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份(第一周)燎原队家长读书笔记

紫花藤

考核 读书笔记 <p class="ql-block">张凤美</p><p class="ql-block">毛泽东选集</p> <p class="ql-block">第二次启蒙</p> <p class="ql-block">展长峰</p><p class="ql-block">毛泽东选集</p> <p class="ql-block">李平</p><p class="ql-block">第二次启蒙</p> <p class="ql-block">经济学原理</p> <p class="ql-block">尹超</p><p class="ql-block">读书与做人</p> <p class="ql-block">胡适精选集</p> <p class="ql-block">史记</p> <p class="ql-block">陈梅立</p><p class="ql-block">资治通鉴</p> <p class="ql-block">梁波</p><p class="ql-block">第二次启蒙</p> <p class="ql-block">李法财</p><p class="ql-block">管理的实践</p> <p class="ql-block">张文建</p><p class="ql-block">周易</p> <p class="ql-block">李兆会</p><p class="ql-block">史记</p> 随笔 <p class="ql-block"> 为什么要调查农村</p><p class="ql-block"> 李兆会</p><p class="ql-block"> 最近给孩子们布置了一篇文章《我看到的农村》,是想让孩子们根据最近几年到农村卖春联、进行入户调查等活动,形成他们系统性的农村方面的报告。结合自己的体验,谈一下调查了解农村的必要性。</p><p class="ql-block"> 1、文化之根。调查农村就是了解中华民族的根,中华民族是植根于土地上繁殖生息了几千年的伟大民族,尤其是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独特的农耕文化是我们一切思想的基础。以耕做为基础的农业,以家庭为基础的劳动单位,形成了稳定的村落,这就是中国的农业、农民和农村,每一个地方的村落都各具特色,像福建的土楼、安徽的青砖黛瓦、山西的大院等等,有很深的文化底蕴和内含,值得我们去研究、去学习,从中汲取文化营养。我们周边,也参观了较有特色的麻子峪、朝阳庄、南崖村等。通过一些老屋、古树、小庙、祠堂、古井,我们可以追忆先辈的信仰、追求和奋斗,走进这里,更能深刻体会脚踏实地。</p><p class="ql-block"> 2、幸福之本。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粮食连年丰收,粮食安全逐渐被人们所忽略,就连农民农中也不再存粮,人们都认为只要有钞票,就能买到粮食,其实这种观点是非常错误的。尤其是国家外部环境发生变化、出现疫情、灾情的时候,我们的粮食安全是很脆弱的。我们的国情是人多、耕地少,我们人均耕地数量仅是世界平均仅为1.46亩,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我们用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22%的人口,耕地是我们这个国家最宝贵的资源,粮食安全是国家最根本的安全,中央非常清醒的认知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多次表示中国人要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而且碗要装我们自己的粮食,要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严防耕地“非农化、非粮化”。从国家层面来讲,中国人不挨饿,仅仅是最近三四十年的事,解决挨饿问题一直是中国历朝历代的核心问题。记得小时候,跟着祖父母、父母下地干活,那时的机械化程度很低,基本全是体力活,尽管很累,但丰收的喜悦,存粮的笑容,至今记忆犹新。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一代,调查了解农业问题,认识中国的基本国情是认识整个世界的前提,才能找准奋斗方向。</p><p class="ql-block"> 3、发展之基。十四五规划提出,要优化发展农业、一二三产业整合发展。多年来,农业一直是中国发展的基石,在城乡二元结构的进程中,农业一直处于牺牲奉献的地位,农村就像中国的海绵,吸纳着很多城市解决不了的困难。目前,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二三产业支持带动第一产业发展,是当前需要解决好的根本任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序幕已经拉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二十字方针已确立,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振兴的布局已擘划。乡村振兴的战略布局与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吻合。这是国家战略,也应该是青年一代关心、关注的领域,也是值得为之奋斗的事业。</p><p class="ql-block"> 2021年2月7日</p> <p class="ql-block"> 《四世同堂》读后感</p><p class="ql-block"> 尹 超</p><p class="ql-block"> 利用十几天的时间,读完了老舍先生的杰作《四世同堂》,书中生动再现了血雨腥风年代里的老北平城中小羊圈胡同人的生活。人们在灾难面前显出了众生相:趋炎附势、随波逐流的瑞丰和冠晓荷,热血斗士的钱默吟、和瑞全,忍辱负重的祁老人、天佑老人、瑞宣。</p><p class="ql-block"> 四世同堂反映了八年抗战中千千万万中国人民身上的磨难、屈辱、死亡、反抗斗争,体现了普通人在灾难面前做出的人生选择及思想和行动上变化。</p><p class="ql-block"> 祁老人受封建思想的影响,长期封闭保守的生活方式形成了狭隘的世界观,见识短浅,墨守成规,易于满足。在世道发生变化时,没有新的解决办法,只是运用过时的传统做法去应对。在血的教训下,实现意识觉醒,勇敢反抗敌人的压迫。</p><p class="ql-block"> 瑞宣作为“四世同堂”的三代长孙,虽然接受了西洋文化新式教育的洗礼,但是身上背负沉重的家庭责任,在国家处在危亡关头时,既想尽孝,又想尽忠,只得在不能两全的境地中优柔寡断,苦闷不已。在父亲惨死的打击下,和自己无缘无故的被捕,他走出了自己的内疚,经过惶惑、偷生,从矛盾、苦闷中得到解脱,走上了反抗敌人侵略的斗争之路,实现了个人价值的突破。</p><p class="ql-block"> 瑞全是一个受新思想指引的、有血性的大学生。他不满足于麻木、死气沉沉的生活,逃出北平参加抗日活动,后又回到北平鼓动更多的人参加到抗日的行列中来。</p><p class="ql-block"> 钱默吟骨子里散发着中国文人的骨气。当外敌入侵时,奋起反抗,以儿子抗日为荣,在被汉奸出卖抓进监狱经受残酷折磨后,更加坚定了反抗的信念。他不顾年高体弱,到处鼓吹反抗,带动了一批人远离迷茫,走向反抗之路。</p><p class="ql-block"> 当前中国正处于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期,国际、国内形势发生大变革的时期,面对改革我们怎么办?是顺应国家改革大势积极求变还是随波逐流保守顺从?国家已发出教育评价改革的号令,我们要提前做好应对改革的准备工作,“高筑墙,广积粮”在基础教育阶段做好广阔的知识储备,顺应发展兴趣特长方向,在高、精、尖学科领域发挥引领作用。</p><p class="ql-block"> 2021年2月7日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