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我在奋笔写春联</p><p class="ql-block">冯明青</p><p class="ql-block">周汝昌先生曾说,“春联是举世罕有的最伟大、最瑰奇的文艺活动”。</p><p class="ql-block">千百年来,从帝王的宫殿到百姓的家门,从文人的书房到农户的谷仓,处处可觅春联的踪迹。它早已成为中国人共同的春节记忆。</p><p class="ql-block">我这几年写了有上千幅春联。有三年给盐湖电视台的近百名员工每人写一幅,加上朋友要的,大约每年都在200多幅,当然是公费,不用我花钱。这两年离开台里了,只给要联的朋友写,但也都在百幅以上,仅买对联红宣就得好几百元。写的好不好是水平问题,但写不写就成人品问题了。</p><p class="ql-block">不过,写春联挺有意思,能学不少东西,属于中华特有文化现象。其起源据资料记裁,说是在五代时期的一个除夕,后蜀国国君孟昶命学士辛寅逊在桃符上题写联语,看后很不满意,索性自己题写了一副:</p><p class="ql-block">“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p><p class="ql-block">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都认为这是中国最早的一副春联。而前几年,考古学家发现了记载在敦煌遗书上“三阳始布,四序初开”的春联,由唐人刘丘子作于开元年间。这一发现将中国的春联历史向前推进了240多年。</p><p class="ql-block">虽然第一副“春联”出现了,可它的载体仍然是桃木板。后来,随着门神的出现,以往桃符所肩负的驱邪避灾使命逐渐转移给门神,而“春联”的载体也由木板转向红色纸张。</p><p class="ql-block">自此之后,春联开始深入民间,走入千家万户。于是乎,近五六年小年前后,我便忙于书写春联,每天电话不断,总有人找:你在家还是书画院?这一时期,我比春联还要红......</p><p class="ql-block"> 楼内静静无风喧,</p><p class="ql-block"> 春联红红帖一年。</p><p class="ql-block"> 字斟句酌好好写,</p><p class="ql-block"> 马不停蹄手腕酸。</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