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火如荼的军营 激情燃烧的岁月 ——记空军九航校飞机修理厂难忘的经历

关注者,

<h3>老河口地处秦岭支脉伏牛山南支尾端,整个地势呈“鸡爪子”状延伸,汉水中游,地态多姿,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h3> <h3>老河口市容</h3> <h3>老街</h3> <h3>清澈汉江穿越老河口城区</h3> <h3>老河口火车站</h3> <h3>“鸡爪子”隆起处有百花山,苍松翠柏,郁郁葱葱,山花烂漫,分外妖娆。山坡下是一望无际的银白色的跑道,沿着山路延伸各个山坳口里是空军部队天然的军营驻扎地。</h3> <h3>老河口地势</h3> <h3>百花山</h3> <h3>百花山西麓的飞机跑道</h3> <h3>1967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奉命在鄂西北光化县(后改老河口市)组建空军第九航空学校。建校初期,九航校先遣部队和后续部队先后到达驻地老河口市的百花山下,他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把昔日的荒山野岭、建成了风和日丽、四季如春、绿树成荫、百花盛开的美丽校园。九航校的建立,为老河口留下了最辉煌的篇章。</h3> <h3>九航校进驻老河口百花山,<br>空军第九航空学校司令部</h3> <h3>修理厂的筹建与成型<br>在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提出的“建立一支强大的人民空军”和“备战备荒为人民”的号令下,<br>1965年空军从第五航空学校选调一批出色的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开始第九航空学校修理厂的筹建;<br>1967年空军第九航空学校修理厂的开始正式组建,厂址最早选在河南许昌机场。1969年空军第九航空学校选定现老河口市(原光化县)组建完成后,修理厂即从许昌迁往湖北光化,并正式命名为空军第九航空学校飞机修理厂。<br>从1965年组建到1986年我军精减整编大裁军而撤销,修理厂经历了风风雨雨21年。两次编制序列变化,前后经过了五任厂领导班子,<br>厂  长:徐梅菊 火金茂 孙长利 张振勇 陈万凌<br>副厂长:杨宝健 张洪庆 董恩富 王  軍 冷永健<br>教导员:萧来哲 王道杰 邓补怀 李福林<br>副教导员:潘丛祖 王祖武 林  贞</h3> <h3>1967年初,空军第九航空学校对外代号为:空字五五O部队,同年五月经总参批准更改为空字一三0部队,最后改为空军八六O七九部队,修理厂对外代号是56分队。<br>修理厂原设三个车间(飞机装配车间,特设车间,机械加工车间)后改为四个连队的建制,最终合并恢复为三个车间(飞机装配附件车间,特设车间,机械加工车间)。</h3> <h3>从此,在百花山下,每当清晨军号划破黎明, 连队战士排着整齐的队伍,喊着响亮的口号,跑步晨练。上班时间,各车间官兵提前进入岗位待命,所有人都聚精会神,精心细致的开始一天的工作。晚饭后是自由活动时间,有的战友聚集到操场打兰球,有连队之间进行友谊比赛,有的沿着山路散步,到处都是井然有序。逢每周放映电影,各连队官兵手拿小板凳迈着整齐的步伐,喊着响亮的口号,英姿飒爽进入校部大操场,映前经常有学员队和各连队拉歌比赛,歌声、掌声、欢呼声此起彼伏,士气非常高昂,来自五湖四海的好男儿,聚集在秀丽的百花山下,奉献自己的青春年华和火热激情,为培养一代一代的空中卫士保驾护航!为我国建设强大的人民空军做出载入史册的不朽功绩。</h3> <h3>修理厂的创业与发展<br>通过全厂历届干部战士的共同奋斗,特别是在建厂初期,人员紧张,设备差的条件下,克服种种困难,完成繁重的飞行训练任务。<br>1970年前入伍到位的指战员,发扬白手起家,不怕苦不怕累,不怕流血牺牲的大无畏革命精神,不管白天黑夜,刮风下雨,边工作边建设,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基本形成了一套比较正规、完整的飞机修理工作体系,为后来的战友们工作、学习和生活创造了条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人员从最初的只有几十个人发展到五百多人,建成专业门类齐全的综合性飞机修理厂,实现了飞机修理厂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根本性转变,创造了年大修初教六飞机最高达到三十六架的惊人业绩。并始终保持年平均大修飞机三十架以上的优异成绩,保证了部队飞行训练任务的需要和战备任务的完成,多次受到校、军区和空军的表彰。</h3> <h3>在政治工作方面:<br>1968年9月,时任车间副主任王祖武同志代表机械车间出席了空军在北京召开的先进连队代表大会,并有幸参加了国庆观礼,最让人激动的是受到了伟大领袖毛主席的亲切接见,极大鼓舞了我厂全体干部战士的革命斗志。在基层支部建设中,各支部多 次被军区和校评为先进党支部。1978年修理厂因成绩突出被武汉军区空军批准为先进单位,并荣立集体三等功。二十余年来先后有七百多人次立功授奖,涌现出了许多先进人物和先进典型。</h3> <h3>在修理工作方面,<br>参与了比斯飞机的大修与改装工作,在此项工作中,面临着技术力量不足,设备短缺,修理器材严重供应不足,加之无任何資料可查,无任何经验可取的情况下,时任车间主任董恩富及所带领的团队,克服重重困难,在多方人员的配合下,圆满完成了上级交给的任务。<br>根据战备需要,大胆创新,反复实验,在初教机上成功加装了我军当时反坦克主要武器装备《四零火箭》和《反坦克炸弹》,为我军反坦克作战闯出了一条新路,受到了空军表彰。<br>1976年因空军建设的需要,上级决定对光化机场进行大修,为了不影响飞行训练任务的完成,校决定修理厂抽调一部分人员在河南许昌临时建厂,厂党委坚决执行上级指示,并决定飞机装配车间整体搬迁许昌,其它车间有关小组和人员一同前往。为加强协调与组织領导,专门指派厂付教导员潘丛祖住守许昌,并成立了临时党支部。在搬迁两年多的时间里,住守许昌的全体干部战士克服生活、工作环境、维修手段、设备严重不足,部附件、零备件供应不及时的各种困难,因陋就简,土法上马,保质保量完成了任务,1978年顺利转场返回光化。</h3> <h3>开展安全立功活动<br>修理厂事故万次率,部附件修理,零备件加工千次率等各項任务指标都圆满完成。<br>在开展技术革新和岗位练兵活动中,修理厂全体官兵,积极响应,争先恐后,大力推广了空军夏北浩安全捡查法,在参加军区举办的岗位练兵活动中,荣获团体第二,两个单項第一的好成绩,同时也为提高我厂修理质量,保证飞行训练安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br>在修理飞机部附件、生产加工飞机零备件工作中, 不断扩大修理范围,提高修理深度,取得了年加工、生产10万件以上的优异成绩,既保证了本厂工作任务的完成,又有效支援了兄弟部队。<br>在军事训练和行政管理工作方面;<br>修理厂在确保飞机大修任务的前提下,积极参加了校部、厂部营区绿化,道路,防空工程,射击靶场,机场停机坪等工程的建设任务。</h3> <h3>履行国际主义和外事任务<br>根据国际形势与我军对外任务的需要,一九七五年受上级指示,由连长相世泽带队,四连荀玉生,丁国强,三连李建军,二连周学全赴柬埔寨援外工作三年,一九七八年初三车间王平均,张拽柱赴马里援外工作两年,光荣的履行了国际主义义务,圆满完成了任务,为祖国,为我军外事工作争得了荣誉。</h3> <h3>完善部队正规化建设<br>坚持从难、从严、从日常管理入手,以队列训练为突破口,抓提高,抓养成,特别是在阅兵和分列式的训练中,同志们不怕苦,不怕累,苦练军姿,白天工作,中午、晚上训练,在机场,在机库停机坪地表达五,六十度的高温条件下,仍坚持训练,多次完成上级交给的阅兵任务,受到上级的表扬,通过队列训练、同志们的身体素质,和军姿都有了大的飞跃。<br>1970年冬季,参加了校部组织的野营拉练,同志们长途行军,风歺露宿,吃苦耐劳,历经半月,安全返回部队。</h3> <h3>两改善(改善环境,改善生活)工作<br>从改善干部,战士的生活入手,大抓营区环境建设,拿出大量的经费给每个干部,战士更换了床铺,配发了大衣柜、毛毯、床单、安装了电风扇等,还建立了军人服务社,面包房、豆腐房、冷饮厂等,通过两改善,既方便提高了干部战士的生活又解决了随军家属的工作安置问题,通过两改善,部队的营区面貌,居住环境得到了美化,部队伙食、内务进一步改善提高。因为两改善工作成绩突出,军区首长,政委康星火亲自带队召开现场会,参观学习推广两改善工作经验。<br>积极响应上级号召,大力抓好增收节支工作中。创办了钢模板厂和钢丸厂,为有效节约修理成本,提高干部,战士的生活水平,做出了应有的贡献。</h3> <h3>不忘初心,永葆革命青春<br>修理厂在全体指战员的努力下,取得的成绩和荣誉,都充分证明,修理厂指战员是一支特别能战斗,打硬仗的战斗集体,这里面有每一位战友的汗水,有每一位战友无私的奉献,也有每一位军嫂们大力的支持,“军功章有我们的一半也有你们的一半”。<br>修理厂的发展历程,为我军建设,为空军建设做出了它应有的贡献,这是我们一生中的亮点和骄傲!同时也为祖国的各条战綫培养造就了一批又一批军地两用人才,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杨我军光荣传统,积极工作,奋勇拼搏创业,涌现出一大批在地方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成功者,可喜可贺。</h3> <h3>每当回忆起那一架架通过我们的双手送上蓝天的战鹰在空中翱翔的时候,我们的心情是那样的激动和自豪!随着我国建设发展和部队精简整编的需要,中央军委决定,撤销空军第九航空学校的编制序列,第九航空学校飞机修理厂完成了它光荣的历史使命。<br>忆往惜,生龙活虎,风华正茂;看如今,白发苍苍,老态显现;再回首,追忆一下那段难忘的经历,会让我们倍感兴奋和光荣,也会对我们晚年生活会带来最大的安慰和力量。<br>战友们,虽然曾经生活战斗过的部队成为历史,但是,部队的光荣传统还在,经过部队这所革命的大熔炉百炼成钢的战友还在,血溶于水的战友情谊还在。<br>因此,今天我们飞机修理厂的战友们,为了曾经如火如荼的历史,为了曾经永生难忘的奉献和荣誉,为了曾经生死与共而筑就的战友情怀,为了不忘初心,永葆革命之青春,让我们再次彼此牵挂,共叙情怀。沟通,共勉,向前!  <br>策划:空军第九航空学校修理厂组委会<br>撰稿:王景成、王祖武,冷永健<br>资料提供;张振勇、王祖武、董恩富,骆定荣、王元顺。<br>审核;邓补怀,王祖武,张振勇、董恩富、陈万凌、潘丛祖、李福林、冷永健、王景成。<br>整理编辑:楼锦洪<br>                                     2020年8月</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