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铜镜是中国古代常见的日用器具,传世和出土数量极多,构成了一个规模庞大、分布广泛的收藏门类。目前考古发现中国古代最早的铜镜出现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齐家文化,延续使用至明清时期,几乎贯穿整个中国古代历史。</p> <p class="ql-block">“吴郡张元公”神人禽兽纹铜镜 东汉</p> <p class="ql-block">双鸾狻猊纹葵式铜镜 唐</p> <p class="ql-block">瑞兽葡萄纹方形铜镜 唐</p> <p class="ql-block">从早期智人阶段到现代人出现,人类经历了漫长的演化过程。进入到新石器时代,各文化类型几乎都有不同质地的装饰品。当时的人们常常通过自然界平静的水面或容器静止的水面,也可能借助早期金属器光洁的表面映象,来满足不断增长的照面装扮的生活需求。</p> <p class="ql-block">蟠螭纹铜鉴 战国 1957年河南陕县后川出土</p><p class="ql-block">鉴的外形特点是腹部横面与口部为圆形,上腹壁较直,下腹壁圆曲内收成底。此铜鉴颈部敛、弧腹、圈足。外壁饰三周蟠螭纹带,纹带间和圈足上各有一道绳纹,近口处附一对兽首形环耳。鉴有陶质、青铜质,据推,人们将水注入鉴内后,可以利用平静的水面自视。</p> <p class="ql-block">新石器时代,甘肃齐家坪的先民们铸造了中国第一面铜镜,从此,铜镜如初生之日,在中华几千年文明的天空中,闪射出耀眼的光芒。齐家文化出土的圆形铜镜,已经具有后世铜镜的主要特征。</p> <p class="ql-block">重轮星芒纹铜镜 齐家文化 传甘肃临夏出土</p> <p class="ql-block">商代和西周时期的铜镜集中发现于河南安阳、陕西渭河流域、甘肃和青海交界处、新疆等地区,多为圆形,镜面平直或微凸,拱形钮,镜背装饰弦纹、星芒纹或叶脉纹等。</p> <p class="ql-block">弦纹铜镜 商代 1976年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p><p class="ql-block">此镜镜面微凸,镜背中央弓形钮,圆钮座,钮座外饰凸弦纹七周,弦纹间有放射状排列的短线。妇好是商王武丁的妻子,其去世后墓内随葬了4面铜镜。</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春秋时期的铜镜数量不多,延续商周时期的外形和结构,镜背开始裝饰简单的鸟兽纹。</span></p> <p class="ql-block">鸟兽纹铜镜 春秋时期 1957年河南三门峡上村岭虢国墓地出土</p><p class="ql-block">此镜圆形,镜背正中有两个平行的弓形钮。钮上饰一行走的鹿纹,抬头前伸,身躯细长。钮下为一飞鸟纹,昂首,右转。镜钮左、右各饰一变形虎纹,巨口大张,露出上、下两排利齿,短舌平伸。虎目圆睁鼓凸。身形健硕纵长,身上前后饰以圆涡纹。前、后肢抓地有力,各有四个利爪。长尾呈S形,下垂外卷。</p> <p class="ql-block">世界早期文明中的铜镜</p> <p class="ql-block">在公元前三千年至两千年,随着青铜冶炼技术的进步,铜镜陆续出现在古代埃及、两河流城、古希腊等文明的日常生活中。到公元前一世纪中期以前,钮式铜镜在亚欧大陆的多处文明地区使用,各个文明之间可能存在交流传播的途径。</p> <p class="ql-block">羽状纹铜镜 战国</p> <p class="ql-block">战国是中国古代社会大変革、大调整的时期。铜镜的铸造和使用兴盛起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工艺体系。这一时期的铜镜出土数量多,分布地域广泛。其形制多为圆形,一般采用主纹和地纹组合装饰手法,包括羽状纹铜镜、花叶纹铜镜、山字纹铜镜、禽兽纹铜镜、蟠螭纹铜镜等。</p> <p class="ql-block">武士斗兽纹铜镜 战国时期 1975年湖北云梦睡虎地出土</p><p class="ql-block">此镜圆形,镜背三弦钮,双层方形钮座。在钮座与窄平素绿之间,布置两组武士斗兽图像:第一组画面,刻画的是豹子飞身跃起与武士半蹲式的小心防御,两种形象呈现出强烈的对比。第二组画面,原本豹身向前、尾巴在后的形象,转变成了豹尾冲前、豹身向后回首张望的样子,武士的姿势未变。画面具有戏剧性。</p> <p class="ql-block">四山纹铜镜 战国 1950—1952年长沙陈家大山出土</p> <p class="ql-block">禽兽纹铜镜 战国</p> <p class="ql-block">三兽纹铜镜 战国</p> <p class="ql-block">蟠螭纹铜镜 战国</p> <p class="ql-block">汉代是中国古代大一统国家发展和现固的重要时期。我们的祖先汇集业已出现的文明因素而加以升华、光大,表现出非凡的创造力,使中华文明发展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铜镜在这一时期迅猛发展,不仅出土数量更多,出现全国性的铸镜中心,质量也有较大提高。其形制以圆形居多,镜背装饰突出主纹,铭文成为镜背装饰的一部分,装饰题材丰富,装饰结构复杂,包括草叶纹铜镜、星云纹铜镜、铭带纹铜镜、多乳禽兽纹铜镜、博局纹铜镜画像铜镜、龙虎纹铜镜等类型。</p> <p class="ql-block">神人禽兽纹铜镜 汉</p> <p class="ql-block">“见日之光”草叶纹铜镜 西汉</p><p class="ql-block">铭文释文:见日之光,长毋相忘。</p> <p class="ql-block">星云连弧纹铜镜 西汉</p> <p class="ql-block">“昭明”蟠螭纹铜镜 西汉</p> <p class="ql-block">“中国大宁”瑞兽博局纹金铜镜 西汉</p><p class="ql-block">1951-1952年湖南长沙伍家岭出士</p><p class="ql-block">此镜镜背鎏金,圆钮,柿蒂纹钮座,间饰兽首纹。外围双线方框。镜背纹饰由一周双线弦纹分为内外两区。方框外饰博局纹中的T形纹,间饰羽人、玄武、朱雀、瑞兽等。外区间饰朱雀、青龙、独角兽等瑞兽,有些瑞兽的头部已经延伸到内区。内外区瑞兽纹间饰云气纹。近缘饰短斜线纹一周。镜缘铸有五十二字铭文带一周,铭文表达了人民希望国家安宁,子孙昌盛的愿望。</p> <p class="ql-block">博局纹又名“规矩”或“TLV纹”镜,其主要特征是镜背纹饰中有L、V”的图形,以分隔镜背,一般认为源于战国以来六博戏中的博局,此类铜镜流行于西汉晚期和新朝时期。</p> <p class="ql-block">“新有善铜”四神博局铜镜 新朝</p> <p class="ql-block">“田氏作竟”七乳四神羽人瑞兽纹铜镜 东汉 1956年河南南阳百里奚村汉墓出土</p><p class="ql-block">此镜内区纹饰为七枚四叶座乳钉,其间分饰四神及羽人击铎、羽人跳丸、羽人抚琴、卧羊等纹饰。外区为白虎、玄武、青龙、三足乌、羽人、蛇等纹饰。外围短斜线纹一周。镜缘饰联珠纹及平雕青龙、白虎、朱雀、三足乌等姿态各异的瑞兽。镜铭中的“田氏”为镜工之名。</p> <p class="ql-block">“柏氏作”神人车马画像铜镜 东汉</p> <p class="ql-block">“周氏作竟”车马人物画像铜镜 东汉</p> <p class="ql-block">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由于社会动荡,铜镜制造业处于低谷期。当时的铜镜延续了汉代铜镜的形制和工艺,包括神兽纹铜镜、变形四叶纹铜镜等。</p> <p class="ql-block">四神瑞兽纹铜镜 三国——南朝</p> <p class="ql-block">变形四叶佛像对凤纹铜镜 三国时期 1975年湖北鄂钢五里墩工地出土</p><p class="ql-block">此镜钮座外围四瓣桃形叶纹将镜背纹饰分为四区。每区均饰相对站立的凤纹,双凤之间由下垂的多须球状区隔。四叶瓣内均饰佛像纹,其中三瓣各饰一尊坐佛,头上有圆形项光,端坐于龙虎莲花座上。另一瓣内正中饰一佛在莲花座上作半跏沉思状,身前跪一供养人,背后站立一胁侍弟子,手持曲柄伞。其外为单线勾勒的内向十六连弧纹圈,内饰龙虎、凤鸟等瑞兽纹。</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隋唐时期,社会生产进步,对外交流频繁,文化艺术昌盛,中国古代历史呈现出高度繁荣的新局面。这一时期铜镜造型多样,出现菱花、葵花样式。纹饰题材丰富,以动植物题材为主,还包括人物故事、诗文谚语等。铸造技术上也有较大发展,古代铜镜发展到一个新高峰。</p> <p class="ql-block">四神十二生肖纹铜镜 隋</p> <p class="ql-block">“淮南起照”神兽纹铜镜 隋——唐初</p> <p class="ql-block">宝相花纹银平脱葵式铜镜 唐 西安韦曲出土</p> <p class="ql-block">瑞兽孔雀葡萄纹铜 唐</p><p class="ql-block">瑞兽葡萄纹镜是盛唐典型样式,镜背由葡萄纹和珍奇异兽装饰。此件铜镜镜背为伏兽钮,略残,主装饰带由连珠纹圈带将纹饰分为内外两区。内区饰两组姿态不一的狮形瑞兽、尖暻长颈神禽和开屏孔雀,隙间配饰葡萄枝叶蔓实飞蝶等。外区为飞鸟、蜂蝶蜻蜓及葡萄蔓相间环绕,外绿饰卷草纹一周。</p> <p class="ql-block">桂树嫦娥纹铜镜 唐</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咏镜 骆宾王 (唐)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写月无芳桂,照日有花菱。</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不持光谢水,翻将影学冰。</p> <p class="ql-block">双鹤游龙月宫纹葵式铜镜 唐</p> <p class="ql-block">八卦纹铜镜 唐</p> <p class="ql-block">仙人驾鹤骑兽纹葵式铜镜 唐</p><p class="ql-block">此镜为八出葵花形,圆钮,内区饰四位驾鹤骑兽的仙人,外区葵花角隅内环列蜂蝶花枝。</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宝相花纹葵式铜镜 唐</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古镜歌 周匡物 (唐)</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轩辕铸镜谁将去,曾被良工泻金取。</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明月中心桂不生,轻冰面上菱初吐。</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蛟龙久无雷雨声,鸾凤空踏莓苔舞。</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欲向高台对晓开,不知谁是孤光主。</span></p> <p class="ql-block">蝶花鸟纹铜镜 唐</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双凤纹葵式铜镜 唐 1958年河南陕县湖滨区出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天汉新强”方形铜镜 五代十国·前蜀</p><p class="ql-block">铭文释文:天汉新强。天汉为前蜀的建立者王建的年号,年号仅年,即917年。</p> <p class="ql-block">公元10-14世纪,中国历史进入两宋政权与辽、西夏、金并立,到元朝一统天下的时期。尽管战争频繁,但各政权相互间的交流促进了民族融合,推动了社会经济、商业贸易的显著发展和文化艺术的高度繁荣。此时期,铜镜的实用功能更受关注,商品化趋势明显。由于各地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加之不同民族传统的融入,铜镜呈现出明显的地区特征,花鸟纹铜镜、双鱼纹铜镜、双龙双风纹铜镜、故事镜和各类铭文镜最具特点。</p> <p class="ql-block">四花纹亚字形铜镜 北宋</p> <p class="ql-block">双鱼纹葵式铜镜 宋</p> <p class="ql-block">仙人龟鹤纹菱式铜镜 宋</p> <p class="ql-block">龟鹤人物纹方形铜镜 宋</p> <p class="ql-block">海水双鱼纹铜镜 金</p><p class="ql-block">1976年黑龙江阿城出此镜镜形、圆钮,无钮座宽素平绿。镜背布满波浪起伏的水波纹。双鲤长须,张口,摆尾,环钮回游嬉戏,间有荷花、荷叶点缀,生动活泼。此镜形体大,质地厚重,在金代铜镜中尚不多见。</p> <p class="ql-block">双凤纹铜镜 金</p> <p class="ql-block">“禹城”花卉纹铜镜 金</p> <p class="ql-block">“兴安县”联珠花卉纹亚形镜 金</p> <p class="ql-block">王质观弈菱式铜镜 金</p> <p class="ql-block">达摩渡海纹菱式铜镜 金</p> <p class="ql-block">许由洗耳菱式铜镜 金</p> <p class="ql-block">“承安二年”吴牛喘月故事铜镜 金</p><p class="ql-block">吴牛喘月镜是金代人物故事镜中最常见的图案之一,主要流行于金世宗大定至金章宗昌、承安年间。此镜上部为天空,饰云托月,下部为波涛起伏的河水,洲上卧一牛,翘首望月。金代的“吴牛喘月”纹样还见于定窑、耀州窑生产的瓷器上。</p> <p class="ql-block">仙人观瀑纹铜镜 元</p> <p class="ql-block">洞天仙府纹铜镜 元</p> <p class="ql-block">双鹤流云纹铜镜 元</p> <p class="ql-block">双摩羯纹铜镜 元</p> <p class="ql-block">“至元四年”双龙纹铜镜 元</p> <p class="ql-block">明清时期,官方铜镜数量大,工艺要求高,民间铸镜也有很多。除了常见的花鸟故事题材外,此时期的铜镜多以不同数目的大字组成纹饰,字连续为吉语。明代隆庆以后,纪名、号铭镜盛行,纪名号铭后面常常有造、置、记等字样。</p> <p class="ql-block">“洪武”龙纹铜镜 明 </p> <p class="ql-block">云龙纹菱式铜镜 明</p><p class="ql-block">此镜为八出菱花形,鏡背素地。主体纹饰为一浮雕的蟠龙,绕钮而置,首尾相接,顾首,口对钮珠,大口张开作吞珠状,凶猛威严,具有典型的明代龙纹的特点。隙间饰以云纹。此镜制作规整,纹饰舒朗美观。</p> <p class="ql-block">花卉纹铜镜 明</p> <p class="ql-block">梅竹花卉纹葵形铜镜 明</p> <p class="ql-block">人物多宝纹铜镜 明</p> <p class="ql-block">凤穿牡丹纹铜镜 明</p> <p class="ql-block">“喜生贵子福寿双全”铜镜 明</p> <p class="ql-block">“黄家自造百寿团圆”铜镜 明</p> <p class="ql-block">婴戏纹铜镜 清代</p><p class="ql-block">此镜钮上铸“湖州薛晋侯自造”七字,窄卷边。镜背素地,饰婴戏图,以线雕技法刻画三十二个姿态各异的童子,题材多取自民俗风情,有五子夺魁、三重三元、榴开百子、围桌识字、敬奉如意等,间饰花草、山石、灵芝等纹饰。婴戏图表达了对子孙满堂、幸福吉祥的美好向往。</p> <p class="ql-block">黄花梨镜座 清</p> <p class="ql-block">中国的金属铸造工艺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晚期。先民们很早就掌握了铜镜铸造和加工技术的基本流程,并在不同时期制作出使用特殊技术和材料的特种工艺镜。铜镜最初由官方机构监督铸造,而民间手工作坊的陆续出现,则推动了铜镜作为一般商品在市场的广泛流通。铸镜中心和类似商标的镜铭的出现显示了铜镜流通的市场化程度。</p> <p class="ql-block">“建安元年”神兽纹铜镜陶范 东汉</p> <p class="ql-block">《磨镜图》局部 清代</p> <p class="ql-block">在数千年的演变发展历史中,中国古代铜镜镜背装饰呈现出迥然不同的时代艺术特征。这不仅与铜镜的材质、尺寸、技术等因素有密切关系,也是各个时代文化风尚的真实反映,从而形成丰富多彩的古代铜镜艺术。</p> <p class="ql-block">羽人花鸟金银平脱铜镜 唐</p><p class="ql-block">传河南郑州出土</p><p class="ql-block">此镜八出葵花形,圆钮,重瓣莲花钮座,钮座银质嵌金,窄平缘。镜背主装饰区内侧绕钮有银质较大的蜂蝶花卉和嵌金较小的鸟错落分布。外侧为银质的双飞仙和双凤鸟间隔沿镜缘飞翔,其间点缀金色的祥云、鸟鹊和花叶。</p> <p class="ql-block">金银平脱镜为唐代开始流行的特种工艺镜,其主要工艺是先用金银片做成各种花卉,禽兽等纹饰片,然后将其用胶漆粘于素镜背面,空白处填漆,再打磨镜背,使粘上的金银饰片显露出来,与漆面平齐,这一工艺五代宋元之后仍在延续。</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高士宴乐纹嵌螺钿铜镜 唐</p><p class="ql-block">1955年河南洛阳唐墓出士此镜镜背嵌螺钿刻画人物、树木、鸟鹊等。钮上方一株花树,树两侧各一振翅翘尾的鹦。钮左侧端坐一人,手弹阮咸;右侧坐一人,手持酒盅,面前鼎一壶,背后立一女侍,双手捧盒。钮下有仙鹤、水池,池内和池边有嬉戏的鹦鹉。</p> <p class="ql-block">透雕铜镜特征是镜背边缘一般较宽,镜面和镜背分别铸造,再扣合为一镜,扣合方式大多是将透雕纹饰镶嵌在镜的背面。此类铜镜流行于战国时期。</p> <p class="ql-block">透雕蟠螭纹铜镜 战国 1976年湖北江陵张家山出土</p> <p class="ql-block">铁镜约发明于西汉中期至东汉早期,兴盛于东汉晚期到西晋,唐代仍在生产。铁镜优点是有硬度,足够研磨加工,新面颜色灰白,磨光后便于映照。铁镜在模铸时难以铸出有主辅或浮雕式的繁杂饰纹,所以金银错工艺被较多地在铁镜背面使用。</p> <p class="ql-block">错金银五兽纹铁镜 汉</p> <p class="ql-block">铜镜多以圆形为主,唐代首创葵花形、菱花形等。宋代之后除常见的圆形、方形、葵花之外,带柄镜、鼎形镜、盾形镜等异形镜都有出现,铜镜外形更如多样。</p> <p class="ql-block">仙人八卦纹祥云托日形铜镜 宋</p> <p class="ql-block">双龙戏珠鼎形铜镜 宋</p> <p class="ql-block">双剑纹钟形铜镜 宋</p><p class="ql-block">剑纹两侧铭文释文:匪鉴斯镜,以妆尔容;剑纹中间铭文释文:李道人造。</p> <p class="ql-block">“湖州薛晋侯造”双喜五蝠带柄铜镜 清</p> <p class="ql-block">人物纹带柄铜镜 宋</p> <p class="ql-block">神兽纹铜镜 三国</p> <p class="ql-block">“永安五年”神兽纹铜镜 三国</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嘉兴元年”重列神兽纹铜镜 三国</span></p> <p class="ql-block">铜镜的对外交流可上溯到战国时期。除少量铜镜作为商品传播外,更多的铜镜可能通过馈赠、随身携带等途径流通到中亚、东亚、东南亚等地。铜镜的制作技术也传播过去,促进了当地铜镜的制作生产,具有鲜明中国艺术特色的铜镜图案和形制被模仿和改造。</p> <p class="ql-block">东京国立博物馆正仓院大院收藏的中国唐代《花鸟纹螺钿铜镜》</p> <p class="ql-block">花鸟纹金银平脱铜镜</p> <p class="ql-block">伴随着丝绸之路的开辟和中外文化交流的兴盛,中国铜镜开始吸收外来文化因素用于装饰,为原有的装饰系统注入了新的活力,使铜镜这一日常生活用具散发出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的光彩。</p> <p class="ql-block">四瑞兽葡萄纹铜镜 唐</p> <p class="ql-block">四葡萄纹铜镜 唐</p><p class="ql-block">葡萄在汉代传中国,最早在东汉作为装饰纹样使用,并延续至魏晋隋唐。同时期的欧洲西亚、中亚等地区也流行葡萄装饰题材,并与当地宗教文化中的鸟兽组合成不同的纹样形态,传播到中国后,丰富了中国既有的葡萄纹样。海兽葡萄纹镜即为葡萄鸟兽组合纹样的集中呈现。</p> <p class="ql-block">瑞兽葡纹铜镜 唐景龙三年(709)</p><p class="ql-block">1958年陕西西安独孤思贞墓出</p><p class="ql-block">此镜圆形、伏兽钮,平缘。主装饰带由连珠纹一周将镜分为内、外区;内区绕钮环饰或蹲伏、或昂首的神兽共六只,兽间缠绕葡萄枝蔓,其上有鸟站立。外区为葡萄藤蔓,枝叶繁茂,其间点缀鸟鹊、蜂蝶和奔兽,外缘装饰宝相花一周。</p> <p class="ql-block">仙人骑兽纹菱式铜镜 唐</p><p class="ql-block">1958年河南陕县湖区2053号墓出土</p> <p class="ql-block">铜镜与古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作为照面用具,与其有关的奁盒、妆具等各类用品随处可见。</p> <p class="ql-block">“大吉”嫦娥月宫纹菱式铜镜 唐</p> <p class="ql-block">铜镜铭文有一部分为吉祥语,表达了人们渴望生活富足、延年益寿和加官进爵等美好愿望。</p> <p class="ql-block">“五子登科”铜镜 明</p> <p class="ql-block">“状元及第”铜镜 明</p> <p class="ql-block">“长宜官”夔凤纹铜镜 东汉</p><p class="ql-block">钮座上方铭文:长宜官。钮座下方铭文:寿万年。</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墓葬中也常见作为日用随葬品或被赋予宗教含义的铜镜,道家认为可以照物的铜镜或许有特殊的法力。汉唐时期,有将墓主人生前所用铜镜及其他日用品随葬的情况。五代宋元时期,将铜镜悬挂或镶嵌于墓中以辟邪的习俗兴起。</span></p> <p class="ql-block">王子乔吹笙引凤葵式铜镜 唐</p><p class="ql-block">两汉以后,王子乔吹箫引凤升仙的故事在民间特别流行,并形成固定的流行图式出现在墓室、瓷器和铜镜等各类载体上,用以表达永生与升仙的愿望。</p> <p class="ql-block">“光正”十二生肖铜镜 隋大业四年(608)</p><p class="ql-block">1957年陕西西安西郊李静训墓出铭文释文:光正随人,长命宜新</p><p class="ql-block">李静训为隋文帝长女、周宣帝皇后的外孙女,九岁时便不幸去世。由于其身份尊贵,所用葬具精美,随葬器物颇丰。此铜镜被盛放在铜洗内,与随葬的其它大量各类日用品,折射出当时皇室贵戚的奢华生活。</p> <p class="ql-block">中国历史博物馆已故馆长俞伟超先生曾说:文物具有这样一种特质,它表达的是一种客观生活情趣,一种工艺水平,一种审美理念,一种价值取向,这些真实的流露是神话传说和文献无法代替的。文物正在从不同的角度述说着中国文明的发展历程,这就是文物的价值和魅力所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