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不知怎地,今天给儿子的夜晚讲故事内容抛开了书本。细细想来,是源于儿子的发问:“妈妈,什么是蛤蟆?”不知不觉间,我们的教育慢慢背离了生活,他们对于刺猬、青蛙等许多动物的认知往往停留在书本的故事中,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无所谓好,无所谓坏,只是觉得我们那一代人的童年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一些。家里养着成群结队的鸡、鸭,放学时总有大黄狗在门口摇着尾巴等待我们归来,春天上学的路上总收获一大把“荻谷”,那大概是一种茅草的嫩芽,剥开外面的一层皮,吮吸里面甜软的汁,在物质匮乏的年代,那无疑是大自然最好的馈赠。夏天我总爱拎着小桶去河边捉田螺,偶尔游过的一条鳝鱼也会吓得我落荒而逃,因为我是最害怕蛇、蚯蚓这类动物了。害怕归害怕,等过了一会,心脏不再吓得砰砰跳时,好奇心会驱使着我再次蹑手蹑脚回到刚才发现鳝鱼的地方,想辨别一下刚才看到的究竟是什么?夏夜纳凉时,我们总是喜欢躺在屋顶上看天上的繁星,那时候的天真蓝啊,星星那么多,那么亮,好像很多年都没有见到过这般景象了。</p><p class="ql-block"> 回想起童年时代,就不得不想起我三年级的语文老师——牛成君老师,矮矮的个子,圆圆的脸,鼻梁上架着一副黑边眼镜。那时的他有三十五六岁的样子吧,嗓音总是哑哑的,并不悦耳,但是他讲的语文课,我是一分钟也不会走神,据说,他是一位爱国进步青年,当年还参加过北京的青年运动呢,他常常给我们讲起爱国将领杨靖宇,讲起《红岩》,讲起宋氏三姐妹,他的课堂上总有我们不知道的新鲜事,比如有一种和鳄鱼友好相处的鸟,比如芹菜的各种益处。总之,一切皆语文,或者说一切皆是教育。他非常喜欢花草,新建的校园空空荡荡,他带领我们一帮学生步行去几里地之外的另一个学校去搬运花苗,第二年的时候,校园里各色的月季花就争奇斗艳了,什么太阳花、小金菊,还有很多不知名的花,作文课上,他总是鼓励我们仔细观察身边的植物,下课之后,我们总是喜欢蹲在花圃边上,虽然当时我的语文成绩并不十分突出,但是,他却为我喜欢上文字奠定了基础,也许,没有牛老师,也不会有后来高中课堂上被老师每周诵读范文的我,也不会有大学时代征文大赛获奖的我,或许,我不会成为今天的语文老师。想来,教育并不是能立竿见影的事情,更像“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正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教育所忽视的。阔别二十载,不知道我的恩师今在何处?</p><p class="ql-block"> 怀念童年,想念吾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