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杠坡人的美篇(十七)

青杠坡人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南疆战事回顾》</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十七)难忘1981-----抹不去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边陲硝烟记忆【C篇】</span></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 4 . 我蹲过的猫耳洞是个地雷窝</b></p><p class="ql-block"> 1981年5月,云南省军区调德宏军分区边防7团10连、8团1连,临沧军分区边防6团7连(另补充版纳军分区边防4团6连1个排)编入我边防15团组建4营(营长吕增毕,教导员罗自新)。军区原本决定是由新4营接替42师126团3营的扣林阵地防务。由于考虑到新组建的4营各连刚刚进入战区,加上均无参战经历,后经团反复研究并报省军区批准,最终决定改由3营(驻落水洞营)前往猛硐接防。</p><p class="ql-block"> 1981年6月29日至7月10日,我团3营奉命正式接守42师126团在扣林地区的防务。其3营各连的防御阵地分别为:10连(连长李文海、政指梁红卫)坚守扣林主峰1705.2高地;11连(连长戴文学、政指仇增海)坚守扣林1682.3高地;12连(连长李保章、政指鲁炳德)坚守1574.7高地。3营营部设于猛硐(营长杨文团、教导员刀正兴)。</p> <p class="ql-block">   下图二:1981年9月,文山军分区司令员常聿(左3),15团政委李大兴(右1)与10连连长李文海(左1)等在扣林1705.2主峰布防。 赵维华 摄</p> <p class="ql-block">  3营接防扣林山阵地期间,团长李清云从猛硐前指特派我到主峰一线阵地担任“前指协调参谋"。按当时团1号首长的说法,我其实就是团前指的"喉舌"和“眼睛"。</p><p class="ql-block"> 6月29日,我最先到的是10连扣林主峰1705.2高地,这里当年是越军反复袭扰和多次争夺的一个重要高地,其前沿支撑点(30号阵地)是闻名全军的"扣林山九勇士阵地"。30号阵地前沿不足300米就是越军丢弃的交通壕,敌人经常偷偷在这片区域布设狙击手袭击我们。进入10连防御阵地后,我一直蹲守在1705.2高地前沿的30号阵地负责监视和掌握防区当面敌情。</p><p class="ql-block"> 几天后,我从10连30号高地转移至12连的防区1574.7高地,并与当年42师126团3营7连5班长、战斗英雄周京牧共守一个阵地。记得当时我是在连指挥所西侧的一个猫耳洞里蹲了一个多星期,12连与126团的換防工作基本结束后,我于7月9日从1574.7高地返回猛硐,着手准备侦察队的侦察区域转移工作。</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后来我才得知,我在扣林12连阵地上蹲守了一个多星期的猫耳洞原来是个地雷窝!就是这个猫耳洞夺走了我们亲爱的战友周兴福年轻的生命一一</p><p class="ql-block"> 周兴福是四川叙永县人,个头不高,身体胖呼呼长得较结实,1978年3月入伍后曾与我是一个连队的战友(原德宏老7团3营12连芒牛坝连)。当年他新兵下连就在火力排,1979年5月从芒牛坝调防到麻栗坡后任15团3营12连火箭班班长。</p><p class="ql-block"> 1981年7月21日中午饭后,周兴福班长来到我10多天前曾经住过的猫耳洞口,开始用军用铁铲改造拓展猫耳洞内的空间。挖了不到5分钟,他的铁铲突然碰响了深理在洞中地下的一枚压发地雷。“轰隆"一声巨响,周兴福当即被炸断的铁铲把刺中上腹部,顿时鲜血不停地向外喷,连刚吃进胃里的午饭也从腹中溢出……</p><p class="ql-block"> 12连阵地上的医助杨成勇和卫生员段金炉赶紧用了10多个急救包对其进行紧急包扎后,战友们把周班长放上单架就快速往猛硐营部转送。</p><p class="ql-block"> 一路上,周兴福神志都非常清楚,蜡黄色的脸上大滴大滴冒着冷汗。但他非常坚强,一声不吭地紧咬牙关,双手死死握住单架两侧始终没松开过。 </p><p class="ql-block"> 可是,周兴福没能挺到最后。他牺牲在了送往营部卫生所的途中,他的青春永远献给了扣林山,献给了祖国……</p><p class="ql-block"> 周兴福牺牲后,部队为他追记了三等功,他是我的《回顾》中第一位被追记立功的烈士。</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下图(左)为上世纪80年代初期扣林1574.7高地阵地及营房照片,周兴福烈士就在这里献岀了宝贵的生命。(图片由高世保提供)</p> <p class="ql-block">  与周兴福烈士相比,我算是个幸运者。像这一类的地雷应该是越军战前就布下的。在收复扣林山的战斗中,我军威猛的炮火几乎把阵地翻了个底朝天,所以才会出现这种埋入土中很深而又没有爆炸的地雷。攻克扣林高地后,很多简易掩体和猫耳洞构筑在地雷之上也不是什么新鲜之事。</p><p class="ql-block"> 记得在1682.3高地主峰,连队平整出一块10来平方米的小“操场”作为战士们锻炼的场地,旁边还架设了一副单扛,使用了一年多时间都没事。结果82年由4营接防后,一大个子山东兵从单扛上旋转下来由于用力过猛,落地时竞然又触发了一颗地雷,当场这个兵脚掌就没了。</p> <p class="ql-block">  凡是在十五团当过兵的战友都非常熟悉这首军谣: 天当房, 地当床, 茫茫雲雾做蚊帐。大雨是咱巧媳妇, 天天替我洗衣裳。 这,就是我们边防军人当年的真实写照。</p><p class="ql-block"> 2016年5月,我和解放军电视宣传中心(对外为CCTV-7军事频道)总编室主任、副总编唐黎明战友从北京重返老山、扣林山时,我在微信朋友圈发自肺腑地写了这样一句话:老山、扣林,谢谢你接待了我们的青春!</p><p class="ql-block"> 今天,我还要补上一句:巍巍南疆,群山作证,戍边卫国,青春无悔!</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下图为我和本团同年战友唐黎明(右)在老山上留影。“两山"战役期间,我是司令部侦察股长,唐黎明是政治处宣传股长。1984年4月28日收复老山时,唐黎明作为战地记者随老山主攻连冲锋陷阵在第一线,荣立二等功,至今他的体内还留有敌人的炮弹片。</p> <p class="ql-block"> 当年阵地上猫耳洞的对联:</p><p class="ql-block">(上联)大洞小洞猫耳洞洞洞卧虎藏龙</p><p class="ql-block">(下联)步枪机枪冲锋枪枪枪怒火满膛</p><p class="ql-block">(横批)严阵以待</p> <p class="ql-block">  下图: 《官兵同乐》 3营营长杨文团(右)81年国庆节在扣林1574.7高地和战士们掰手腕比赛。(右3)为12连医助杨成勇,(中左4)为3营通信排长钟正军。 赵维华 摄</p> <p class="ql-block">  下图左:《阵地练兵》 11连连长戴文学(左2)在扣林1682.3高地组织新战士训练82无后座力炮。(赵维华 摄 )</p><p class="ql-block"> 下图右:12连指导员鲁炳德(中)在扣林1574.7高地上指挥作战。</p> <p class="ql-block">  下图:1983年12月,作者(左)与著名军旅女作家李建丰(右2)、云南人民出版社作家唐振华(左3)、15团机要参谋邓小华(左4)等留影于扣林山1682.3高地。</p> <p class="ql-block">  当年,战士们在扣林1705.2主峰前沿30号阵地的《南疆花园》留影。用当今时尚语来讲,这里就是扣林山的一张名片和网红打卡地。许多明星到了扣林主峰都要在30号阵地的《南疆花园》留影。</p> <p class="ql-block"> 2019年国庆期间,我再次回到扣林山阵地寻访。</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1.02.05.</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