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历史上的镇江(润州)是什么样的?也许我们可以在古人的诗词绘画中找寻到一些印象。那些曾经在镇江生活过的文人墨客,总是毫不吝啬地用曼妙笔墨,来赞美这里美丽的山水风光。</p> <p class="ql-block">“三山、五岭、八大寺”,是六朝以来的文人雅士们,对镇江城内风景名胜的概括,芙蓉楼就在三山之一的月华山西北。依山傍水的芙蓉楼,轩昂宽敞、别致典雅,是历代文人雅士品茶饮酒、吟诗作赋的胜地,登楼眺望,远山近水,一览无遗。一千多年前的唐朝,著名诗人王昌龄被贬为江宁县丞,送友人辛渐赴洛阳,从江宁一路坐船,经丹阳到润州(镇江)渡江,在芙蓉楼饮酒话别,依依不舍间,写下了千古流传的名句:“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从此以后,芙蓉楼便名扬天下蜚声南北。</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自古以来,中国文人士大夫就有“生居洛阳,死葬朱方”的说法,这里的“朱方”就是现在的镇江。沈括在安徽宣城任职时,一位道人告诉他,雄居长江南岸的朱方是一个好地方,刚好那里有一处园子要卖,建议他买下来,作为日后归隐之所,沈括就委托道人买了下来。六年后,沈括厌倦了官海浮沉的生活,决心激流勇退,潜心著述,并打算在九江找个地方定居。在转任途中路过朱方(镇江)时,顺道去看了下当初买下的园子。只见园后小山上有溪水清流绕过园子,园中有小桥流水,正是他经常梦到的情景,当即就决定定居在这里,于是就着手整修,取名“梦溪园”,这个园子后面的小山,就是三山之一的寿邱山。</span></p> <p class="ql-block">梦溪园占地近一公顷,背靠寿邱山,古运河自南向北在园前流过,园内绿树成荫、花草遍地,顺着地势建有各式亭台楼堂,一条溪水流经园内的一方池塘,池塘中种有荷花菱角莲藕,池边柳树垂荫,甘菊遍地,既可采来泡茶又可观赏。这些建筑虽然简陋,但是经沈括精心设计,由几条青砖小径连接,显得特别宁静雅致。晚年的沈括就在竹影摇动、溪水潺潺的梦溪园潜心著述,颐养天年,把一生的经历见闻、科学研究的成果,都一一写了下来,这就是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梦溪笔谈》。</p> <p class="ql-block">重修的苏公竹院</p> <p class="ql-block">苏东坡对镇江特别钟爱,先后十多次来过镇江,每到镇江,必寻僧访道,与本地文人雅士,一起游山玩水、饮酒赋诗,留下了上百首吟咏镇江的诗词。苏东坡到镇江游玩,经常会借宿在南山附近的鹤林寺。苏东坡一生最爱竹子,游玩鹤林寺之余,夫子不仅题诗赞咏,还在鹤林寺南侧借宿的院内,种下了一片竹林,朝夕与之相伴,“郊原雨初霁,春物有余妍。古寺满修竹,深林闻杜鹃。”这首《游鹤林寺》,就是东坡先生眼中的镇江南山。来镇江期间,米芾是与苏东坡交往很深的一位诗画挚友,二人笑谈间,东坡曾戏称米芾是“狡兔三窟”,因米芾当年在镇江有三处住所,一在北固山西麓,一在千秋桥运河边,一在鹤林寺,足见米芾对镇江之爱。</p> <p class="ql-block">如果要找一位古人为镇江代言,谁是最合适的人选呢?那一定是米芾。他用大半生的时间品味出镇江“城市山林”的特有神韵,并在南山的山水烟雨中,悟出了“米氏云山”的山水画法,把中国的文人画推上了艺术巅峰。米芾是一位个性鲜明的文人,最突出的就是“净”。他生活中有洁癖,为官清正廉洁,一世清明,在住所的选择上也特别喜欢清静“居每择山明水秀”。镇江南山北水,城中有山、山中有城,城区运河交错,城外绿水青山,米芾在这里找到了与其个人品味最为合拍的城市气质。</p> <p class="ql-block">比苏东坡晚生十几年的米芾,原本是来镇江做官的,因为太喜欢镇江了,就选择了定居镇江。据说,他用自己最爱的一块砚山石,跟友人换了北固山西边的一块空地,建造了海岳庵。相传,唐朝时北固山上就建有多景楼,之后数度兴废,闲暇时米芾经常到北固山游玩,与文人雅士聚会赋诗,了解到甘露寺禅师有重修多景楼之意,就写下了“华胥兜率梦曾游,天下江山第一楼。”的多景楼诗句。</p> <p class="ql-block">宋朝的镇江,城内运河交错、桥闸密布,米芾的西山书院(致爽轩)就建在千秋桥畔。这里绿柳垂荫闹中取静,既能更好地接近镇江的市井生活,体察风俗民情,又能在绿树流水间的清静中,激发出写字作画的创作灵感。</p> <p class="ql-block">在米芾眼中,南山是他最钟爱的地方,他经常流连于南山烟雨和水光山色间,南山激发了他绘画创作的激情。为了方便创作,更是在黄鹤山边的鹤林寺旁,建了一座“鹤林精舍”,专门用于作诗绘画。他“集江南烟云变化之趣”,独辟蹊径,泼墨挥毫,创造了独树一帜的米家山水画法——“米氏云山”。他采用了泼墨法和水墨点染法,把南山烟雨表现的淋漓尽致。最终以“城市山林”四个字,最精练地诠释了镇江“山中有城,城中有山”,这样一种人文与自然完美融合的城市特色。受米芾的熏陶,其子米友仁更是继承并发展了米芾的山水技法,不求修饰,崇尚天真。奠定了以表现雨后山水的烟雨蒙蒙、变幻空灵为特色的“米家山水”,表现了文人士大夫的审美情趣,开创了文人画的崭新局面。根据南山雨后的云山之景,米友仁专门创作了《潇湘奇观图》,并记录了他受其父米芾影响,以及在镇江山水烟雨感悟下的创作过程。</p> <p class="ql-block">“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一百多年后的南宋,已经60多岁的辛弃疾,成了镇江的市长。在历史上,镇江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如今已经成了抗金的第二道防线。每当登临江边的京口北固亭,凭高望远,满眼风光,抚今追昔,不胜感慨。《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这首词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写的。既描绘了北固楼的无限风光,又发出了自己报国无门的慨叹,估计这位市长在镇江也把吴钩看了,拍遍了北固楼的栏杆吧!</p> <p class="ql-block">世事沧桑越千年,经历了江河变迁、战火施虐,更有人为的开山填河,尤其是近几十年来的大拆大建,曾经的满眼风光,还有多少?王昌龄送别友人的芙蓉楼,苏东坡借宿在鹤林寺的“苏公竹院”,沈括的梦溪园,被许多古人在诗词歌赋中反复吟咏的北固楼,米芾的海岳庵、西山书院,还有鹤林精舍,米友仁笔下《潇湘奇观图》中的烟云南山都还好吗?</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西湖三潭印月景区,湖心有三座石塔,苏轼疏浚西湖后,为了显示湖泥再度淤积情况,在堤外湖水三个最深处立了三座瓶形石塔以示标记,形成“湖中有深潭,明月印水渊,石塔来相照,一十八月圆”的奇异景致。</span>金山湖边,重修的芙蓉楼前,这三座石塔不知道是干嘛的?</p> <p class="ql-block">当年的芙蓉楼建在月华山西北,如今月华山已经不知所踪了,“三山、五岭、八大寺”也已经几乎都不在了。92年,我们重修了芙蓉楼,但孤悬在金山湖西边的芙蓉楼,很难再有好友相送,寄情诗酒的情景了,也再没人能够吟出“一片冰心在玉壶”的千古佳句了。</p> <p class="ql-block">南山的主要山脉还在,还是镇江的城市之肺,檀山、团山、蛋山、白龙山等南山余脉却消失了,还不断有人在蚕食森林资源私搭乱建,甚至养狗、养羊、养鸡。南山失去了往日的宁静,不再是修身养性的招隐之地,南山烟云的江南古韵似乎也少了许多,就如同米友仁的“潇湘奇观图”断了半截。</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传说有一年,北固山遭到火劫,烧毁了许多珍贵的文物和房屋。只有唐代李德裕所建的铁塔和米芾的“海岳庵”安然无恙,米芾认为这是天意,得意的在一面墙上题字:“神护卫公塔,天留米老庵。”</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如今,北固山还在,只是山下的长江已经变成了金山湖,我们又重修了多景楼、北固楼,米芾的海岳庵躲过了火灾,但最终还是没能留住。曾经的船厂、桥梁厂、造纸厂也搬迁了,只是没把这块地方还给北固山,现在北固山就像是金山湖边的一个盆景,与北固楼比肩的是成片的住宅区和林立的高楼,现在的北固楼应该比历史上曾经的北固楼都要气派,但怎么也看不出“天下江山第一楼”的气势,举目四望<span style="font-size: 18px;">,</span>再没有“满眼风光北固楼”的感觉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重修的鹤林寺</p> <p class="ql-block">我们重修了梦溪园,可沈括梦中的溪流、花园早就已经不在了,绕园而过的古运河也早已经填埋成了马路,千秋桥,跟流经这里运河也消失了。去年,在黄鹤山下重修了鹤林寺,却再也找不到“苏公竹院”的意境了。</p> <p class="ql-block">沧浪亭平面图。</p> <p class="ql-block">在沈括之前,诗人苏舜钦以四万贯钱在苏州买下个一公顷荒废的园子,稍加修筑,傍水造亭,因感于“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题名为沧浪亭,自号沧浪翁,并作《沧浪亭记》。</p> <p class="ql-block">苏舜钦离世后,沧浪亭数易其主、几更其名、屡次荒废。在苏州人的精心整治下,最终成了苏州四大名园之一。后人在沧浪亭上刻了一副对联:“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下联是苏诗人自题的,上联出自好友欧阳修。</p><p class="ql-block">缺乏人文素养的城市管理者,是不可能参透远山近水、清风明月中的文化韵味,是怎么也品味不出江河湖泊、亭台楼榭是如何赋予一座城市文化气质的。</p> <p class="ql-block">杜鹃楼不见杜鹃开。</p> <p class="ql-block">许多城市都有与生俱来的自然资源,但城市的文化气质却需要一代代人不断地打磨,比如镇江的南山,杭州的西湖,结果就大不相同。南山被不断蚕食,日渐沦落;西湖虽然多次淤塞,湖面变成藕田,但从白居易、苏东坡,到当今的管理者,都在不断疏浚治理,西湖从天然泻湖到水利工程、人文景观,最后成了城市名片、世界遗产,这中间差的就是管理者的人文素养和管理智慧。</p> <p class="ql-block">下面就是网上下载的,由五张图拼接而成的《潇湘奇观图》。观看时屏幕右转,触屏向右划。</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