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从何处来

一代天骄

<p>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是谓“寻根”。草木祖根,山祖昆仑;江河祖海,是谓“问祖”。“寻根问祖”不在于祈福祖先,而在于明白:我们与祖先血脉相连,祖先曾经的苦难与辉煌,一定会通过这血脉,流传到我们现在。</p> <p>姓氏的起源。古书有记:黄帝吹律定姓,言姓氏起自太昊,而定姓则始于黄帝。因生地而为姓,因封地而为氏,因生赐姓,反映血统。此后,姓氏发展、演变、派生出中华万姓。</p> <p>姓氏的种类分别是:1.以图腾定姓氏。2.以神话传说为姓氏。3.以国名封地为姓氏。4.以出生地、居住地为姓氏。5.以官职职业为姓氏。6.以亲属排行为姓氏。7.以少数民族部落的名称为姓。8.天子赐姓氏。9.因避讳或避祸等原因改姓。</p> <p>《中华姓氏大典》中的4820个汉族姓氏中,起源于河南的有1834个,占38%。在当代的300大姓中,根在河南的有171个,占57%。在依人口数量多少而排列的100大姓中,有78个姓氏的源头和部分源头在河南。无论是李、王、张、刘为代表的中华四大姓,还是林、陈、郑、黄为代表的南方四大姓,其根均在河南。</p> <p>在如今的100大姓中,汉族最大的十个姓是:张、王、李、赵、陈、杨、吴、刘、黄、周。这十个姓占华人人口40%,约四亿人。第二大的十个姓是:徐、朱、林、孙、马、高、胡、郑、郭、萧。占华人人口10%。第三大的十个姓是:谢、何、许、宋、沈、罗、韩、邓、梁、叶。占华人人口10%。接下来的15个大姓是:方、崔、程、潘、曹、冯、汪、蔡、袁、卢、唐、钱、杜、彭、陆。加起来也占总人口的10%。在中国十三亿人口中,有七亿人姓了这45个大姓。</p> <p>据专家保守估计,中国实际使用过和正在使用的姓氏大约有20000个。最新出版的《中国姓氏大辞典》,收录了23813个姓氏。全部姓氏均来自历代姓氏专著、古今文献资料、考古发现和近代人口普查资料。目前仍在使用的华人姓氏超过7000个,汉族和少数民族姓氏约各占一半。</p> <p>历代人口大迁移分别是:1.西晋末年的永嘉南渡。2.唐朝中叶的安史之乱。3.南宋初年的建炎南渡(客家民系)。4.明朝初年的江西填湖广、山西移华北(洪洞大槐树)。5.明末清初的湖广填四川。6.中国近代的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p> <p>民系是指一个民族内部的分支。汉族八大民系即:北方、晋绥、吴越、湖湘、江右、客家、闽海、广府。北方民系包括:东北、燕幽、冀鲁、胶辽、中原、关中、兰银、湖广、江淮。客家民系是唯独不以地域命名的民系,也是最先被冠以“民系”称呼的汉族分支。“民系”概念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学者罗香林首次提出。</p> <p>家谱的内容分别是:1.谱名。2.谱序。3.凡例。4.遗像。5.恩荣录。6.姓氏源流。7.族规家法。8.祠堂。9.世系、世传。10.传记。11.族产。12.契约。13.墓地。14.艺文。15.字辈、排行、行第。16.领谱字号。世系(表)的记述格式是:欧式、苏式、宝塔式、牒记式。欧式(横行体)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立。苏式(垂珠体)是北宋文学家苏洵创立。</p> <p>历时近10年完成编纂出版的《中国家谱总目》收录家谱总数达52401种,608个姓氏,是迄今为止收录中国家谱最多、著录内容最丰富的家谱目录著作。据该书统计,608个姓氏家谱中,条文超过2000条的姓氏有陈、张、王、刘、李,超过1000条的姓氏有黄、杨、吴、周、林、徐,比流传最广的《百家姓》收录姓氏多了168个,其中包括少数民族的姓氏。</p> <p>姓氏寻根现象。姓氏是家族的标记,而姓氏的传承则承载了一个宗族的发展和延续,历代盛行修家谱更是姓氏传承的重要依据。近年来姓氏寻根已进入寻常百家:1.一些有关姓氏网站的开始出现,比如根网、中华姓氏网等。2.各地开办了一些姓氏寻根的节目,如《天涯共此时·百家姓》、《知根知底》。</p> <p>中国姓氏</p><p>[王]得姓始祖:太子晋、比干王子。始祖地:河南洛阳市、卫辉市。郡望堂号:太原(今山西省太原市)、琅琊(今山东省临沂市);三槐堂。当今排序/人口:第1位/约9520万。宋版百家姓排序:第8位。现存家谱:2690部。</p><p>[李]得姓始祖:李利贞、李耳。始祖地:河南周口市鹿邑县。郡望堂号:陇西(今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赵郡(今河北省邯郸市);陇西堂。当今排序/人口:第2位/约9340 万。宋版百家姓排序:第4位。现存家谱:2300部。</p><p>[张]得姓始祖:张挥。始祖地:河南濮阳市。郡望堂号:清河(今山东省临清市)、范阳(今河北省涿州市)、太原(山西省太原市);百忍堂。当今排序/人口:第3位/约8960万。宋版百家姓排序:第24位。现存家谱:2700部。</p><p>[刘]得姓始祖:刘累。始祖地:河南平顶山市鲁山县。郡望堂号:彭城(今江苏省徐州市)、沛郡(今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彭城堂。当今排序/人口:第4位/约6770万。宋版百家姓排序:第252位。现存家谱:2200部。</p><p>[陈]得姓始祖:胡公满。始祖地:河南周口市淮阳区。郡望堂号:颍川(今河南省许昌市)、广陵(今江苏省扬州市);三恪堂、德星堂。当今排序/人口:第5位/约6130万。宋版百家姓排序:第30位。现存家谱:3100部。</p><p>[杨]得姓始祖:杨伯侨、杨柕。始祖地:山西临汾市洪洞县。郡望堂号:弘农(今河南省灵宝市)、天水(今甘肃省天水市)、河内(今河南省泌阳市);关西堂。当今排序/人口:第6位/约4270万。宋版百家姓排序:第16位。现存家谱:1300部。</p><p>[黄]得姓始祖:伯益、陆终。始祖地:河南光州市。郡望堂号:江夏(今湖北省武汉市)、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市)、巴东(今重庆市奉节县);宽和堂。当今排序/人口:第7位/约3260万。宋版百家姓排序:第96位。现存家谱:1800部。</p><p>[吴]得姓始祖:太伯、仲雍。始祖地:江苏苏州市、河南濮阳市。郡望堂号:濮阳(今河南省濮阳市)、陈留(今河南省开封市);延陵堂、渤海堂。当今排序/人口:第8位/约2680万。宋版百家姓排序:第6位。现存家谱:1700部。</p><p>[赵]得姓始祖:造父。始祖地:山西临汾市洪洞县、河南巩义市。郡望堂号:天水(今甘肃省天水市)、颍川(今河南省许昌市);天水堂、半部堂。当今排序/人口:第9位/约2670万。宋版百家姓排序:第1位。现存家谱:590部。</p><p>[周]得姓始祖:周赧王姬延、后稷。始祖地:陕西宝鸡市境内周原遗址、河南驻马店市汝南县、汝州市。郡望堂号:汝南(今河南省驻马店市)、陈留(今河南省开封市);爱莲堂、细柳堂。当今排序/人口:第10位/约2520万。宋版百家姓排序:第5位。现存家谱:1300部。</p><p>[徐]得姓始祖:徐若木。始祖地:江苏徐州市。郡望堂号:东海(今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琅琊(今山东省临沂市);东海堂、高平堂。当今排序/人口:第11位/约1930万。宋版百家姓排序:第150位。现存家谱:1190部。</p><p>[孙]得姓始祖:姬武仲、孙叔敖。始祖地:河南濮阳市、信阳市淮滨县。郡望堂号:乐安(今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汲郡(今河南省卫辉市)、太原(今山西省太原市);富春堂。当今排序/人口:第12位/约1830万。宋版百家姓排序:第3位。现存家谱:608部。</p><p>[马]得姓始祖:赵奢(马服君)。始祖地:河北邯郸市(马服山)。郡望堂号:正平(今山西省运城市新绛县)、广陵(今江苏省扬州市)、郏县(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绛纱堂。当今排序/人口:第13位/约1720万。宋版百家姓排序:第52位。现存家谱:336部。</p><p>[朱]得姓始祖:朱襄氏、朱兴镜、朱振。始祖地:河南商丘市柘城县、山东邹城市。郡望堂号:吴郡(今江苏省苏州市)、沛郡(今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河南(今河南省洛阳市);白鹿堂。当今排序/人口:第14位/约1700万。宋版百家姓排序:第17位。现存家谱:986部。</p><p>[胡]得姓始祖:胡公满。始祖地:河南周口市淮阳区。郡望堂号:淮阳(今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安定(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新蔡(今河南省驻马店市新蔡县);三恰堂。当今排序/人口:第15位/约1550万。宋版百家姓排序:第158位。现存家谱:863部。</p><p>[林]得姓始祖:林坚(比干子)。始祖地:河南林州市、卫辉市、鹤壁市淇县。郡望堂号:西河(今河南省北部)、南安(今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济南堂、九龙堂。当今排序/人口:第16位/约1510万。宋版百家姓排序:第147位。现存家谱:1096部。</p><p>[郭]得姓始祖:郭哀、姬叔、姬仲。始祖地:河南登封市、平顶山市郏县、陕西宝鸡市。郡望堂号:太原(今山西省太原市)、汾阳(今山西省太原市阳曲县);尊贤堂。当今排序/人口:第17位/约1500万。宋版百家姓排序:第144位。现存家谱:476部。</p><p>[何]得姓始祖:韩厥。始祖地:河南信阳市。郡望堂号:庐江(今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东海(今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陈郡(今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水部堂。当今排序/人口:第18位/约1400万。宋版百家姓排序:第21位。现存家谱:613部。</p><p>[高]得姓始祖:高傒。始祖地:河南新郑市、山东济南市长清区。郡望堂号:渤海(今河北省沧州市)、渔阳(今北京市密云区);厚余堂、广陵堂。当今排序/人口:第19位/约1330万。宋版百家姓排序:第153位。现存家谱:356部。</p><p>[罗]得姓始祖:火神祝融(颛顼帝之孙)。始祖地:河南信阳市罗山县、湖北宜城市、湖南岳阳市湘阴县。郡望堂号:豫章(今江西省南昌市)、长沙(今湖南省长沙市)、襄阳(今湖北省襄樊市);尊尧堂。当今排序/人口:第20位/约1260万。宋版百家姓排序:第75位。现存家谱:546部。</p> <p>[卢]得姓始祖:高傒(傒公)。始祖地:河南三门峡市卢氏县、山东济南市长清区。郡望堂号:范阳(今河北省涿州市)、河南(今河南省洛阳市);淮阳堂、专经堂。当今排序/人口:第52位/约536万。宋版百家姓排序:第167位。现存家谱:246部。</p> <p>聊城行政区划:聊城下辖8个县市区,包括东昌府区、莘县、冠县、阳谷、东阿、茌平、高唐、临清。</p> <p>卢氏家谱</p><p>山东博平卢庄支卢氏家谱序</p><p>尝闻惟木有本,有本根深叶茂;惟水有源,源远者流长;惟人有祖,其祖德盛者,则后世必昌;惟物有始,其始基固者,则后嗣必隆。故凡有血气者,莫不有尊祖敬宗之心,报本重始之诚也。若我卢氏一姓,不知肇始何时?相传谓齐太公之后孙傒,食采于卢,因以为氏。世居即墨,自明朝洪武二十五年,徙胶州等民填实博平,而始祖随迁于附城卢庄,其时同迁者共有几人几何、字讳,盖杳乎其难稽矣。至嘉靖年间,而吾祖号南墟者又迁于城西南大何庄,因祖母何氏之女故,建宅于兹,与外戚相为依附。虽城西北阚庄、城东北李庄、城西南乌庄、城西周庄,俱是族人,然一本同族之义,世久年延,亦不可掩迷也。故详注于谱,以传于后人。</p><p>光绪二十六年岁次庚子梅月.</p><p>十三代孙:云端、殿邦、维邦.</p><p>十四代孙:逢时、庆善.</p><p>十五代孙:尚志.</p><p>重序家谱序</p><p>万物本于天,人本乎祖。始祖者,一族之天也。追远报本,人孰无情?但流传既久,族人虽各亲其亲,而于亲之所自出者,几略焉。甚至子孙繁衍五服之外,如同路人,皆由于世系不清,因之情谊不属。水有源而木有本,揆厥由来,何非始祖之所出乎?我卢氏先世居即墨,自明朝洪武年间,徙胶州等民。始祖讳忠者又徙居博平城北东卢庄,先世难以悉考,遂以迁博平者为始祖焉。嗣后文痒、武痒绳绳不绝,或读书、或务农,皆勤俭忠厚,醇朴自持,断不敢逾越法律之外,以遗先人之羞也,此非我祖积德累仁之报哉?第家谱失传,支分远派有相逢而不识面者矣,有识面而不知名讳者矣,族俞繁而情愈疏,非所以妥先灵也,于是合族重序。虽绝必录,不敢灭亲;虽继必详,不敢乱宗质诸,我祖之心亦可以无遗憾矣。自有此谱,后世子孙咸知其祖宗贻谋之远,均念合族之谊。聪明者习书史,克绍先人之芳蕙;愚鲁者务农桑,不失前人之旧叶。上尊祖,下收族,相承无替,庶不忝卢氏家风云。</p><p>十三代孙:云端、维邦、治邦.</p><p>十四代孙:逢时、庆善、文龙.</p><p>十五代孙:尚志.</p><p>同心协力邦序.</p><p>民国十年岁次辛酉桐月上浣修.</p><p>重序家谱序</p><p>盖闻治水者必清其源,源远者流长;植木者勿伤其本,本固者枝荣。而族人重序家谱,所以溯源而探本者也。我卢氏自即墨徙胶州而博也,迄今有数十世矣,久则支派相混合,族人不忍坐视,故又约同伯叔兄弟各取旧谱而重序焉。然亦才浅学疏,不堪垂后。若欲详明,以待后之智者再序,可以不朽矣。</p><p>十四代孙:庆善.</p><p>十五代孙:尚志.</p><p>撰阅并书.同事人.</p><p>逢时、云瑞、文龙、治邦、维邦、文生.</p><p>民国二十二年岁次癸酉桐月中浣重序.</p><p>山东博平卢氏流变史</p><p>始世祖讳忠氏失传,先世居即墨,自明洪武二十五年徙胶州等民填实博平,而先世随迁于兹,名为卢庄焉。至正德年间,我祖讳忠者,从附城卢庄迁居阚庄,其时同迁者不可考,而上世失傅,亦皆不可考矣。至嘉靖年间,而祖讳用时者迁城西距城十里大何庄;至天启年间,而祖讳朴者迁居城西南距城十五里周庄;至顺治年间,而祖讳子刚者迁居城东北大李庄,离城三里;而祖讳风兰者,从大何庄迁于城西南离城十二里乌庄;至道光年间,而祖讳霞光者,从周庄又迁于城西南去城二十里潘官屯庄东南杨庄居焉。而六七村同宗共祖,盖确乎其有据矣。</p><p>博平卢氏四修家谱序</p><p>家谱是一个地方、一个姓氏综合性的方志书,记载着家族世系源流、血缘统绪、宗族发展和宗亲名人等资料,是祖国宝贵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起着追本溯源、启迪今人、激励后裔、长流万世的作用。</p><p>据有关史籍记载,并经山东省史志办考证,卢氏的起源应从广义和狭义两方面来理解,广义的卢氏指商以前的卢人,狭义的卢氏是指史书记载的卢姓始姓一族。其远祖系炎帝(传说中的古姜姓部落首领,因居于姜水流域而得氏)神农氏,至今已五千多年。近祖为周初的姜尚,姜尚(姜子牙)受封建立齐国,为齐太公;春秋时,太公世裔孙傒,任齐国正卿,因拥立齐桓公之殊勋,受封于卢邑(即今长清卢城洼),取邑为姓,因以为卢。据此推算,卢氏取姓迄今已二千六百余年。因卢氏宗族历史久远,主流又是姜子牙嫡传后裔,社会影响甚大,其后世人才辈出。汉以后历朝皆有英杰贤才,且勋业卓著,彪炳于青史。迄今为止,卢氏人口数以千百万计,一九九二年全国人口普查资料表明,卢氏在我国当代姓氏中居第四十二位。</p><p>国有史,方有志,家有谱,成世修谱,自古皆然。我卢氏家谱,年久失修,自从公元一九三三年至今,时隔七十二年之久,其间,卢氏各支老、幼、生、死、葬,均未登谱注册,不仅我辈心中无底细,子孙后代更是查无依据,如再不修,卢氏家谱就无以垂后,后世子孙,责怪无穷,我辈将愧对子孙。因此修谱工作势在必行。但这届修谱不同于以往,历届修谱各支都保留有老谱,而这届间隔太长,经过“文革浩劫”,大多谱本毁于一旦。幸有阚庄支卢尚珍保存了一部老祖谱,于我卢氏居功甚伟,谢谢他老人家。</p><p>从第三次合修族谱至今,卢氏宗族变化巨大,可谓世系繁衍旺盛,经济发展,生活改善,素质提高。尤其是卢氏宗亲弘扬祖德,投身国家建设,勤俭持家,人才辈出。这次四修卢氏族谱,就是希望后世卢氏子孙,继承先人优良传统,再创卢氏辉煌。愿卢氏宗亲同心同德,勤奋工作,走上富裕安康之路。</p><p>公元二〇〇五年腊月吉旦.十七世孙:卢玉川.敬撰.</p><p>讳字取派:</p><p>凤金象鸿景,慎德蕴怀忠。</p><p>常学毓淑士,永存延世宗。</p><p>鹏来君泽大,龙起天祥兴。</p><p>文运如开泰,碧云克显登。</p><p>几点说明:</p><p>一、本次修谱由周庄发起,各村由一人提供本村人员名单。</p><p>二、杨庄霞光支已于一九八〇年前后绝代。</p><p>三、周庄十七代“学”字辈隔过,用“玉”字辈。</p><p>四、本谱由周庄玉川编纂,历时近一年,并无偿向各村提供一本。</p><p>四修族谱工作人员:</p><p>名誉主修:庆海、庆荣、长荣、振全、洪才、玉行.</p><p>主修:玉川.</p><p>编纂:玉川.</p><p>付纂:诚星、秉成、长顺、长茂、洪恩、玉良、树成.</p> <p>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区菜屯镇阚庄村</p> <p>姓氏寻根的意义:1.文化意义:寻根问祖,有利于传承中华文明,也有利于推动国学发展,加强对子孙后代的教育。2.历史意义:作为姓氏文化中的家谱是一种特殊的历史文献,是中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的一部分。3.经济意义:有利于增进同姓氏之间的血缘亲情,相互扶持,守望相助,扶贫济困,发展经济。有利于发展海内外炎黄子孙的同胞亲情,热爱家乡,投资家乡,发展地方经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