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论

火焰

<p class="ql-block"> 诗的第一要素是情感,无情无诗。诗总是把诗人的精神世界袒露出来给人看。即使是对客观生活也必定经过诗人主观情感的淘洗、酿造、升华,充满着力量。因此,进入诗人的情感世界,把握诗人的情感基调往往不在语言表象,而是透视到背后和内在的含义。诗,给我们带来了享受。这种享受不仅仅是艺术上的鉴赏快乐,还是满满的精神现实。诗人以诗的形式将生活提升到一个高度去欣赏去思考。海德格尔说:“生活即诗”,是很有道理的。诗,在生活现实中无处不在,几乎包容了整个语言世界的大部分。很多有才气的人并没有写出一句关于诗的文字,他们的话语充满诗感,充满艺术性的语言,这些人有些是农民、工人或者教师,甚至是孩童。或许他们就是沉默的诗人,他们没有耀眼的诗人光环。他们在现实中默默地使用语言,充盈人生的体验。很多人一旦触及到诗人的名称很敬慕,这种文化传统意识的延续可以理解。有的人甚至抵触或者不肖一顾的心态,这些应该都是被理解的。因为在诗人群中的确夹杂着一些滥竽充数的人,这一些人也写诗,而是一种装出来的自我写作。那些文字只适合于自己的自艾自怨的情绪,只是怀着一种悲观意识的自言自语。那些东西几乎已经混杂了诗的真面目,这同样是一件悲哀的事件。值得悲哀的不单单是写诗的这些人,还有诗文本本身。很多人的诗几乎不是诗,有些是拿走了的散文,有些是拿走了的随笔,有些是愤世嫉俗的连缀起来的分行文字。作为诗的出现一定是带有一定的意义的,一定不是为写什么东西去写那些东西。作为诗的出现一定是有诗意的,有诗性的文本,一定是生命的体验,与外部世界和社会之间的存在性,与之的对话或心灵的碰撞。那更是将眼睛内化到心灵内层,去感知这个外在的世界。那是带着别人没有发出的声音的声音,那是在一个人生经历和阅历中关照到的真本性的存在价值。也就是说,诗并非那么简单的出现在大众面前。其实,诗是小众的东西。就像一个醒在深夜中的人,一个孕中的妇人,一个人怀揣大孤独时感到的某些真正的善美的东西。那些被重新孕生了,被重新发现了。那是带着新的声音的文字,那是新的发现。事实上,作为诗者不仅仅是发声,更多的是承载和担当,这也就具备了一个社会性的意义,也就是说诗人不管是在语言世界的自我调解上;还是面对现实的种种境况下的处境,总会第一个触及到情感深处所沉埋起来的那些真和美。这些出现的语言一定是带着提醒和暗示,一定是带着一定象征性的文字把自己放在一个大时代背景下,一定不是个人的小私心。好的诗文本是为了实现意义的,不管从语言本身的艺术感召力上,还是在语言彻底表现上,都达到了一种震颤着,或思考着的流逝感。(谷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