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怀念母亲</p><p class="ql-block">妈妈曾华容生于农历1931年9月30日,逝于农历2020年11月15日,享年90岁。生长在战争的动荡年代,少女时就承受国难家苦的生活,为躲避兵与匪的滋扰,躲过山中,逃过难,受过饥饿困苦。虽然后来在五十年代妈妈的父亲家被划为地主,却是在艰难中养育几个儿女。到解放初1951年与我父亲结婚后,我爸爸也是在外面帮人打工,挣钱挣粮养家糊口,妈妈在家勤做女工还要帮别人做些短工零工补贴家用,她不辞劳苦地为这个家劳作。虽然我父亲家里在五十年代划为富农,但他们完全是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生活的,妈妈是个“勤劳”“和善”,有着深厚的“爱”的妈妈!</p><p class="ql-block">1953年妈妈生了第一个儿子我的大哥,生活既幸福快乐又更加艰难,又要带孩子又要劳动。在国家三年困难时期,妈妈已经饿的得了水肿病,看到饥饿中的儿子,含着眼泪从自己的一口饭中省半口给儿子吃,自己只有多喝水来哄饥饿的胃。这是的母爱!这样艰难地养育儿子。自己饥饿的站都站不稳,还不得不外出劳作——出集体工挣粮挣工分的。妈妈一生生了七个孩子,在艰难中的岁月中含辛茹苦养大了有四个。在文革中,因为地富子女的阶级成份,受到了比一般人更加艰难的生活,生产队的劳动也是挑比较重的活干,起早贪黑。同时,她在生产队的生产劳动中也是很能干的劳动力之一。几乎没有看到妈妈休息过。从集体劳动回来后,晚上黑夜还要在山边田边种点疏菜,还要管带儿女。年轻的她就很难睡个囫囵觉。虽然有奶奶帮妈妈管一下,但奶奶是小脚,又年老多病,都很艰难。妈妈这一生的辛苦是难以言的。</p><p class="ql-block">在六七十时代,响应国家号召积极参加修水库、修渠道。吃住在工地,辛苦就不说了,还要牵挂着家中的老母亲与小孩,总是心身都疲惫的。现在我们乡村种田灌溉用水有她的一份汗水在里面啊。也参加了修建京广铁路,全是肩挑手挖的体力劳动,吃住在工地,为国家建设付出了艰苦的劳动。现在每当我们坐京广线的火车,就想起他们的劳动给我们的便利啊。国家的发展有她的一份汗水。</p><p class="ql-block">我妈妈是个和善待人,和睦村里的族里的长辈兄弟妯娌。我们常听到她们相互之间交流做针线活的经验心得,也看到她劝人和睦相处的劝慰。不挑人短,多说人长。总是看到别人的优点,勤于向别人学习。总是热心地帮助需要的人,常利用自己学到的中医知识帮人接生,治些头痛脑热之类的病,也利用道医(我也不知道她从哪里学的)知识帮人治病。医治村里的小孩哭闹、不睡、不吃、受惊,经她手轻轻抚摸,口中念念有词,一会儿就能安静熟睡了,醒来后就平复如初了。</p><p class="ql-block">有的年份爸妈在生活队做一年事,到年底结帐还要超支。到每年的三月份至六月份的青黄不接时,连吃饭都成问题,要到别处借粮。借到少许粮食多给儿女吃了,爸妈就以红著、菜叶充饥。就在这样艰难的环境中,妈妈的眼光是远大的,无论自己的生活如何艰难困苦,都要送儿女们读书,除大哥因家庭成份的政治因素外,其他三个儿女都是高中以上毕业的。老年后尤其关心孙辈的成长,总是鼓励孙辈积极向上,热爱生活,努力学习。在妈妈和爸爸的激励下,他们的孙辈都学业有成。妈妈一生勤劳,不知劳累似的,一直到88岁生病,因老年骨质疏松不能劳动时才真正闲下来。2018年,我还吃到了妈妈亲手种的辣椒,心里有说不出的幸福感。2019年在病中还要坚持自己搞家里的卫生。把家里整理的干净整洁。她的勤劳整洁不辞劳苦,给了我们一个安宜舒适的家。妈妈以她自己的勤劳,爱干净整洁、热爱生活、积极向上、心地善良、一心向佛,教育后人,也影响身边的人。直到2020年7月份再次因病卧床才没有做家务。从此病痛一直折磨着妈妈。2020年12月29日劳累一生的妈妈终于经不起病魔的折磨,舍下我们后辈驾鹤仙去了。我亲爱的妈妈!您爱我们!我们也深深地爱您啊!妈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