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祗园——</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位于长沙岳麓山后山的</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一座仿唐代风格私人园林</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为营造这处山水之间的景观</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据称园主已花费了14年</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迄今仍在持续修建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说起祗园,是神秘的。见着祗园,是幸运的。</p><p class="ql-block">说神秘,是因为园子已经建了14年,除了匠人进出,山门很少打开。</p><p class="ql-block">说幸运,是因为这样集中连片、完全遵循古法手工建造榫卯结构的唐宋古建群落,竟罕见地生长在中国南方长沙岳麓山桃花岭下。</p><p class="ql-block">14年磨一园,用心之诚、恒心之坚、匠心之精,令人慨叹。</p><p class="ql-block">走近祗园,山门静立,山门牌匾“祗园”系黄永玉先生所题,仙风道骨。</p> <p class="ql-block">进门向前,祗园择山临水而建,坡边林间,潭岸溪旁,12栋唐宋时期建筑风格的楼、台、亭、阁、斋、堂、桥、轩,遵循山水空间潮流和走势,各得其妙,恰到好处地布展开来, 成就一幅令人回味的实景中国画巨作,亦成就了许多亲临者的田园梦想。</p><p class="ql-block"> 三重塔在祗园最高处,一座全木榫卯建构的木塔,建造花了5年时间。木塔参照山西应县木塔而建,采用进口坤甸木原材980吨,运用了34种1200组斗拱榫卯结构。</p><p class="ql-block"> 在古建筑学家眼里,应县木塔是塔神一般的存在。这座世界现存最古老、最高大的木塔,建于公元1056年,高约67米,共使用54种240组不同形式的斗拱,通体由数万个木构件组成,堪称“斗拱博物馆”,与意大利比萨斜塔、巴黎埃菲尔铁塔并称世界三大奇塔。</p><p class="ql-block"> 日本一位著名建筑师慕名来到祗园,远远望着三重塔,若有所思,良久不语。三重塔是一个奇迹,如果时光再过数百年,要欣赏或研究中国木构建筑之美,可能要来岳麓山祗园了。</p> <p class="ql-block"> 江天轩,参照五代董源《溪岸图》而建。《溪岸图》现藏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该画不仅有北方山石的气势,还具备南方景色的温润,堪称稀世名作。</p><p class="ql-block"> 江天轩选取画作局部放大,创新设计比例架构,再现了梦回唐宋的山居生活场景。溪潭小舟、竹篱茅屋、林木松竹,尽收眼底。风声、水声、树声,声声入耳。在这个场景中,可以感受到当时的人们的生命之象如此鲜活,自然之观如此朴素,东方生活美学的意境如此魅力隽永。</p> <p class="ql-block"> 祗园耕心堂的设计出自南宋画家刘松年《会昌九老图》中的建筑。《会昌九老图》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九老是指的“香山九老”,即唐代文人胡杲、吉玫、刘贞、郑据、卢贞、张浑、白居易、李元爽、禅僧如满九位老者,他们多善诗词歌赋,喜书画,常在白居易家里聚会。刘松年描绘的白居易老宅笔法细腻,局部结构样式清晰可见,为祗园建造耕心堂提供了很好参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冬天阴霾,冷风掠过山岭,散落林间屋顶,饱含泥土和林木清香的氤氲,开始弥漫升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园主张健华先生每天清晨都会来到祗园开始安排一天的事情,14年来他就只做了建造祗园这一件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4年前,他在日本发现,不少民众包括一些学者都说:中国大陆已经不可能找到唐代时期的木构建筑。甚至以嘲讽的口气说:要想看中国唐代的木构建筑,只能去日本的京都、奈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日本人的这番话极大刺激了他。回到国内,他决心完全按照古法建造一座唐宋园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立下了这个伟大的志向便立马付诸实施。他以梁思成大师的《〈图像中国建筑史〉手绘图》、刘松年的《四景山水图》、范宽的《溪山行旅图》、陈清波的《汉宫瑶台步月图》等名家名画里面的古建式样为蓝本,构建了规划;然后在全国选址,在看遍30多处地方后,张先生选择了桃花岭下的这个山谷。随后的几个月里,在山谷里,张先生栽种了100多种1万多棵名贵花木,一年四季,五彩斑斓,千姿百态,美不胜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参照有了,土地有了,木材可以购买,师傅匠人呢?也许是命中注定要成就祗园。张健华在广州佛山机缘巧合地遇见了吴冕师傅。吴师傅系南宁人,出身木匠世家,在广东从事古建筑设计和建造几十年,具备丰富的建造技法,还拥有一支家族式的施工队伍。在张先生盛情邀约下,吴师傅带领团队来到岳麓扎下了根,这一干就是14年。吴师傅也从一个能在屋顶上腾下挪的中年人,变成了70多岁的古稀老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对于祗园,他们充满了虔诚的文化情怀。祗(读“只”音),即为恭敬之意。祗园的亭叫虫二亭,源自泰山崖刻“虫二”,意为“风月无边”。祗园的斋叫烟寺斋,源自潇湘八景的烟寺晚钟。祗园的台叫燕喜台,源自诗经鲁侯燕喜的典故。还有祗园的远浦廊、存真室、凝秀阁、秋月门,一箴桥等等,可谓字字珠玑,用心良苦。</p> <p class="ql-block">流连祗园,佩服之情油然而生。祗园体现了湖南人“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精神,推动了中国古建筑技艺的传承、保护和发展,亦将成为湖南乃至中国的唐宋园林名片,成为中华传统文化对外交流的一个窗口。</p><p class="ql-block"> 回望祗园,敬仰之心油然而生。这个时代里的平凡人、手艺人,用自己的坚持、探索与努力,让人们能够穿越千年,与古老而美好的中国木构建筑相遇,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的:每一个人都不平凡!</p><p class="ql-block">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期待静谧而吉祥的幸福时光相遇在祗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