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font color="#39b54a">我的读书分享:</font></b><div>20210109 《断舍离》分享<br>《断舍离》第一章<br>21号杜玉翠本周第一次分享<br>周末在家读《断舍离》第一章。“断”:斩断物欲;“舍”:舍弃废物;“离”:脱离执念。<br>读完这一章抬头看自己眼前,杂乱物品的摆放在书桌上,两个茶杯、一个铁罐(里边放着各种小夹子)、一个保温杯(手柄坏了,想着修修还能用)、台式电脑前叠放着自己的笔记本电脑、练字的纸张压在电脑下边、硬币若干、充电器两个、维修电脑用的小起子一盒、常看的书一摞堆放在桌角。桌子被堆满,扒拉个窝,我在这拥挤的桌边看书、干活。忽然就感觉自己像一只在浑浊的水塘中的“鲶鱼”般无法呼吸,果断起身,收拾!开启“断舍离”模式:从手机上卸载淘宝和拼多多----先把这个让物欲不断涌入的入口拧紧一点。然后着手----“舍”。那些自认为早晚会用的着的东西,其实有很多从买来就没有用过一次;那些自认为买时那么贵,扔掉多可惜的东西,堆放在衣柜或某个角落里黯自伤神;那些自认为留着是个念想的东西其实自己再没有打开仔细地寻味、、、、、、物品是这样,我们的身体、我们的精神和心灵又何尝不是这样呢?<br>21号杜玉翠本周第一次分享:<br>观念上的断舍离:1.认识现状2.停止自我否定3.描绘家的构想<br>启发:我们的学校管理和教育发展能否也做到断舍离呢?面对纷繁芜杂的模式,经验和信息,如果没有断舍离的精神引领,学校管理者的脑袋成了他人思想的跑马场,老师的办公桌必然会成为杂货铺的前台。作为校长要能屏蔽掉所有噪音,朝着认定为正确的方向,不顾一切地去做,许多复杂的事情也就简单化了!<br><br></div></h1> 2021.01.21日读《断舍离》有感<br>摘录:想获得知识,请每天增加。想获得智慧,请每天减少。别忘了,知识通过行动转化为智慧。知识----在求知欲基础上集合的显性意识信息;智慧---体验性理解形成的直达潜意识的深刻智能。换句话说,必要的时刻,随时都能提取出帮我们渡过难关的就是“智慧”,而要达到游刃有余利用“智慧”,就需要我们“行动”。<br>这段话让我再次想起了我们说过多次的一句话:坐想,永远都是问题,起做,才能找到答案。对于我们生活中出现的困惑,工作中出现的难题,我们总是视它们为“堆积在屋角中的那堆物品”,甚至有时憋着不愿提及,能拖一日算一日,这种“给臭东西盖上盖子,眼不见为净”的做法恰恰是一种思维贫乏的表现,也可以说是懒惰的证明。<br>囤积在空间中的庞大杂物,堆积在时间中的不得不做的冗杂的事情,成为心灵超重负载的人情世故和交际应酬,一点点积累着,达到临界点时,空间、时间、心灵都无法正常工作,我们要养成定期清理自己房间、办公场所、工作事务、电脑储存的习惯,排除阻塞物,恢复流动性,才能让我们获得清爽感。正所谓:有舍,便有得。<br> 20210124 断舍离本周第二次分享<br>#我想让你看见我的成长#《断舍离》第三章<br>21号杜玉翠本周第二次分享<br>摘录:从切实能做出成绩的小地方着手,小成功的叠加会给人带来巨大的自信心。断舍离正是要从非常简单的小地方着手的。小地方获得的小成功不断累加,能给人以勇气和信心去面对自己的老大难问题。<br>感悟:在日常生活中,对于杂乱的空间,我们常常感觉有限的时间、有限的精力、庞大的整理量,三座大山横在面前,我们会下意识地觉得特别束手无策,不知如何是好,只好装作若无其事,半推半就地把处理杂物的任务无限期延后。我们的工作又何尝不是这样呢?静思之时我们觉得自己这要做,那要干,但着手起来却“提不起劲儿行动”,这种“有心无力”的状态持续下去,不正是我们拖延症的典型症状吗?所以我们一定要练就一步一步打小胜仗的行动力,无论是我们整理自己的家,还是面对自己的工作。<br> 20210128《断舍离》第四章第一次分享<br>摘录:当对别人抱有期待,或是要责备别人时,要立刻意识到“首先自己要做好!”,主动地开始行动。在不断地体验,积累经验的过程中,逐步掌握好如何与人保持恰当的距离,学会抛开人际关系的烦恼。<br>感悟:无论是处理家庭之间的亲人关系,还是职场里的同事关系,都是一个技术活,不不,应该说是要讲究艺术的。没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我们会觉得世界薄凉,相反地,拥有和谐的人际关系我们才能感到人生的幸福。<br>当对别人抱有期待,或是要责备别人时,要立刻意识到“首先自己要做好!”,主动地开始行动。在不断地体验,积累经验的过程中,逐步掌握好如何与人保持恰当的距离,学会抛开人际关系的烦恼。<br>我也想到了学生,当我们大声呵斥的时候,很多时候是北风的呼啸。外在的责备让他觉得学习的艰难,从而说到自己的保护壳里去。反正学习太难不是我可以驾驭的,我索性就不要白费力气了吧。真正可以让他觉得需要学习的是自己的要求。像太阳温暖的照射让行人感觉到热,于是脱衣服的行动成了他自己的要求,于是他不光脱了外面的衣服。进一步还脱光了衣服,甚至跳到了河里。<br>教育者的作用是让学习者自身真正的感觉到学习是他自己的需要。然后他才会主动的学习,只有主动的学习啦。他才会精益求精,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才能真正的深入其中,学的更好。问题的关键还在于教育者怎样才能让学习者将学习当成是自己的需要。北风和太阳是两种不同的方式。这两种方式仅仅是呵斥与鼓励的区别吗?仅仅是外在和内需的要求吗?那么还有哪些方式方法呢?值得我们做老师的好好思考。<br>最近两天因为申报文明单位的事情,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这一点。由于前期会议通知都没有明确准确的时间节点,而只有一次明确的时间节点又被误读,造成了我们工作上的被动。事情出了之后,整体工作显得很被动。但大家没有抱怨,没有相互指责,而是都在彼此检讨自己在这个事件中所犯的失误,并立即着手做好当下必须完成的工作,尽全力弥补。<br>与人相处中你是在扮演着“凛冽的北风”,还是在充当着“和煦的暖阳”,对我们能否愉快地与人相处,高效工作至关重要。<br>作别“北风”,拥抱“暖阳”。掌握与人相处的技巧,方能拥有怡然的人生。<br> <h1><font color="#167efb"><b>践行,从此刻做起</b></font><b></b></h1> 终于闲下来,今天不用去单位了。恰逢腊月二十四,“二十四,扫房子“,于是着手“断舍离”行动。先从衣柜做起,呼啦啦把柜门全部打开,春夏秋冬的衣物全部倒腾出来,收拾着的同时,那些关于衣服的故事恍若眼前。 这件红色的小棉袄,是结婚当天给客人们倒酒时穿的,当天穿了后,又拿出来穿了大概一两次,就一直珍藏着,留给谁看呢?传家宝吗?哈哈!舍了吧! 各种丝巾。网上说,丝巾是中年大妈的标配,大妈们只要一去旅游,是要带若干条丝巾专门用来拍照的。这个我倒真没有。但每一次外出,必然要在当地买条丝巾倒是真实地存在。大大小小数下来,21条!似乎还没有找完。花花绿绿一大堆,有点舍不得,这个不太占地方,还是再搁置一段时间,再做决断吧。 那些年为跳广场舞置办的各种行头:跳健身操穿的运动装两套、扭秧歌穿的灯笼裤、水袖上衣、跳交谊舞用的大摆裙,黑色紧身上衣,一一摆出来,也是一大堆。记得有一次老丁嘲笑我:你弄啥事儿,清是动劲儿,这是要上台表演呢!“当然,我往场地上一站,表现欲立马达到峰值,有种儿时梦想得圆满的满足感。”我自我解嘲。 这件羽绒服的故事:往年放寒假,我必然要至少用一整天时间逛街,是那种早上8点多一点就出门,一直逛到上灯时分才回家的满天逛。大包小包,一家人从内到外的买买买。因为大年初一全家人必然要穿新衣迎新年的。2015年因为一些事情,自己初一要穿的新衣服没买来,初一早上,老丁催着一家人回老家拜年,“你跟儿子一起回吧,你俩有新衣裳,我没新衣裳,木脸儿回!”我躺在床上耍赖。无奈老丁只得和儿子一起回去了。他俩一走,我迅速起床,骑上电动车,冒着寒风,到天桥商场三楼600元买了这件羽绒服。好像也就在过年那几天穿了一水,后来就没有再穿了。 10年前,刚学会网购,购回来的一大堆便宜货,有些还带着吊牌,都忘记是什么时候买回来的啦!淘宝,真的是一件耗费精力、耗费金钱,得不偿失的事情,慎!慎!慎! 从晚上7:00到10点多,经历一番忙碌,收拾出了三大包,趁着夜色,丢出去,要不好有负罪感。<br>原来打开柜门,衣服是要“滚”出来的,此时面对清瘦的“柜子”,忽然特别轻松。<br> <br>二楼的杂物间,堆放着各种书籍、器皿,交话费送的炊具三件套、床上用品三件套等,包装都没有拆开。这个房间就像《断舍离》中所言:给臭东西盖上盖子,眼不见为净“,不愿意面对扔掉东西后的麻烦和后悔,于是胡乱找个临时的地方”强塞进去“等以后再用。其实,真的是懒啊!于是也从这里着手。<br>一个上午的忙碌,原来杂乱的房间经过扔、仍、扔,空气流动起来了!儿子上学期间,儿子的房间就是我的书房,现在人家回来了,我的书桌被挤到了楼梯间。而把这个杂物间腾出来,捯饬捯饬,可以做书房,很好!其实原来也想过,但一直没有下决心行动,是《断舍离》推动着我行动起来啦!<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