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有些画,第一眼就被深深吸引,色彩,背景都有种神秘感。审美是一种修养,也需要学习,天地,之所以有大美,因为天地可以包罗万千,包容,又是美中的大美。我们的眼睛应时时带着欣赏去看,心里悟到了,眼里自然就有了美,离修养也会越来越近。</p> <p class="ql-block">这是本艺术史论家的工具书,具体畅销到什么程度,日本畅销30年,重版66次,目前看起来这个数字还会不停地增长下去。一本书,又是这么小的工具书,受到如此的欢迎,真是让人难以理解的事,但当我们打开这套书看完时,心中一定不会再有这样的疑问。《看名画的眼睛》这套书分①②两册。29幅画,29位大师,这只是表面现象,真正的意义是教会给读者一套很好的怎么去看的方法。古典画怎么去看,现代画怎么去理解,高阶先生希望大家掌握一套利器,以后自己独立面对一张艺术品时该如何去破解它。①册是从文艺复兴的杨.凡.爱克开始一直讲到印象派的鼻祖马奈,基本上是整个围绕古代绘画展开的,其中涉及到了15位最具代表性的大师。②册从莫奈开始一直讲到抽象绘画的蒙德里安,一共叙述了14位现代主义的大师。从前到后29位,基本上把西方艺术讲全了。“全”并不是这套书优势,它的优势是让你如何去读懂一幅画。不少人认为古典画比较容易懂,现代画很难懂,其实并不是这样,从这29幅画开始,学习高阶秀尔的方法,角度,学习完高阶先生的,会发现,原来自己的认识是有问题的。为什么这么讲,读完这套书会觉得,古典画并不那么好懂,现代画倒是肤浅,很容易理解,因为古典画里面有很多历史,人文类的背景,不了解这些背景,很难彻底理解它到底是什么意思。现代画,现代画家都不愿意把内容搞的太复杂,太复杂会削弱画面自身的力度,所以一般情况来讲,眼睛看到的是什么就是什么,例如看蒙克的《呐喊》,那个人张着嘴,捂着脸,一个弯曲的形状,传达的就是呐喊,焦虑,所以看到的是什么就是什么,往往现代作品大家觉得难以理解,通常是我们自己想多了,我们会想当然的认为这些画面需更丰富的内涵,有故事,有隐喻等。读完高阶秀尔这套书,会发现并不是这样。书简洁,拿手里质感也很好。</p> <p class="ql-block">作者本人,高阶秀尔。日本著名的美术史论家,曾留学巴黎, 主要从事日本和西方美术研究,历任东京大学研究室教授,国力西洋美术馆馆长。高阶秀尔这名字在国内可能都不太熟悉,但在日本美学界是一个泰斗级别的人物。从级别上国内很难有人能跟他相比,不是说国内没有那么好的史论家,而是还没有给这些史论家这么出名的机会。高阶秀尔翻译和编著的著作已经超过了100本。一位多么勤奋博学多才的作家,在他所有作品里面,这套《看名画的眼睛》最出名,也最畅销。高阶先生2000年获得日本政府颁发的紫缓褒章,表彰他对于文化发展所作的卓越贡献。</p> <p class="ql-block">选两张有代表性的画分享下。第一张 彻底的写实主义。杨.凡.爱克的《阿尔诺芬尼夫妇像》。高阶先生第一标题叫:惊人的真实感。确实这副画看起来非常的真实。要是联想到这是1434年画的画,真的很了不起。先看画,在没有任何点评的情况下看看是怎么画的。一个房间,一对夫妇,一张大红床,红椅子,墙上挂着一个很特殊的圆镜子,仔细看是一个凸面镜,像现在道路拐弯地方大视角的球面镜,再看地上有一只小狗🐶,两双木屐,屋顶上吊着一个很精致漂亮的金属吊灯。整体给人呈现出15世纪初佛兰德斯的室内景象。用现代的眼光看一点都不显陈旧,现代装修,装成这样也可以。看看我们的装修美学有600多年没有什么真正的变化。欣赏完这些,估计您会发出感叹,哇!真像,画的太细致了。别急,这才刚刚开始,接下来看房间里面有一些水平线,窗棱,桌面,床围,这些都是斜的,而且斜的角度还不一样。懂画的人会说,这不就是透视吗。没错,就是透视。这个学问,在14世纪末,刚刚被艺术家探索出来 ,在这张画上已经被很好地运用了。用现代的眼光看好像没什么了不起,但在当时,简直就是一种模仿,一种可以还原现实的模仿,一种可以在平面创造空间的模仿。合理的透视会让画面上模拟出一个真实的空间。观众都会被画家刻意的,精心的安排到一个固定点,好像这个点,就在这房间里面一样。北欧人在1434年能达到如此惊人的艺术程度,的确让人很敬佩。杨.凡.爱克在这张画里做到的可不仅仅画出一个透视,画出我们能看到的这一半房间,他还利用墙上的凸镜面,非常隐蔽的把大家都看不到的后半个房间也画出来了。仔细看凸面镜,看那里面内容,有夫妇两人背影,还有他俩左侧的窗户,甚至观众后面那扇门也一直开着,还有两客人好像正要走进房间,如果按这推测,我认为其中有有一个就是我或者我们中任何一个观众,另外一位就是画家杨.凡.爱克本人。这种感觉太神奇,好像我们穿越了600年,又被邀请到阿尔诺芬尼夫妇房间一样。注意到这面镜子的时候,一定会看到上方有一串特别的文字,漂亮,但如果不解释,大部分人看不懂写的是什么?写的是“杨.凡.爱克在此/1434”。画家的签名,非常漂亮。不过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情况,就是在这个时期,画家们不会在自己的画上签名。杨.凡.爱克其它画里面也没有看到签名。另外也画过一个阿尔诺芬尼的肖像,没签名。他的哥哥胡.凡.爱克也是一位画家,同时也是他的老师,胡.凡.爱克画上也没签名,其它像达.芬奇之前那些画也没签名,那为什么杨.凡.爱克要在这张画上签名呢?难道是他独创了一个签名的行为吗?答案是肯定的:不会。因为到了文艺复兴盛期的时候,也就是达.芬奇的时候,画家才开始注重个人特点,才开始出现在画上签名这种习惯。杨.凡.爱克这个时代,应该算是最早期,在北方,都知道,文艺复兴,是从意大利🇮🇹各地逐渐传往欧洲的,所以按理来说,他绝对不应该在画上签名。更何况一个画家签名通常会签上杨.凡.爱克。谁也不会签上杨.凡.爱克在此。好像是谁到此一游似的,这是一个很极低的做法,那到底是怎么回事?签名只是一个很小的突破口,往深看,会发现有更多的奥秘,想发掘出这些奥秘就再仔细点,需要重新再认认真真看一遍。这张画,除了一些基本信息以外,还有三点非常值得关注的事。第一点:这张画里的人物是双人全身,那个时期所有肖像画基本都是单人半身,甚至单人胸照,只有在宗教题材的画里面才会出现全身或者多个人物。第二点:那时的肖像画一般都是空白背景,如果一定背景的话,也应该是《蒙娜丽莎》那样的虚无的风景或者是别的,而不是这样实实在在的一个房间,里面事无俱细都表现出来。第三点:这两个人站在这屋子里,动作非常特殊,整个现场让人感觉很隆重,好像有什么正在发生一样,这情况,也是当时画作里面极少出现的。有了这三点,再加上杨.凡.爱克在此,那这个情况就比较明白了,应该是一个结婚照。扬.凡.爱克和我们正在见证阿尔诺芬尼夫妇结合。在看下这里面这两个主人公,丈夫左手托着妻子的手,右手做了一个起誓的动作,这一般象征着结合和忠诚,妻子手上也戴着象征结婚的戒指。每一件都有着协同的意义,一件件去分析,看屋顶上的吊灯,窗外那么亮,为什么还点着一支蜡烛呢?很明显不是为了照明,这里面就有一个我们现代人不懂的习惯,在中世纪的时候,贵族结婚都会点燃一支烛台,是婚礼专用的,文艺复兴早期很多习惯还在延续中世纪的,这个习惯也不例外,烛台画的很精细,质感很强,大家可能会认为画家是用来炫技用的,实际上,在女主人头部的左上方 ,大椅子背的顶端,雕刻着一个很小的小肖像,这雕像在基督教里面是专门守护孩子们的圣女,圣玛格丽特肖像,跟结婚有关系,在看女主人脚下的这只小狗🐶,看起来这个活波的小家伙是偶然跑到画面里来的,实际上是备而来的,它的作用代表忠诚,其它的很多物件都有这类似的其它象征,也包括一些宗教虔诚的暗示,毕竟是1434年,那是欧洲才刚刚从宗教狂热里面脱离出来,人们对宗教信仰还是处于崇尚状态,无论做什么都得说明自己对上帝有多么虔诚,结婚当然不能除外。再看画,大镜子旁十张微缩的小画,虽然看不清内容,这是耶稣十个受难场景,接着看 圣玛格丽特旁边挂着一个香油的毛刷,镜子左侧挂着一串念珠,这两件是结婚必备的圣物,在桌子和窗台随意还放着一些水果 ,这些也是宗教的象征,它们负责代表原罪的果实。听完这些分享对画有新的认识了吧。确实古典画都是很经看的,画家也很珍惜这一个表达的机会,所以他们一定会极其认真仔细地安排他们的画面,每一个内容都经得起推敲才行。</p> <p class="ql-block">阿尔诺芬尼这名字一听就不是法兰德尔人,大部分都是日耳曼民族,芬尼一听就是意大利名字,阿尔诺芬尼应该是到法兰德尔做生意的意大利人🇮🇹。历史上真有一位这样很有名望的商人,他的身世说明了两点。第一点:那个时候北方刚刚开始文艺复兴,当时的本地人还没有那么大勇气来请人画一张结婚照。但意大利🇮🇹人可以。因为在意大利尤其是在佛罗伦萨,威尼斯这些地区已经非常开放了,第二点:阿尔诺芬尼的身份,如果阿尔诺芬尼不是身份显赫的人士,他肯定请不起杨.凡.爱克。因为杨.凡.爱克不仅仅是法兰德尔画界的nabow。还是一名非常活跃的活动家,大忙人,有记载他曾经多次出任法兰德尔密使,出访其它国家,一位大商人请同样一位身份显赫的画家作自己证婚人,双方才能匹配得上。以荷兰和比利时为中心的北方艺术和以意大利🇮🇹为主的南方艺术,一直都不太一样,实际上这时候就已经显现出来了,后来北方出现了勃鲁盖尔,相对于南方来说,北方的人文主义来得更加彻底,而恰恰就是北方的文化根基造就了北方通俗艺术。</p> <p class="ql-block">这张画是法国巴洛克时期的画家尼古拉斯.普桑的作品:《抢劫萨宾妇女》。看这张画的第一感觉,就像看一部大片的场景一样,场面之复杂,人物之多,动作设计之精都是令人赞叹的,基本上是把人体的扭动发挥到了极致。一个穿红袍的指挥官站在高处非常冷静地观看着这场戏细节的发生,比如人们在哀嚎,赤手空拳的老人试着搏斗,孩子 ,老妇人在地上无助的痛苦。城市的建筑和天空的云彩倒是和这场战斗毫无关系,该威严的依旧威严,该浓郁的仍然浓郁,看到这张画第一感觉,像一部大片战斗场景那样,上面对第一张画做了点评,都知道有一些套路了。看古典画不能光看热闹得看出门道才行。那在这张画热闹的表面底下要了解的门道有哪些呢?先谈背景,一提到罗马,大家都会想到🐺狼,罗马城的标志有一头母狼🐺,下面有两个吃奶的孩子。这俩孩子一个叫罗慕洛,一个叫瑞慕斯,这是哥俩,他们的父亲是战神,他们的母亲是老国王的女儿。这俩孩子长大后重建了一个新都城,在建新都城中哥俩发生了争执,罗慕洛把瑞慕斯杀了,然后用自己的名字命名了这个伟大的城市罗马。这就是罗马的由来。不过罗马是由士兵建立起来的,所以最多只能算是一个大兵营,和城市比起来他们最缺的是女人👩,于是罗慕洛向周围城市请求支援,不过没人愿意把女儿嫁过去,最后罗慕洛设计把萨宾城的人邀请过来参加庆典,这个过程中他大手一挥,周围埋伏的罗马士兵一拥而上,开始抢夺妇女,而且残忍杀害萨宾的男人👨,男人们奋死抵抗,但没拿武器,而且敌不寡众 ,这些妇女全被罗马人掠走,这张画画的就是这个场面。这个故事对于绘画来说是个很热的题材,很多画家都画过,普桑,达.科尔,甚至毕加索。今天只说普桑。1634年的时候他画过一幅,到了1637年左右他又画了一幅,这是第二幅画。估计第一张在构图上过于注重场面而失去了美感,所以他一定要再来第二幅,那普桑为什么会钟爱这个题材,说到底还是因为这题材所提供的发展空间恰好符合巴洛克式的美学要求。这就引起了要讲的第二点:巴洛克风格,巴洛克风格是什么呢?简单来说,就是我们经常提到的欧式古典艺术,经常会听到欧式家具,欧式装修,欧式什么的,其实欧式这个词不该这样用,一些商家为了体现自己的品格,而创造了这么一个词。仔细看所谓的欧式大概就是这个巴洛克。在它之前,文艺复兴实际上算上一个探索时期,而巴洛克之后艺术开始走向综合实验,每一个地区开始发展自己的艺术风格,实际上只有巴洛克在欧洲全范围内是一个集大成的古典主义,在各个方面巴洛克都达到了很高的成就。那些出席的欧洲大师,例如:卡拉瓦乔,鲁本斯,伦勃朗还有这画作的作者普桑,他们都属于典型的巴洛克风格。那如何去分辨什么样的风格属巴洛克风格呢?一般情况下,这个风格绘画注重运动风格,大家可以想象一下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拉斐尔的《圣母像》,还有上面讲的第一张,它们作为更古老的艺术画面强调的是宁静,典雅。而巴洛克更强调戏剧性,强调运动感。比如大家熟悉的伦勃朗很典型的例子,里面看起来乱七八糟的,但实际上又有秩序。欧洲古典主义发展的最高峰就应该是巴洛克艺术。而巴洛克艺术又非常注重戏剧性这一点。下来一起看看这张画是怎样实现他的巴洛克理想的。首选很容易发现里面很多人物的动作设计的非常夸张,基本上把人体的这种扭动感发挥到了极致,如果在多一点,容易发生筋骨断折了,除了这点,还会发现在主要人物身上看不到任何一个重复的动作,也就是说每个人都在做着完全不同的事,这种精心设计很有难度,同时也能体现一个画家整体的把控能力。在仔细看时就会发现在各种不同的动作里所有的人都在遵循着同一个原则,就是重心的偏移,所谓的重心偏移指的是我们站立时身体轻压在一条腿上,就一定让人产生了运动感,这是从古希腊时期就开始发现的一个技巧,可是由于漫长的中世纪,这个技巧逐渐的失传了,到了文艺复兴后期才被重新发现 ,最好的对比就是台子上面站立的一个长官,他的动作非常地安静,重心很平稳,让人想起古希腊时的雕像,比如宇斯雕像稍微有点运动,但基本上还是保持平衡,但台下的这些人就像我们刚才所讲的一样,他们尽可能放大着自己的动作,把这种巴洛克式的运动感发挥到了极致,巴洛克式的艺术不仅仅造就了它自身的辉煌,也给整个欧洲创造了一个可以遵循的规律,后人们在大师们身后建立了美术学院,一直致力研究和传承这种非常标准化的美,就是大家很熟悉的学院派,学院派有时候并不是一个褒义词 虽然有时候他们方法非常棒,但他们又是面面俱到,千人一面的代名词,普桑就是法国的学院派祖师,虽然他没有直接参与建设学院,但是所有最初的建设者都无限地推崇普桑,甚至还给学院派学生们定了一个规矩,所有学生必须崇敬古希腊艺术,必须崇敬古代大师拉斐尔和法国第一绘画人普桑,这就是普桑在法国🇫🇷人心目中的地位。刚才提到巴洛克艺术所创造的艺术规律,除了动感以外还有别的没有?当然有,如戏剧性的光线,一般看古典作品的时候,很少会看到纯粹的自然光线,就好像舞台戏剧一样,精心安排的灯光能够辅助这个戏剧的表现,这一点,自然光永远比不上。还有就是看起来那混乱的大广场上,如果大家仔细去发现,会看到一个又一个的三角形,这些三角形会让混乱的秩序里面产生非常稳定的质感,这就是古典主义构图里面的一个原则叫金字塔式的构图,大家看到最明显的右面这组人物,由反身持剑的士兵和右侧被抱着妇女伸出的左手组成。一个老人,一个女人👩,这三个人的轮廓组成了一个非常明显的三角形,在把视野往外放大一点,他们身后那个骑白马的武士,左侧到穿红衣服的老妇人,右侧延伸的画面以外, 这也是一个三角形,从中间的老妇人到上方去看一直到台子上的指挥官,在整个画面的左下角,仍然是一个三角形,所以这种隐藏的形状无处不在,它们在梳理这这个混乱的画面,让它们重新组成一套秩序,这种金字塔式的构图可不是普桑的原创,早在古希腊时期,那时候到埃及的雕刻家们就已经掌握了这套方法。这些所有的古典的艺术形式到了现代仍然有人不愿意舍弃它。比如现代主义的先驱:塞尚,在塞尚老年的时候,他一直在尝试这种古典构图,他的画永远不可能在回归古典了。</p> <p class="ql-block">通过这两幅看名画的眼睛,高阶秀尔究竟让大家看到了什么。概括下:古典画最多的就是两个门类。一个肖像类,一个故事类。肖像包括各种人的肖像,有的是固件也有是画家自己想去描绘的。当大家去看一张肖像时,要清楚画家究竟想表达模特的那些特点,比如,身世,经历,或者和他有关系的那个时代。这些都是可以通过服饰,背景,面部来辅助分辨。故事类主要包括传说故事和宗教故事,当大家看传说故事时候,看到的是画家精湛的技艺,还有画家想表达的某种诉求,因为故事叙述,它的方法不是唯一的,所以这也是画家最容易自由发挥的题材,大部分画家都非常喜欢这种传统的方式,可借此完全创造或表现出画家自己的心里意愿。</p> <p class="ql-block">注:文中名画为下载图片。文章为作者本人所创。转载请务必注明原创作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