搓鱼鱼

圆钵钵

<p class="ql-block">  细看一只手搓五根,两手同时搓,图上的忻州女孩能到如此根数,足见心灵手巧。搓鱼鱼是技术活,十个小高粱面团,放在案板,用手掌均匀发力,向前延伸,要搓出至少一尺长,从案板两端上下,同时相向相遇又反向,有时停下一只手先搓,另外一只手从鱼鱼中间对折提起,码放成一堆,一手也很快搓好。</p><p class="ql-block"> 搓鱼鱼真像是忻州女人在弹钢琴,至少不差于弹钢琴。毕竟平均每根手指一根,从手掌均匀搓出来,这需要多大了细心,控制好两手的发力,从容不迫,熟练有加。</p><p class="ql-block"> 照片上的女子,该是当时的年轻漂亮的姑娘,心灵手巧的露了一手搓鱼鱼的绝活。你看她烫了头发,站在土炕前,两手在案板上来回搓动,保持上身不动,又系着围裙,怕沾上面奤,足见干净利落。</p><p class="ql-block"> 如今的搓鱼鱼,已经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吧。要不然吃鱼鱼的人越来越少,搓鱼鱼的人也越来越少,回想搓鱼鱼的情景,只有母亲四根四根的搓着,虽然瘦小的手,放不下太多的高粱面团,但是搓起来两手并用的感觉依旧。就像弹钢琴一样,激情四射,手眼并用,一副劳作的场景。</p><p class="ql-block"> 岁月流逝,七零后已经年过五十,搓鱼鱼已经是饮食习惯的一部分,过去的在消失,如同禁止燃放的烟花,只剩下怀念。生活饮食,也伴随物质丰富少了一些传统。快餐店、包子铺、饺子馆、焖面锅、拉面馆等面点食堂,丰富多彩的饮食习惯,繁荣着一个时代。</p><p class="ql-block"> 本地人说:日本人吃高粱面——没法子。据说抗战后期,据守的日军供应不足,只能吃本地人的高粱面。大概是说,吃不惯也得吃。糟蹋了本地人喜欢的高粱面鱼鱼。高粱面在忻州人手中变成美味,这才是劳动人民的智慧。</p><p class="ql-block"> 为勤劳勇敢的忻州人民点赞!鱼鱼搓得好。</p> <p class="ql-block">忻州蒸肉</p> <p class="ql-block">忻州花糕枣山</p> <p class="ql-block">红面察察</p> <p class="ql-block">鱼鱼</p> <p class="ql-block">红面有的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