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最后4章 <p class="ql-block">张益博引评巜平凡的世界》51章一54章点评:</p><p class="ql-block">亮点:</p><p class="ql-block">主要事件复述准确,对53章孙少安改革评价准确。</p><p class="ql-block">存在问题:</p><p class="ql-block">未按最新要求,概括和评价。望和组长沟通。</p><p class="ql-block">建议:</p><p class="ql-block">1.各章概括</p><p class="ql-block">51章:炸山成功与少安得子</p><p class="ql-block">52章:少平给人不一般的印象</p><p class="ql-block">①婉拒侯玉英热心,接受田晓霞指教</p><p class="ql-block">②理解金波的传闻</p><p class="ql-block">③辅导金三锤</p><p class="ql-block">53章:江水村自发性改革始终</p><p class="ql-block">54章:田福军回双水村看闹秧歌(注意原西县人事调动是本章的背景)</p><p class="ql-block">2.各章连缀方式</p><p class="ql-block">围绕“双方村的激动与不安"(第51章P385)这一主题连缀。</p><p class="ql-block">3.概括一招鲜</p><p class="ql-block">学会借助章节里的语句</p> 魏子洪点评 <p class="ql-block"> 看似没有联系的几章,其实有着一条主线,就是农民们渴望幸福生活。</p><p class="ql-block"> 第51章田福堂的劝服金老太太搬家就是因为炸山决定符合双水村大多数人的意愿。第52章一批优秀的年轻人已经慢慢成熟起来,不再受一些传统旧思想的束缚,努力追求自己的幸福生活。第53章少安想搞承包制就是为了改变自己和整个双水村的贫穷状况,让大家都有更幸福的生活。第54章的欢快秧歌活动,让人们暂时忘记了私人恩怨,每个人都兴高采烈的,说明人们期望这样的生活,农民的情绪在秧歌活动中达到高潮。</p> 李紫阳点评 <p class="ql-block"> 这4章讲了很多小事情,我认为可以用更替来总结。</p><p class="ql-block"> 首先是思想上的更替。</p><p class="ql-block"> 金家搬家,在搬家时家里的老祖宗不愿意搬走,因为这里承载了他们一家人的回忆,而且她的丈夫去世也比较早,甚是想念。田福军也是对老祖母进行劝说,一直在用金先生的思想为主导,最后老祖宗也是不拘泥于感情,为村民们的生产着想,肯搬离这个旧家。</p><p class="ql-block"> 少平因为金光明的作文水平不好,打算去到他家里给他辅导,可是两家是长久以来的死对头,不知道是否会带来误会,就带着淑芬一起,到了金光明家后,父母开始很是惊讶,在淑芬解释后,以及看到少平认真的辅导也没有说些什么,也不拘束在曾经的关系。</p><p class="ql-block"> 少安听到安徽的生产方法很不错,粮食的产量很大,就也想这样弄,于是向第一生产队提建议,大家听了之后一致赞同了他的建议,就一起向田福军汇报,可是他听说了之后很是气愤,并且找到了孙玉亭,两人一直在批评他们的行为,可是看到这些人十分的坚决,也不敢做决定,就找到了冯世宽,冯世宽也是着急向上级报道,上级直接回答说,直接将其制止,也是将这个计划全盘否定。这一次的尝试虽没有成功,但已经有了这样的想法,他们已经把过去的老旧的思想替换成了与时俱进的先进思想。</p><p class="ql-block"> 第二个是事事更替。</p><p class="ql-block"> 就是田二的死于少平孩子的到来。世间万物,都遵循自然规律进行更替,无论是什么,都是一样的。</p> 用一个词总评第一部 第一部总评(一) 吴芃皓 <p class="ql-block"> 我认为《平凡的世界》第一部可以用一个“现实”来概括。</p><p class="ql-block"> 首先,它是第一部全景式描写中国当代城乡的小说,故事中以黄土高原孙家、田家、金家三个家族的发展为主线。书中所映射的无论是人物、景观还是背景本身所展现的的就是当时非常现实且真实的情景。</p><p class="ql-block"> 孙家主要讲述的是父亲孙玉厚、大儿子孙少安、二儿子孙少平。孙玉厚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为了家族的崛起,他倾尽全力供弟弟孙玉亭读书,无奈孙玉亭烂泥扶不上墙,回到双水村在哥哥的帮助下娶妻生子,成为村里一个小小的干部。在光景贫瘠并欠债累累的情况下,孙玉厚依然坚持让孩子们读书,希望孩子们可以通过文化、通过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振兴孙家。孙玉厚在这片黄土地上算是觉悟比较高的“农民”,他从不抱怨贫寒的家境,坚强的扛起一家老小生活的重担,虽然默默无闻,但却现实,现实中又透露着伟大。</p><p class="ql-block"> 少安从小学习成绩就非常的不错,但迫于自己家境贫寒的现实只能在初中上完之后辍学回家,帮助父亲承担家庭责任,和父亲一起供弟弟少平和妹妹兰香读书,这让本来可以有“大前途”的能人,成了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孙少安并不安于现状,带领队里成员冲成绩,是双水村第一个质疑集体所有制的人,提出包产到户,虽然受到打击,但事实证明他是一个很有远见的青年人。他再说说孙少安的爱情,他和润叶是从小一起长大的玩伴,润叶家境比较优越顺利上了高中,而他中途辍学,残酷的现实注定他们两要走的路截然不同。润叶高中毕业之后再成立任教,二爸二妈撮合她和李向前警醒她已经到了一个谈婚论嫁的年龄了,这时候她想到和和他一起长大的孙少安,她觉得如果她要结婚,这辈子只嫁给少安哥。在传统观念还比较严重的60年代,润叶鼓足勇气向少安表白,说出自己的爱意,为了少安她可以放下城里的所有和少安到农村务农,承担起孙家的重担,可即使她愿意,孙少安也没有给她这个机会。他们两并不是彼此不爱对方,只是现实让他们踏上了不同的路,所以在爱情面前也只能“向左走,向右走”。很快的,孙少安从山西找来一个不要彩礼的媳妇秀莲,秀莲对孙少安一见钟情,她不嫌弃孙少安的家境,在年底的时候就从山西嫁到了双水村,当然孙少安也对自己的这个媳妇相当满意。</p><p class="ql-block"> 孙少平,文章一开头就用学校饭堂的景象引出这位主人公,穿着破烂,只能在学生都散场之后来取他的两个黑面馒头,甚至连一份丙菜对他来说也非常奢侈,和他有同样境遇的是他们的同班同学郝红梅,贫寒的家境让他感觉非常的自卑,也非常的少言寡语。可能是因为和郝红梅的境遇一样,他们的交往慢慢变得频繁,他认为他们已经成为班里工人交往的一对了,这给他在懵懂的青春期增添了不少自信。可郝红梅是一个比较现实的女孩,她自身家境差,不会和一个和自己一样家境的穷小子在一起,很快便和班里家境比较好的顾养民交往,这也给孙少平带来很大的痛苦。经历了“失恋”之后孙少平变得更加成熟,慢慢广读诗书,见多识广,敢爱敢恨的田晓霞也渐渐的走进了他的世界,他的视野不断开阔,想法也越来越多。随着高中毕业,他面临着回家种田务农的现状,不是他讨厌劳动,而是他觉得他的思想呗禁锢,所幸村里扩建中学,他和田润生一起被推荐去当老师,这让他也好受了很多。</p><p class="ql-block"> 田家主要讲的就是田福堂和田福军,田家是双水村家境比较好的家族,田福堂是是双水村的领导,田福军是市里的领导。田福堂是一个比较“聪明”的人,而田福军是一个比较正直、全心全意为人民办事的人。与田家相对应的就是金家,这一族人成分不好,在村里一直抬不起头,做事必须小心翼翼,就这样还是遭来了被迫搬迁的横祸。</p><p class="ql-block"> 现实是非常残酷的,可以让两个本来相爱的人成为陌路,可以让两个同样有才能的人走在不同的人生道路上,可以让让一个人的成熟超越了他的年龄。其实每一个平凡的人背后都有着一段不平凡、甚至轰轰烈烈的故事,才成就了今天的自己。这也正是为何用“现实”一词来概括第一部。</p><p class="ql-block"> 最后还有一点原因,因为第二部的概括词是“解冻”。要想“解”,必先有“冻”。所以这个“冻”就是第一部所体现的内容,是少安一家家境不好的现实,是润叶与少安因身份差距过大而无法在一起的现实,更是当时国家各方面建设困难的现实……</p> 第一部总评(二) 魏子洪 <p class="ql-block"> 我觉得第一部可以用“束缚”来概括,孙少安有思想、有魄力,田福军是个实干的政治家,但他们都被束缚住了手脚不得伸展;孙少平想好好上学,出去闯荡世界,却被文革耽误;润叶想追求自己幸福的婚姻生活,却被具有传统思想的父亲阻止,底层人们想发展,却都被当时的政治和生产制度束缚。</p> 第一部总评(三) 孙智颖 <p class="ql-block"> 我认为第一部书可以用“转变”这个词来概括。</p><p class="ql-block"> 转变包括环境变,首先,第一部的开头,场景是丧失了生机的城市,而结尾则是热闹的闹秧歌的场景,一头一尾的环境抄写大不相同,也能看出这片黄土地区的转变。</p><p class="ql-block"> 转变也包括人变,比如一向不喜欢顾养民的孙少平,也在抄诗事件中对他的看法发生了转变,包括侯玉英一向诋毁孙少平,可在危难之际,孙少平也舍身相助,将以前的恩怨抛在脑后,能看出少平在一点点成熟,同时他的学问见识上也增长了不少,最终当上了老师,不再是以前那个可怜的好面子的偷偷拿黑馍的小孩子了。</p><p class="ql-block"> 转变还包括政治上的,“四人帮”被粉碎,而不幸的是周总理,毛主席相继离世,田福军这样为人民着想的好干部降职等变故,让我担忧社会主义道路能否正常走下去,这片贫困的地区能否好转。我认为,这也是为了引出第二部的内容。</p> 第一部总评四 杨波 <p class="ql-block"> 第一部可以用“寒冬”来概括。</p><p class="ql-block"> 首先,第一章的开头就描写“黄土高原严寒而漫长的冬天看来就要过去,但那真正温暖的春天还远远地没有到来”。而这一部的结尾也是在冬季,首尾相照应。</p><p class="ql-block"> 然后,这部书的主要社会背景也是在“寒冬”之中,文化大革命,人民公社化运动等等,对当时老百姓有着极其严重的摧残。有因贩卖些物品而被批斗有“资本主义倾向”的人。也有饥肠辘辘,一贫如洗的百姓,更有不作为,或是胡作非为的干部。之后,主人公都在一定的方面上遭遇了挫折,经历了“寒冬”,例如,孙少平在有一定阅读量后,想要离开县城,更好的了解这个世界,想要闯荡一番,但是家境的贫寒可不允许他这样做。孙少安作为一名农民,一名劳动者,深知劳动的不易,深知劳动者的劳动和收获不成正比,他想搞家庭联产承包,能得到群众支持,却得不到上级的批准。田福军广受百姓和不少干部的爱戴,他为民着想,却屡屡碰壁,不受上级的器重。田润叶深爱着少安,可是她的父亲却不愿她嫁给一个农民,而她最终还是为了给自己的二爸田福军在政治上取得一定的帮助,嫁给了自己不爱的李向前。</p><p class="ql-block"> 最后,有了第一部的“寒冬”,才有了第二部的“解冻”。第一部中,多次写到田二说道:“世事要变了!”而文章写过几次他那“伟人似的大脑门”。这可能就是作者艺术化的描写,以田二之口,写世事要变了,也就是后来的改革开放。而在这一部即将结束的几章之中,那个说着“世事要变了”的人却离开了这个世界,我想这可能是世事真的要变了,不需要再预测了。相信第一章所说的“真正温暖的春天”也即将到来。</p> 第一部总评五 康萧冰 <p class="ql-block"> 《平凡的世界》第一部我认为可以用一个字“左”来概括 。</p><p class="ql-block"> 首先 第一部的历史背景 是文化大革命的末期。 整个中国社会都在一个“左”倾的思想笼罩之下,轻视农民自身力量,盲目插手农民对土地的管理,盲目坚持“社会主义”这就导致了书中所写的农村的政治、经济生活上的一些复杂现象——批斗、劳教等,农民非常贫困,苦不堪言。</p><p class="ql-block"> 其次 书中的人物也都受到这种社会现象的影响——孙少安、田福军 有着先进的思想、敢干的魄力,却都被这种“左”倾的思想限制了,孙少安带头搞生产责任制被支书田福堂和二爸刘玉亭阻止,甚至连他和润叶的爱情都被那落后思想的支书田福堂一棒打死;田福军认为应该替百姓做实事,帮他们解决生活上的实际问题,而不是犯了一点点错误就劳教,批斗甚至上刑,却一直被县里一把手,无条件坚持党的政策的冯世宽百般阻挠。</p><p class="ql-block"> 孙少平胸怀理想,想出去闯荡去见识外面的世界,却被当时的时代的“左”的浪头拍在了黄土上,因为政策导致的农民的贫困让他无法好好完成学业,导致了他没发和那些应届生一样,考上大学,只能回家生产。</p><p class="ql-block"> 然后 这种“左”倾的思想造成的畸形政治和经济,导致了农民的长期贫困,也为第二部的“解冻”提供了“解”的对象,就是这种“左”。</p><p class="ql-block"> 所以第一部我选择用“左”来概括</p> 第一部总评六 李怡萱 <p class="ql-block"> 读罢《平凡的世界»第一部,孙少安孙少平田润叶等形象深深地在烙在脑海里。而纵观全书,令我深有感悟的是“斗争”二字。</p><p class="ql-block"> 从孙少安娶了西安媳妇贺秀莲,到田润叶嫁给李向前,他们都是在与生活作“斗争”。</p><p class="ql-block"> 少安与有家庭差距偏见的生活作斗争。但无论他有多么爱润叶,对润叶的感情多么深,他终究也没能在与生活的“斗争”中获得胜利,跨越不了家庭背景的他 只能抱着一线的希望去山西谋媳妇。而他最终找到了更合适,更会过日子的贺秀莲则又是另一回事了。</p><p class="ql-block"> 田润叶则是和利益至上的生活作“斗争”。她与孙少安的这段感情,的确可以通过书里润叶想的那样“抛开一切奋不顾身的返回双水村去找少安,让他把那姑娘打发走,哪怕寻死上吊,闹腾一番也要让少安和她结婚。”来持续下去。但迫于生活的她不能这样做,在斗争持续僵持的时候,抑郁的田润叶发现自己与李向前结婚,就可以在政治上帮助自己的二爸田福军。他才低头在这场斗争中选择了认输---与李向前结婚。</p><p class="ql-block"> 孙少安与田润叶在各自的斗争中都选择了妥协。</p><p class="ql-block"> 同样的,田福军也陷在“斗争”中。故事以田福军的升迁为序,展示了由村到县、地、省的政治斗争和路线斗争,这条斗争线索时明时暗,一直贯穿于作品的始终。它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斗争和路线斗争在党内不仅激烈,而且总是壁垒分明。歌颂了正确路线斗争的代表人物,表现了他们为推动历史前进而贡献自己的力量;否定和批判了错误路线,并通过一些干部队伍中存在的问题,展开正面描写,指出潜在的弊端。而田福军在“斗争”中并不占上风,为什么呢。因为较多的领导并没有切实地探查过农民的真实情况,只会在即将迎来检查时,紧忙用花里胡哨的形式包装残破不堪的事实。在固有的老式思想站上风的时候,田福军又怎样实现他想要大干一番的愿望呢?</p><p class="ql-block"> “斗争”这二字可谓是贯穿这一整部书。可不管在“斗争”中,是赢得了胜利,还是选择了妥协,都是生活应有的安排。正如书名《平凡的世界»一般,也许时刻陷在斗争中,就是平凡的体现。</p> 第一部总评征集令 <p class="ql-block">除了以上几个词外,亲爱的读者,您还能用哪个词概括评价《平凡的世界》第一部?欢迎在点评区留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