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窗幽语》61-80 田迎辉

开心一世

<p class="ql-block">61.生命在于运动</p><p class="ql-block">孤独的另一面就是交际,静坐的另一面就是运动。孤独容易使人静思、反省,交际使人热情、热烈。静坐少消耗能量,运动使人增强体质。各种行为结果不同,我们应进行不同行为生活出多样人生,这是生理的需要,也是生活的需要。</p><p class="ql-block">但凡做事有个限度,有个极限,一旦超过限度,就适得其反,一旦超过极限,就会引起不良的结果,甚至很坏的结果。这就是个度,度的把握是正确与错误的分界线。</p><p class="ql-block">有个人听说多喝茶好,每天从早到晚茶壶不离手,壶嘴不离口,大叶茶一抓两把,闷一会儿就对中嘴灌注,生命却没有长寿。也有个人坚持骑自行车锻炼,已年过七旬,每日里骑车登高山下陡坡,远行长涉,后也说膝盖疼痛,放弃了运动。</p><p class="ql-block">中国人不太喜欢晒太阳,更少在海滩上日光浴,是农业时代太长,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过多而厌烦,还是怕晒黑我们的黄皮肤一味去追求白肤色,不得而知,总之总说是缺钙,总在拿药补钙。</p><p class="ql-block">更可怜的是,中国人生活中心是中原,生活条件是黄土,说个大河是黄河,见个大海就是湖,真正生活到海边是近代才开端。享受海边生活娱乐,与大海沙滩相近相娱,仅仅是近十年八年的爱好。唉,这又能怨谁呢?</p><p class="ql-block">生活追求快乐,人生应该积极,生命在于运动!</p><p class="ql-block">2020年12月22日</p><p class="ql-block">&nbsp;</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nbsp;</p><p class="ql-block">62.伴儿</p><p class="ql-block">也没做过调查,我总觉得喜欢养猫啊,狗啊,鸟啊,甚至狗熊,狮子这类动物的人,大多或绝大多数是生活太孤独,一个或两个人在一起,话无人说,情感无法交流,爱心无处寄托,日复一日的生活无法变个样。</p><p class="ql-block">孤独,长此下去,一个人长时间的孤独,就会自闭,就会抑郁,就会懒得与人交流,与社会交际。如果有个事儿做,有个爱好来消磨,也还可以聊度时光,否则确实会生病。那么,就找个伴儿吧,小狗、小猫最能充当这样的角色。</p><p class="ql-block">这沙滩上有许多脚印,这是大人的还是小孩的?是男人的还是女人的?是一对对情侣的,还是一个个孤独老人的?不是吗,脚印会说话,福尔摩斯不就常以此破案吗?只是这个沙滩脚印太多,太重叠,太杂乱难辨了。</p><p class="ql-block">但我们可以想象,可以望景生情,凭空多情。孤独症的早期会羡慕别人的成群共欢;孤独症的中期就无关乎他人,无关乎世界;孤独症的后期就危险了,难以自拔了。</p><p class="ql-block">看这俩小狗儿,多欢实,它们有伴儿,有共同的爱好,有共同的语言,有共同的争取目标,有共同的欢乐悲哀。而这人呢?虽是与异类交流,也比沉陷于自闭强啊!</p><p class="ql-block">沙滩上阳光多么明媚!</p><p class="ql-block">&nbsp;</p><p class="ql-block">2020年12月23日</p><p class="ql-block">&nbsp;</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nbsp;</p><p class="ql-block">63.桃林精灵</p><p class="ql-block">冬日,寒冬,一场雪,又一场雪,阵阵寒风早吹得桃花谢了,桃叶落尽,幽幽的黄昏,积雪的桃林一片幽深。噢,你见到这样一个人,敢无衣裸体,又戴一假面具,还手舞火把,对你连蹦带跳的扑来,对你呲牙咧嘴走来,你不吃惊?你不害怕?不可能吧。</p><p class="ql-block">我没有害怕,我也没有吃惊,旁边有人捂着脸在笑,也有人拍手叫好,更多的人是在摁照相机的快门,倒是无人用手机录像,因为那个年代手机还没此功能哩!原来这是我自编自导的一个拍摄内容,是让摄影学员们练习拍摄技巧,去灵活地掌握聚焦、曝光、构图及色调的。</p><p class="ql-block">比孤独更可怕的是做恶梦,恶梦中最恐怖的就是梦中遇到见到鬼了。鬼是什么东西,有不少人描述过,《聊斋志异》中大量记述过,但还是难以说清,总之与人相似,类人也。也与人中某些人想法相似,多自私,多残暴,多任性。好鬼不多,倒是《聊斋志异》中还有一些。</p><p class="ql-block">说宋定伯不怕鬼,鬼向他披长发,他说与人无异,就是头发长点;鬼向他吐舌头,他说与人无异,就是舌头长点;鬼与他替换背,他说就是比人轻点。他还敢把鬼背到集市上,唾为羊,卖成钱。</p><p class="ql-block">原来鬼怕恶人,怕钟馗。</p><p class="ql-block">世上本无鬼,心虚的人心中有鬼。</p><p class="ql-block">&nbsp;</p><p class="ql-block">2020年12月23日</p> <p class="ql-block">64.夏日情浓</p><p class="ql-block">爱情,所谓七情六欲,亲情、友情、爱情之中,或许爱情是最激烈,最热忱,最疯狂的爱了。爱的死去活来,爱的神魂颠倒,爱到下一辈子,爱到死后在另一个世界等着,这都不算罕见,这都视为正常。</p><p class="ql-block">中国繁体字的愛,中间有个心字,古人认为,对物,对事,对人的爱,应发自于心,由心情所生,不是真心实意的爱为虚情假意。这古人造字造得多么贴切,多么真实,多么形象啊!</p><p class="ql-block">中国人对爱情的赞扬、歌颂的诗词文章很多,如《孔雀东南飞》、如《梁山伯与祝英台》、如《西厢记》、如《红楼梦》,每每相爱的一对可不仅仅是一见钟情,一厢情愿,更多的是情投意合,心心相印。原来这爱是双方的,是三观的互相一致,是感情的双方投入。</p><p class="ql-block">中国人对爱情的赞美,更讲究从一而终,白头偕老,对情断义绝,音弦中断者无不惋惜,甚至谴责,对抛弃秦香莲及家小的陈世美愤概而斩首,对长久的婚姻誉为金婚、银婚、钻石婚。</p><p class="ql-block">但中国人视爱情为个人行为,为私下活动,为内心怀念,不太提倡表现在外部,不似法国人那样张扬于爱到街头,少了许多在人前的表现与行为。中国人含蓄而非封建,中国人内敛而非不懂感情,中国人有自己的表述方式,如李商隐这首《夜雨寄北》:</p><p class="ql-block">君问归期未有期,</p><p class="ql-block">巴山夜雨涨秋池。</p><p class="ql-block">何当共剪西窗烛,</p><p class="ql-block">却话巴山夜雨时。</p><p class="ql-block">&nbsp;</p><p class="ql-block">2020年12月24日</p><p class="ql-block">&nbsp;</p><p class="ql-block">&nbsp;</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nbsp;</p> <p class="ql-block">65.登攀</p><p class="ql-block">人生如同登山,童年少年似在做准备,生长身体,积累学识,学习技巧,寻找伙伴;到青年期就要发奋图强,自立自强,报效祖国,从事事业;直至三十而立,壮年有为,成家立业,功成名就;而晚年即是享受天年,安居乐业,享天伦之乐,养生而怡性。</p><p class="ql-block">近年中国改革开放,办许多事都靠钱说了算,挣不到这许多,就凭权谋私,虽是少数,却成常态,无权无势者,就得靠个人拼搏了。改革春风一年比一年劲吹,发展的浪潮一波比一波强力,要上大学,又要读研,还要出国留学读博士、博士后;要找工作,要买汽车,要买房子,还想接父母同住;要进城,要进大城市,要进一线城市;攀比,攀比,这无限的比较,凭空在人眼前堆起许多山峰,登啊登,攀啊攀,何时是尽头,何时熬到头?这美好的生活原本就是无标准的,无极限的,有吃了想穿,有穿了想住,有住了想行,能行了想乐,乐极又生悲,悲极想翻身,没个完没个了啊!这人类的发展也是无尽的,能双腿行走了想骑马,有马骑了想坐车,马车坐烦了想汽车,有了汽车想火车,有了火车想飞机,有了飞机想火箭,已经到达月球,还要接近火星,浩瀚宇宙,无限空间,无穷无尽的追求,形成人生之路上无穷无尽的欲望,每个人都想达到、获取、占有,永远领先于他人,真是难啊难。</p><p class="ql-block">即便如此,我们还是提倡登攀,鼓励登攀者,为前几名颁奖,为第一名贺喜。而即使这样,幸福离人们反而更远、更远。</p><p class="ql-block">社会能否降低标准,使登攀者易达到?</p><p class="ql-block">登攀者能否自足,知足才有乐啊。</p><p class="ql-block">2020年12月24日</p><p class="ql-block">&nbsp;</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nbsp;</p> <p class="ql-block">66.放飞</p><p class="ql-block">我喜欢梵高,喜欢他对农民、田野生活的那种极高的热情,喜欢他作品中充满天然的悲悯情怀和苦难意识,喜欢他敢于也能够向世人展示他内心的世界、胸中情怀,喜欢他那跳动的、活泼的笔触,大胆地具有强烈冲击力的色彩。</p><p class="ql-block">我不是梵高,我没有这种绘画天赋与刻苦的练习,但我也在努力创作,用相机创作,寻找那些梵高笔下的人物与故事,模拟梵高绘画的色彩。</p><p class="ql-block">我在大街上徜徉,我的镜头前出现这幅大型油画,虽不属印象派,不像梵高的风格,但有着同样的大胆构想—一只眼睛看世界;有着同样的艺术想法—通过眼睛去展示作者的内心;有着同样的色彩处理—高饱和度的色彩,纯的震荡观者心脏;有着同样大胆的笔触—虽不是弯曲的线条,但也是有律动的色彩变化。我观察许久,我沉思许久,我感觉出这是一种现代派的创作手法,这是一种当代的观察方式。我在想……</p><p class="ql-block">我在想画面中能否进去个人,使内涵更直接、更丰富,当然也许更直白、更简化这一画面的内涵,这一思维的解读。我女儿的同学甘愿做这画中的人物,正巧是下雨天,她站了进去,将手中撑开的雨伞抛向空中。啊,顿时眼睛更大,因有了人物的配衬;色彩更浓,因为有了蓝色的对比;内容更复杂,主题思想发生了变化。</p><p class="ql-block">这是对世人的宣示,这是对社会的宣言,这是年轻人心的放飞,这是年轻人志向的好高骛远,这就是抱负,抱负无止境地展现,这就是理想,理想夸大地、放大地冲撞着社会!</p><p class="ql-block">有无这种象征与内涵?我学着梵高用画面表现内心世界。</p><p class="ql-block">2020年12月24日</p><p class="ql-block">&nbsp;</p> <p class="ql-block">67.落日</p><p class="ql-block">这是一张落日的景致,是日出还是日落,在许多摄影作品上都难以准确识别,反正就是太阳在地平线上的跳动。可在人们心中,日出象征的是蓬勃向上,是朝阳初升,是年轻人的朝气奋发。日落呢?是黄昏,是“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景色,是暮色,暮气沉沉,是人之晚年,人之老矣。</p><p class="ql-block">不,不完全可以模式性地解读,我这一张就用了高浓度、高饱和度的色彩去描绘落日,用了冷暖强烈的对比色去烘托气氛,用了减少细部层次,减少渐变色的夸张色调去表达情感,没有了细腻的渐变,没有了黄昏的暮色,这是另一种表现方法,也是一种人们不太愿意接受的另类创作。故多有人问,这是后期电脑调的?太假了吧?</p><p class="ql-block">难道艺术只是为求真,复制物象,记录事件吗?难道数码摄影时代只能在电脑上调整饱和度、反差、色调吗?难道艺术的风格就是要求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同一吗?</p><p class="ql-block">更令人怀疑的是这张落日的含义,空空的车篓,空的一无所有;空空的水桶,空的唯有空气;长长的钓竿,两轮自行车,可解读出有人骑车远行去钓鱼;日落无所有,两手空空归,不是说明了白忙一场,没有收获吗!那么下一步呢?</p><p class="ql-block">无人相信这样的解读,或许是对空忙少了些悲伤与恓惶。用大红大蓝描述失败或许是另一番风格,别种风味。</p><p class="ql-block">&nbsp;</p><p class="ql-block">2020年12月24日</p><p class="ql-block">&nbsp;</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68.向日葵与小红花</p><p class="ql-block">事物的存在常常成对出现,常常存在着对立与矛盾,二者相依相存,互相印证。有大就有小,有长就有短,有壮就有弱,有男就有女……。</p><p class="ql-block">男者,伟岸、雄壮、顶天立地,敢做敢当。女子者,弱小、孱柔、逆来顺受、轻声细语。没有项羽的力拔山兮气盖世,就衬不出虞姬的妖娆。</p><p class="ql-block">花儿中,有的雄壮强劲,有的柔弱纤细,刚硬挺拔者有些男性的脾性,如向日葵,如牡丹花;柔弱纤细者是否有女性的味道,如荷花,如牵牛花。将金黄的向日葵与纤弱妖娆的小红花摄于一处,或许更有对比的意味,更有性格互衬的对比,更有更多的联想与思索。</p><p class="ql-block">除了形体的硬直与软圆外,色彩似乎也有男性与女性之别,最起码有男性与女性之不同所爱。而美往往就在这对比之中,搭配之时。</p><p class="ql-block">丰子恺的女儿丰宛音回忆说:“记得抗战期间父亲在遵义的浙江大学教授艺术欣赏课时,有一天一个女学生来访。在他们谈话的过程中,我几次发现父亲的目光停留在那个女学生的围巾上,欲言又止,不知何故。直到那位女学生起身告辞时,父亲才微笑着对她说,你穿蓝色的旗袍,却围了一条紫色的围巾,这两种颜色显得不调和,因为紫色原来就是用红、蓝两色混合而成的,蓝色和紫色同时出现,相互排斥。你最好换上一条浅灰、浅蓝或白色的围巾……,父亲的语气起初有点局促,后来看到那个女学生不但没有不快的神色,反而很有兴趣地聆听起来,便干脆对她谈起“色彩学”来,什么“三原色”“三间色”,“同类色调和”以及颜色的合理搭配能起安定稳静的效果”等。大师讲美学,女孩自然感谢不尽。</p><p class="ql-block">美,虽各人欣赏不同,但壮美与柔美却属两类不同的美,色彩对比与色彩调和亦是不同的美。</p><p class="ql-block">2020年12月25日</p><p class="ql-block">&nbsp;</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69.怀古</p><p class="ql-block">石头怀古吗?石头不会有思想。植物怀古吗?植物可是有记性的。动物怀古吗?动物可是有思维的。人类怀古吗?人类确实有怀古之悠情,怀乡思念之情。</p><p class="ql-block">唐陈子昂登上幽州台就歌道:</p><p class="ql-block">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p><p class="ql-block">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p><p class="ql-block">一个怀才不遇的诗人,荒漠之中想起战国时代燕昭王礼遇乐毅、郭隗等往事,恨自己生不逢时,叹当今寂寞无聊,贯穿着满腔的抑郁不平之气。</p><p class="ql-block">宋政治家、文学家苏轼,更是以一首《念奴娇·赤壁怀古》,名冠词坛:</p><p class="ql-block">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p><p class="ql-block">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围周郎赤壁。</p><p class="ql-block">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p><p class="ql-block">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p><p class="ql-block">怀古不完全是念旧,不仅仅是对旧人、旧物、旧事的思念,往往是借古喻今,联旧事而抒发新志。怀古也不完全是恋旧,旧的毕竟要过去,要被新事物所代替,但一些所谓的新,不见得全是优良的、正确的、积极的,有许多旧更蕴含着人类的思想、文化之精髓,倾注着古人技术、技巧之心血,浸透着古文明之精华,古社会之历史。</p><p class="ql-block">怀古也是一种反思,社会虽然在不断进步、发展,新科技在不断更新、转换,但人类的思维方式却不会有那么快的变化,人类社会的真善美、假恶丑、审美之观念不会日新月异,从历史经验中吸取教训,一直就是人类不断进步的精神源泉。</p><p class="ql-block">&nbsp;</p><p class="ql-block">2020年12月25日</p> <p class="ql-block">70.远古在召唤</p><p class="ql-block">各民族有各民族的文化认知,各民族有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各民族有各民族的生活习惯,各民族有各民族的民族英雄,正是由于这些民族中的共同习惯,才凝聚住民族的团结、国家的统一。正是由于不断地回顾历史,重温过去,留恋昔日的美好,怀念昨天的辉煌,才使人们更有信心,更有力量,更有能力,更有方法前进、奋进。</p><p class="ql-block">不是远古在召唤今天的人们,是今天的人们在怀念远古的辉煌与灿烂。</p><p class="ql-block">远古与近代有多少距离,有多少年度,至今的人们还是无法搞清楚。说是人类有60万年、70万年、100万年,直到今日已考证出非洲人的出现有200万年以上了。这期间有多少灿烂文化出现过啊,古埃及文明、古巴比伦文明、玛雅文明、中国的夏商周文明,以及古罗马、古希腊那些灿烂文明,今人只能知道多么少的一丁点,只能看到多么少的一丁点,就这一丁点儿还在反复掠夺,不停地改变空间位置,不停地更换占有者,不断地在减少、损坏与遗失,唉,人啊人,为什么总要不停地破坏自己亲手费力地建设的灿烂文明呢?!</p><p class="ql-block">战争,摧毁人类文明的主要杀手就是战争。战争就是一个阶级、一个集团、一个国家、若干个国家联合起来,为了自身利益去用武力、用军事解决政治纠纷,从而占有更多的经济利益。按说这不应破坏、毁灭另一方的建筑、文化、艺术啊,不,战争的胜利者还想从意识形态中扫除异己,改变对方的文化知识与思想观念,从而更加巩固自己。</p><p class="ql-block">但愿和平永远。</p><p class="ql-block">&nbsp;</p><p class="ql-block">2020年12月25日</p><p class="ql-block">&nbsp;</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nbsp;</p> <p class="ql-block">71.金字塔下</p><p class="ql-block">“一切都怕时间,而时间却怕金字塔”。阿拉伯人这句谚语形象地道出了金字塔的坚固,否则历史近5000年的存在,是少见的人类古文明的实物。</p><p class="ql-block">埃及的金字塔是干什么用的呢?不是为了城市建设,不是为了河道工程,不是为了造福人民大众,不是为了人类永久的福祉,想法很简单,就是古埃及法老(国王)的陵墓。</p><p class="ql-block">金字塔时代的埃及,处于奴隶社会。奴隶制的等级关系也像一座巨大的金字塔,塔顶是法老和僧俗贵族。塔身是自由民和中间阶层,如商人、作坊主和富裕农民。压在塔底的是广大奴隶、贫苦农民和手工业者。法老作为奴隶主统治阶级的总头目和专制独裁的君主,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掌握着全国的土地。臣属朝见法老,必须行跪拜礼。法老的生活也极其奢侈豪华。</p><p class="ql-block">金字塔陵墓中放置着法老死后的尸体,制成的尸干—埃及人称为“木乃伊”。金字塔底呈正方形,四壁呈三角形,倾斜向上,止于顶端,平视过去颇像汉字的“金”字,故称。埃及境内约有七十多座金字塔,其中坐落在古萨的第四王朝法老胡夫的金字塔最为雄伟,塔高146.5米,绕一周约一公里,占地五万二千九百平方米。塔身由二百三十万块巨石叠成,平均每块重2.5吨,内部结构也相当复杂。</p><p class="ql-block">金字塔如何建造的呢?后世多人研究,终无准确解答。</p><p class="ql-block">唉,且不说这建造时的艰难与民怨,据说有人想一探狮身人面之究竟,竟然用大炮轰击这座雕像,想打开通往内部的入口,结果发现这是一块巨大的天然岩石,一无所获,反而破坏了雕像的面目形象。</p><p class="ql-block">人啊人,人心莫测。</p><p class="ql-block">&nbsp;</p><p class="ql-block">2020年12月26日</p><p class="ql-block">&nbsp;</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nbsp;</p> <p class="ql-block">72.灿烂、风格、震撼</p><p class="ql-block">埃及有许多神庙,古埃及的许多神庙,如卡纳克神庙,卢克索神庙等等。这些神庙大约建于近4000年前,这是古埃及人信仰、崇拜之象征。</p><p class="ql-block">每当你站在这种神庙遗址地,几十上百根石柱,高达二十多米,塔门的巨大而厚重,雕像的高大而挺拔,石画文字的奇特而密布,周围的宁静而阴森,使你不寒而栗,不危而惧,张目结舌,惊叹不已。历史的沧桑与厚重,文化的灿烂与多彩,一次又一次,一阵又一阵激荡着你的心,刺穿你的情,你得仰望,你得赞叹,你得与美沟通,你得与奇同处,你再不是你,你是艺术熏陶后的艺术崇拜者。</p><p class="ql-block">除这建筑的庄严高大,就是埃及的文字,奇特、形象,线条有直有曲,有粗有细,有鸟类有走兽,仿佛似曾相识,却又难以解读,美而奇,壮而丽,直让你目瞪口呆,望文称奇。</p><p class="ql-block">再看那埃及石画,浮雕式,花鸟兽人,线条硬朗,形象逼真,铺天盖地,直逼人眼。</p><p class="ql-block">英国学者贡布里希在《艺术的故事》中写道:“埃及艺术最伟大的特色之一就是,所有的雕像,绘画作品和建筑形式仿佛都遵循着同一条法则,各得其所。如果一个民族的全部创造物都服从于一个法则,我们就把这一法则叫做一种“风格”。很难用语言来说明一种风格是由什么构成的,但是用眼睛去看就容易得多。支配全部埃及艺术的那些规则使每一个作品的效果都是稳定的,质朴而和谐的”。</p><p class="ql-block">艺术除了思想内容打动人外,就是风格。艺术风格多有夸张,但正是这种似像而非像的手法打动、撼动、震动观者的心灵。</p><p class="ql-block">&nbsp;</p><p class="ql-block">2020年12月26日</p><p class="ql-block">&nbsp;</p> <p class="ql-block">73.敬畏</p><p class="ql-block">西藏,一个极具魅力的地方,不只是其高,还有其壮美的雪域风光,高耸的皑皑雪峰,辽阔的高原牧场,湛蓝高远的天空。</p><p class="ql-block">西藏,是一个令人向往的地方,神秘的布达拉宫,神圣的藏民转经,独特的藏族服饰,优美的民族歌舞。</p><p class="ql-block">西藏是一个神圣的地方,这神圣有地理关系,空气的稀薄,人们的安然,雪山的巍峨,湖水的静然,还有人烟的稀少,人迹的罕见。西藏的神圣,也有藏人的信仰原因,不能在大山神湖前大声喊叫,不能涉入圣湖中游戏玩耍,虔诚地信仰与认真地朝圣,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刻意地遵守自身的文化传统与生活习惯。这一切构成了神圣,构成了庄严,构成了威仪,构成了敬重。</p><p class="ql-block">当藏人为你捧来洁白的哈达,当这洁白的哈达围绕在你的脖间,你心中的罪恶将不尽意地驱除,你的心灵将受到一次洗礼,你敢去做人间痛斥的坏事吗?你敢萌生危及生灵的劣念吗?敬畏,一种环境、氛围、文化、人情的神圣使你敬畏。</p><p class="ql-block">还有那雪山上的经幡,在寒风中呼呼飘扬,一次次洗涤着你的心灵;还有这唐卡上的故事,均在讲述行善戒恶的事情;还有这藏民住宅门上的布编,总会阻挡住不洁进入屋内;还有张张淳朴好客的面容,似乎一眼能映射出你的心灵。</p><p class="ql-block">西藏,人生在这里被熏陶;</p><p class="ql-block">西藏,灵魂在这里被洗礼;</p><p class="ql-block">西藏,精神在这里被感染;</p><p class="ql-block">西藏,人生在这里被升华!</p><p class="ql-block">&nbsp;</p><p class="ql-block">2020年12月26日</p><p class="ql-block">&nbsp;</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nbsp;</p> <p class="ql-block">74.驰骋</p><p class="ql-block">青铜马车,飞驰,奔驰,行进在大地之上,朝着东方的太阳。</p><p class="ql-block">每每看到此图,我就会想到孔子,精通“六艺”的孔夫子要办学讲课,也参政谋事,更想的是“克己复礼”,恢复周王朝奴隶制的一统天下的辉煌,直到鲁定公躲他不重用他了,才带着一批学生周游列国,希望找个机会实行他的政治主张。可是,那个时候,大国都忙于争霸战争,小国都面临着被并吞的危险,地主阶级正在上升,整个社会都在发生变革。孔子倡导宣传的一套恢复周朝初年礼乐制度的主张,当然无人接受。</p><p class="ql-block">但孔子意志很坚定,倒是有几位弟子忠信于他的学说,紧随他一块行走。据说是坐车出行,或许那马没有这么壮实吧,车上也不止两人。</p><p class="ql-block">有一回,孔子在陈、蔡一带,楚昭王打发人请他,陈、蔡的大夫怕孔子到了楚国对他们不利,便发兵在半路上把孔子截住。孔子被围在那里,断了粮,几天都没吃上饭。后来,楚国派了兵来,才给他解了围,听来真是可怜。</p><p class="ql-block">都说河南人聪明,地少人口多,惯会想奇招谋经济。今日河南陈县也打出孔子这张牌,说孔子来陈讲课,孔子与陈县缘由悠长,并在县城里竖起很高的孔子像,我看见就好笑,这历史原来就像翻烧饼,可一会正面谈一会反面谈,只要对当今有利,黑白红蓝随便说。</p><p class="ql-block">而中国人对孔子及其儒家学说,也是褒贬不一,汉朝董仲舒就“罢黩百家,独尊儒术”,而李世民就推崇老子道家,“五四运动”砸了孔家店,文化大革命“批林批孔”,而今倡导儒家思想的“大一同”。“古为今用”,原本如此。</p><p class="ql-block">&nbsp;</p><p class="ql-block">2020年12月27日</p><p class="ql-block">&nbsp;</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nbsp;</p> <p class="ql-block">75.铁人卖油</p><p class="ql-block">青铜器是一种由青铜合金制成的器具,中国的青铜器以商周器物最为精美,就铜器使用规模、铸造工艺、造型艺术及品种而言,世界上没有一个地方的铜器可以与中国古代铜器相媲美。现今保存的司母戊鼎确属罕见,而出土的许多青铜编钟声色之美也令人惊叹。</p><p class="ql-block">铁的使用就要靠后一些,与铜一样,最早的使用可能都是为了造兵器用于战争吧。冶铁继而锻炼,继而为钢,再到合金钢,这用途越来越广泛。</p><p class="ql-block">用铁铸钟、铸人物造型在中国古代很为普遍,黄河铁牛也很为有名。更为著名的是浙江杭州西湖畔的岳王庙中秦桧、王氏、万俟卨,张俊的四跪像,中国人对奸臣恨之入骨,对秦桧唾弃怒骂,真所谓:“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p><p class="ql-block">改革开放后,国家、社会及人民大众对中国传统文化、传统工艺大为提倡,重新恢复,许多地方开辟山水旅游、文化旅游及民俗旅游,一些铜铸、铁铸的人物、文化图案也屡屡出现,这不仅传承了文化与技术,更使旅游景点增光添彩。</p><p class="ql-block">说来也巧,我16岁参加工作学的就是铸造,成天和砂子模型打交道,后又上学学习铸造专业,再后改学中国语言文学。虽熟悉铸铜铸铁,但一件人物造型也没干过,说道一番还能略知。</p><p class="ql-block">&nbsp;</p><p class="ql-block">2020年12月27日</p><p class="ql-block">&nbsp;</p> <p class="ql-block">76.黑铁说吧</p><p class="ql-block">同样是铸铁,把铁铸成一些历史人物了,这就是艺术品、工艺品,把铁铸成犁、锅就是些产品、用具,当年我做了许多缝纫机壳与底座,充其量就是些产品,就是工业产品生活用品。这种千物一模、千件一样的产品一般就默默无闻了,除非只剩下一件两件才物以稀为贵。</p><p class="ql-block">但一件产品艺术味不足时,经常互相掺合,互相借名。这天我照的就是一把铸铁壶,如果不懂工艺,不明历史,不知文化,不熟收藏的话,也就是一把普通的铁壶,但在行家手里、眼里或许就有说不完的故事,爱不尽的珍贵。</p><p class="ql-block">我没能,我只是个摄影人,我把铁壶放到很美的斜射的光影中,这光与影,给壶子增添了许多厚重与神秘。犹嫌不足,我又拿出包里的一个充电手电,并打开蓝光射向铁壶,使这庄重神秘更深一层,更具有了怪异与梦幻,也更加强了色的对比效果,光的跳跃感觉。</p><p class="ql-block">是的,艺术家很熟悉这种互相抬升的作用,也常借机利用形成所谓的“三绝”、“两绝”之佳品珍品。画山水好的画山水,画鸟好的再加入鸟,题字好的再题上字,各显神通,相得益彰,岂不美上加甚,岂不珍贵超常。</p><p class="ql-block">唯有齐白石这样的大师,不仅画儿画得好,字也写得好,章也刻得好,自己一人即可形成三绝,加之他认为诗也做得好,多艺于一身,多绝同呈于一纸,现市场价拍到数千万元,也就不足为怪了。</p><p class="ql-block">&nbsp;</p><p class="ql-block">2020年12月27日</p><p class="ql-block">&nbsp;</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nbsp;</p> <p class="ql-block">77.艺术收藏</p><p class="ql-block">哈哈,说浅了,何谓产品何为艺术,可不是仅仅物以稀为贵那么简单,不美的物即使稀缺又有何欣赏价值?美是艺术品最起码的标准。仅仅只是美,只是外形的美,没有思想,没有文化艺术的内涵,也不能算真正的艺术品,比如许多宜兴陶壶,每一把都很精美,仍价值不高。原来这文化思想的内涵是离不了的。还有就是历史性,对历史大事件、历史名人的刻画描述自然更能引起后人的器重。再说还看是否名人之作,名人之做,无名之卒也只是个小卒难称大师。</p><p class="ql-block">而大师创作呢?自然有大师的标准,大师的想法,大师的方法。一般讲大师们总是很认真而不是率性的创作,如达芬奇许多作品就完不了工,一直在继续;如张大千晚年,一幅作品终身都没来得及画完题字;如杜甫作诗总要捻断几根胡须;如是“推”还是“敲”一直捉摸不定还需韩愈帮忙。这样的事太多了,大师们终身认真,加之文化、学历、思想的多年锤炼,几乎倾一生心血于作品。</p><p class="ql-block">奥地利作家茨威格说自己去见罗丹,一个不自信的年轻人,站在各种雕像之间,变的像雕像那样呆傻窘迫,可罗丹喜欢,要带他去工作室参观。</p><p class="ql-block">“罗丹进入工作室后,随机修改一个雕像作品,一会儿向前,一会儿退后,两眼发出奇异的光,已经注意不到身后那个激动万分的年轻人,“我是不存在的”……,半小时过去了,左退右进,思前想后,涂涂抹抹后,罗丹深深松了一口气。他脱下工作服,准备走了,要关门时发现了茨威格。他有些恼怒,随即又想起来是自己邀请对方来的,便说一声对不起。茨威格有幸看到了大师的工作状态,终身受用。“任何一种创作,需要的都是全神贯注”。</p><p class="ql-block">噢,秘密原本于此。</p><p class="ql-block">&nbsp;</p><p class="ql-block">2020年12月27日</p><p class="ql-block">&nbsp;</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nbsp;</p> <p class="ql-block">78.古董</p><p class="ql-block">说是如此说,工艺品与艺术作品的区别,原来在此,但同一个作者的艺术作品亦有精品、神品与普通之分。</p><p class="ql-block">当然,这种神品就是神来之品,这种神来的神就是灵感,这种在灵感驱使下完成的神来作品无疑就是绝品。即便大师本人也无法能再重复一次。神品精品是不可复制的。</p><p class="ql-block">清代道光皇帝旻宁的叔父一只眼睛是瞎的,他很想叫人给画幅像,找了许多画家,结果画出来的像没有一幅使他满意的,原因是不能遮掩他瞎眼的丑态。一日,他又请了当时的著名肖像画家费丹旭来为他写真,费丹旭欣然答应,不假思索,很快地画成了一副《桃耳图》。画中把他画得头稍偏,身体小欹,双眉微蹙,瞎的那只眼闭着,像忍痛状。这样艺术处理把他的丑处全掩住了,高兴得他直称费丹旭的手笔神妙至极(语出《柳波舫随笔》)。</p><p class="ql-block">这灵感来源于作者的创意,偶然一念之间。</p><p class="ql-block">有时灵感不来,作者技穷意尽,就会自己逼自己一下。</p><p class="ql-block">任伯年画名很盛时,有一次欠了一家铺子一点帐,老板乘机求画,他就要老板替他张纸研墨,自己却坐在一旁高谈阔论。老板拿着墨研了又研,他却迟迟不起来作画,老板心里正琢磨不定。突然,任伯年忽的一下站起身来,端起砚台将磨好的墨汁朝纸上泼去,老板吓了一跳,以为是故意跟他开玩笑,刚要开腔,只见任伯年不慌不忙地用水把墨晕开,又勾了几笔,竟出现了一幅很好的墨荷—神品。</p><p class="ql-block">而社会上许多人珍藏的多是一些工艺品,缺少神情韵动,乃创作者无灵气之应时制作。</p><p class="ql-block">&nbsp;</p><p class="ql-block">2020年12月28日</p><p class="ql-block">&nbsp;</p> <p class="ql-block">79.小村墙画</p><p class="ql-block">不差,绝品类艺术不可能随处可见,平时所见、所遇也就是些手工艺类的作品,但也正是这些下里巴人低劣的艺术却构成了社会文化,传递着大众心声,喜悦着基层群众。</p><p class="ql-block">近年来城市建设转换理念,打造生态文明城市,海绵城市,努力将青山绿水搬进城市。农村在奔小康,追城市,也在极力进行乡村旅游,大打民俗这张牌。民俗更多的是一种生活理念,生活习惯,文化传承,可这魂儿毕竟难以把握,这形倒是易于表现,用画在墙上展示也就成了最快捷简单的方法,这类景象充斥了乡村,确实有点欧洲的“城市涂鸦”感觉。</p><p class="ql-block">绘画艺术是人类比较早的艺术形式,简洁的线条画更早地出现在各族原始文化时,毕竟用石头在岩石上一划、二划就可传递心语,或将色彩涂抹其中,更加丰富了所传感情、情怀。</p><p class="ql-block">所画内容与物象像已不易,似像而非像,并有精气神就更难了。如人物,如何不仅外形像,连性格也表现出来呢?明代中叶画家解易倒可借鉴。</p><p class="ql-block">据说当解易被人请去写真时,并不立刻就对着对象作画,他先要看对象的性格是属于什么类型的,有时同人家对坐一天而不作声不下笔,有时则谈天说地,或是装作不理人家而一边渡步一边朗读作文,用种种办法去挑逗对象的“本真”,即显露最能体现性格特征的神态。有一种人的“本真”是到寂静无人的时候才出现的,他对这种人,也有个很妙的办法,就是同屋假装蒙头大睡,而窥视对方的表情。无论用什么方法,等到抓住他理想的神态时,他就立刻在预备好的纸上很快地勾下草稿来。他认为死板的写真描写是“索之愈工,去之愈远”,这话的含义是很深的。</p><p class="ql-block">观察入细,画出个性,创作之妙法。</p><p class="ql-block">&nbsp;</p><p class="ql-block">2020年12月28日</p><p class="ql-block">&nbsp;</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80.内蒙古掠影</p><p class="ql-block">一望无际的大草原,蓝蓝的天上飘着白云,一匹匹骏马在驰骋,一个个蒙古包在暮色中隐现,还有勒勒车,还有那马头琴,还有那粗犷而多情、善歌善舞的蒙古族人……</p><p class="ql-block">这是一种实景,是蒙古大草原上的生活场景,这也是一种想象,当你面对这类画时不由地产生的联想。联想似梦而又非梦,由此联想到彼,常常有着内在的联系或说内在的逻辑关系,也许你亲身体验过,也许你在画作、诗歌、电影、电视中见过,或许你就是从歌中听到,从传说中听说,一些个画面在你头脑中留下了记忆,一些画面可能还会刺激你的脑细胞,衍生出更多、更完整、更美好的画面。</p><p class="ql-block">没有联想就没有艺术,没有非常的非凡的想象能力如何能创作出超群出众的艺术精品?这种现象是现实的提炼,是生活的升华,是个人情感的展示,是作者灵感的表现。这种联想与升华,有时也可能极为抽象,极为零碎而不易捕捉定格,也有时不太合现实,不带合情理,而这又有什么呢?想象,灵感的培养与调动才是难能可贵的。</p><p class="ql-block">宋代的苏轼是我国历史上诗、书、画都十分出色的一位大家,更擅长画墨竹。</p><p class="ql-block">有一次,不少画家在画院里兴致很高,纵横挥洒,画了不少墨竹。这时,苏轼出人意外地提起公案上圈点文章的朱笔,十分自在地画了一幅朱竹,引得左右画家都惊奇地停下笔来。有人忍不住地问:“世间哪有朱色竹”?可是苏轼笑着反问道:“世间又哪有墨色竹呢”?说得周围画家们一时无言以对。</p><p class="ql-block">既能画墨竹,就敢画朱竹,创新突破,艺术之精神也。</p><p class="ql-block">非凡的联想,大胆的构思,艺术创新的根本。</p><p class="ql-block">&nbsp;</p><p class="ql-block">2020年12月28日</p>