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行之六——丙察察

常凤华

<p class="ql-block">  这一篇用什么名字我纠结了好久,因为前面写的每个地方都是很明确的,这篇涉及的地域范围很大,我想还是用这段路线的名字吧。丙察察公路是连接云南省贡山县丙中洛乡-西藏察隅县察瓦龙乡-察隅县城的路段,包括丙察线和察察线,全长约270公里,属219国道。</p><p class="ql-block"> 这次云南之行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这段路线,不仅是因为它险要,也不仅因为它美丽,更因为它给我的触动。</p><p class="ql-block"> 其实我们只走了丙察线,但是到察瓦龙乡后又深入到了甲应村,这恐怕是鲜有人走这条路的。这是进藏路线中最艰险、风景也最美、最原始的公路,说它是公路其实有些牵强,因为路况差、道路艰险,属等外公路,只是连接乡村之间的极简易险路,这也正是让丙察察线更具有了神秘色彩。险峻之处有悬崖土路、小流沙、大流沙,还有翻山越岭进村的冰雪路,真是身体下了地狱,眼睛上了天堂。</p> <p class="ql-block">见识丙中洛是从怒江第一湾开始的,那天早晨爬上山,朝霞已经红了天边,阳光是从远处的雪山顶上喷射出来的。<span style="font-size: 18px;">放眼望去,从上到下,霞光、雪山、绵延的青山、弯曲的怒江,这多层次构成的山水画卷就是丙中洛。</span></p> <p class="ql-block">怒江自青藏高原穿山越谷而来,在滇藏交界处的云南贡山县丙中洛的日丹村附近受到大山的阻隔,江水的流向从由北向南改为由东向西,流出300余米后,又被丹拉大山挡住去路,只好再次调头由西向东急转,在这里形成了一个Ω形的大湾。</p> <p class="ql-block">这怒江第一湾围绕的就是桃花岛,据说岛上桃花甚多,每年三、四月份,岛上一片粉红,如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因此称"桃花岛"。</p> 丙中洛田园风光也在此尽现 <p class="ql-block">在这里遇到了来自陕西的一伙人,我并未反感他们面对美景的大呼小叫,因为这里值得惊叹,云雾飘荡在江面上,亦聚亦散,阳光照射在山体上,亦明亦暗,一眨眼又换了一副新的画面。</p> 丙中洛乡海拔1800米,位于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的北部,东邻迪庆州德钦县,南连捧当乡,西接独龙江乡,北邻西藏林芝地区察隅县。东面为碧罗雪山,西面是高黎贡山,两山夹一江,形成明显的高山峡谷地貌。 这就是在丙中洛看到的雪山 <p class="ql-block">丙中洛是人神共居的人间仙境,周围有十座有名有姓的神山,宗教有喇嘛教、天主教等。这是在丙中洛的一个山上看到的佛塔。</p> <p class="ql-block">这是在丙中洛的秋那桶村看到的天主教堂</p> 秋那桶是怒江大峡谷北端的最后一个村子,怒江大峡谷中的精华部分。在怒江地带名字中有“桶”的地方,一般是怒族、傈僳族聚居地,怒族语中“桶”是“和平、平安”的意思。 这里水清、天蓝、草绿、空气新,如世外桃源。 沿山坡分布着民居,高低错落的木房,青石片的屋顶,自然天成。 <p class="ql-block">过了秋那桶,就进入西藏的林芝地区,山的颜色开始慢慢由绿变黄,美丽的怒江仍伴随我们左右。</p> 察瓦龙前后的路段最艰难,这片巨大的灰白色砂石瀑布,就是传说中危险致命的“大流沙”了,大流沙高约3500米,宽约1000米,又称飞沙坡、滚石坡。山体岩壁裸露,一堵巨大的滚石流,犹如瀑布一泻而下,直插江底,这段路不过200米长,一旦有风,飞石不断从70度斜坡滚落怒江。 此处的怒江沟壑林立,旁边的白色石块,就是从山上滚落下来的。 <p class="ql-block">进入藏区,藏族民居附近会有开垦的小块儿绿地,低坡处也有很多仙人掌,还有金黄叶子的几颗树,给这莽莽的山野增添一点颜色。</p> <p class="ql-block">察瓦龙乡海拔1990米,从这里到甲应村也就是50多公里的路,但是在乡里是根本看不到路的,只有一边走,才能一边看到路在哪里。感觉这条路是那么遥远那么无望,只有一直往前走,等走过去回头再看时,发现路就在脚下,世上没有什么过不去的路,也没有过不去的坎儿。</p> <p class="ql-block">登得越高,望得越远,层层叠叠的山望不到尽头,现在看到的照片真是美景,可当时的心里感觉是:不知身着何处。</p> 一棵棵不知名的树木在那里自生自灭,最后留下干枯的树干倔强地伸向天空。我看到这些奇形怪状的树干,恍惚间进入史前时期,那种荒凉让人心悸,当目光透过树干看到那些弯弯拐拐的道路,又拉我回到现实,当代的路、高性能的车才能让我们轻松地翻山越岭。 翻越4300米的伯贡山和3800米的那久山两座大山,才能到达甲应村。大家熟知的梅里雪山是在德钦的飞来寺看到的,殊不知梅里雪山背面就是甲应村。 <p class="ql-block">只有4户人家的甲应村,在山沟的深处,群山环抱,完全是没有人打扰的自然环境,因为路太难走!这里无网,无手机信号,绝对与世隔绝的净土。</p><p class="ql-block">以前要从甲应村去一趟察瓦龙乡买生活物资,真是是一件大事,当地藏民走一个单程要花费一天的功夫。冬天大雪封山,漫漫寒冬基本就没人外出了。此行的路上仍有很多冰雪路段,如果再下一场大雪,车就进不来了。</p> 翻山越岭中,四周的雪山就围着我们转来转去,这时的颜色除了天是彩色的,其他地方就是黑白的了。 看着窗外阳光明媚,下了车冻得哆嗦,风吹得人站立不稳,如果有一阵狂风吹过,人还不如一只小鸟的生存希望更大。 落日中,我的眼睛湿润了,不知是冷的承受不住,还是雪山美得让人感动。 太阳的最后那一点光亮隐去之后,周围就陷入一片黑暗。 这是早晨的时刻 望着莽莽雪山,我一直找不到合适的词来描述心里的感受,什么“山高人为峰”、什么“一览众山小”,都不对呀。 <p class="ql-block">雪山就在眼前,仿佛触手可及;云雾就在脚下,飘忽不定。可是我却丝毫没有征服自然的自豪感,只是越发感觉我是如此渺小。</p> 怒江的水还是那样平稳地流淌,怒江两岸的人还是那样平静地生活。以平和的心态处世、以平淡的心情生活,不就是一种平常的简单的人生吗? 你看,在路边烤火的大人和孩子,火的热量让他们身体感受温暖,我们的问候和一个丑橘会让他们心里感到温暖,这种简单的付出说不定就在小孩子的内心种下一颗和善的种子。 <p class="ql-block">这段难忘的路,可能是一生中值得走,但只能走一次的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