马钱子,服后破坏中枢神经系统,全身抽搐,头脚缩在一起,状极痛苦。李煜眼泪汪汪,死在了惊恐万状的小周后怀里,离开了这个爱恨情仇的世界。他死后不久,小周后悲不自胜,亦卒。</p><p class="ql-block">惊艳了岁月的女人,最终温暖了时光。而他一生中最爱的两个女人,竟无一能够善终。</p><p class="ql-block">天教心愿与身违,奈何生于帝王家。如果李煜生在普通的官宦之家,或许他会成为一位风流倜傥的才子,寻得佳偶,觅一段良缘,余生共流年。李煜一生,像一首词。上阕香艳软浓、旖旎秀丽;下阙情真意切、深沉悲怆。</p><p class="ql-block">他的一生,悲苦相交,作为君主,他丢了国家,是罪人,作为词人,他写出了名传千古的词,但他终其一生也没有做成自己。</p><p class="ql-block">也许人生就是一场梦,我们都在梦里。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流水落花词中味</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李煜词传》读书随笔 </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裴丽明</b></p><p class="ql-block">小楼上,斜倚栏杆,手捧清茶一盏,赏花吟诗,在我看来,是多么闲适!可对于李煜,那是别有一番滋味。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读《李煜词传·梦里不知身是客》,品其在遭遇沧海桑田的无常巨变之后的词作,花、草、月、风、水等寻常之物更添了几许不寻常之况味。</p><p class="ql-block">在此,单与大家讨论“落花”与“流水”,并非随意为之,而是二者多次出现在李煜的词中。“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p><p class="ql-block">那么他频繁地使用落花和流水,是什么意思呢?先说“落花”。花是美好的东西,落花则表示美好的东西的逝去,人见之,不免伤感。但也有人认为,花开花谢乃四季轮回之常象,无需伤感,只叹时光流逝。唐代陆龟蒙的《惜花》:“人寿期满百,花开唯一春。其间风雨至,旦夕旋为尘。若使花解愁,愁于看花人。”试想李煜看着那些美的花儿,难免不想起那如花般的美人儿,想起他与大周后、小周后之间的爱情,想起“绣床斜凭娇无那,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可这些他曾拥有的美好已经逝去,如那花儿谢了般。</p><p class="ql-block">把一切逝去,无法挽回,表达得更彻底的景物就是“流水”了。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流水所带给人们的时间一去不复返的感觉,从孔子一直到李煜这儿,更添了几许不舍。眼看着过去的一幕幕在眼前浮现,又渐渐消逝,他伸出手,想紧紧抓住,终只能空攥着拳头,叹一声:“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p><p class="ql-block">李煜,如果作为词人,不仅留下了他那剪不断理还乱的愁绪,对过去的长恨,还有他那词帝的才情。本以为帝王笔下,就算是景物也与凡间不同。可恰恰最打动人心的,是落花和流水这般寻常之物,千百年亘古未变之景,无论帝王将相还是老百姓都能轻易看到的。所以,花还是那花,水还是那水,花顾着自个儿开、落,水顾着往前流。只因看的人不同,看的人心境不同,落花流水皆有情意了!老子《道德经》中有:“万物之始,大道至简,衍化至繁”。大概可以作为印证吧。</p><p class="ql-block">捧一碗清茶,品词中真味。落花流水,花非花,水非水。有了经历,自能体会。</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一江春水千古愁</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李煜词传》读后感</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汤丽芸</b></p><p class="ql-block">李煜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文人。他的书法自成一家,被誉为“金错刀”;在音乐方面,他所创作的乐曲,流行甚广;在绘画方面,“远过常流,高出意外”,活脱脱的一个全才。而他对词的创作,更是达到了一个高峰。千百年来,人们对李煜的印象,大多定格于他是一位文采出众的“词宗”;然而正史中的李煜,却是一个平庸懦弱的末代君主。</p><p class="ql-block">纵观李煜的一生,不难看出,他是及其不幸的。生于皇室,长于皇室,却无心帝位,只想自由自在地生活。然事与愿违,最不想当皇帝的他却成为了一国之主。从此他的身后就多了一国的百姓。那时的南唐,秦淮笙歌,宫灯摇曳,虽已摇摇欲坠,仍地拥千里势,立于东南一隅。不曾想,短短十年间,南唐对宋称臣,李煜也将自己的称呼改为江南国主。他曾拿出帝王的一身气魄,也曾现在金陵城楼高声呐喊,号召他的子民保家卫国,他信誓旦旦要与金陵城共存亡。他食言了。由于他的软弱,他妥协了,连与赵宋一战的勇气都没有,未战先败。这就注定了南唐的灭亡。所以他不是一个合格的君主。如果当时他能带领南唐将士们奋起反抗,结局是不是会不一样呢?又或许是他心中有悲天悯人的情怀,害怕战争伤害了无辜的百姓?</p><p class="ql-block">我不得而知。</p><p class="ql-block">作为一个亡国君主,他也逃不了一死的命运。谁能想到流传千古的《虞美人》竟是李煜的绝笔呢?</p><p class="ql-block">可悲!可叹!</p><p class="ql-block">时光永是流驶。千百年后的今天,谁争了霸,早已湮没在历史的尘封中。但不可否认的是李煜感人至深的词赋,在文学的大海中,却依旧熠熠生辉。</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梦里不知身是客</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读《李煜词传》有感</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周曼</b></p><p class="ql-block">南唐后主李煜,李煜的人生际遇毫无疑问是极度不幸的,他生在帝王之家,还又偏逢乱世。他尚未继位之时,南唐就已经是“风中飘絮,雨中浮萍”。但是,他的身份与性格的错位,再加上悲惨的人生际遇,却越发促生了他的创作欲望,提升了他的艺术造诣。</p><p class="ql-block"><i>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nbsp;&nbsp;&nbsp;&nbsp;</i></p><p class="ql-block"><i>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i></p><p class="ql-block"><i>《浪淘沙令》李煜</i></p><p class="ql-block">金陵城是一个梦,也是一座笼。在梦中,他手执美酒,浅吟低唱,他向往自由。他沉醉梦中,不愿醒来。他生于帝王之家,却爱吟诗作画。虽有帝王之像,却无帝王之志。他的向往是:隐归山水,一壶酒,一叶舟,一钓钩,足矣。那时的南唐,秦淮笙歌,虽以摇摇欲坠,但仍坐拥千里势,立于东南一隅。他只想做一个悠然闲行的隐者,“炉开小火深回暖,沟引新流几曲声”,他只想当深山里悠然闲行的老翁,在茂林修竹中筑一方小炉,拄着杖,闲吟徐啸。面对这个命中注定的皇位,李煜并没有做好准备,他在《浣溪沙》中写到“天教心愿与身违”。一个别有根芽的人却偏要置身于俗世的烟火富贵中,一种悖谬,一种错置。一个没有一点政治细胞的人,却要被放到最残酷的政治格局之中。</p><p class="ql-block">不曾想,短短十年间,南唐对宋称臣,李煜也将自己的称呼改为江南国主。他曾拿出帝王的一身气魄,也曾现在金陵城楼高声呐喊,号召他的子民保家卫国,他信誓旦旦要与金陵城共存亡。他食言了。皖口之战的火势,使十五万水师归为一炬,金陵也成为了瓮中之鳖。</p><p class="ql-block">本是多情之人,奈何要坐在那个孤独的位置上,手中的不是作词之笔却是王权。金陵城被宋军攻陷,从坐拥江山的帝王到一无所有的阶下囚,只消刹那光阴。他的词,也从最开始的风格绮丽,转变为后来的泣血绝唱。那首“问君能有几多愁”的《虞美人》,那首“梦里不知身是客”的《浪淘沙令》,那些让人看了一眼便无法忘怀的词句,字字透着他的亡国之恨。他感慨物是人非,感慨一梦浮生,他丝毫未曾掩饰的故国之思,引来了宋太宗的报复之心。在李煜四十二岁生辰那天,宋太宗送来的,是一盏鸩酒。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再多的恨,都随着那杯毒酒,那抔黄土,那座坟冢,静静地消散了。流于世间的是他那一首首世间绝唱,是后世对他千古词帝的赞颂与惋惜。</p><p class="ql-block">“梦里不知身是客”,梦醒了,人走了,词不会走,情亦不会走。</p> <p class="ql-block">我思昧昧最神伤,予季归来更断肠。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他错为君王,却以“千古词帝”之殇,留给后世最真实的疼痛。打开书本,品味天籁之词和人生悲歌,感受李煜充满悲欢离合的传奇人生。</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一本好书,像一杯清甜的茶</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涤荡干渴的心灵</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一本好书,像一场无私的雨</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滋润干涸的心田</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一本好书,像一盏明亮的灯</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照亮前进的道路</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一本好书,像一缕温暖的阳光</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留下一生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活动虽止</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但读书的脚步永不停止</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读书如雁</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飞过千山万水、天南海北</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读书如风</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掠过古今中外、浩渺星辰</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让我们捧起书本</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享受一抹书香......</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编辑:吴娟</p><p class="ql-block">文字:吴娟、敖余琴、陈佳艳、程江萍</p><p class="ql-block">供稿:“芳香园”全体成员</p><p class="ql-block">审核:张园香、艾芳菲</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